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调查研究>调研成果 > 正文内容

打造“紫阳民歌”品牌的调查与思考

2006-09-25 10:05 来源:
字体大小:【

    一、紫阳民歌的发展现状
    紫阳民歌历史悠久,品类齐全,内容丰富,数量极多,文化界认为“紫阳民歌是陕南民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种”。建国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十分重视紫阳民歌的发展,把紫阳民歌文化作为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采取多种措施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使紫阳民歌闹红境内,走出紫阳,在省、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抢救收集紫阳民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成立了紫阳民歌创作委员会,专门指导全县的民歌创作工作;运用民歌音乐素材编创新民歌,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的保留曲目,其中《春到茶山一片新》被中央军委选送到福建前线对台广播,在台胞中广为传唱;创立了“紫阳民歌剧”,成为全省新兴的地方剧种,被载入《戏曲志》、《中国戏曲曲艺辞典》,其代表作有《王二嫁嫂》等。编定了《紫阳民歌》资料集4本,收录紫阳民歌824首,留存紫阳民歌原声录音磁带20盘,出版发行了《紫阳传统民歌精选38首》、《紫阳优秀民歌200首》和《山歌不唱不开怀》(民歌歌词200首)三种图书以及其他多种资料书籍。
    二是立足民歌艺术优势,实施民歌品牌工程。主要是举办全县民歌大赛,节庆文艺晚会演出以民歌为主打节目,举办历届“富硒茶文化节”皆以紫阳民歌搭台,定期举办民歌培训班。实施紫阳民歌进课堂,组织专人编写了《紫阳民歌教材》。2002年5月,紫阳县被省音协定为“陕西省民歌创作研究基地”,同年10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陕西省民歌之乡”。
    三是创新发展紫阳民歌,创建“民歌艺术之乡”。主要是运用紫阳民歌最有特色的音乐元素,创作新编紫阳民歌;改变原有独唱、对唱,尝试运用合唱、重唱、无伴奏合唱等演唱形式;包装紫阳民歌,创作《紫阳茶歌》VCD光碟和《紫阳传统民歌50首》CD传承教材;包装经典歌曲,参加中、省、市各种赛事活动。2003年3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歌)”。2006年元月,紫阳民歌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四是开发利用民歌资源,服务“三个文明建设”。坚持实施“一县一品”的文化发展战略,运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机制,激活民间文化艺术市场,产生了一批群众性艺术团体,主打民歌文化牌,使紫阳民歌走出紫阳。在“西洽会”“龙舟节”等重要节会中,紫阳民歌被省市多家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品牌效应初步显现,为进一步打造“紫阳民歌”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紫阳民歌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还处于探索、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紫阳民歌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地域特色日见消退,急需抢救和保护;二是紫阳民歌艺术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面临着断代的危险;三是大量原生态民歌散落民间,民歌文化资源流失严重,令人担忧;四是缺乏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保护和开发工作的难度较大。
    二、打造“紫阳民歌”品牌的意义
    紫阳民歌是一种地域特色浓郁的紫阳民间艺术,是广大紫阳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产实践中共同创造、积累、传承的精神财富。紫阳作为民歌之乡,紫阳民歌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紫阳的形象,打造“紫阳民歌”品牌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打造“紫阳民歌”品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繁荣紫阳文化,满足35万紫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调动紫阳广大文化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载体。
    2、打造“紫阳民歌”品牌是推动紫阳茶叶产业化经营进程,培育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步骤,对推进紫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富硒生态经济强县战略的实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打造“紫阳民歌”品牌,对于提高紫阳的知名度,宣传紫阳,提升区位优势,拉动县域经济增长,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打造“紫阳民歌”品牌,对于丰富群众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打造“紫阳民歌”品牌的目标任务
    打造“紫阳民歌”品牌战略,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统一认识,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立足紫阳的实际,打造“紫阳民歌”品牌的目标任务是“五个一”,即一套书、一张碟、一首歌、一台戏、一支队伍。一套书:汲取紫阳民歌之精华,能够充分反映紫阳民歌曲目、创作研究与发展的一套书籍;一张碟:整理紫阳民歌之精品,既是原生态的,又能充分体现紫阳民歌本质特征而精心创作的VCD光碟;一首歌:通过艺术创作、设计、包装,能够代表紫阳民歌文化特色,力争在中、省唱红的精品歌曲;一台戏:将紫阳民歌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紧密结合,又能体现现代文明,适应对外宣传、接待演出、大型喜庆活动的精品戏;一支队伍: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和开创精神,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专业技能的紫阳民歌研究管理、创作、辅导、演唱队伍。
