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石泉县认真贯彻落实中省一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的要求,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省级试验示范县。
一、学习贯彻文件,营造三农氛围
省委一号文件出台后,县委常委会议专门听取了一号文件精神汇报,并组织了专题学习,提出了贯彻落实的有关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各部门原原本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狠抓贯彻落实。为结合实际,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开展了专题调研,并提出要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大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富裕美丽新石泉。
为贯彻落实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我县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将一号文件精神宣传到位、落实到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及手机短信、墙报、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将党的各项惠农强农富农政策明明白白地告知广大农民朋友,切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省委一号文件学习宣传高潮的掀起,进一步激发了全县各级农业部门做好“三农”工作的热情,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各部门重视“三农”、关心“三农”、支持“三农”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全县形成了关心、关注、支持“三农”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召开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
县委、政府召开全县农村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总结去年工作,研究部署今年任务。会议明确农业农村工作六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加快“三业”富民步伐。二是继续抓好脱贫攻坚五大工程。三是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四是深化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五是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六是加快提升农村城镇化水平。
三、深化配套改革,激发农村活力
一是做好省级试验示范区工作。为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举全县之力打造省级统筹城乡试验示范县,加快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县委农工部配合起草《石泉县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试验示范工作实施方案》,已上报市委、市政府,并做好相应的启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二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深入调研论证,制定了《农村产权制度试点改革工作方案》,并积极做好启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计划在三个镇各选一个条件成熟的村开展试点工作,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全面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三是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乡户籍一体化改革步伐,完善居住证制度,引导鼓励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城入镇落户居住。探索对失地农民、无地安置移民及进城就业、创业、务工的农民给予办理城镇居民户籍手续,享受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的途径办法。四是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养老机制。对年满16周岁至60周岁符合参保条件的城乡居民进行了调查摸底,实行镇(社区)干部包片,村组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加强督查和指导,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系建设,为推动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四、抓重点工作落实,促工作取得实效
1、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一是做大农业示范园。已经规划的16个现代农业园区,总面积达56700亩,园区流转土地达4570亩,建成示范园面积达4570亩,完成投资1.3亿元。夏粮播种面积10.8万亩,预计总产1.7万吨,比去年略有增长;油菜播种面积7.3万亩,预计总产0.97万吨;秋粮播种面积18.5万亩,比去年基本持平。完成种植蔬菜4.3万亩,占6.1万亩计划任务的71%。二是做强畜牧产业。生猪饲养量达32.71万头,其中出栏13.58万头。新建百头牛场5个,其中4个已投入生产;新建适度规模标准化羊场42个,培育曾溪镇同庆村、饶峰镇幸福村、云雾山镇松树沟村等8个养羊重点村,新建千头猪场1个,新建设标准化圈舍7800㎡。三是做精蚕桑产业。春蚕发种25032张,新建标准蚕室56间、面积3900平米,发展桑枝食用菌2000万袋,桑园套种1.68万亩。四是做优特色产业。新培育杜仲、厚朴、枇杷、灵芝菌等林下种植示范户15户,发展土鸡、山鸡和野鸡林下养殖示范户15余户,建成规模林下种养殖示范点3个,组建专业合作社5家。其中六台山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合作社为主体,带动当地茶农100户,建成规模化示范茶园基地两处,茶园规模达1016亩。
