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同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首次召开的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群团改革的大幕正式揭开。随后,全国科协、总工会、共青团、妇联、作协、文联、侨联、记协等群团组织的改革方案陆续出台,各地群团改革有序跟进。截至目前,不仅上海、重庆作为群团改革试点地区先行一步,出台了群团改革总方案和各群团改革方案,大多数省份也已经或即将出台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实施方案。
这轮群团改革虽然把重点放在精简编制、加强与基层群众的联系上,但效果上却产生了综合效应:群团自身定位更加清晰,科协等群团的职能得到充实;联系服务群众的方式、手段更加多元,群团的工作作风不断改善,亲和力、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有所增强;专兼挂相结合让领导班子成员的构成更加合理,代表性、广泛性增强;基层组织的地位得到提高,基层群团干部的信心和干劲有所提升。
这些效果充分说明群团改革是必要的,改革的方向和思路是正确的。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伤筋动骨,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共性问题:一是对改革的理解不深入,认识不透彻。有的将改革简单地混同于群团的干部安排、人事调整;有的只看到改革动了自己的奶酪,不会算大账、长远账。二是不能把党的领导与依法依章程独立开展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既不能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又不能“热气腾腾”地独立开展工作。三是“割自己肉”难于下手,“减上补下”打了折扣。有的不愿减少编制,甚至还希冀借助改革强化职权,致使“减上补下”被“调和”处理,基层薄弱的问题没有根本改观。四是联系群众走了形式。将部分工作载体转移到互联网上本是顺应改革要求,但偏重于“键对键”,缺少“面对面”“心贴心”,联系服务基层演变成网上填表的形式主义。五是有些顶层设计不够科学。改革方案不接地气,“最先一公里”有可能跑偏。比如,《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成立教育团工委等组织机构,在三至五年内实现中学团委书记岗位专设等措施,没有针对症结开出良方,恐怕不但不能难改善共青团自身形象,还会产生新的“青年官僚”。
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群团改革对汇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当前抓好群团改革,有效破解存在的难题,确保取得实效,需要进一步强化“五个意识”。
一要强化政治意识。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群团组织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对中央群团改革精神的学习领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把中央精神体现在改革的方方面面。坚持党的领导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不能止于喊喊口号、做做样子;不能合意则取,不合意则舍;不能上动下不动、表动实不动、形动神不动,一定要令行禁止、服从大局。对于改革中遇到的困难,要敢于担当、设法克服;对于确实无法解决的困难,要按照政治规矩、组织程序如实反映,争取支持和理解,不能捂住不报,更不能虚晃一枪。
二要强化主业意识。群团组织的天职是为群众服务,承担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由于政府与群团的职能界定不清等原因,群团组织承担的职能过多,不利于凸显主要职责。比如,共青团至少承担起桥梁职责、助手职责、后备军职责、学校熔炉职责、服务维权职责、品牌推介职责、文明使者职责等7种职责角色。群团改革要正本清源,聚焦主业,对于众多的职责不能平均用力,而要解决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就是要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要求,着力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切实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群众性,真正把“高位截瘫”的腿补上。同时要敢于自我革命,逐步剥离附着在群团身上的不合时宜的职责,做到轻装上阵。
三要强化调查研究意识。调查研究是做好群团改革的基础。只有成为改革的行家里手,才能制定出高质量的改革方案,跑好改革第一棒,避免改革翻烧饼;才能有力推进改革,正确指导改革,防止改革异化变形;才能确保改革落地见效,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比如,在改革的考核机制设计上,如何既不被局部“典型”遮蔽对整体的评价,也能防止考核目标“突击完成”,搞成声势浩大的花架子。再比如,“减上补下”上级怎么减、基层怎么补,职能如何有效转换等,都要深入研究、落实落细。群团组织要加强对群团历史、性质、定位、基本现状、发展趋势等全方面的学习培训,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多到一线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如此才能推出更多接地气的硬招、实招、好招。否则,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改革难免变形走样,甚至背离初衷。
四要强化系统集成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用系统性的思维推进改革。群团改革是个系统工程,牵涉面广、联系群众多。群团组织自身联系的群体有交叉、工作内容有重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肯定不行,单骑独进也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只有系统集成、协同推进,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工作上要进行联动,联手创建服务品牌、联手打造活动阵地、联手建设服务站点、联手联系服务社会组织。机制运转上要通盘考虑,在拓展组织覆盖面、健全民主决策制度、解决群团干部政治经济待遇和保障组织活动经费等方面既要分清轻重缓急,也要明确时间节点。推动落实上要综合施策,既要有综合方案、整体方案,也要有配套方案,形成一个严密的方案体系,最大化发挥改革威力。《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出台后,又陆续出台《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等配套方案,这种做法值得其他群团组织借鉴。
五要强化循序渐进意识。改革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群团改革既要保持理想坚定信心,又不能理想化,那种抱着等到时机完全成熟再推进改革,妄图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是错误的。必须树牢打持久战的思想,增强改革韧劲,按照既定目标,踩着不变的步伐,“饭一口一口地吃,仗一仗一仗地打”。这并不是说可以慢吞吞地按兵不动,而是要早作部署、早做打算,抓紧做足思想准备、群众准备、舆论准备,可以启动的尽快启动,看准了的尽快实施,已经实施的确保落地见效,总之是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地朝着目标先做起来,如此才能不断收到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步步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