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调查研究>调研成果 > 正文内容

对安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点建议

2005-12-01 10:13 来源:
字体大小:【
  

 

    一、总体要求和标准。针对安康发展滞后于全国总体发展阶段的实际,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机遇,围绕“经营绿色、建设绿色安康”战略,以新农村建设总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切实加强农民教育,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到2020年,使全市80%的乡村成为“产业经济繁荣,群众生活宽裕,人居环境整洁,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健全,基层管理民主,社会风尚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新村。
  具体标准可概括为“八个一”和“五个有”,即:新农村应有一个科学可行的建设规划、一个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一项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一条通畅便捷的公路网络、一套清洁安全的饮水设施、一套基本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一个富有活力的新型经济组织、一个过硬有为的村级班子;农户应有一套宽敞的舒适住房、有一项当家的致富项目、有一两项实用的致富技能、有一条安全的自来水、有一个圈厕沼厨园“五位一体”的配套设施。
  二、建设内容。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具体目标,大力实施“五新一好”建设。
  1、建设新村镇。积极开展新农村规划设计工作。对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村庄、集镇,要按照“安全和谐,节约资源,适当集中,特色鲜明”的要求,抓紧编制详细规划。引导村民严格按规划实施民居新建和旧房改造,大力开展道路、院落的绿化美化,形成“一村一景,一街一景,一院一景”。下功夫搞好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以及水、电、路、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达到“布局合理、规划科学、设施配套、环境整洁”的基本标准。
  2、发展新产业。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倾力壮大以秦巴药源和富硒食品为特色的绿色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和三产服务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引进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的科技竞争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积极推广“猪─沼─园”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培育新农民。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以提高农民自主创业能力和科技致富能力、培养新型产业农民和务工农民为目标,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要对象,积极开展农民教育和培训,使其基本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同时开展以诚信守法、移风易俗、文明友爱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造就一批有文化、讲科学、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4、创办新组织。推动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按照“先运行、多扶持、后规范”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培育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经济联合体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和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化的经济服务组织。
  5、塑造新风貌。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动力,以弘扬生态文明为主题,大力开展“一清一建三改”,塑造新风貌,树立新风尚。下决心清除农户房前屋后以及道路、河沟、场院等公共场所的暴露垃圾,按照圈厕沼厨“四位一体”的要求,实施建沼、改厨、改厕、改圈,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实现道路硬化、庭院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积极开展以“讲科学、除陋习、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营造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社会氛围。
  6、创建好班子。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按照“六好”标准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建好村班子,着力提高村级班子和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村民自治,用新农村建设的成果衡量、检验好班子、好干部。
  三、重点突破。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面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过程。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指导,农民为主、政策扶持,典型示范、有序推进,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整合资源、捆绑资金、集中力量从以下三个方面率先突破:
  一是以村组院落道路通达硬化为突破口,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集中倾斜扶持资金,激发村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强化部门苦帮责任,率先搞好以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用较短时间使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路面硬化,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功能配套。
  二是以“猪─沼─园”一体化为突破口,强力推进绿色产业建设。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以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把沼气建设与绿色产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按照“一栏猪、一个沼气池、一片产业园”的模式,大力推广“猪─沼─园”生态工程,拉动养殖业,促进种植业,延长农业资源循环链条,形成“猪多─肥足─园兴─人富”的良性循环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连片布局、区域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是以促进农民树立自强意识、提高劳动技能为突破口,着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农民的教育培训。关键要周密制定计划,整合培训资源,落实培训责任,加大培训力度。重点是促使农民坚决克服“小富即安、不富也安”和“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提高自强自立意识;帮助农民尽快掌握先进适用技术和务工职业技能,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树立“自立、勤勉、诚信、合作”精神,使广大农民真正发挥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