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镇坪中药材资源状况
镇坪地处南北过度带,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区,温和多雨,境内高山起伏,沟壑纵横,地势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差异大,是很多中药材最佳适生区,属全国四大药带之一,素有“巴山药乡”之称。全县有宜药面积40.2万亩,中药材品种多,分布广,据资源调查,全县中药材共有3类,1026种,载入药典的有420 种,其中植物类373 种,动物类44 种,矿物类9 种;野生药材 308 种,家种药材118 种,其中人工栽培养殖的商品药材就有20余种。镇坪中药材具有质量好的特点和优势,葛根黄酮和葛根素含量居全国之首;黄连素含量高达8.11%,高出药典规定标准4.51个百分点;党参乙醇浸处物达65.3%,高出药典规定标准 10.3%;天麻素含量达0.7%,是药典规定标准的7倍。
二、 镇坪中药材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镇坪中药材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明末清初,药材生产就盛况空前,江西、四川、湖北大批药商纷纷来这里办会馆、建基地、发展贸易,形成了“无地不药,无农不药,无商不药”的局面。民国后期,由于兵匪之患和天灾,人口锐减,药材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处于历史上最衰落的时期。解放以后,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药材生产,以药兴农,依靠科技,不断解放和发展药材生产力,药材得到了恢复性的发展,到2000年底,全县药材总面积达到 6.3万 亩,其中草本药材 1.5万 亩,木本药材 4.8万 亩,中药材逐步迈入规模化生产的门槛。2002年,县委、县政府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确定把中药材作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以产业化经营为基本形式,实施重点突破,到2007年,全县中药材总面积达到12.1万亩,其中草本药材5.1万亩,木本药材12万亩,人均2.2亩,胶股蓝、魔芋、玄参三大基地初具规模,连片80亩以上的示范点达48个,10亩以上的药材种植大户达512户;玄生GAP项目即将通过国家验收,黄连GAP项目建设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小型胶股蓝制茶企业达到8个,玄参、黄连中药饮片加工厂开工建设;不同层次的药材产业协会达48个。以中药材研发为主的科技体系初步建立,政策保障机制逐步健全,订单关系稳步形成,市场营销体系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多元化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专业化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中药材产业已处于由多种经营生产向产业化发展跨越的阶段。
三、 镇坪中药材发展的优势
综合分析现阶段镇坪中药材产业有着以下发展优势:一是中药材产业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和陕南突破发展及安康药、水、游的战略决策。二是有较强的政策支撑体系。中、省、市有着一系列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项目逐渐增多;县委、县政府自2002年以来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化建设的决定、药畜产业奖扶办法、一联两帮、药畜产业考核细则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形成了一整套有利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三是发展药畜产业已在全县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形成共识,全县上下有着较高的发展热情。四是发展空间大。较全市其它县区相比,人均基本农田和人均宜药面积占有量最大。五是发展基础好。镇坪有着传统种药的习惯,农民有丰富的种药经验和实用技术,镇坪中药材质量好的特点在全国一些大药市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六是产业化建设体系基本形成。科研、实用技术推广体系基本形成;以GAP建设为主的基地逐渐壮大;以农民自我服务为主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从无到有,作用逐渐发挥;以建立稳定的订单关系和就地加工增值齐头并进的市场营销体系逐步完善。
四、镇坪中药材发展存在的问题
镇坪中药材产业虽然具有很多的发展优势,但也存在很多发展中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化意识不强。一些部门和干部,尤其是乡镇简单的把产业理解成产业化,认为只要种了几块药材,药材产业就搞上去了,因此,只片面的注重药材的简单种植,没有按照产业化的思路和布局抓药材产业链形成的各个环节;农民还没有从药材副业这个问题中解脱出来,拿出好田好地种药的不多,更不愿加大投入。二是品种多而不大。我县中药材品种有千余种之多,仅家种的就多达百余种,主要家种品种就有30多种,但总体规模都不大,市场占有份额很小,同时,受产业化意识不强的制约,部分干部和一些农民认为品种应该多元化,从而可以降低市场风险,其实这种认识是极不符合产业化生产要求的。三是生产经营方式原始。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尤其是各方面投入的加大,全县中药材种植管理水平都不同程度的有所提高,但总体水平还是处在原始粗放的生产状态下,与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种植要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同时,生产主要以千家万户零散种植为主,生产主体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生产与经营主体之间难以形成利益共同体,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目标。四是科技开发和实用技术推广滞后。支撑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科技开发体系和实用技术推广体系尚不健全,在研发上还很滞后,一些应该进入的层面和领域还没有进入,与产业化的要求不相适应,由于研发的滞后导致实用技术的推广空洞,甚至在种植管理过程中探索总结出来的实用技术的推广和服务都不十分到位。五是发展规划不完善。