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策聚焦>政策法规 > 正文内容

安康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2-01-10 16:32 来源:
字体大小:【

 

2011年1月9日在安康市第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 长
 
方玮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本届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2010年和过去五年的工作,对“十二五”规划和2011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的主要工作
  201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和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洪水和山地泥石流灾害,我们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夺取了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重大胜利,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生产总值327.06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0亿元,增长3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21.29亿元,增长25.9%;财政总收入35亿元,增长16.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3.2亿元,增长35.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亿元,增长18.5%;城乡居民收入14642元和3976元,分别增长16.9%、20%;人口自然增长率2.6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全面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新型工业强劲增长。优势产业快速成长,园区经济活力增强,呈现出“一体两翼”率先突破,其它区域奋力争先的发展势头。旬阳宝通专用车、汉滨增盛化工、平利金龙水泥、紫阳湘贵锰业二期、石泉原料药扩改、宁陕鑫裕矿业、岚皋蔺河花炮等21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新增民荣食品、金圣建材、石泉天成等26户产值过亿元企业,当年新增规模企业70户。五大主导工业增长37.3%。安康高新区和10个县域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5.9亿元,入园企业达到580户,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5.6亿元,工业产值达到6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以产业项目为重点的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引进到位资金107.85亿元,增长66%。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25.3亿元,增长33.3%,增加值84.7亿元,增长23.3%。
  县域经济充满活力。大灾之年粮油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93.1万吨,增长7.7%,油料产量11.85万吨,增长9.1%。生猪出栏271.4万头,发展设施蔬菜4万亩,产茶8480吨,产茧2.03万吨,烤烟2.19万吨。“渔业发展规划”加快实施,当年投放鱼苗500吨,新增网箱养鱼1.1万口。农业总产值115.7亿元,增长6.7%。各县区立足资源优势,谋划立县之业,加快产业项目建设,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呈现出总量扩张、结构改善、效益提升、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县域工业增速达到61%,高于全市27.7个百分点。

  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城镇建设投资40亿元,增长15%。其中,中心城市建设投资15亿元,增长62%。亲水广场、东西大街、滨江二期、巴山西路、南环干道西段、安澜楼景区提升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汉城商业街、文昌南路、中渡路、东内环路建筑立面改造等工程加快实施。县城建设投资持续增长,一批重点市政项目开工建设,省级重点镇建设启动实施。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部署,制定出台了促进农民进城入镇的配套政策,当年吸纳3.8万农民进入城镇定居,市级杨柳统筹城乡示范区扎实启动。“双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财政累计投入创卫资金13.4亿元,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206个、旧城改造项目22个,开展20多项集中整治活动,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提升,现代城市建设管理机制开始建立,中心城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顺利通过考核验收,白河、平利被授予省级卫生县城,紫阳县通过省级卫生县城验收。
  生态旅游跨越发展。国家优秀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安康生态旅游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山一湖一城”核心景区加快建设,汉滨、宁陕、石泉、平利四大旅游板块特色更加鲜明,中心城市一江两岸核心景区建设取得实效,继南宫山之后燕翔洞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子午银滩、千层河景区建成开园,天书峡、上坝河、蒿沟、县河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先后开工,龙头村等重点旅游村建设初具规模,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加大旅游宣传推介促销力度,加强与区域外的旅游合作,成功举办陕川甘第七届旅游协作年会、世界旅游日陕西南宫山主会场、第十届汉江龙舟节、茶文化节、油菜花节等活动,有力地扩大了安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7亿元,同比分别翻了一番。
  民生持续得到改善。民生八大工程完成年度投资40亿元。城乡低保、农村新合疗、城镇医保、五保户供养、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等提标扩面政策全部落实到位。政府债券支持的城区14所学校校舍扩建项目完成投资4560万元。市财政投资2700万元支持三个公立医院和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安康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和技术学院、市委党校北迁工程开工建设。去年设立的政府励志奖,对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10名学生和6所办学成绩突出的学校进行了奖励。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行基本药品“三统一”制度,498种药品、1545个品规实行零差价销售,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零售价与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相比平均降幅达到46.14%。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扩建项目、8个县级医院、33个乡镇卫生院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步伐加快。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计生奖励扶助政策落实到位。第六次人口普查有序开展。市级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取得实效。第三次文物普查任务完成。文庙二期修复工程启动实施。信访维稳、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三无”县和平安安康创建深入开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救灾重建有力有序。在百年一遇的“7.18”特大暴雨洪水和山地泥石流灾害面前,各级党委、政府果断决策,靠前指挥,与灾区人民并肩奋战,广大基层干部、驻安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不怕牺牲,冲锋在前,特别是杨宗兴、罗春明、温光旭等一批英雄人物,用他们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时代壮歌,激励全市人民夺取了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此时此刻,我们特别要向在抗洪抢险斗争中英勇献身的烈士和在灾害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表达深切的思念和沉痛的哀悼!
