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调查研究>调研成果 > 正文内容

用科学发展观看宁陕县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2007-05-10 10:18 来源:
字体大小:【

    2007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陕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纲要》按海拔高度,将秦岭地区划分为3个生态功能区---海拔2600米以上的禁止开发区,海拔1500—2600米的限制开发区,海拔1500米以下的严格保护下的适度开发区。我县大部分地区属于严格保护下的适度开发区,必须严格按照纲要要求,发展以保护为主体的绿色产业,促进自然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实现宁陕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当前,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我县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随着西汉高速路的贯通,我县势必要由一个典型的林、农产业县转型成为一个旅游带动、各项绿色产业支撑的生态旅游县,产业要发展,环境要保护,如何实现绿色产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赢就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就发展绿色产业和环境保护提出一些粗浅认识。
     一、我县绿色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我县绿色产业发展取得了数量和效益的双丰收。一是以农村绿色种养业为代表的各项农业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农村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200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同比增长13%。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实现总产2300吨,板栗、核桃、袋料食用菌、无公害蔬菜成为绿色食品产业中的四大当家产业,天麻、猪苓为主的山地药材产业、土鸡、生猪、牛羊养殖为主的畜牧业、蚕桑产业等都取得了较快发展,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增收。二是绿色矿业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铁矿、钼矿为主的矿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钼矿精选、矾矿采选项目、秦岭石材加工项目一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宁陕矿业公司、潼鑫矿业公司已达到规模企业标准。三是绿色水电产业迅猛发展。以池河、汶水河为主的水能梯级开发取得了新的突破,大花坪、沙梁子、八宝等水电站建设进展顺利。四是旅游开发强势推进。2006年旅游招商签约资金达到了7亿多元,皇冠休闲旅游景区加快建设,上坝河特色旅游开发稳步推进,旬河水上漂流项目建成投入运营,筒车湾、蒿沟水上漂流项目正在建设中,筒车湾旅游度假、旬阳坝溶洞开发、七亩坪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天华山森林公园开发积极推进。随着西汉高速路的开通,有效缓解交通的瓶颈制约,我们将融入西安半日经济圈,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资金流、人流和物流,将为我县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推动力,绿色产业需要不断的适应这种变化超常规、快速、健康的发展,但产业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大量消耗为代价,必须以《纲要》为指导,建立能持续、可循环的产业群。
    二、绿色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成因
    发展绿色产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一)传统农业产业对环境的影响。一是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部分地方分散式养殖转变为集中式养殖,由此带来了畜禽粪便物污染问题。二是食用菌产业出现人与环境抢资源的情况。食用菌产业以其具有原材料丰富、投入低、见效快、市场广阔等优势成为当前县域经济的一个主导产业。本世纪初期,随着城关镇石沟村引进浙江丽水的坑栽袋料香菇的成功,2006年,全县完成袋料食用菌(香菇)900万袋,产鲜菇1540吨,菇农净收入3000万元,宁陕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500元以上来自食用菌。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县的菌林矛盾日益突出,当前食用菌产业的领头羊---石沟村,已出现林木资源短缺的问题,现在一些农户为发展食用菌到别的村购买木材和锯末,产业规模有萎缩的趋势,而一些新开发食用菌村农户在尝到食用菌开发的甜头后,每户多则几万袋,少则几千袋,一拥而上,无序发展,大量的消耗木材蓄积。三是农村日常生活对农村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含有塑料包装的食品、生活用品在农村已经十分普遍,垃圾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质迅速增加,由于利用率极低,除大的乡镇设有简易垃圾填埋场进行简单填埋处理外,很多行政村的垃圾随意堆放公路旁、沟渠边、房前屋后。垃圾长期露天堆放既影响村容村貌,也容易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以及垃圾在腐败过程中经渗透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我县农村大部分地方能源利用主要依然是薪材,这样既浪费木材,破坏植被,也很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威胁群众身体健康。
     (二)矿产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开采给我县县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创造了较大的物质财富,但也导致原有的自然环境构成或状态发生了较大变化,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生活条件被扰乱和破坏。开采矿产资源给区域环境中水环境、土壤等产生严重污染,也破坏了植被。主要表现为:一些矿山企业不能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关系,安全和环保意识淡薄,重生产轻安全、重利益轻环保的思想十分严重,在勘查开发过程中随意破坏植被、倾倒矿渣、排放尾水,一方面造成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另一方面,对周边土壤和水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生活健康和生态安全。
     (三)小水电开发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小水电项目的建设对环境影响比较复杂,一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电工程建坝、蓄水、发电运行后,连续河道变成了分段型河道,引起水生态环境显著变化。工程施工、蓄水、移民安置期间,平整、占压、开挖改田改土等活动会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形成新的水土流失。二是对水环境的影响。引水式和混合式水电开发方式,如没有安排坝下下泄生态环境流量,将可造成季节性或全年一定长度河段脱水式减水,使河床干涸,河道坍塌。筑坝建库后,由于水深增加,流速减小,改变了原河段的天然流动水体自净能力,会导致库区及坝下游水质的短期恶化。 