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规划内容不再全面和完善,尤其是产业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没有明确的目标措施和支撑体系,致使中药材产业难以健康有序发展。六是行政推动措施不强。虽然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出台了保障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但具体到整个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行政推动措施还是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七是龙头拉动乏力。县制药厂生产的主要产品与我们确定的中药材主导品种不对接,以黄连、玄参为主的中药材饮片加工厂还处于初建阶段,魔芋、绞股兰的销售主要依靠外地企业,稳定性不强,目前全县还没有一个中药材终端产品加工企业,产品附加值难以大幅度提高,影响产业效益。八是GAP项目建设缓慢,玄参GAP项目还没通过国家验收,黄连GAP项目正处申报阶段。九是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功能不健全。目前,所培育的中药材产业协会,多靠行政手段建立起来的,多数处于组织形态健全,功能不全的状态,达不到市场化的要求。十是考核机制不够完善。考核内容还不够全面,主要以考核种植面积为主,从客观上造成了被考核对象重种植轻效益的思想倾向。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及建议
1、科学制定规划。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现阶段中药材发展状况及中药材发展的综合要素,科学修编《镇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力量对各乡镇中药材适生状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根据中药材轮作的生长习性,合理进行区域化生产布局,同时从目标、规模、品种、基地、科研体系、服务体系、市场营销体系、政策保障体系等多个环节和保障机制上进行明确细化,确保中药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和整个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的紧密联接。
2、加强产业化知识培训。针对干部产业化意识不强,农民思想观念依然守旧的实际,加大对各级干部和产业大户现代农业和产业化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工作,提高各级干部产业化理念和服务水平,更新广大群众思想观念,使他们自愿加大对产业的投入,自觉参与到中药材产业建设中来。
3.确定重点品种和规模,实施重点突破。在品种选择上要坚决克服品种多元化的思想倾向,坚持走突出主载品种,配套优势品种之路,根据目前的市场、发展基础、同品种药材质量的比较优势和整个产业链的状况综合分析,主打品种应该确定为玄参、魔芋、黄连、绞股兰,因为,我县的玄参和黄连在国内同品种中质量最好,西安安得药业与越南宝隆集团合作在我县建设的饮片加工厂已开工建设;魔芋适生范围小且市场需求量大,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供不应求阶段;与安康北医大建立的绞股蓝订单销售合同比较稳定,本县多个小型绞股蓝制茶厂正在迅速壮大,这些都是产业发展的稳定要素。当前必须围绕这4个品种实施重点突破,强力推进总体扩张。在总体规模上应该确定为5到6万亩的适度面积,这比较符合镇坪的土地、人力资源条件,核心是加大资金、科技方面的投入,提高种植管理水平,提生单位面积
效益。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中药材产业整体科技水平。科技是中药材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它决定着产业化的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必须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的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升中药材产业整体科技水平。一是以药研所为核心,建立完善以中药材研发为主的科研体系,加快对中药材品种改良,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储藏等综合技术的研究。二是以县农技推广中心和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为载体建立完善以中药材实用技术推广为主的技术推广体系,加快对成功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和普及。三是以县制药厂为核心,加快新药研发体系建设,逐步实现主要成品药与我县发展的主打品种相对接。
5、改变抓点方式,引导农户提高种植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职能,深入坚持抓点示范,大户带动成功做法。在示范点建设上,应该改过去的普片开花,为各乡镇选择1至2个药材最佳适生地块抓点示范;改过去的政府建设为引导农民集中连片和利用GAP基地建设抓点示范,从而从主观上克服了普片开花质量低、品种不对应、政府建设无人管理的问题,同时加大示范点的投入和管理,真正使示范点达到高产高效,用示范点的高产出引导农民由次田劣地种植向好田好地种植转变;由粗放种植向规范种植转变;由分散零星种植向集中连片种植转变,引导农民综合运用实用技术加强田间管理,不断提高种植管理整体水平,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6、壮大龙头企业,拉动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加大项目投入,加快县制药厂科技创新步伐,围绕我县中药材主导品种加大新药研发力度,逐步将其改造成以加工本地主导中药材为主的龙头企业;二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壮大现有绞股兰制茶厂的规模和实力,不断提高装备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从而满足全县绞股兰原产品就地加工增值的需求;三是积极为企业创造条件,加快中药饮片厂建设步伐,力争明年投入生产。从而使全县每一个中药材主导品种都有一个或多个加工企业作为支撑。