  面对繁重的重建任务,我们创新思路,统筹城乡,制定出台了救灾恢复重建工作实施方案、总体规划和7个专项规划,确定了集中安置、进城落户、入镇定居、购置农房、投亲靠友、分散建房6种重建方式,争取中省建房补助和生活安排资金6.7亿元,落实援建资金1.4亿元,接受社会捐赠2478万元,协调金融机构专项贷款6.2亿元,确保了灾后恢复重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全市67.2万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置。水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修复加快推进。55238户危房维修全部完工,30823户倒房户中,分散建房的14628户春节前可搬入新居,集中建房的8538户将于今年“五一”前住进新房,其他方式安置的全部落实到位。着眼于根治安康城区水患,解决农村山地危居难题,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全面启动东坝防洪综合治理、汉江沿线重点城镇防洪保安和山地避灾安居工程前期工作。

  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市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奋起改变落后面貌,积极跟进全省步伐,推动安康由滞后发展向突破发展加速迈进的五年;是我们忠实履行为民宗旨,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民生得到最多保障和改善的五年;是我们着力夯实发展基础,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条件历史性改变的五年;是我们大力实施产业兴市,循环经济蓬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我们全面加强社会建设,着力促进和谐稳定,在有效应对各种风险考验中,向着生态、富裕、文明、和谐新安康快步迈进的五年。
  经济实力实现跃升。从2005年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由143.8亿元增加到327.06亿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3.5%。三次产业结构由25.5:29.8:44.7调整为20.5:39.6:39.9,二产占比提高9.8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由9.6亿元增加到35亿元,增长2.6倍,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由3.5亿元增加到13.2亿元,增长2.8倍,税收收入由2.93亿元增加到9.82亿元,增长2.4倍;工业总产值由71.73亿元增加到225.3亿元,增长2.14倍,规模企业实现利润由2200万元增加到9亿元,亿元以上企业由5户增加到47户,工业化率由19.6%提高到25.9%;规模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6户,一村一品、强村大户、龙头牵引、集约经营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46.4亿元增加到113亿元,增长1.4倍,年均增长18.4%。经济发展速度逐年提升,主要指标增长跃居全省中上水平,在2009年全省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列第五位,汉滨、石泉、汉阴、平利、白河荣获县域经济考核争先进位奖,石泉、平利、白河工业增速进入全省前十名,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态势,长期处于全省后进位次的状况开始改变。
  发展条件显著改善。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9.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68倍。完成交通设施建设投入400亿元,增长10倍以上。西康高速、西汉高速安康段、十天高速安康至汉中段、包茂高速安康至陕川界段和襄渝铁路复线建成运营。铺筑通村水泥路10400公里,等级公路由5002公里增加到15472公里,长期制约安康发展的交通瓶颈初步打破。完成生态建设和环保设施投入13亿元,治理水土流失4621平方公里,造林绿化233万亩,大瀛湖和汉江沿岸绿化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末的55%提高到59.9%,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中心城市、县城供水工程及江南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10县区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全面启动,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6万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汉江水质保持II类标准,中心城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保持350天以上,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增强。汉中至安康天然气长输管网工程开工建设。新增水电装机62万千瓦,改造10千伏以上城乡电网3732公里,农村电网实现全覆盖。通讯信号覆盖85%的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群众生活明显提高。五年累计完成民生投入100亿元。新增城镇就业6.9万人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388元提高到146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799元提高到3976元,城乡居民储蓄283亿元,增长1.6倍。移民搬迁16万人,实现了40.3万人脱贫,解决了92.5万人饮水困难。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32万城乡特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229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3.3万城镇居民参加了城镇医疗保险,4.2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67%,建成廉租房37万平方米,解决了1.1万城镇低保户的住房困难,廉租房建设连续三年受到省政府表彰。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安居工程、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使5万户农村贫困人口搬进新居。实现了“蛋奶工程”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全覆盖。实施信息入村工程2430个,电视覆盖率达到92.4%。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的夙愿正在变为现实。
  城乡面貌深刻变化。五年完成城镇建设投资105亿元,是“十五”的2.6倍,城镇化率由22.9%提高到35%。中心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江南城区改造提升扎实推进,江北新区开发建设全面展开,一江两岸核心区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山水园林、生态宜居的新兴城市风貌逐步显现。县城、集镇和新村建设各具特色,城镇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明显增强,突出山区特点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完成564个新农村示范村、1292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和131个特困村脱贫攻坚任务,以路电水沼房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广大农村生产条件、村容村貌、生活方式、文明程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如期实现了中心城市创卫目标,石泉、岚皋、汉阴、宁陕、平利、白河6县先后创建为省级卫生县城。实践证明,创卫完全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在创卫中形成的迎难而上、锲而不舍、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创卫精神”,已经成为安康在突破发展道路上跨越前行的一面旗帜,化为全市人民奋起改变落后、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精神力量。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五年投入教育“两基”资金14.9亿元,教育经费由5.02亿元增加到20.11亿元,增长3倍。