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村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基石。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离土创业的意识不断增强,以土地资源为根本的生产资料分配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期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经。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总户数13万户,总人口45.2万人,其中农业户10.7万户,农业人口39.9万人。农村承包耕地面积52万亩,荒山荒坡面积46.8万亩,预留机动地7231亩。全县农村现有土地经营承包户10.6万户,人均占有耕地1.3亩,涉及土地流转共计1.2万户5.95万亩,占总农户的11.2%。
1、按流转类型划分:转包4206户,2.77万亩,转让2210户,1.03万亩,互换1602户,0.74万亩,出租2538户,1.21万亩,拍卖555户,0.17万亩,其他0.03万亩。
2、按流转构成划分:烟草用地2.95万亩,畜牧用地0.21万亩,工商用地0.11万亩,果菜用地0.22万亩,粮油用地1.53万亩,其他用地0.93万亩。
3、按流转管理划分:口头协议9670份,书面协议2411份,其中鉴证566份。
二、成效与特点
近几年来,全县上下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积极实施强村大户带动战略,带动农村资源流转,着力发展年栽烟15亩、魔芋10亩以上,蔬菜、林果5亩以上,粮油生产50亩以上,年饲养生猪100头、养蚕10张以上和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的产销经营大户。截止2007年底已培育45个经济强村和1.3万户产销大户。从总体情况看,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四个鲜明特点:
一是逐步向优势产业集中。通过几年来的集中建设,基本形成以烟、畜、桑为主导,林、粮、果菜为补充的农业产业格局。据统计,我县今年烤烟面积10.4万亩,务烟农户10161户,户均在10亩以上,其中15亩以上大户占务烟总户数的一半以上,涉及土地流转面积近3万亩。特别在近两年,畜牧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以正大模式为主的生猪养殖业涉及土地流转面积有500多亩,全县已建成郭家湾等60个畜牧专业村。蚕桑产业建设规模也在逐年扩大,年发种量已突破6万张,年养蚕5张以上大户1181户,其中麻坪镇李家河村利用当地土地资源优势,建桑园1550亩,年养蚕2058张,占全村总收入的51%,人均收入达1040元。
二是逐步向龙头企业集中。近几年,以“公司+农户+基地”的联营模式得到大力推广。今年,县烟草分公司针对甘溪镇大岭台村一、二组大片耕地宜烟而部分群众不愿栽烟现状,通过与村组沟通,和农户协议,从103户农户手中集中连片转包耕地506亩,由公司投资20万元开发,建烤炉38座,铺设管网
三是逐步向能人大户集中。土地流转逐步由农户之间转包向租赁大户成片租赁发展,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途径。棕溪镇狮子岩村村民龚泽江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后,在城关镇青泥村二组以每亩600元的价格从22户手中租地16亩,与农户签订了10年合同,从事大棚蔬菜种植,年产收入可达18万元。养鸡大户罗崇灵在城关镇青泥村租地7.3亩,办起兴农种禽厂,通过几年发展,注册了“南黑山”商标,现年产值达1380万元。甘溪镇施家坡村二组村民李昌武,由于受交通等因素影响,自有承包地不便发展烤烟生产,今年他在本镇大岭台村二组租地51亩栽植烤烟,预计收入8万余元,像李昌武一样,今年跨村跨镇仅在大岭台租地栽烟的户就有8户,栽烟307亩,占该村总面积的20%。
四是政府引导推动土地流转。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做出台了《关于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暂行规定》、《关于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通知》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2003年在白柳镇老龙沟村开展了土地集约化经营试点工作,随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适时作出了《关于开展百强村建设的决定》,下发了《关于发展农村产销经济大户的实施意见》。今年,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旬阳县鼓励农民进城镇创业若干优惠政策》,配套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通过强村大户战略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土地向产业大户流转。通过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涉农部门的指导,全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健康发展。
通过鼓励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以转包、转让、出租、抵押、入股等形式依法有偿流转,取得了明显成效。
1、促进了农民增收
土地流转使部分农民在享受出租土地收入的同时,既可以外出打工,又可在不出乡的情况下在所出租的土地上打工,取得劳务收入,增加可支配收入。首先,土地租金对出租者来说是一笔靠得住的收入。从全县近几年平均水平来看,农户之间出租每亩土地年收入 200元左右,涉农企业承包租金在400——800元之间。其次,出租者丢下土地包袱后,可以一心一意地去打工、经商。还可以被规模性租赁经营者优先雇用,每天可以获得30—40元工资。甘溪镇大岭台村二组村民张长义,家有4口人,今年他将4.7亩承包地以每亩300元转包给栽烟大户,可收入租金1410元,自己出外务工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上,妻子杨居玲在家利用照顾孩子之余时间,给烤烟大户季节性帮工,还可再挣1600元 ,家庭收入较上年净增3100元。
2、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农村土地资源向优势产业和种养大户集中,他们可以按照市场行情和自己的意愿安排生产。在经营方式上,特别是大户经营者自己有技术、会经营,有一定驾驭市场风险能力,有投入农业的资金或者有筹集资金的能力。庙坪乡平和养牛专业合作社在当地租河滩地15亩发展养殖业。军汇牧业公司所租赁的53亩土地,其中有23亩是原来当地农户几乎没有经营收益的荒滩地。甘溪镇唐坡村二组村民张先兆,看到本组许多农户因外出务工,成片耕地荒芜闲置,今年他抢抓烟草公司扶持机遇,以每亩100元的租金将60亩地租赁过来栽植烤烟,预计可收入9万多元。通过土地流转,有效遏制农村土地撂荒势头,提高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率。
