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调查研究>调研成果 > 正文内容

关于白河县木瓜加工企业发展状况的调查

2009-09-28 08:58 来源:
字体大小:【

  做大做强木瓜加工企业是实施木瓜产业“一县一业”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为全面了解木瓜加工企业发展情况,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题调查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座谈了解等方式,深入到木瓜加工企业就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加快木瓜加工企业发展提出了几点粗浅意见,供决策参考。

  一、培育发展木瓜加工企业的重大意义

  木瓜产业作为生态、经济兼用品种,是白河县近几年来围绕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而精心培育的一项后续主导产业。能否充分发挥木瓜产业的经济效益,不仅事关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且事关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和生态效益的发挥。因此,加快培育木瓜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实施产业化经营,对于木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培育发展木瓜加工企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白河县木瓜产业自2002年大面积种植以来,据林业部门掌握数据,全县共栽植培育木瓜面积107485亩,其中连片面积63576亩,零星栽植面积41879亩。如果将现有木瓜留存面积按照盛果期平均产量1.5吨/亩计算,现有木瓜园在盛果期的产量预计将达到16万吨,如果这些木瓜资源全部进入加工环节,按每市斤0.6元的收购价格,全县农民仅此一项产业就能增收1.9亿元,人均增收960元。同时,木瓜加工企业也可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直接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和工资性收入。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木瓜产业可以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后续产业。如果将这项资源开发利用好,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农民增收就有了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就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培育发展木瓜加工企业是构建新型工业体系的需要。白河县地处秦巴腹地,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功能定位上属于限制开发地区。在工业发展理念上,必须依托当地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走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利用木瓜资源积极发展木瓜加工企业,开发木瓜果酒、木瓜果醋、木瓜果脯、浓缩汁及其它系列产品,同时对木瓜渣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加工木瓜碳、装修板材等工业产品,使木瓜资源开发利用达到最大化、无害化,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符合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发展新型工业,构建新型工业体系。据初步测算,如果对现有木瓜资源按盛果期的产量进行综合开发,将会形成4-5亿元工业产值的产业链,有利于改变目前“一矿独大”的工业经济结构,降低县域经济发展对矿产业的依赖,增强发展的长远后劲和可持续性,优化县域经济结构。

  二、我县木瓜加工企业的现状分析

  全县目前共有四家木瓜加工企业,分别是白河县逸酒酒业有限公司、百益木瓜饮品厂、白河县天裕农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白河县圣宝木瓜饮品开发公司(以下简称逸酒公司、百益公司、天裕公司、圣宝公司),下面将四家加工企业基本情况(见表一)及生产销售情况(见表二)汇总如下:

表一:木瓜加工企业基本情况    单位:平方米、万元

企业名称

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投入情况

主要产品种类

占地

面积

总资

用工数量

自筹资金

政府投入

银行贷款

逸酒公司

6913

2130

82

355

160

500

木瓜白酒、果酒

百益公司

5000

310

15

130

20

150

木瓜果酒、果醋

天裕公司

21891

1070

36

180

299

木瓜果脯、果醋、果酒、浓缩汁

圣宝公司

尚未正式投产

木瓜果醋及醋饮料

表二:木瓜加工企业生产销售情况    单位:吨、万元

企业名称

木瓜收购情况

主要产品产量

销售收入

上交税金

2006

2007

2008

2006

2007

2008

2006

2007

2008

2006

2007

2008

逸酒公司

185

270

400

180

250

400

160

190

202

16.3

14.8

18.2

百益公司

40

89

20

50

115

140

0.1

1.0

天裕公司

50

5

圣宝公司

尚未正式投产

从以上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四家木瓜加工企业中除了逸酒公

  司初具发展规模外,其余三家企业规模较小,其中天裕公司试生产已经成功,还未正式投产,圣宝公司尚处于规划建设当中。从调查掌握情况以及与企业、部门负责人座谈情况看,我县木瓜加工企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加工企业已初具规模。早在上世纪80年代,县酒厂就利用零星种植的木瓜开发了“秀河”牌木瓜酒,曾荣获国家轻工部荣誉产品称号,后因经营管理不善而倒闭。2002年,逸酒公司负责人通过租赁原县酒厂厂房及部分设备,开始筹建新的木瓜酒加工企业,通过几年的发展,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规模逐年扩大,到2008年,企业总资产已达213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02万元,上交税金18万元,长年安置就业50人以上,已经发展成为我县规模以上企业。所开发的“逸牌”木瓜果酒、白酒被县政府确定为接待用酒,2008年被评为“安康市特色品牌产品”称号。2008年该厂实施了扩能技改,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预计2009年该企业将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企业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是产品销路通畅,市场反响良好。据已经形成产能的逸酒酒业有限公司和百益木瓜饮品厂汇报,近三年来当年产品销售率都在80%以上,特别是逸酒酒厂开发的木瓜干红果酒,已经成为白河干部群众招待来宾、馈赠亲友的首选产品,企业产品销路十分通畅。在扩大本县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公司还成立了安康、汉中、十堰、西安四家销售公司,销售业务正稳步向周边地区拓展。据逸酒公司统计,该厂2008年在白河县以外的销售额占全部销售收入比例已达到50 %以上。另据百益木瓜饮品厂反映,今年已有十堰、襄樊等地客商上门要求代理产品销售,相关业务正在洽谈当中。