城乡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全面实行了“两免一补”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两基”通过验收。教育强县、强乡镇创建成效显著,旬阳、石泉创建为省级教育强县,宁陕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取得实效。普通高中入学率由35.8%提高到48%,2010年高考二本上线6344人,比2005年净增2405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全面发展。实施科研开发项目609项,培育、引进和研发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350项,有20项取得自主知识产权,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42项,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3%。卫生事业投入4.6亿元,改扩建市、县、乡医疗机构229个,完成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全民健身运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政府设立文艺精品创作奖,文化艺术事业繁荣活跃,一批文学、影视作品在省内外获得好评。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完成,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47.4%;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被财政部总结为“安康模式”;城市投资、财信担保、金州矿业公司在破解融资难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深化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展集合信托、BT模式进行融资,汉滨、旬阳两家小额信贷公司挂牌运营,长安银行和西部证券在安康设立分支机构;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快推进,10县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医药卫生和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市、县区和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招商到位资金259.4亿元。与省内外大型企业的合作取得实效,延长、陕煤、有色、陕重汽和大唐、中广核、重钢、雨润、庞大、悦达等16户全国500强企业在安康投资兴业,以钡盐、生丝、板材、魔芋为重点的外贸出口总值4951万美元,引进外资6401万美元。经济发展的外向度明显提高。
  我们不断适应突破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更新施政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强化落实措施,提升行政能力。基础先行、产业支撑、城乡统筹、民生为本的发展理念更加清晰,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更加明确,规划引领、项目带动、招商引资、改善民生的工作重点更加突出,依法行政、科学求实、依靠群众、真抓实干的工作机制更加健全。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密切与政协的民主协商,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建议,切实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勤勉尽责不懈怠,集中精力谋发展,忠实履行人民政府的神圣职责,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懈努力。在推进突破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监察、审计、司法、人防、税务、工商、金融、保险、质监、气象、水文、盐务、石油、地震、档案、方志、外事、侨务、民族、宗教、老龄、残联、慈善、红十字会等各条战线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安康发展最快、城乡变化最大、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五年来的丰富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深化市情认识,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冲破不合时宜的观念束缚,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胸襟谋划发展,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创造,以创新创先的理念推进各项工作。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多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更好地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困难,更有力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共享发展成果中凝聚力量。
  ----必须坚持第一要务、产业兴市。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全力推进以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为核心的产业建设,扩张经济总量,改善经济结构,提高质量效益,有效增加和积累社会财富,在加快发展中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
  ----必须坚持生态立市、循环发展。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保护我们安身立命、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加快经济发展中使安康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循环经济、统筹兼顾的发展之路。
  ----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城镇承载。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城镇体系建设,提升城镇和园区承载能力,用城镇化引领农村现代化,用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项目带动。要毫不动摇地把改革开放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不失时机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以扩大开放促进生产要素向安康聚集,以招商引资增强发展整体活力,以项目建设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用改革开放和项目建设的实绩检验我们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
  过去五年取得的一切成就,归功于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归功于中共安康市委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群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和所有关心支持安康发展的各界人士,向驻安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复转军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三、“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是安康由突破发展向跨越发展迈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紧紧抓住这一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于实现富民强市目标,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诸多新的发展机遇。世界经济总体上在调整中恢复增长。我国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国家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下决心解决集中连片贫困区问题,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加快建设关天、成渝、北部湾和西三角经济区,为我市发展带来新的重大机遇。