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05年安康工作>2005年第八期 > 正文内容

拓宽就业渠道构建和谐社会

2005-11-18 10:28 来源:
字体大小:【

——革命老区旬阳县农村就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安康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旬阳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的渠道,从根本上分化和减少农民,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解革命老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向非农产业转移,推进老区和谐社会的构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最近,我们对旬阳县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地方经济,调整就业结构
  旬阳县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国家重点县。全县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辖14镇14乡,371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44.5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13万人。县域广阔,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旱作农业县,有耕地116.37万亩,占总面积的21.8%,其中基本农田53万亩,80%以上属中低产田。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20.63万人,剩余劳动力13.9万人。
  新世纪以来,旬阳县委、县政府着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工作,发展地方工业,提升主导产业,加强小城镇建设,组织劳务输出,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农民就业和增收的空间。
  ——发展地方工业转移农村劳动力。依托矿产、水电、化工、烟草等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工业,建成了一批重点项目。现有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8家,吸纳劳动力4.2万人,以此带动建筑业、运输业、商贸和服务业的发展,又吸纳劳动力1.25万人,共545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村劳动力。
  ——发展非公有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省委两个《决定》下发以来,旬阳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非国有经济发展。近年来,又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药、水、游”的战略,积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产业,已有4家民营企业和20多位社会自然人,投资发展旅游项目。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2219户,吸纳劳动力2.9万人。
  ——调整产业结构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坚持“强烟、壮牧、兴林、稳粮”的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县仅发展94万亩烤烟,一年就吸纳2万劳动力。
  ——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转移农村劳动力。以小区建设为重点,扩大县城规模;以农产品加工小区、科技示范园、商贸小区、乡镇企业建园等为载体,聚集吸纳各种要素,推进以建制镇为重点的集镇建设。目前除县城外,已建成规模集镇28个,居住13537户,49970人,使一批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脱离农村,转移到小集镇,从事工商服务等行业。
  二、发展劳务经济,向外转移劳动力
  劳务输出是旬阳县的重要产业,一般年份在外务工人员达4.5万人左右,年实现劳务收入1.5亿元左右。2004年,县委县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措施,精心部署,强化措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年劳务输出8.2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9028人,实
现劳务收入3.2亿元,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劳务输出工作先进县”。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进一步搞好农民转岗培训工作,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要求,通过认真组织,正确引导,强化服务,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使劳务输出取得了新的成效。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劳务输出7.5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1.4万人。省外占70%以上,主要分布在北京、深圳、江苏、河南、河北、广东等地。
  ——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2005年劳务输出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劳务输出8.5万人的任务,劳务收入4亿元的目标,制定了乡镇劳务输出工作考核办法。又相继出台了《旬阳县2005—2010年农民工培训规划》、《关于认真动员组织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通知》等文件,加强了劳务输出工作的计划安排和组织领导。
  ——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开展了以务工常识、自我维权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工就业服务宣传咨询活动;二是利用有线电视流动播放县人劳局录制的《外出务工基本常识》VCD光盘及劳务人员创业事迹专题片,并将此下发到各乡镇村,组织务工人员集中学习培训;三是通过各种媒体、各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发展劳务经济的重要意义,大张旗鼓地宣传外出务工人员艰苦创业、建功立业的先进事迹,用身边的人引导人,用身边的事感染人,形成“尊重务工人员、争当务工能人、保护务工成果”的良好氛围。