7、加快GAP基地建设步伐,提高规范化种植水平。实施中药材GAP规范种植,是中药材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走品牌发展之路的重要基础,更是实现产业化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走GAP规范化种植之路,一是做好玄参GAP的各项试验和大田推广阶段的各项工作,力争明年通过国家验收;二是加快黄连GAP项目评审后的项目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明年批准立项;三是继续加强与北医大、秦东魔芋等重点企业的联系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订单合作关系,逐步把它们的原料生产基地向镇坪转移。
8、加强指导,提高中药材专业合作组织整体水平。专业协会是整个产业链条中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推动分散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的一个重要载体,当前,虽然成立了不同层次的中药材产业协会,但主要是靠行政手段建立起来的,作用还没有明显体现出来,必须加强对专业协会的指导培训,不断提升药材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营销的整体水平,不断将其引导转变成真正的市场主体,使其与农户、企业之间形成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协会,真正把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架起来。
9、完善中药材统计制度,为县委、政府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要尽快完善以中药材为主的产业统计调查、抽样、监测、评估制度,建立健全中药材档案,乡村两级起报单位要建立统计台帐,对种植户要实行卡片模式,用卡片的形式反映地块、面积、品种和经济效益等内容,确保药材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从而为决策层提供翔实的依据。
10、建立健全政策支撑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策保障。当前,我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还没有完全市场化,行政推动仍然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在进一步修订完善“一联两帮”、《药畜产业奖扶办法》基础上,建立健全中药材产业发展政策支撑体系,重点探索制定生产示范、科研、实用技术推广,龙头企业带动等方面的奖扶政策,建立完善人力、组织等方面的保障政策。
11、完善考核机制,促使产业优化升级。目前,我县药材产业的考核内容片面于种植面积,考核手段也局限于面积,考核办法还不够系统完善,各方面的有利因素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制约着产业优化升级。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组织人力修订完善今后一个时期药材产业考核办法,着重从实生地块、种植面积、种子质量、规范栽培、科技投入、田间管理、经济效益、协会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修订完善考核内容,使其更加全面,更加科学,同时进一步改进考核方法,改单一的考核种植面积为考核种植面积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在奖扶办法上坚持以经济效益、带动效应为主,种植面积为辅的原则,从而使考核内容、奖扶办法和考核手段更加系统完善,更加科学合理,促使产业优化升级。
镇坪地处南北过度带,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区,温和多雨,境内高山起伏,沟壑纵横,地势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差异大,是很多中药材最佳适生区,属全国四大药带之一,素有“巴山药乡”之称。全县有宜药面积40.2万亩,中药材品种多,分布广,据资源调查,全县中药材共有3类,1026种,载入药典的有420 种,其中植物类373 种,动物类44 种,矿物类9 种;野生药材 308 种,家种药材118 种,其中人工栽培养殖的商品药材就有20余种。镇坪中药材具有质量好的特点和优势,葛根黄酮和葛根素含量居全国之首;黄连素含量高达8.11%,高出药典规定标准4.51个百分点;党参乙醇浸处物达65.3%,高出药典规定标准 10.3%;天麻素含量达0.7%,是药典规定标准的7倍。
二、 镇坪中药材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镇坪中药材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明末清初,药材生产就盛况空前,江西、四川、湖北大批药商纷纷来这里办会馆、建基地、发展贸易,形成了“无地不药,无农不药,无商不药”的局面。民国后期,由于兵匪之患和天灾,人口锐减,药材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处于历史上最衰落的时期。解放以后,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药材生产,以药兴农,依靠科技,不断解放和发展药材生产力,药材得到了恢复性的发展,到2000年底,全县药材总面积达到 6.3万 亩,其中草本药材 1.5万 亩,木本药材 4.8万 亩,中药材逐步迈入规模化生产的门槛。2002年,县委、县政府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确定把中药材作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以产业化经营为基本形式,实施重点突破,到2007年,全县中药材总面积达到12.1万亩,其中草本药材5.1万亩,木本药材12万亩,人均2.2亩,胶股蓝、魔芋、玄参三大基地初具规模,连片80亩以上的示范点达48个,10亩以上的药材种植大户达512户;玄生GAP项目即将通过国家验收,黄连GAP项目建设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小型胶股蓝制茶企业达到8个,玄参、黄连中药饮片加工厂开工建设;不同层次的药材产业协会达48个。以中药材研发为主的科技体系初步建立,政策保障机制逐步健全,订单关系稳步形成,市场营销体系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多元化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专业化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中药材产业已处于由多种经营生产向产业化发展跨越的阶段。
三、 镇坪中药材发展的优势