我省正处于新一轮快速发展的跃升期,省委、省政府更加注重关中创新发展、陕北持续发展、陕南循环发展,支持我市发展新型材料、清洁能源、富硒食品、生物医药、生态旅游等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安康高新开发区、月河川道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建设,为我们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经过多年探索和积累,安康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条件显著改善,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经济增长开始跟进全省步伐;未来五年我市依然是全省高速公路、铁路和清洁能源建设的主战场之一,加之我们谋划的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加快实施,投资将保持持续较快增长的态势,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将进一步增强。全市人民在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三苦精神、抗洪精神和创卫精神,必将成为加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激励我们在前进的征程上谱写富民强市的新篇章。
  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世界经济发展环境更趋复杂,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新的考验。全省经济增长高位运行,关中、陕北、陕南三大板块竞相发展,兄弟市区加快发展的势头强劲,我市跟进全省发展步伐的压力增大。尽管近年来我市经济增长较快,但经济欠发达仍然是基本市情,发展不足依然是最突出的矛盾;发展条件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亟待改变;城乡居民收入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的问题还很突出;扩张经济总量和转变发展方式十分紧迫而艰巨。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一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差,遇事不敢担当,落实工作不力,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与形势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有差距。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奋力推进安康跨越发展。

  “十二五”发展的基本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跟进全省发展步伐,着力提升交通、城镇、生态基础保障能力,着力做大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生物医药、安康丝绸、生态旅游主导产业,着力培育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深化改革开放,突出项目建设,狠抓招商引资,强化园区承载,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基础设施根本改善、循环产业基本形成、人民生活基本赶上全省平均水平,努力建设生态、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安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发展主要指标建议为: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8600元、8000元,年均分别增长15%、16%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3亿元,年均增长20%;工业增加值达到240亿元,年均增长22%左右。实现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四个翻番”,经济实力、基础条件、人民生活、城乡统筹、社会建设、改革开放“六个跃升”。
  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全面跟进全省发展步伐,循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开始步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期阶段。把新型工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4:47:39,工业化率达到34%。完成汉江梯级水电开发和400万千瓦火电项目,积极开发生物质能源和风能,清洁能源产业基本形成;以金属镍、石煤综合利用、钒钛磁铁项目等为重点,打造新材料产业旗舰,实现循环经济新突破;以矿泉水、肉制品、茶叶、魔芋食品为着力点,强力打造富硒品牌。以“一体两翼”为引领的县域经济全面发展,汉滨、汉阴、石泉、旬阳、平利五县区经济总量占全市80%以上,其它县特色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大幅提升;以规模特色效益为方向的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建设500万头商品猪基地,发展10万亩设施蔬菜和30万亩水产养殖,设施农业、畜牧产业、林特产业、水产养殖产值分别达到30亿元、60亿元、50亿元和35亿元;以生态旅游为带动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打造国内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接待游客达到2500万人次,实现物流业增加值60亿元。
  基础条件实现新跨越。制约发展的基础设施根本改善。加快推进公路、铁路、机场和航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安康建成区域交通枢纽。建成十天高速安康段、安康至平利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安康至岚皋、平利至镇坪高速公路,力争开工建设大河坝至石泉、桐木至旬阳、宁陕至镇安高速公路连接线;加快干线公路建设,全面完成县乡油路改造工程和通村公路完善工程,公路总里程达到2.1万公里,基本实现“通县高速化、市县二级化、县乡等级化、村道畅通化”的目标;完成西康、阳安铁路复线和西成客专安康段建设,开工建设安康至张家界铁路,强力推进西安至安康至重庆高速铁路建设工作。安康富强机场建成运营。建设安康至白河高等级航道,开发瀛湖至石泉、岚皋水上旅游通道。加快实施城乡电网、通讯设施、气化安康、防洪保安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保障发展的能力。建设安康至重庆和湖北点对网特高压电力输送通道,新建3个330千伏、15个110千伏、24个35千伏输变电工程;通信信号覆盖行政村95%以上,电话和3G用户达到260万户;建成汉中至安康天然气输气管道,启动西安至安康天然气输气管道项目;加快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解决10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城区东西二坝和汉江重点段防洪工程,完成30座病险水库除险工程和洞河水库建设,大力建设灌区,扩大灌溉面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节能减排降耗主要指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62%,汉江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国家Ⅱ类标准。
  人民生活获得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生活环境明显优化。全市新增就业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五年减少贫困人口40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以内。改造农村危房10万户,建设保障性住房826万平方米,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全面实施教育、科技、人才中长期规划,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得到全面落实,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各类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到“十二五”末,全市高中阶段实施免费教育。加大科技成果的开发、引进和运用,组建20个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中心,实施20个重大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48%。大力实施七大人才工程,突出抓好重点领域人才资源开发,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5万人,人才匮乏的状况有效缓解。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疾病防控、医疗救治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国民健康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全面实施“山地危居”移民保安工程, 2011年至2020年共搬迁地质灾害点、洪涝灾害点、深高山贫困区群众22万户88万人,其中“十二五”搬迁11万户45万人,从根本上摆脱山洪和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