    四、打造“紫阳民歌”品牌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调研,在打造“紫阳民歌”品牌的过程中困难重重,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目前,急需解决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认识问题。统一思想认识,是打造“紫阳民歌”品牌的前提。当前,紫阳民歌如何定位、能走多远,是否需要打造品牌,有部分人产生质疑,信心不足,认识还不够到位。打造“紫阳民歌”品牌是一个长期实践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全县上下要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打造“紫阳民歌”品牌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打造民歌品牌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有长期打造的战略思想和长远的规划,高度重视,统筹协调,通盘考虑,加强领导,确保打造“紫阳民歌”品牌战略顺利实施。
    2、方法和途径问题。方法和途径是打造“紫阳民歌”品牌的根本。有了好的方法和实现途径,就能使打造工作事半功倍。立足紫阳实际,打造“紫阳民歌”品牌应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逐步提高,打造精品的方针,重点在挖掘、普及、创新、推介、包装五个方面下功夫。挖掘工作要以抢救为主,重点对紫阳民歌文字、音像资料进行普查、登记、搜集、认定、整理,邀请省、市专家同本地文艺工作者一起对紫阳民歌进行系统研究,探索紫阳民歌艺术特色及民歌保护和发展的方法途径;普及工作要继续坚持紫阳民歌进课堂,让紫阳民歌书籍、光蝶进农户,让紫阳人人都知道紫阳民歌,人人都会唱3-5首紫阳民歌,坚持每年举办全县“民歌艺术节”和民歌大赛活动,发现和培养原生态紫阳民歌人才,把“紫阳民歌艺术节”作为全县人民的节日确定下来,按期举办。创新工作要利用紫阳民歌中的积极因素,创作新歌,创新民歌艺术形式,创办发展紫阳民歌剧,力争搬上影视屏幕;推介工作重点是组织紫阳民歌手参加中、省、市民歌大赛和调演活动,参加“西洽会”、“龙舟节”等重要节会,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现代新闻媒体宣传推介紫阳民歌,扩大紫阳民歌对外影响力,市、县电视台可以开办“紫阳民歌”每周一歌栏目加大普及推介工作力度;包装工作重点是民歌曲目和民歌手,精选紫阳民歌曲目,先让紫阳本地民歌手反复演唱,然后请省、市音乐专家点评指导,提升紫阳民歌的艺术品位,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可请国内的民歌创作演唱大腕包装推介紫阳民歌。使紫阳民歌在省级以上电视媒体亮相或在国内民歌大赛上获奖。
    3、经费保障问题。打造“紫阳民歌”品牌,经费投入是重点。“紫阳民歌”品牌打造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经费做保障。通过调研,建议打造“紫阳民歌”品牌工作经费列入采取“三个一点”的途径予以解决。一是通过立项向上争取保护,开发和打造资金;二是县级财政解决一点;三是通过商业运作企业赞助一点。设立专项资金,确保打造“紫阳民歌”品牌工作正常开展。
    4、人才队伍问题。打造“紫阳民歌”品牌,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县文化馆现有人员10名,真正能唱紫阳民歌的仅有2人,县汉剧团现有人员16名,其中能正常工作的只有13名,演奏人员仅有7名,自1982年以来没进一人,人员年龄老化,青黄不接。在打造“紫阳民歌”品牌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对紫阳民歌艺术人才的选拨、培养和管理。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05)14号]文件精神,办好县文化馆,将县汉剧团逐步转制为企业,实行市场化运作,同时要积极稳妥地做好人事和社会保障的政策衔接工作,妥善安排好退养人员。坚持每年从艺校、师范类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生中选拔艺术人才充实县文化馆和县汉剧团艺术人才队伍,选拔范围不局限于本县。逐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合理配置艺术人才资源,促进紫阳民歌艺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二是成立“紫阳民歌保护发展研究工作室”(设在县文化馆),负责制定紫阳民歌的发展规划和创作研究工作。三是加强人才培训。在切实搞好本县民歌艺术人才培训的基础上,要积极与音乐艺术院校联系,选拔有潜力的青年民歌手到音乐艺术院校进修深造学习,为打造“紫阳民歌”品牌提供人才保障。
    5、责任落实问题。打造“紫阳民歌”品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是重要保证。一是建议县上成立打造“紫阳民歌”品牌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书记、主管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牵头组组实施,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不增编)。二是建议县委出台《关于打造“紫阳民歌”品牌战略的决定》,县政府出台《关于打造“紫阳民歌”品牌战略的实施方案》,制定《实施方案》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力争具体,符合实际,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可行性。三是把打造“紫阳民歌”品牌工作纳入乡镇和县级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确保取得实效。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