综合分析现阶段镇坪中药材产业有着以下发展优势:一是中药材产业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和陕南突破发展及安康药、水、游的战略决策。二是有较强的政策支撑体系。中、省、市有着一系列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项目逐渐增多;县委、县政府自2002年以来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化建设的决定、药畜产业奖扶办法、一联两帮、药畜产业考核细则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形成了一整套有利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三是发展药畜产业已在全县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形成共识,全县上下有着较高的发展热情。四是发展空间大。较全市其它县区相比,人均基本农田和人均宜药面积占有量最大。五是发展基础好。镇坪有着传统种药的习惯,农民有丰富的种药经验和实用技术,镇坪中药材质量好的特点在全国一些大药市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六是产业化建设体系基本形成。科研、实用技术推广体系基本形成;以GAP建设为主的基地逐渐壮大;以农民自我服务为主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从无到有,作用逐渐发挥;以建立稳定的订单关系和就地加工增值齐头并进的市场营销体系逐步完善。
四、镇坪中药材发展存在的问题
镇坪中药材产业虽然具有很多的发展优势,但也存在很多发展中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化意识不强。一些部门和干部,尤其是乡镇简单的把产业理解成产业化,认为只要种了几块药材,药材产业就搞上去了,因此,只片面的注重药材的简单种植,没有按照产业化的思路和布局抓药材产业链形成的各个环节;农民还没有从药材副业这个问题中解脱出来,拿出好田好地种药的不多,更不愿加大投入。二是品种多而不大。我县中药材品种有千余种之多,仅家种的就多达百余种,主要家种品种就有30多种,但总体规模都不大,市场占有份额很小,同时,受产业化意识不强的制约,部分干部和一些农民认为品种应该多元化,从而可以降低市场风险,其实这种认识是极不符合产业化生产要求的。三是生产经营方式原始。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尤其是各方面投入的加大,全县中药材种植管理水平都不同程度的有所提高,但总体水平还是处在原始粗放的生产状态下,与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种植要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同时,生产主要以千家万户零散种植为主,生产主体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生产与经营主体之间难以形成利益共同体,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目标。四是科技开发和实用技术推广滞后。支撑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科技开发体系和实用技术推广体系尚不健全,在研发上还很滞后,一些应该进入的层面和领域还没有进入,与产业化的要求不相适应,由于研发的滞后导致实用技术的推广空洞,甚至在种植管理过程中探索总结出来的实用技术的推广和服务都不十分到位。五是发展规划不完善。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规划内容不再全面和完善,尤其是产业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没有明确的目标措施和支撑体系,致使中药材产业难以健康有序发展。六是行政推动措施不强。虽然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出台了保障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但具体到整个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行政推动措施还是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七是龙头拉动乏力。县制药厂生产的主要产品与我们确定的中药材主导品种不对接,以黄连、玄参为主的中药材饮片加工厂还处于初建阶段,魔芋、绞股兰的销售主要依靠外地企业,稳定性不强,目前全县还没有一个中药材终端产品加工企业,产品附加值难以大幅度提高,影响产业效益。八是GAP项目建设缓慢,玄参GAP项目还没通过国家验收,黄连GAP项目正处申报阶段。九是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功能不健全。目前,所培育的中药材产业协会,多靠行政手段建立起来的,多数处于组织形态健全,功能不全的状态,达不到市场化的要求。十是考核机制不够完善。考核内容还不够全面,主要以考核种植面积为主,从客观上造成了被考核对象重种植轻效益的思想倾向。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及建议
1、科学制定规划。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现阶段中药材发展状况及中药材发展的综合要素,科学修编《镇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力量对各乡镇中药材适生状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根据中药材轮作的生长习性,合理进行区域化生产布局,同时从目标、规模、品种、基地、科研体系、服务体系、市场营销体系、政策保障体系等多个环节和保障机制上进行明确细化,确保中药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和整个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的紧密联接。
2、加强产业化知识培训。针对干部产业化意识不强,农民思想观念依然守旧的实际,加大对各级干部和产业大户现代农业和产业化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工作,提高各级干部产业化理念和服务水平,更新广大群众思想观念,使他们自愿加大对产业的投入,自觉参与到中药材产业建设中来。
3.确定重点品种和规模,实施重点突破。在品种选择上要坚决克服品种多元化的思想倾向,坚持走突出主载品种,配套优势品种之路,根据目前的市场、发展基础、同品种药材质量的比较优势和整个产业链的状况综合分析,主打品种应该确定为玄参、魔芋、黄连、绞股兰,因为,我县的玄参和黄连在国内同品种中质量最好,西安安得药业与越南宝隆集团合作在我县建设的饮片加工厂已开工建设;魔芋适生范围小且市场需求量大,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供不应求阶段;与安康北医大建立的绞股蓝订单销售合同比较稳定,本县多个小型绞股蓝制茶厂正在迅速壮大,这些都是产业发展的稳定要素。当前必须围绕这4个品种实施重点突破,强力推进总体扩张。在总体规模上应该确定为5到6万亩的适度面积,这比较符合镇坪的土地、人力资源条件,核心是加大资金、科技方面的投入,提高种植管理水平,提生单位面积