  城乡统筹形成新格局。按照“三个一百万”的人口布局和“三个集中”的要求,加快中心城市、县城、集镇和新型社区建设,市域城镇体系基本完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建立起城乡一体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制度体系,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城镇化率提高到46%。按照“打造核心、开发江北、西进东延、提升江南”的思路,加快中心城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建成区面积44平方公里,人口达到45万,把中心城市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优秀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园林城市。建成汉江四桥,完成安康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技术学院、党校四校北迁,建设安康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科技馆、会展中心、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八大场馆,建成市儿童医院,完成一江两岸和城市核心区建设,江北新区一期规划基本完成。“一体两翼”城镇带建设加快推进,实现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体系、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六个一体化,石泉杨柳试验区、汉滨恒口示范区、安康高新区统筹城乡实现突破。加强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扩大县城容量,提升建设水平。实施45个重点镇和100个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健全完善鼓励农民进城的政策体系,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五年新增35万农民进城入镇定居。
  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逐步健全符合实际、比较完善、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贯彻依法治市基本方略,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系。健全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科学民主决策程序,建立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高。以法治政府建设带动法治社会建设,大力开展法制宣传,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尊重国家、集体和公民合法权益,使一切经济社会活动都在法律的轨道上进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完善安全稳定和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互联互通的市县应急指挥平台,应对事故灾难、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和社会安全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社会更加安定有序。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深入推进经济体制、行政体制、社会事业、资源环境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发展活力显著增强。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到52%以上。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改革,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强化。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革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增强县镇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推动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实现上市企业零的突破。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完善水、矿产、土地、生态等资源开发管理政策,健全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促进资源的科学、环保、高效利用。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广泛开展对外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密切与省内外大企业和发达地区的合作,主动承接关天、成渝、江汉经济区的辐射,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引进到位资金600亿元以上,外贸出口总值达到1亿美元。
  到2020年,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再翻一番以上,全面跟进西部强省建设,人均生产总值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实现跨越发展和全面小康目标。
  四、2011年的工作任务和重点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新一年的工作至关重要。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建议为:生产总值380亿元,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5%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定指标范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下。完成全年任务,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促进产业发展。发展壮大新型工业。扎实抓好旬阳、白河水电站和镇坪南江河开发、平利工业硅二期、紫阳毒重石和硫酸锰、汉滨双烯和塑钢型材、旬阳特种车和30万大箱卷烟、石泉丝绸和激素类原料药、汉阴电动自行车、岚皋硅材料等8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完成工业投资60亿元以上,形成一批新的工业增长点。突出抓好天沐金属镍一期、陕煤石煤综合利用和富硒矿泉水、华电火电厂一期、白河商用和专用汽车、石泉石墨开发、纳米氧化锌等一批工业翻身项目的落地实施和加快建设,推动工业总量快速扩张。积极争取和落实中省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改扶持政策,推动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做大做强。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运输、电力等实际困难,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全年新增规模企业30户,工业增加值保持20%以上的增速。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完成节能降耗减排任务。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全年粮食产量80万吨以上。依靠福润、大红门等龙头企业带动,扩大饲养规模,提升养殖水平,推进精深加工,稳定提高畜牧产业整体效益,力争全年出栏商品猪300万头以上。