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深化改革>改革动态>安康动态 > 正文内容

“新社区工厂贷”助推金融扶贫和实体经济的实践探索

2018-09-07 17:53 来源:
字体大小:【

一、改革背景

2014年以来,安康市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依托规划建设的1330个陕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积极抢抓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腾笼换鸟”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新社区工厂”。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培育和发展新社区工厂的《实施意见》和促进毛绒玩具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安康新兴支柱产业的6项措施及11条意见,从投资融资、项目建设、财政补贴、企业经营、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依托苏陕协作、常安合作,大力引进毛绒玩具文化创意产业,已兴办毛绒玩具新社区工厂25家,吸纳就业超过2000人,日产毛绒玩具5万只。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展新社区工厂200家,吸纳就业9507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318人,呈现电子产品、机械零部件、服饰制作、农产品加工以及毛绒玩具等文创产业的多种业态。计划2019年全市新社区工厂达500家、吸纳就业3万人。新社区工厂走出了一条农民就业、工厂发展、社区繁荣、社会稳定的良性发展之路,被评为“中国改革十大案例”、“全国精准扶贫十佳典型经验”,是安康脱贫攻坚、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载体。

实体经济在创业时期缺少资金是一种常态。新社区工厂在创业初期,因购置生产资料和设备、支付工资、租金等,现金回笼不足就容易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客观上造成了无法获得传统信贷支持。安康市着手破解新社区工厂融资难、融资贵困局,精准掌握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倾向性问题,利用建设银行对安康的定点帮扶优势,创新“政府风险补偿+新社区工厂+贫困劳动力”政银企联动融资机制,量身打造“新社区工厂贷”产品,有效解决了社区工厂“小额、急切、频繁、短期”的资金需求,找准了建设普惠金融体系与助推脱贫攻坚的最佳契合点,为全市产业扶贫开辟了新的资金筹措渠道,为商业银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脱贫攻坚、实现政银企互利共赢探索了新路径。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新社区工厂贷”从评价测算、利率确定、审批放贷、风险防控等方面作出了机制性探索,取得初步成效,蕴藏巨大潜力。首批试点的52户新社区工厂,已成功投放17户,贷款总额1210万元,单户最高150万元、最低15万元,直接带动就业1133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83人。

一是评价测算方面,重新设计信贷评价思路,变传统的看“三品、三表”为“四看四判断”,即“看工厂主从业资历,判断获得订单的稳定性;看实际投资,判断违约的成本和概率;看给谁供货,判断经营的可靠性;看用工情况,判断生产发展的后劲”。在贷款额度测算方面,不以收入、利润等财务指标作为贷款测算依据,更多关注实际投资额和生产规模,有效解决了贷款额度测算难问题。

二是利率确定方面,区别于传统贷款按照收益覆盖成本的定价做法,实行纯信用、无抵押、无担保、差别化利率,随借随还。一般商业性贷款平均利率高于基准利率上浮30%,加上2%担保费用,融资成本7%以上。“新社区工厂贷”单笔最高200万元、期限最长1年,执行基准年利率4.35%,并根据贫困户用工人数、扶贫带动效果,差别化给予利率优惠,最低优惠至基准利率下浮10%,执行年利率3.915%,融资成本大幅降低。

三是审批放贷方面,变单点受理为批量化运作,由劳动就业主管部门批量推荐白名单客户,建行批量对接、集中考察、优先审批、集中放款,大幅缩短审批时间,提高业务办理效率,确保工厂能及时进材、按时发放工资、稳定接单、按期交货,保持可持续发展良好态势。

四是风险防控方面,市政府先期筹集500万元的风险补偿基金,建行陕西分行按照1:10的比例放大贷款规模,最大可撬动5000万元的金融资本用于支持新社区工厂发展。建立银政企联席会议等联动机制,政府常态化监测 “白名单”新社区工厂的工商、税务、用工、水电等信息,建行重点监测经营现金流变化、订单销售及信用状况等信息,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立体监测,有效防范风险,消除银行后顾之忧。

三、几点思考

“新社区工厂贷”破解企业融资难的经验,值得全市各金融机构学习借鉴,推出更多切合安康生态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需求的金融产品。

(一)积极引导银行履职尽责,分类施策、形成合力。政府应引导银行在思想理念上坚守支持实体企业的底线,树立与企业共患难、同命运的经营理念,根据金融机构的大小、专业、所有制形式和服务定位等情况,合理分工,围绕实体企业抓服务,真正打破实体企业信贷的“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给实体企业吃上信贷“定心丸”,促进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等各类银行各显其能、各建其功。

(二)主动顺应服务实体经济大势,创新产品、优化服务。各金融机构应深入研究各类新主体新要素新业态对金融的新需求,打破银行信贷业务同质化现象,在“保本微利”的原则下,形成一批符合监管规定、适用性强、可复制推广的好产品、好模式。在抵押物范围和担保方式上,探索推行机器设备质押、订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债权质押、“两权”抵押等贷款业务。根据不同产业、不同经营主体,采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分类推出“园区贷” “茶叶贷”“魔芋贷”“水产贷”等产品,满足差异化信贷需求。

(三)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政策体系,放大规模、降低风险。合理制定金融扶贫贴息、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等配套政策,确保政策内容清晰、符合实际、流程明确、易于操作,发挥金融的乘数杠杆效应,运用财政政策撬动金融资源,放大信贷规模。注重金融扶贫政策和财政扶贫政策的对接联动,建立银政企联系互动机制,引导资金流入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确保资金用得好、收得回,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赢、良性循环。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