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深化改革>改革案例 > 正文内容

汉阴县“三化联动” 构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长效管护新机制

2020-03-13 10:32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大小:【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汉阴县投资2.236亿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84处,解决6.8万贫困人口安全饮水,改善27.2万农村群众饮水条件,自来水普及率达99.3%。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汉阴县探索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长效管护新机制,通过市场化运作、智慧化服务、系统化驱动“三化联动”,推动管护主体责任明晰,管护费用全面落实,破解了长期以来农村饮水工程“重建轻管”而形成的“建设受损再建设再受损”怪圈,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实现了群众满意、企业受益、政府放心,为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探出了新路子。20196月,全省水利扶贫农村饮水安全现场推进会在汉阴县召开,重庆、湖北、浙江等外省市多个县区到汉阴学习考察相关经验。

一、市场化运作,优化配置水资源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尤其是农村居民用水,既有公共服务的公益性,又有商品服务的经营性。汉阴县从转变政府职能出发,坚持政府管公益抓建设、市场管经营抓效率,着重发挥市场作用,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各类主体参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管护,实施农村集中供水运营市场化,通过提升水资源配置效率,最大限度降低运营成本,减轻农村居民水费负担。盘清家底赋权。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对全县农村饮水工程进行清产核资,全面摸清数量、规模、价值等底数,实行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对财政资金投资建设的农村饮水工程,所有权国家所有,管理权下放到各镇人民政府,夯实属地管理责任;经营权面向市场主体或社会组织放开,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管护积极性。市场运营提效。在保持产权不变、资产利用效能最大化的前提下,以镇为单位,采取公开竞争,选择有实力、懂经营、会管理的企业组建民营供水公司,承包农村供水经营权,由各镇人民政府与民营供水公司签订租赁承包协议,颁发经营证书,赋予市场经营权,独立自主开展经营维护,保障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全县10个镇组建12个民营供水公司,经营管理85个村级(含集镇)水厂,覆盖县境60%的行政村,实现了“以水养水”。比如,汉阴县龙源供水公司将承包经营的13个水厂管网互联互通,水源相互补给,打破了过去“村自为战”局面,提高了供水保障率。民营公助兜底。坚持因地制宜,尊重群众意愿,不搞一刀切。对行政村有意愿、有能力管理的15个单村水厂,由村委会牵头,组织用水受益户成立供水协会,赋予经营权,实行“村集体+供水协会+贫困户”模式,提高了村民参与管水用水积极性。针对边远山区人口居住分散、运营成本高,民营供水公司和村级供水协会无力经营,县水利部门牵头成立县农村供水公司“兜底”接管,落实专人管护及工资报酬,填补了41个偏远山区村供水“真空地带”,实现农村供水管理全覆盖。

二、智慧化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

确保安全饮水的民生工程定位不偏离,把“大数据、互联网”技术植入运营管护之中,构建智慧服务体系,提升管水治水效能和服务水平。一个中心管理监测。组建汉阴县农村供水管理中心,将县城及周边乡镇水厂集中纳入中心管理,逐步实现所有水厂纳入全覆盖。管理中心适时对各水厂设备安全、水质水量、从业人员实行远程监测、远程调度,出现非法闯入、水质异常、设备故障等情况,第一时间预警,“点对点”指挥,精准处置。两大平台智慧服务。依托县供水管理中心,搭建智慧监控平台,在水源地安装高清摄像设备,在标准化水厂安装智能监控和预警装置,信息数据与管理员和河湖管理信息平台精准对接,实现资源共享。管理员可通过手机终端远程查看、第一时点处置,全面提升工作效能;搭建智慧制水平台,各水厂引入全自动制水控制系统、全自动加药系统、全自动水质消毒系统。制水时只需备足药剂即可,系统自动进行消毒过滤、调解水质等处理,有效提高了制水质量和工作效率。一个终端便捷缴费。负责城区供水和城关镇8个村水厂经营权的陕西水务集团,及时开通“汉阴掌上水务”APP客户端,群众通过手机终端即可获取用水情况等信息,进行账单查询、在线报修,利用微信、支付宝即时进行水费缴纳,随时随地掌控自己的“水生活”,城区及周边6000余户2万余名群众告别人工抄表、上门缴费的用水时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既节省了供水公司运行管理成本,又提升了城乡群众用水幸福指数。

三、系统化驱动,夯实责任强保障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长效管护新机制关乎不同主体、涉及权益分配,汉阴县通过系统化驱动,既理清各方责任,又健全保障机制,完善务实管用的管水用水链条环节。分级分类负责机制。县水利部门负行业监管责任,对全县农村供水提供业务指导、项目扶持,确保饮水设施产权不变;镇政府负属地管理责任,负责外围环境协调、供水服务监管,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实施考核;民营供水公司负具体运营维护责任,直接面对居民和用户微利经营,开展管网等设施维护,实现扩大再生产。运维经费筹集机制。以水费收入和有偿服务为主,不足部分政府采取“定补+奖励”的方式予以补助。县财政筹措200万元作为农村供水专项基金,可提供商业银行抵押担保贷款1000万元,专项用于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对于一般性维护,费用由供水公司从经营收益中承担。对于大型维修养护,超过企业承担限额的,由县水利部门立项解决,确保日常维护到位、长效使用。考核奖补退出机制。县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作为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补助经费,科学设置民营供水公司考核指标,由县水利部门和各镇组织实施,重点考核用水安全保障、日常服务水平、公司经营效益等情况,根据考核等次给予相应维护资金奖补。按照市场优胜劣汰原则,对考核不合格的供水企业,自行终止协议,重新择优选聘企业承包经营,有效调动了企业参与供水运营维护、优化提升服务的积极性。水质安全管理机制。坚持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抓实源头保护、储水净化、输水检测等全环节常态化管理,确保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安全。汉阴县及时修订完善水源地保护总体规划,划定水源保护区11个。充分利用脱贫攻坚帮扶政策,设置护水员、“御源军”、巡查员等公益性岗位,每月落实600元以上报酬,负责日常安全巡查、管护管理。90余名贫困群众成为兴水护水的主力军,守住了水源安全。县财政一次性投入515万元购买156台消毒设备,全县10个镇供水公司,全部配齐便携式余氯检测仪,用于水体消毒。更新供水絮凝加药设备,对老化的一体化净化设备增加水处理标准化构建物,确保了水质达标。在全县3个千吨万人水厂高标准建成标准化水质化验室,配备专职化验员常规自检,落实每日检查制度。供水规模每天在20立方米以上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县疾病预防机构每月进行抽检,科学出具水质化验报告,提出整改措施,确保水质安全万无一失。

作者: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