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市委举办这次新农村建设研讨班,主要是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研究讨论我市新农村建设问题,交流工作经验,统一思想认识,促进工作落实,更好地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前两天,炳润和书林同志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辅导,使大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研讨班还安排一天半时间进行交流,大家紧密联系安康实际,谈体会、说打算、提建议,交流了思想和经验。昨天,大家又现场学习参观了平利县产业发展、特色民居建设和汉滨区县河乡文明生态旅游村建设的具体实践,我想大家一定有很多收获,必将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下面,我就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和升华,充分表明了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集中代表了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统领各项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统筹城乡发展,加强“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理念,让占大多数农民群众参与发展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扩大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逐步缩小工农、城乡差距,实现工农、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必然要求。我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村占大头的山区贫困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安康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历史性机遇和全局指导意义。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呈现出一系列明显而积极的发展变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也必须看到,目前我市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整个农村面貌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农业靠天吃饭、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和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的现状没有得到较大改变;农民收入水平低,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问题还很突出;农村特色产业规模小、效益低、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破解;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急待加强,农村上学难、看病难、社会保障水平低、公共设施薄弱的问题急待改善;基层民主制度不够完善,一些地方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村务不公开以及干群关系、干部作风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善和加强的地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加快发展的内在活力不强,深化农村改革的任务还很繁重,等等。我们要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就必须着眼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安康发展的难得机遇。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的关键时期。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建设支持力度,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特别是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制定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支持“三农”的重大政策措施,不仅为我们做好 “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中央将不断加大支农、惠农的力度,从政策、资金、项目以及产业等诸多方面,加强农村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的倾斜扶持,为我们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基础设施、壮大特色产业、改变农村面貌,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广大农民盼望加快发展,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农村发展,社会各界关心农村发展,成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紧紧抓住有利机遇,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用足用好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准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我们党重视和加强“三农”工作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行动纲领。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轨道顺利推进。
第一,要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时代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思路是一脉相承的,但内涵更加丰富和完整,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体现为“四个新”:一是“新”在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二是“新”在有更高的起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村生产力持续发展和农村经营体制日趋完善的新形势下提出和实施的;三是“新”在有更全的工作布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涵盖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诸多方面;四是“新”在有更大的扶持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大投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并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
第二,要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这5句话20个字内容极其丰富,含义十分深刻,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强烈愿望,涵盖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生产发展,就是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努力促进农民增收,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生活宽裕,就是要让农民生活富裕起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缩小工农城乡差别,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乡风文明,就是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积极倡导社会新风,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村容整洁,就是要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管理民主,就是要健全乡村管理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
第三,要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奋斗的历史任务。在实践中,要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二是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四是必须坚持科学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的要求,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统筹兼顾,搞好结合,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工作,坚决防止重复建设、分散投入和违背群众意愿。五是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和支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形成新农村建设强大合力。
三、扎实推进具有安康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面广,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中央确定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的基本思路,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应该是一个绿色产业鲜明、田园风光优美、农耕文化浓郁、社会风气良好、人居环境和谐、具有安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要抓好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要把发展农村生产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才能为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和农民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一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要转变发展理念,坚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切实增强大农业、大资源、大市场意识,把农业放在全局发展来谋划,跳出农业抓农业,不断拓展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要按照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突出抓好蚕桑、茶叶、烤烟、中药材等绿色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庭园经济,着力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大乡、大镇、大村,不断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继续实施强村大户战略,坚定不移地发展畜牧产业,保持畜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努力实现畜牧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加大种养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科技服务创新的力度,下功夫发展一批种养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优质化的产业基地,在形成较大区域规模的基础上,着力支持辐射带动力强、具有知名品牌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加工企业的发展。