  三是政府重视,有一定的政策扶持。各木瓜加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无论是在土地、信贷、资金方面,还是在项目扶持、工作协调上都给予了相关企业最大力度的扶持。县上分别确定四个部门负责联系包抓四家木瓜加工企业,包联部门都确定由行政一把手直接挂帅负责为企业排扰解难。县上还积极向上争取陕南突破发展基金等项目,扶持企业发展,几年来,县政府已累计向四家加工企业投入项目扶持资金和财政贴息资金超过500万元。

  通过调查了解,我县木瓜加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规模小,带动作用不明显。由于我县木瓜加工企业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受企业生产能力和产品销售规模的限制,企业生产不能达产达效,对木瓜资源的消耗量很小,尚不能对全县木瓜产业发展起到龙头带动作用。2008年已投产木瓜加工企业共收购木瓜549吨,农民在木瓜产业上仅获得收入60余万元,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直接影响到农民开展木瓜园管护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产品结构雷同,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全县现有木瓜加工企业的产品种类主要有木瓜白酒、果酒、果醋、果脯、浓缩汁等品种。由于食品加工行业门槛较低,我县木瓜加工企业各自都有自己的品牌,产品种类基本雷同,如逸酒公司主要生产木瓜白酒、果酒,同时小批量生产木瓜果醋;百益公司主要生产果酒、果醋和饮料;天裕公司主要生产木瓜果脯、浓缩汁,同时计划生产木瓜白酒。各个企业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十分突出,将会导致品牌杂乱、相互压价竞争,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下降。

  三是缺乏发展资金,融资渠道不畅。我县木瓜加工企业自身实力普遍较弱,缺乏发展资金,对政府项目、银行信贷资金依赖较强。经营情况较好的逸酒公司投资结构中,企业自有资金、政府扶持资金和银行贷款分别占35%、15%、50%。天裕公司受资金投入不足影响最为严重,在已经形成的投资中,政府项目资金占到30%以上,自有资金不足20%,债务过半,由于与银行没有往来,银行也不愿意发放贷款,导致后续投入不足,企业关键生产设备不能到位,已经影响到企业的正式投产,企业业主一愁莫展。

  四是管理不规范,缺乏管理人才。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各木瓜加工企业都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没有专门的管理团队,大多是家庭式管理,有的企业负责人不仅管生产,还要负责销售,整天忙忙碌碌,但企业仍然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企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十分缺乏,加之个别企业负责人思想较保守,满足于现状,缺乏主动提高产品质量、开拓销售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意识,造成企业很难有大的发展。

  三、对加快发展木瓜加工企业的对策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尽快确定木瓜产业作为我县农业第一产业的战略地位。今年八月份,我县木瓜产业“一县一业”发展规划已经通过省上评审,这将对我县木瓜产业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从我县目前木瓜产业建设的现状看,并没有引起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重视,木瓜产业基地建设规模小、水平低、管护不到位;木瓜加工企业起点低、效益差、品种重复,且存在多个部门管、管而不实的现象。这些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将直接影响木瓜产业“一县一业”的发展。第一,尽快明确木瓜产业的战略定位。建议县委、政府出台《关于实施木瓜产业“一县一业”发展战略的决定》,从“一县一业”的的战略高度明确木瓜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目标、职责任务、保障措施,真正把木瓜产业作为我县农业的第一产业,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为木瓜产业“一县一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第二,成立木瓜产业发展专职机构,统筹管理木瓜产业发展。设立木瓜产业发展办公室或果业技术推广中心,挂果业局牌子,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挂靠县农业局,为木瓜产业“一县一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第三,将木瓜产业发展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建议将木瓜产业发展列入2010年乡镇和部门“红皮书” 考核内容,形成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木瓜产业的良好氛围。