  ——抓好技能培训。一是组建县及乡镇农民劳务输出知识宣讲团,深入村组农户,进行以通用职业技能知识、务工及维权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巡回引导宣传;二是动员县内各培训机构扩大招生,加强技能培训力度,上半年共培训1355人次,培训后已输出735人;三是针对新生劳动力(即未能升入高中和大中专院校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有目的的集中培训,使他们具备一门以上外出就业技能,实行对口带证输出。今年上半年已向安康职业技术学院输送培训生源720人,为今后输出打好基础。
  ——扩大组织输出。为充分利用能人资源,发挥能人在劳务输出中的带动和保障效应,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在外创业暨劳务能人座谈会,通过他们牵线搭桥,建立基地,组织劳务输出。在巩固北京、深圳、东莞、江苏、河南、河北等一批老基地的基础上,今年又为香港建溢集团下属的韶关市始兴县德宝实业厂、标准微型马达厂输送了85人进厂务工。各乡镇通过建立基地,拓展劳务空间,仅上半年有组织输出了14000余人。
  ——做好保障服务。一是在春节期间,组织1700多名干部深入乡村户,开展“春风”行动,以送信息、送政策、送温暖为主要内容的“三送”服务活动,效果显著;二是在组织劳务输出中严把“四关”,即:用人单位考核关,报名审查考核关,安全输送关,输后服务关;三是建立回访制度,坚持定期与不定期,到用人单位听取意见和建议,了解劳务人员的生活、工作情况,协调处理好劳资关系,以及双方发生的各种纠纷;四是对返乡务工人员进行走访慰问,今年先后组织1300人次走村串户帮助务工人员和家属解决困难,鼓励他们安心在外艰苦创业;五是维权救助。对发生伤亡事故处理善后事宜时,县、乡司法事务所,都要派人陪同家属前往事发地协助处理。今年5月,甘溪镇2名劳务人员在山西煤矿事故中一死一伤,矿主只给死者5万元的死亡补助费,镇司法救助所拿上山西省政府矿工死亡补助20万元的文件,据理力争,为死者家属讨回17万元的补助费,伤者也得到妥善安置。
  三、找准制约因素,拓宽就业渠道
  (一)就业结构仍然失调。从旬阳县目前劳动力就业结构现状看,仍存在着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失调的问题。一是二元经济结构和城市化水平低,使大量劳动力仍积压在农业和农村。2004年,全县三产结构之比为42.54:33.3:24.16,而就业结构之比为91.5:2.5:6.0,两者形成强烈反差。就农业来说,劳动力分布也不合理,从事种植业的占农业劳动力的96.8%,从事林牧渔业的仅占3.2%,而种植业收入仅占一产的55.6%,林牧渔业收入占一产的444%。由此可见,农业内部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也势在必行。二是农村劳动力数量仍很庞大,但需求却逐渐萎缩。全县目前20.6万农村劳动力,53万多亩基本农田,以目前生产力水平,只需要6.7万个劳动力从事种植业和林牧渔业生产就够了,还有139万个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到非农产业。除已转移8万多人外,尚有4万多剩余劳动力滞留农村。三是信息化建设滞后,劳务市场不健全。农村劳务信息必须在乡镇村级接收、反馈和处理,但日前这两级信息化建设还未完全建立和健全起来,阻碍着劳务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是造成劳动力流动无序、混乱和监控失调的原因之一。
  (二)制约就业结构调整的因素。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部分农民思想保守,择业观念陈旧。一些低山川道自然条件较好的乡镇农民,恋家乡,怕风险,出门挣钱心怀种种顾虑;部分新生劳动力,贪图享受,追求好工种,高收入,苦脏累活不愿干;还有少数人固守田园,靠种田吃饭,认为搞工业没经验,搞个体有风险,搞经营没本钱。因此,死守几亩责任田,不愿离乡离土创大业。二是非农产业发展滞后,就业空间狭窄,要么固守田园,要么外出打工,再无其他出路。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单一,根子在地方经济上,特别是非农产业发展滞后,劳动力大量滞留农村,转移困难。三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职业技能低下。目前,农村智力和技能型劳动力严重缺乏,就业岗位基本上以体力劳动为主。全县139万剩余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有13万,占935%,高中和中专以上毕业生09万人,仅占6.5%。大量低素质人员缺乏就业的本领和技能,自发外出从事矿山、井下、砖场等重体力劳动或高风险工种打工人员占60%以上,收入低,稳定性差,极不安全。人口只有6000多人的兰滩乡,每年都有20余名青壮年劳动力因打工致死致残。特别是在一些非法私营企业打工人员,出了问题,国家一查业主就跑,企业一关打工者就失业。据统计每年都有20%左右的外出务工人员中途返回或来往奔波在路途之中。四是就业管理松散,机制不健全,服务工作跟不上。各相关职能部门互相配合支持不够,没有形成就业结构调整的合力。
  (三)就业结构调整的出路。就业结构调整的出路在哪里?从旬阳县实际看,转移和分化农民,是最有效的切入点。他们体会到,只有大量转移劳动力,把农民从土地上分化出去,才能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他们把就业结构调整纳入整个经济结构调整中统筹考虑,综合安排,做到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多渠道
领域强力推进。
  一是以项目为支撑推进工业化建设。围绕主导产业升级和加工链条延伸,培育农产品加工项目;围绕“药、水、游”优势资源,开发深加工工业项目,加快发展壮大支柱产业,把烟草工业、矿产工业、医药化工工业、水电工业、建材工业做大做强。做到一二三产业一起上,大中小项目一起上,多种经济成分一起上,搭建更多的就业平台。
  二是以完善服务体系为重点,提高农业产化经营水平。调整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发展优势烤烟基地,实施“千户百只”畜禽饲养工程,稳定黄姜基地建设,发展培育蔬菜产业,抓好特色药材产业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以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化和生态建设产业化,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现实条件。
  三是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发展壮大第三产业。抓住西康、襄渝铁路复线,西康高速公路旬阳段建设和蜀河水电站建设(三线一站)的机遇,优化环境,搞好服务和流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培育批发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为依托建立商品市场体系;突出畜、禽、蛋、菜、果等产品加工供应,打造食品餐饮业;以其多样性、特色化满足城乡群众的不同消费需求;发动千家万户,市场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能搞什么就搞什么,促进农村私营个体经济快速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引导农民逐步从一产中转移出去。同时,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从目前单一的风光游向民俗观光、休闲度假、农业生态游多元化转变,不断发展壮大第三产业。  