二要积极实施整村推进,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我市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全市还有50多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贫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必须把扶贫开发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部署,在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同时,绝不可放松扶贫重点村建设。要紧紧围绕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增加收入的目标,大力推进移民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和社会扶贫,加大扶贫资金和扶贫措施的组装配套,把工作做到村、落实到户,拓宽增收渠道,提高扶贫成效,努力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要一手抓新农村试点村建设,一手抓扶贫重点村建设,除已明确抓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领导和部门外,其他县区领导和部门都要包抓扶贫重点村建设。三要切实强化技能培训,加快发展劳务经济。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劳务输出是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要抓住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权益保障等关键环节,下功夫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劳务输出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进一步创造环境,大力支持农村私营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引导他们围绕农业自然禀赋,发展特色农产品,兴办农产品加工工业,吸引工商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逐步形成一批较大的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瓶劲”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当前,各方面条件对我们改善基础设施非常有利,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机遇,切实加大农田水利、农村公路、生态环境和文明村庄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农村发展条件。一要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在任何时候都绝不能放松农田水利建设。要确保人均一亩基本农田,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依靠自身努力,实现农村人口粮食基本自给。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指导思想,必须始终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考虑和把握。要继续按照“小工程、大群体”的思路,集中力量抓好骨干水源工程、节水改造工程、城乡供水工程和防洪保安工程建设。要积极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业综合开发,鼓励群众大力兴修以集雨水窖为重点的小型水利工程,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防汛工作,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要抓好农村公路建设。公路状况差是我市农村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必须把公路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要认真落实中央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的政策措施,抓住省委、省政府加快陕南发展、大力扶持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机遇,切实抓好农村公路“通畅”和“通达”工程,广泛动员群众修建和改造农村道路,着力提高公路通乡达村到户的能力,切实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同时,要继续加快农村电网、广播、电视等方面的建设,解决好边远乡村农民用电和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问题。三要抓好生态环境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体现。要以实施水保生态工程为重点,坚持工程造林植竹,继续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集中抓好城镇周围、江河两岸、公路沿线、景区景点的绿化工作。特别要全面启动大瀛湖建设,继续实行林业部门设计、县区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包抓、乡村组织实施的办法,经过几年的扎实工作,努力把瀛湖库区建成生态环境示范区、特色产业精品园和汉水风情观光带,真正使大瀛湖山清水秀、生机盎然。四要抓好文明村庄建设。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实施《陕西省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为契机,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地理条件、经济基础,因地制宜地制定村庄建设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村庄建设和改造。切实加大村容村貌的整治和治理力度,坚持从农民群众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把重点放在整治村庄环境、完善配套设施、节约使用资源、改善公共服务、方便生产生活上。下功夫解决农村普遍存在的粪土乱堆、柴草乱垛、垃圾乱倒、脏水乱泼、畜禽乱跑的“五乱”问题,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卫生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要抓好特色民居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和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展开特色民居改建,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的民俗特色和地域风格的新型村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要抓住国家和省上支持“三农”工作的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要抓住机遇,吃透政策,合理规划,科学立项,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支持,使更多的项目进入中省规划盘子,争取早立项、早建设、早竣工。
(三)要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强发展活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和制度保障。要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切实解决影响农村发展突出的问题,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农村改革的内容很多,涉及方方面面。对我市来讲,主要是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要全面落实政策。中央连续三年出台了三个“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省上也制定了扶持“三农”的配套措施。这些政策措施都有很高的含金量,不仅是促进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中省的文件精神。一方面要抓住政策机遇,大力争取中省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必须把这些好政策不折不扣、原原本本的贯彻好、落实好,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二要完善双层经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体制,符合我国国情和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必须长期坚持。要切实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健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切实保障农民利益。要完善农民负担监管机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三要推进乡镇改革。我市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市,今年将全面铺开这项工作。要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重点,切实强化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创新事业站所运行机制,妥善精简机构和安置分流人员,扎实稳妥地抓好乡镇机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把住人员只出不进和农村稳定两条底线,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基层政权特点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农村综合改革上,这里要特别强调,我们既要严格按政策办事,又要积极稳妥工作,决不能因乡镇机构改革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影响中省支农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四)要把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尽快改变农村公共事业滞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按照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大力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要切实加强农村教育事业。不折不扣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着力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培训工作,努力做到走出去的劳动力有较强的务工技能、留下来的劳动力都掌握一两门增收致富技术。二要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建设,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扎实抓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大病救助制度,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坚持抓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稳定提高农村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必须警钟长鸣,坚持不懈地抓,持之一恒地抓,深入细致地抓,特别要把工作做到村、做到户,决不能存在工作漏洞和死角,决不能有松懈思想。三要积极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从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入手,切实抓好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事业,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四要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三苦”作风为核心的务实精神,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尚。
