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调查研究>调研成果 > 正文内容

积极克服农村金融缺位

2009-05-07 08:50 来源:
字体大小:【

  近来年,农村金融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不足、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的“四缺一高”现象应引起关注。

  小额信贷服务欠缺。去年以来,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影响到农村地区,突出表现在农村出现“一高两低”现象,“一高”就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增长,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两低”是农产品价格普遍下滑,农民收入明显减少,加上农民工大量返乡,农民手里可用于生产的资金紧缺。在此情况下,农民急需用于农业生产的小额信贷资金,帮助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机构资金贷大户、贷企业现象严重。加上小额信贷手续多、效益低,农村金融机构大多不愿发放。对此,农村金融机构应在加强贷款营销、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额度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业务,创新授信和抵押担保贷款管理制度,保证农民正常生产信贷资金需求。

  消费信贷服务欠缺。去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和小型农机具下乡等活动,让大部分农民十分兴奋。但欣喜之余,部分农民也表示了忧虑,主要是这些农机具(包括汽车等下乡产品)价格较高,依靠自身积累根本无法购置。因此,国家在进行“农机具下乡”、“汽车下乡”的同时,应积极推动消费信贷下乡。目前,主要是农村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办农村消费信贷业务,支持农民购买农机具和交通运输工具,支持农民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等中高档耐用品等。丰富信贷市场,刺激农村消费,拉动内需增长。

  适合农村的金融产品欠缺。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形式日趋多样化,如金融危机导致大量农民工返乡,农民急需“农民工创业贷款”、“青年创业贷款”、“妇女创业贷款”等,因此,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机构,要按照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大胆开发和创新金融产品。要开发适应农村经济特点和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硬件服务设施欠缺。据调查,大部分城区金融机构都拥有ATM机和POS机,基本满足了市民的取现需求,但在各乡镇,特别是一些重点乡镇,还没有ATM机等设备,银行卡的取现功能在农村地区无法实现,金融基础建设相对落后。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快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农村资金汇划、汇兑难问题,营造金融消费的好环境。

  贷款利率偏高。目前农村金融机构执行的贷款利率普遍较高,大多采用“一浮到顶”的做法,此举加重了农民负担,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国家惠农政策效应,应引起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三农”贷款带有一定的政策性,应从其负有政策义务的角度出发,农村金融机构对支持“三农”的贷款,要实行优惠的利率政策,利率尽量不要上浮,按基准利率执行,对特别困难的农民,可考虑下浮利率,尽量减少农民贷款的利息负担,给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