  (二)抓好木瓜基地建设,提供优质的木瓜原料。在基地建设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要尽快组建木瓜产业专业技术服务队伍。整合县上林果业技术服务干部力量,落实乡镇技术服务主体职能,培训建立农民技术员队伍,聘请专(兼)职农民技术员,对种植面积500亩以上的村可以聘用一名农民技术员,逐步建立起县抓核心区和示范乡镇、乡镇抓示范村、村级技术员抓面上一般性技术指导的三级技术服务体系。二要努力提高木瓜挂果率和果品品质。实施以“拉技、修剪、施肥、防虫、疏林、选优”为核心的优果工程,落实科技兴果措施,进一步提高挂果率和优果率,为木瓜加工企业提供充足、优质的木瓜原料。三要突出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全县木瓜产业面积虽大,但地块分散,连片种植面积小。当前,要尽快按照木瓜产业规范化建园的标准,突出抓好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点建设,通过领导办点、部门包抓的办法,县上重点抓好红石河流域、316国道沿线、卡子镇、仓上镇四个基地,乡镇要以主要道路两旁可视坡面、重点村为重点,引导群众抓好“四旁”种植,结合“创优”工作,尽快在全县掀起规范化建园高潮。

  (三)加强政府引导,实施品牌战略,做大优势企业。一要切实用好“中国地理标识产品” 称号,打响“中国木瓜之乡”品牌。建议政府要以“中国地理标识产品”为抓手,尽快建立白河木瓜系列产品对外“统一标识、统一品牌”营销战略,促使各木瓜加工企业尽快取得 “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真正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开展生产,打开产品进入大市场、实施大营销的通道。二要明确主攻方向,做优产品名牌。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要按照木瓜产业“一县一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实施一企一策,积极帮助木瓜加工企业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发挥各自优势,突出主攻方向,做优主打产品,实施名牌战略,尽快做大做强。今后政府在对加工企业进行项目扶持时,要结合企业的主打产品,对符合规划要求的加工企业采取分企业、定产品、有重点地进行扶持,切实避免因企业发展方向雷同,产品结构相同,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三要加大木瓜产业的外宣力度。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积极宣传白河木瓜资源及系列产品,积极筹划木瓜文化节、文艺采风等活动,从产品定位、形象塑造、管理创新、公关造势等方面全方位提高白河木瓜及相关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对外打响“中国木瓜之乡”品牌,吸引更多的投资商来白投资开发木瓜资源。

  (四)加大科技投入,实施综合开发,提高木瓜产业综合效益。产品的科技含量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一要继续深化科研合作。建议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与西农大、武汉食品工业学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实施,努力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二要抓好企业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科技含量。要加大对现有木瓜加工企业技术改造的扶持力度,加大扩能技改,推行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积极扶持企业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将现有木瓜白酒、果酒、果醋、果脯、浓缩汁等产品发展成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健康食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创造出更多的名牌产品。三要以产品开发为龙头,扩大招商引资。重点在木瓜活性超微粉、保健果醋、幼芽保健茶、木瓜香精等新产品开发上扩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农业龙头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投资开发木瓜资源。四要实施综合开发。要对木瓜加工废弃物实施综合开发,加工木瓜碳、木瓜装修板材等产品,使木瓜资源开发利用最大化,提高木瓜产业综合效益。

  (五)建立产业基金,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问题。一要建立木瓜产业发展基金。建议县上加大“一县一业”发展项目扶持资金争取力度,县财政再拿出一定资金,建立木瓜基地建设发展基金,确保每年用于扶持木瓜产业发展各项资金达到1000万元以上。重点扶持木瓜园规范化建设、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和培育扶持木瓜加工企业。加强对木瓜产业发展基金运用的监管,要制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对木瓜产业发展基金用于解决加工企业木瓜收购、技术研发、扩能技改等方面流动性资金不足的问题时,必须坚持“申请借用、专款专用、用后收回、滚动使用”的办法,确保提高资金安全性和使用效益。二要加大对木瓜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制定扶持木瓜加工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采用分级管理的原则,对现有木瓜加工企业按照木瓜收购量、产品销售收入、上交税金等指标进行分类,逐级明确具体的扶持政策,重点对发展态势良好、运营健康的优势企业,在项目扶持、贷款贴息、土地征用、科技投入等方面给予更大扶持,切实将优势木瓜加工企业尽快扶优做强。三要积极拓宽融资途径。要通过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做好银企对接工作,建立政银企长效合作机制,解决木瓜加工企业“贷款难”问题。(作者系白河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