效益。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中药材产业整体科技水平。科技是中药材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它决定着产业化的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必须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的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升中药材产业整体科技水平。一是以药研所为核心,建立完善以中药材研发为主的科研体系,加快对中药材品种改良,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储藏等综合技术的研究。二是以县农技推广中心和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为载体建立完善以中药材实用技术推广为主的技术推广体系,加快对成功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和普及。三是以县制药厂为核心,加快新药研发体系建设,逐步实现主要成品药与我县发展的主打品种相对接。
5、改变抓点方式,引导农户提高种植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职能,深入坚持抓点示范,大户带动成功做法。在示范点建设上,应该改过去的普片开花,为各乡镇选择1至2个药材最佳适生地块抓点示范;改过去的政府建设为引导农民集中连片和利用GAP基地建设抓点示范,从而从主观上克服了普片开花质量低、品种不对应、政府建设无人管理的问题,同时加大示范点的投入和管理,真正使示范点达到高产高效,用示范点的高产出引导农民由次田劣地种植向好田好地种植转变;由粗放种植向规范种植转变;由分散零星种植向集中连片种植转变,引导农民综合运用实用技术加强田间管理,不断提高种植管理整体水平,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6、壮大龙头企业,拉动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加大项目投入,加快县制药厂科技创新步伐,围绕我县中药材主导品种加大新药研发力度,逐步将其改造成以加工本地主导中药材为主的龙头企业;二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壮大现有绞股兰制茶厂的规模和实力,不断提高装备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从而满足全县绞股兰原产品就地加工增值的需求;三是积极为企业创造条件,加快中药饮片厂建设步伐,力争明年投入生产。从而使全县每一个中药材主导品种都有一个或多个加工企业作为支撑。
7、加快GAP基地建设步伐,提高规范化种植水平。实施中药材GAP规范种植,是中药材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走品牌发展之路的重要基础,更是实现产业化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走GAP规范化种植之路,一是做好玄参GAP的各项试验和大田推广阶段的各项工作,力争明年通过国家验收;二是加快黄连GAP项目评审后的项目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明年批准立项;三是继续加强与北医大、秦东魔芋等重点企业的联系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订单合作关系,逐步把它们的原料生产基地向镇坪转移。
8、加强指导,提高中药材专业合作组织整体水平。专业协会是整个产业链条中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推动分散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的一个重要载体,当前,虽然成立了不同层次的中药材产业协会,但主要是靠行政手段建立起来的,作用还没有明显体现出来,必须加强对专业协会的指导培训,不断提升药材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营销的整体水平,不断将其引导转变成真正的市场主体,使其与农户、企业之间形成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协会,真正把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架起来。
9、完善中药材统计制度,为县委、政府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要尽快完善以中药材为主的产业统计调查、抽样、监测、评估制度,建立健全中药材档案,乡村两级起报单位要建立统计台帐,对种植户要实行卡片模式,用卡片的形式反映地块、面积、品种和经济效益等内容,确保药材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从而为决策层提供翔实的依据。
10、建立健全政策支撑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策保障。当前,我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还没有完全市场化,行政推动仍然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在进一步修订完善“一联两帮”、《药畜产业奖扶办法》基础上,建立健全中药材产业发展政策支撑体系,重点探索制定生产示范、科研、实用技术推广,龙头企业带动等方面的奖扶政策,建立完善人力、组织等方面的保障政策。
11、完善考核机制,促使产业优化升级。目前,我县药材产业的考核内容片面于种植面积,考核手段也局限于面积,考核办法还不够系统完善,各方面的有利因素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制约着产业优化升级。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组织人力修订完善今后一个时期药材产业考核办法,着重从实生地块、种植面积、种子质量、规范栽培、科技投入、田间管理、经济效益、协会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修订完善考核内容,使其更加全面,更加科学,同时进一步改进考核方法,改单一的考核种植面积为考核种植面积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在奖扶办法上坚持以经济效益、带动效应为主,种植面积为辅的原则,从而使考核内容、奖扶办法和考核手段更加系统完善,更加科学合理,促使产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