以月河川道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新增设施蔬菜2万亩,积极发展时令瓜果、苗木花卉等高效产业,提高土地经营效益。突出汉江库区大水面养殖,积极发展大鲵等特色水产,精心打造安康水鲜品牌,使渔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毫不放松地抓好茶叶、蚕桑、魔芋、烤烟、中药材、食用菌、干鲜果、木本油料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以技能培训为重点,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加大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的整合捆绑力度,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集中力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提升生态旅游水平。以打造国内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山水休闲度假胜地为目标,切实加大“一山一湖一城”核心景区建设力度,深度开发宁陕、石泉、平利、汉滨四大特色旅游板块,提升安康旅游在全省旅游产业大格局中的地位。全面完成大南宫山景区开发任务,叫响“云中净土、世间桃源”品牌,使之成为享誉全国的西部名山。继续抓好岚皋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各项工作。探索建立瀛湖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大4A级景区创建力度,力争在招商开发方面取得实质突破。加快上坝河、朝阳沟、冰晶顶、天书峡、龙洞河、汉水明珠等重点景区开发,提升30个重点旅游村镇、600户旅游经营示范户建设水平。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安康旅游形象的整体策划和宣传推介。办好中国陕西第二届茶文化节、汉江龙舟节等节庆活动。全年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综合收入56亿元。把三产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加快发展交通运输、宾馆餐饮、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等特色服务业,大力培育包装仓储、保鲜冷藏、物流配送等服务新业态,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和“菜篮子”、“放心肉”工程,合理引导消费行为,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三产服务业提质增效。启动开展诚信安康、好客安康、美食安康创建活动,营造诚实守信、文明好客的良好消费环境。
  增强园区经济活力。高新区要以高新技术为引领,以体制创新为动力,突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基础建设三大重点,密切与西安高新区、曲江文化产业集团的合作,抓住东部沿海产业加快转移机遇,以珠三角、长三角为重点引进一批好的产业项目,努力打造全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循环产业集群园区,力争工业产值和招商引资分别达到12亿元以上。加大县域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提升聚集要素、吸纳企业、生成产业的能力,特别是“一体两翼”区域工业园区,要以引进大企业、开工大项目为带动,实现集约集群发展,真正把园区建设成为最具活力的工业聚集区。
  (二)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切实搞好环境保障,确保十天高速安康段全线贯通,加快西康铁路复线、西成客运专线宁陕段项目进度,开工安康至平利高速公路和阳安铁路复线,启动安康富强机场建设。力争安岚高速、平镇高速提前开工。加快安岚二级公路实施进度,力争开工旬阳小河至甘溪二级公路,提等改造国省干线和县乡公路,完成水毁公路修复任务,提高乡村公路养护水平和安全畅通能力,认真做好全国农村公路示范市验收工作。扎实推进旬阳、平利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强城乡电网改造,提高电力保障能力。支持“气化陕西”安康段和“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启动“引汉济月”前期工作。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2亿元。大幅度增加产业项目投资,突出抓好投资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策划、招商和建设,实施68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47亿元投资任务。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学校改扩建、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12个重点民生项目实施,完成投资9亿元。扎实推进江北污水处理厂、城区垃圾处理场和县城、汉江沿线重点集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汉江绿化治理项目,完成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投资5亿元。加大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工洞河水库和防灾减灾体系工程,有效扩大月河川道等灌区灌溉面积,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和“五小”水利设施建设,新建高标准基本农田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平方公里。

  (三)强力推进城乡统筹。完成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从总体上对全市城镇体系、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土地利用、公共设施等进行谋划,更好的引领城乡统筹发展。按照山水园林城市和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定位,进一步加大中心城市建设力度,完成投资16亿元。开工建设东坝防洪综合治理工程、高新区数字化创业中心和五星级酒店、秦岭大道、汉江路、滨江一号地、亲水小区、城东大桥和新城片区、西坝片区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西坝防洪工程、滨江大道三期、汉城商业街、高新区商业综合体、南环东路、儿童医院、高新区村民实物安置示范小区等项目,完成瀛湖干道、南环干道二期、兴安公园和金州路、巴山路等重点街道改造项目。抓紧恒口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的规划和建设,努力把恒口建设成为15平方公里、15万人口的新兴小城市,加快形成以安康城区、汉阴县城和恒口镇为三大支点的月河川道城镇带。支持县城、重点集镇和新型社区建设,扩大容量,提升品位,彰显特色,全面推进省、市级重点镇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扎实推进新一轮开发式扶贫,加快实施100个特困村、45个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脱贫攻坚和40个整村移民,抓好第三轮45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土地整理复垦,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以促进农民进城定居为突破口,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制度体系,打破制约农民进城的体制障碍。全年实现农民进城定居8万人。巩固扩大创卫成果,适时启动中心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加大国家优秀旅游目的地创建力度,推进宁陕、石泉、汉阴、白河、岚皋、平利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基本实现省级卫生县城全覆盖。