(五)要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要扩大基层民主。认真落实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全面加强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健全和扩大村务公开制度,保障农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益。二要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在农村广泛开展基本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要抓好同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农民群众法制观念、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法律义务的自觉性。要切实加强农村信访工作,继续开展“无信访乡、无信访村”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农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提高农村基层干部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事务、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三要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建立健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群众性突发事件的预警处置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要全面推进“平安安康”建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农村安全防控体系,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乡村创建活动,着力营造农村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四、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发展史上一件具有伟大意义的战略举措。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种美好的时代福音,也给我们的发展观念、领导方法、工作作风等各个方面带来深刻影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把行动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上来。
首先,要处理好新农村建设的几个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历史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在具体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新农村建设与“三农”工作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加强“三农”工作,在战略思路、根本目标、工作重点上是完全一致的,两者互为因果、有机统一、相辅相成,都是为了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改变农村面貌。新农村建设是“三农”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丰富和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工作目标。相反,也只有真正解决好“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二是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是农村小康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涵盖了扶贫开发的各项任务,其工作目标更明确、要求更高、内容更全面。扶贫开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过程实质就是新农村建设的过程,是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实践的过程,也是农村发展的过程。扶贫开发搞好了,就突破了新农村建设的难点。三是抓好试点示范与全面推进的关系。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方法问题,试点示范是在基础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地方集中力量率先突破,树立样板,目的是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探索路子,打好基础。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抓好100个试点村,这是就全市的工作重点而言,只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并不意味着其它地方不抓新农村建设。各县区、各乡镇要在抓好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按照全市总体部署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主动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二,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指导是关键。我们一定要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切实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把新农村建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要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指导,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发展,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把总体规划制定好,把分阶段任务实施好。要认真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特别要抓好全市确定的100个示范村,认真落实包村领导、部门和干部责任。按照村级“八个一”和农户“五个有”的要求,逐村制定建设规划,逐村确定建设项目,逐村夯实推进措施,真正使试点村率先发展起来。这里需要特别强调,新农村建设不是简单的村庄民居建设,而是农村的全面发展。无论是定规划,还是搞实施,都必须突出农村经济发展,突出增加农民收入,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不搞形式主义,坚决防止出现以各种名义增加农民负担的现象。
第三,要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制度机制创新上下功夫,靠扎实有效的机制推进工作。一要建立任务明确、分级负责的工作体制。推进新农村建设,责任在县区,实施在乡村,主体在农民。各县区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新农村建设上,科学制定规划,精心组织指导;乡镇党委、政府要全力抓好新农村建设,广泛动员群众,切实抓好落实;市县区各部门、社会各方面要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主动承担任务,积极服务“三农”。二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支农政策措施,不断增加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向农村转移,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科教、文化、卫生事业向农村发展,形成稳固长效的支持新农村建设机制。三要建立科学合理、务求实效的评价激励机制。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教育各级干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和“三苦”作风,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切实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做到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
第四,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要继续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培养事业心强、能干事、公道正派的带头人。要善始善终地扎实抓好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着力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通过教育,使农村广大党员在思想上不断强化先进性意识,行动上全面落实先进性建设,发展上充分体现先进性要求,做发展生产、勤劳致富的榜样,做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的表率,做建设农村美好家园的带头人,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加强农村干部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重点抓好新农村建设和党在农村方针政策的培训教育,切实提高广大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强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
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繁重的任务,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我们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农业农村各项工作,解放思想,坚定信心,脚踏实地,真正使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带动和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2006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