2、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步伐。一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按照“
3、实施扶贫搬迁工程,加快农村脱贫致富步伐。一是推进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启动了4个片区10个整村推进项目和5个连片开发项目村。计划投入资金10371万元,已完成投资512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10万元,部门捆绑资金2623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387万元。共发展猪牛羊养殖8065头,新建圈舍2500㎡,发展食用菌110万袋,养蚕发种865张,发展烤烟225亩,发展网箱养鱼100箱,发展农家乐(农家宾馆)8户,新建卫生室5个,村级活动室1个,文化广场500㎡,移民搬迁190户。二是有序推进避灾扶贫搬迁安置。围绕省市下达的1400户5320人的年度搬迁安置任务,各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实施搬迁。当年计划启动集中安置点(小区)16个,可集中安置1267户4815人,集中安置率达90%以上。分散安置133户505人。截至目前,16个集中安置点已全部启动建设,其中已完成建房主体工程250户,分散安置户已全面启动建设,正在抓紧实施房屋主体工程建设,计划年底前完成搬迁安置建房主体工程。三是全力做好社会保障帮扶工作。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对全县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口进行了低保救助和五保集中供养。继续推行96个机关单位对口帮扶了28所中小学校和千名干部结对帮扶千名贫困学生的工作机制,共累计为贫困学生捐赠学习用品及资金45.3万元。县级医疗机构及每个卫生院设置了扶贫床位,对床位费、诊查费、注射费进行免收。印制了《特困人口健康保障证》,特困人口持健康保障证在县内各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按100%报销。
4、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水利项目突出防洪保安、水保治理、城乡供水、农田水利、涉水产业五大体系建设。汉江综合整治县城长安坝、春潮广场堤防工程、汉江后柳镇防洪工程、县城第二水厂、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县水利投资额度有大幅度提升,上半年完成投资6000万元,是去年同期的115%。公路建设稳步推进。总投资4072万元饶峰至子午公路续建项目已建成通车。总投资1360万元迎丰至三官庙公路改造工程去年10月底开工,已完成路基工程,水稳基层铺设10公里。长阳汉江大桥已完成投资500万元,大桥0号桥台正在开挖,3号桥台正在引线施工,已加工完成深水基础钢护筒500余吨;两河汶水河大桥主体已完成,引线工程进入扫尾阶段;便民桥项目已完成20座。通村公路项目全面启动,已完成1条,3条村道已完成路基、正在进行面层施工,1条正在进行路基施工。县乡示范路完成24公里、通村示范路110公里、连户路245公里。县城公交二号线正在抓紧准备,力争年底前开通;2013年已成功开通县城—后柳水乡—中坝峡谷旅游专线。
5、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加快农村社会化管理步伐。一是建立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县级33名领导采取“多包一”的方式包抓11个镇,211名县直事业单位、科级事业单位、驻石单位和镇主要领导包抓211个村(社区),1019名其他科级领导及优秀年轻干部包抓全县1019户贫困户,166名县、镇党政主要领导分别联系党代表922名,联系人大代表612名,联系政协委员113名,联系离退休干部539名,联系基层群众1660名,基本做到了对全县群众的全覆盖。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县域经济循环快速发展。二是建立“三留守”工作机制。分别印发了《进一步深化全县“六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机制的通知》、《石泉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管护服务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办法》等文件,对留守人员的包联、关爱、帮扶、救助等,对各镇、各部门工作责任、任务及各代理家长、管护服务人员的服务、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内容都进行了明确要求。召开了全县“三留守”人员关爱管护工作推进会,各镇积极响应、行动迅速,工作整体开局良好。大多数镇能结合自身实际,及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探索性地开展帮扶工作。三是建立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实现了县域交通信息资源共享,开发建立了农村公路交通信息网络平台,已正式启用。县公安局在现有城区及片区4个交通管理中队的基础上,在11个镇分别建立交通管理中队,在各派出所加挂交通管理中队牌子,实行“所队合一”。依托11个派出所,组建的11个基层交管中队挂牌成立,正式履行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职能,在警务管理创新、加强道路交通安全体制建设方面,迈出了探索性的一步。县安监局积极筹办全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现场会。四是建立完善矛盾排查化解机制。扎实开展“法律四到三进”(到广场、到商场、到市场、到社区,进校园、进课堂、进心中)活动,做到平安宣传、法治宣传深入千家万户。深化矛盾化解,注重源头预防。坚持领导接访下访约访制度,建立了“三官一律进社区”工作机制,深化完善了以县、镇(部门)领导为主的接访、下访、约访活动。进一步完善 “三调联动”机制和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体系,实现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