  四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带动,推进城镇化建设。旬阳县围绕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目标,拉大县城骨架,扩大县城规模;推进以建制镇为重点的中心集镇建设,完善共公设施,增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以公路、电力、通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村镇建设,增强劳动力的承载能力。
  五是以强化服务保障为前题,坚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劳动力转移靠输出,农民收入靠打工”,在旬阳县已是不争的事实。从“统筹城乡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统一认识,因势利导,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变人口压力为资源优势,通过发展劳务经济,聚集财力,引进技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健全服务网络,建立、县、乡、村劳务输出组织网络体系、供求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和农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扩大有组织地输出,以县、乡、村为单位建立输出基地和劳动力资源库,在外地建立一定规模的劳务用工基地,设立办事机构,负责提供信息,协调关系,维权保障等工作;制定有利于劳务输出的优惠政策,通过政策扶持,营造支持鼓励劳务输出的良好氛围。
  四、系统运筹,提高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
  (一)广泛开展宣传,转变就业观念。向农民讲清就业结构调整的形势,算清就业结构调整的大账,理清就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大张旗鼓的宣传劳务输出对经济发展、个人就业和增加收入的巨大推动。及时发布就业结构调整的信息,让农民开阔视野,转变观念。
  (二)强化素质教育,增强就业能力。全面提高劳动力转移人员的素质,包括文化、技能、法律、道德等素质,特别是技能素质是提高劳务输出水平和效益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要将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纳入财政支持范围,建立“政府主导,多方筹集”的投入机制。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举办的各类培训机构的主渠道和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培训工种,延长培训时间,扩大培训对象。把满足市场需求和尊重农民自愿结合起来,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二是积极争取和扶持民营企业、民办院校到县、乡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多途径吸引社会力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建立和办好市、县职业高中,实行“开门办学”,以职业需求决定职业培训。四是大力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工程,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确保户户都有一名以上“科技明白人”。
  (三)规范劳务市场,整顿就业秩序。各级劳人部门要处理好抓总与多方配合的关系,将工、青、妇、扶贫、农业等部门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共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大计,共同搞好就业中介服务、就业指导,提高就业效益。
  (四)提高服务层次,创造就业条件。一是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允许和鼓励农村土地适度流转,帮助转移就业户解决收、种、管等农事以及其他方面的后顾之忧。二是制定和落实一系列优惠政策。重点包括金融信贷、工商收费、户籍改革,“两工”安排、身份证办理、计生管理、子女入学等内容。三是政策扶持。对需要外出就业而无力承担培训、交通等费用的特困户,从扶贫等资金中予以补助扶持,或免费参加就业前培训并适当减免劳务中介费,或建立劳务输出基金,用于解决家庭困难人员务工所需费用;简化办理务工所需有关证件的手续,免收工本费以外的任何费用;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外出务工期间,个人拥有的资产应严格保护,对在外地结婚的配偶、子女,返乡后要允许并及时办理落户等有关手续。四是允许和支持外出务工有成就的人员,尊重《宪法》公民有迁徒自由的权利,带领全家迁出落户城市
或外地,取消农民工进城落户就业的种种限制,真正实现城乡居民平等原则。
  (五)建立保障体系,搞好维权服务。由于中央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高度重视,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和安全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据旬阳县部分乡镇统计,2004年伤亡达170多人,并呈上升趋势。伤亡后维权难度很大,多数得不到合理的赔偿,需要政府出面予以帮助。因此,在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特别是劳务输出中,在国家还未出台农民工权益保障法之前,各级政府要把维权保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维权保障力度。一要规范职介行为,清理非法职介机构,加强职介机构规范管理。二要建立驻外劳务输出办事机构,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全程服务。三要建立完善县、乡法律咨询救助机构,建立《安置跟踪服务卡》制度,落实务工人员的保护、工资发放和伤亡补助,协调解决劳资纠纷,为务工人员提供全程政策、救助、法律咨询服务。四是建立和启动外出务工人员人身保险险种,规范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通过各种保险制度的建立,为外出务工人员消除创业的后顾之忧,为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