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深化改革>改革案例 > 正文内容

安康市科协“一站两面三长”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2019-01-20 23:04 来源:
字体大小:【

安康市科协“一站两面三长”助推

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一、改革背景

安康市科协针对经济欠发达、科技资源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带来的挑战,抢抓市县科协改革机遇,着力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重点产业集聚、向基层一线集聚,探索形成了“一站、两面、三长”的经验做法,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市科协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全省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团队,在中办来陕调研群团改革座谈会上交流发言,全省“市县科协深化改革推进会”20188月在安康召开,被评为“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二、主要做法

(一)招才引智建“一站”,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针对安康在激烈人才大战中无力与经济发达地区拼资金抢人才的实际情况,市科协把党管人才的要求与联系科技人才的优势紧密结合,实行“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柔性引才机制,协同科技、教育、人社等部门,主动与省内外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创新平台,为全市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2017年以来,先后安康普瑞达电梯有限公司、华银科技有限公司、市中医医院、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镇坪县饮源生态公司等地建立院士工作站8家,在紫阳、平利、汉阴、汉滨等县区建立茶叶、魔芋、蚕桑、拐枣等产业发展专家工作站22家,引进两院院士在内的高层次科技人才150余名,初步实现了“一县一站”、“一产业一院士站”;形成创新成果26项,新增产值2亿多元,收到了“建一站、活一企、兴一业”的良好效果。

特别是围绕安康生态富硒首位产业,成立了全国首家富硒产业院士工作站,依靠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为首的专家团队的强大支持,“富硒食品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业部富硒产品开发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等国字号科研平台相继落户安康,产业规划、制度建设、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品牌推广等工作加快推进,累计制定实施富硒标准(规程)16,开发富硒新产品82个,获得国家专利80余件,转化科研成果20余项,孵化富硒企业55家,推动安康富硒产业连续5年保持30%左右的超高速增长,形成近700亿元的年产值,有力提升了安康富硒产品知名度和产业竞争力,促进富硒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

(二)统筹资源扩“两面”,发挥科技扶贫特效

扩大科普宣传覆盖面,提升贫困群众科技素质。在全省率先启动“科技大讲堂”活动,邀请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教授、中国农科院茶业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等多位知名专家来安,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安康茶产业转型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社会热点问题作科技报告,共举办12期。实施“十百千万科普助力扶贫培训工程”,结合全市脱贫攻坚产业扶贫需要,组建10个科技服务团,从农、林、水、卫生等领域遴选100名中高级以上职称专家,分赴1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10000名贫困群众面对面教技能、兴产业、促脱贫。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学院、安康市农科所、安康市农技中心等单位专家团队,举办茶园管护、魔芋栽培、核桃种植、水产养殖、省力化养蚕、生猪养殖等精准扶贫系列科技培训活动,组织媒体开展科普助力脱贫攻坚宣传,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免费发放科技资料2万余份,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200场,培训农民14万人次组织编印实用科普宣传资料,联合市脱贫办、市公务员局组织50余名专家,13个重点种养产业门类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进行总结,编写了《安康市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科普知识读本》,印刷3万余册发放全市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和党员干部人手一册。

扩大科技推广覆盖面,提升科技应用效益。推广“互联网+科协+X”工作模式,联合工信、科技、扶贫等部门,搭建远程科技平台,将安康科技创新智库中200余名科技专家“挂在网上、连在线上”,与市内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相链接,提供“点菜式”“订单式”服务,打通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加大科普e站建设力度,创新“互联网+科技精准扶贫”模式,在重点乡村、学校、社区建设集信息查询、科普宣传、技术培训为一体的科普e79个,通过后台上传专家授课、网络信息平台远程指导等方式,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生产技术培训;帮助贫困户、合作社开办网店,扩大销售收入;引导农业合作社、贫困户与企业合作,发展订制农业,带动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农民就业增收。

(三)龙头带动用“三长”,增强基层科协力量

针对基层科协人员偏少、组织力薄弱的现状,市科协在市县镇三级科协组织换届中,积极推动以“三长”(学校校长、卫生院院长、农技站站长)为代表的关键岗位科技工作者进入科协系统兼职,担任兼职副主席或兼职常委,搭建创业干事平台,激发“三长”把各种资源向科协配置。全市累计选拔303“三长”进入各级科协兼职通过“三长”引领带动,把分布在基层农、医、教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力量集成起来,将科协过去开展工作由“单打独斗”转变为“兵团作战”,进一步充实了工作力量,拓宽了科协服务范围。大力培育发展农技协和企业科协,科协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加强“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精心举办“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开展“安康十大杰出科技人才”“安康青年科技奖”“安康最美科技工作者”推荐评选等活动,关心关爱基层科技工作者,团结引导科技工作者立足岗位贡献智慧,增强了科协的影响力

三、几点启示

(一)抓好“两端”,虚功做实作表率。市科协发挥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抓好高端科技人才的引进,借助外脑外力,建设安康特色的科技创新智库,抓好末端基层科技工作者,提高增量、盘活存量,有效破解了安康科技人才匮乏难题。市科协围绕全市改革发展大局,把虚功做实,推动了科技软实力转变成发展硬实力,为群团组织改革“去四化、强三性”(去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作出了表率。

(二)抓好协同,撬动转化出成果。面对人力不多、经费紧张、资源有限局面,市科协主动与人社、教育、农业、林业、卫计等部门的协作,加强与市内外各行各业专家的协作,增强科协凝聚力,把本地科技人员、农技人员、土专家、“三长”吸收进来,通过“大联合、大协作”,以企业产学研项目平台吸引科技力量参与,有力提升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以小单位撬动了科技出奇制胜的大力量。

(三)抓好关键,科技脱贫显身手。市科协紧紧扭住脱贫攻坚这个统揽全局的重点,积极调动全市科技资源向脱贫攻坚配置,提升产业扶贫的科技含量,形成了富硒产业的率先突破,助推富硒产业成长为立市之业迈出了关键性步伐,并通过科技特派员贫困村全覆盖等机制,引导全市科技工作者将论文写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科技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提高30%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