     (四)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我县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开发将成为我县的主导产业项目。但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目前,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尚不明显,但随着旅游开发的升温,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有:一是景区设施配套问题。我县的一些风景区环境卫生配套设施不足,如县城一日游的几个景点,配备的环保设施较少,路边很多没有设置垃圾回收设施,景点内公厕建设欠缺。二是旅游管理不到位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污染。如大量旅游者和旅游交通工具短时间内集中涌入,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超过了旅游区的环境容量,将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三是不文明的旅游行为,也会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危害。如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乱扔乱吐,不注重个人文明行为,影响环境卫生等,都会造成对环境的危害。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很多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区内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全国范围内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生态旅游而使保护对象受到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的退化。因此,决不能掉以轻心。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
     (一)农业产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建议
     大力推行节本、省工、降耗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打造以秸杆综合利用的农副产品循环经济产业链。针对我县目前食用菌发展过程中人与环境的矛盾问题,积极推广以草代木技术,减少菌材用量,合理确定食用菌发展规模,优先引导发展优质、高产、珍稀食用菌。二是以发展农村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链。2006年,我县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完成1250口,今年将大面积进行推广,通过沼气建设,既解决了农业废弃物排放问题,又提供了清洁能源,节省了薪材,还为土壤提供高效生物有机肥。三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进一步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积极推进造林绿化,加快发展高效经济林、苗木花卉、林产品加工等林业产业。坚持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水土保持“长治”工程和世行贷款项目为重点,治理水土流失问题。
     (二)矿产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建议
     一要有选择地吸引投资。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工作中,必须强调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要有明确的规定和管理要求,开发矿产资源不得以使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为代价。对于投资的矿业项目,既要做好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合理性的论证,也要有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防治措施。二要建立勘探、发证、可行性研究和设计、基建、生产、闭坑全过程的调查、评价、监测、预报的管理制度。把矿产资源开发、加工中可能形成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消灭于萌芽,使正在形成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得到及时制止和治理。对新建矿山强制实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安全保护的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政策。三要加强监督管理,使矿山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始终贯穿于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做到矿产企业“三废”达标排放,地质灾害得到基本控制,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四要设立专项投入治理资金,通过提高矿产资源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利润留成率,征收矿产开发环境修复费等方法筹措资金,保障矿产开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资金来源。    

     ( 三)水电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建议  

    从发展战略和水电资源的再生特性来看,开发建设适当规模的小水电是必要的,经济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必须按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进行建设。一是重视规划环评。应高度重视规划环评工作,做到规划与环评同步进行。对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河流水电开发规划,政府不予以审批。二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水电开发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用水需求,合理调配上、中、下游地区的用水量,保留坝下下泄生态环境必要流量,保护和维持河流的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好流域各地的合理用水,三是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监管。要求建设单位将环境保护措施纳入工程招投标中,在施工中将环境保护内容纳入工程监理中,实行全过程监管。
     (四)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建议   

    旅游开发对我县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发中应该注意保护好景区的生态环境。一是严格按照环境管理法规的要求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旅游部门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使污染防治设施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二是在景区内要配备齐全的环保设施,尤其是垃圾收集桶,方便游客投放。垃圾要及时清运,进行适当的处理,县城应尽快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集中解决污水排放污染问题。三是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的旅游环境意识。对于破坏环境的游客行为,要采取措施予以限制,情节严重的给予适当的处罚。 四是加强旅游环境质量监测和效应评估,控制旅游污染。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