3、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土地流转经营中孕育着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动力。金寨乡郭家湾村养殖大户明平和,现长年雇请养殖工人5名,年饲养生猪4000多头,产值近250万元,不仅辐射带动周边10个村200多户搞起了正大模式养殖,同时吸纳当地养殖大户,带头组建起生猪养殖协会,成为当地有名的农村经纪人。近几年来,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全县先后引进了兴农种禽(养殖)厂、军汇牧业公司等一批涉农中小型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了明平和等一大批农村经纪人。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的发展对周围农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增强了群众的科技、市场和品牌意识。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体来看,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相对平稳有序,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流转程序不够规范。主要表现为土地流转过程中手续不健全,多数农户仍通过口头协议达成流转意向,用“个人诚信”代替流转合同,既使签订合同也不规范,条款不全,权利与义务不明,导致双方责权界线不清,容易引发土地纠纷矛盾。
二是集约化程度还不高。由于受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以户为单位经营土地的分散性、随意性与土地流转的集约化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加之受山区自然条件所限,我县农村土地自然分布连片的少,分散的多,无形中加大了承租者的投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土地流转。
三是流转的效益风险较大。由于受山区雨养农业所限,使从事农业产业经营的比较效益低,增加了承租者的经营风险,特别是种植业,风调雨顺之年尚有挣头,遇到天灾轻则减产,重则绝收亏本,加之近年来农资费用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也直接影响到农村土地流转。
工业强县建设离不开现代农业的有力支持。实践证明,搞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繁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土地流转依法进行。切实加大对《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各级组织和广大农民盘活用活土地的意识。通过宣传引导,使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土地市场意识和经营意识。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按照“流转形式多样化、运行方式市场化、运作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要求,组织相关部门拟定具体实施办法,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内容,明确承租双方责、权、利,规范引导双方履约行为,加强契约规范管理,积极做好法律咨询和服务,防止因土地流转出现新的矛盾纠纷。
2、发展产业大户,培育土地流转的主体。农业产业大户是土地流转的主体,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强村大户战略,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大户和一村一品经济强村,让更多的户有能力承载和集中利用土地。认真落实鼓励农民进城镇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进城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进一步扩大农村土地的流转空间,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向各类产业大户聚集。
3、探索建立中介机构,搞好土地流转的服务。县乡两级要加强指导,积极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探索成立土地流转中介机构。一是做好土地流转前的土地使用权登记和信息发布。二是做好土地流转的中介协调和指导鉴证手续。三是做好土地流转后的跟踪服务和纠纷的依法调处,维护土地所有者、承包者、经营者三方的合法权益。
4、强化政策支持,优化流转环境。立足县乡政府职能,积极参与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努力为农村土地资源有序流转提供政策支持。今后我们将把农村土地流转纳入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统一安排布署。鼓励城镇的能人、企事单位带资金、带技术进军农村,参与土地流转,发展特色高效产业。为涉农企业和专业大户提供包括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重点抓好农村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
5、探索流转机制,推动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流转原则,立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现状,积极探索农村土地资源流转机制。一是对已迁入城镇定居或弃耕从商多年离土未离乡的户,结合农民进城镇创业、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等政策,尊重双方意愿,可协商签订转包、转让、租赁经营合同;二是对长年外出务工,从事二、三产业且收入相对稳定的弃耕户,引导其签订长期转包经营合同;三是要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法》,对连续撂荒两年以上且耕作条件较好的耕地,交村组群众大会讨论议定,采取集体重新转包的形式推动流转。通过土地流转调剂解决目前农村有人无地种和有地无人种的双重矛盾,组织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土地流转监管力度,进一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李锋 何强 陈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