  (四)全面发展民生事业。以7个重灾村整体迁建为重点,确保“五一”前完成全部灾民建房任务,全面恢复水毁路电水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扎实实施山地危居移民搬迁工程,当年搬迁8万人。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继续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完成年度投资40亿元,使发展成果更多的惠及全市人民。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对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免费技能培训,新增大学生就业3100人,新增城镇就业14500人。稳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合疗参保率稳定在96%、97%和94%以上,扎实抓好宁陕、石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建廉租房28万平方米,完成1.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启动建设公租房6万平方米、限价商品房180万平方米,改善5.7万户城乡中低收入和受灾群众住房条件。开工建设敬老院10座,启动市县残疾人康复和托养中心建设。新增人防工程3万平方米。新建饮水工程300处,解决20万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8万人脱贫。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秋季开学前全面完成中心城区中小学校改扩建项目,积极解决城区重点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逐步消化“大班额”的矛盾。加快省市标准化高中建设,启动高新中学建设,力争普通高中入学率达到50%。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启动建设一批县城和重点集镇公办幼儿园。加快以四校北迁为重点的大学园区建设。加大教育强县、强乡镇创建力度,启动平利、白河县双高普九。支持镇坪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医疗救治能力,完成市中医院门诊楼、人民医院医技楼建设工程,加快市儿童医院和5所县级医院、8个乡镇卫生院建设进度,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和地方病防治,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重点,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扎实推进母亲健康、优生促进和计生家庭创业三大工程,全面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完善文艺精品奖评选办法,加强重点文物抢修和非物质文化保护,启动市博物馆北迁,加快调频广播网络建设。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影视、信息事业,加强网络等新兴媒体建设、运用和管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组建安康体育运动中心,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积极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推进军政军民共建,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和防空设施建设。加快少数民族聚集区发展,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认真做好档案方志、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重视发展老龄、残疾人和慈善事业。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扩大基本药物“三统一”制度覆盖面,认真抓好宁陕、平利两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善和规范国资经营、财信担保、城市投资、金州矿业、高新发展等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密切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和担保公司,加强对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的指导与服务,建立完善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对外开放和项目建设的首要任务,突出抓好以工业为重点的产业项目招商,加大与江苏常州、北京石景山和东部发达地区的经贸协作力度,更加积极主动地与省内外大企业合作,在引进大企业、建设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着力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坚决查处违法阻工和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继续实行招商引资一把手负责制,夯实各县区、各部门的招商任务,健全完善项目策划、跟踪落实、全程服务、目标考核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全年引进到位资金100亿元。创造条件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培育一批有市场潜力的企业,培养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家,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尊重企业家、人人争办企业的氛围。大力实施全民创业,以务工返乡人员为重点,培养一大批自主经营主体,让更多的人在创业中加快富裕。
  (六)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始终把防灾减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汉江防汛和山地灾害防范,不断完善防抢撤预案和联合调度工作机制,加快市县区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着力提升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把每年五月作为全民防灾警示教育月,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从基层基础工作抓起,从理顺群众情绪入手,妥善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完善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扎实开展信访“三无”县区创建,实现“一控制两下降”目标,建成市信访联合接待大厅。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意识,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安康建设,依法打击各类犯罪,下茬解决治安突出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强武装警察部队建设,提高处突反恐维稳能力。组建市消防特勤大队,增强应急救援能力。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夯实安全生产责任,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市场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保持全年物价基本稳定。
   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提高行政效能。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完善绩效评估制度,健全工作落实机制,着力提高政府系统的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高效运行。要增强服务能力。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善于在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忠实履行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祉的神圣职责。要坚持依法行政。增强职权法定的意识,依据法律调处社会矛盾,运用法律规范市场秩序,依靠法律维护公平正义,充分发扬民主,虚心听取意见,自觉接受监督,真正使政府的一切行为在法律范围内活动。要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严格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回顾“十一五”艰辛历程,安康突破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步入了大开放大发展的新阶段;展望“十二五”美好前景,不甘落后的安康儿女一定会把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谱写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新篇章。让我们在中共安康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同心同德,砥砺奋进,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把建设生态、富裕、文明、和谐新安康的大业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