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调查研究>调研成果 > 正文内容

看收入构成解增收难题----镇坪县农民增收问题调查与思考

2009-11-17 20:25 来源:
字体大小:【

 

看收入构成  解增收难题

----镇坪县农民增收问题调查与思考

 

                     镇坪县委农工部 夏龙玉

 

镇坪属于典型山区农业县,农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农民增收缓慢。如何依据县域资源优势和市场经济基本规律,找准农民最佳的、可持续增收的经济发展优势,千方百计让农民腰包鼓起来,使农民具有发展的启动力,是研究和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现状分析

    全县辖4镇6乡,78个行政村43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5.9万人,农业人口5万人,农村劳动力2.7万。国土总面积1497.4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98.41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88.1%;耕地面积21.184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9.4%。其中常用耕地面积73794亩,临时性耕地52479亩。境内生物、矿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32动物42种、发现的矿种34种、径流量10.1亿立方米。

    改开放以来,全县通过普及推广粮食增产“六项技术”,解决了长期困扰全县人民的吃饭问题,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4万亩,粮食平均产量稳定在2.5万吨,实现了人均千斤粮目标。“十一五”期间,确立了“发展绿色产业,建设人均强县,构建和谐镇坪”的发展战略,县域经济实力增强,以生猪为主的立县之业已经确定。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646元,2007年增加462.95元,增幅达21.2%。但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5.6%、全省平均水平的84.4%、全市平均95.6%,是周边邻县平利的90.8%、竹溪的94.5%、巫溪的67.8%。从60户样本抽查情况看:在收入构成中,工资性纯收入1597.88元,占全部纯收入比重的60.4%,比20071392.92元净增加204.96元增长14.71%。较平利、竹溪、巫溪、岚皋四县分别高出10.910.124.33.3个百分点;家庭经营纯收入为767.40元,占全年纯收入总量的29%,比2007592.18元净增加175.22元,增长了29.6%,是平利的70.2%、竹溪的65.4%、巫溪的34.9%、岚皋的89.4%

在家庭经营收入中,第一产业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9%,二、三产业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1%。在一产内部,农业收入占73.5%、林业收入占0.4%、牧业收入占22.9%、渔业收入人均仅0.13元。由此看出:全县第一产业总量不足,二、三产业处于发展初期,优势资源利用不充分,内部结构不合理。

     二、增收重点

     在镇坪人民长期培育和实践中形成的生猪标准化饲养、优势林业资源、地道中药材三大特色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攻项目。在实践中,只要始终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实施生猪一业突破、带动林、药多业跟进,以“强村大户”建设为抓手,以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为龙头,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发展机制,到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能达到5000元以上,实现县域农民增收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

(一)率先突破生猪一县一业 率先突破生猪“一县一业”,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兴企、强县”目标的必然选择。截止2008年底,全县生猪饲养总量21万头,农民人均饲养4.2头,实现产值9700余万元,生猪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增加值比重的27%25%,被省上正式列为“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规划,有了自己的“模式”和“品牌”,生猪产业步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到2012,要在现有基础上,采取重点培育强村大户办法,达到年出栏25万头商品猪目标,农民人均饲养商品猪5头以上。按现价算账,生猪产业现价总产值可达10亿元以上,对全县财政收入的直接贡献可达到5000万元以上,可增加纯收入1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

  (二)大力发展县域特色产业。紧紧抓住干杂果经济林、中药材等县域优势明显的产业,做大规模,做亮品牌,不断增加在农民收中的比重,到2012年实现纯收入3000万元(粮油种植稳定1500万元),农民人均500元。一是利用中药资源和生态环境两大优势,实现中药材种植基地化、制药企业现代化,做大做强中药产业。力争2012年草本药材种植稳定在6万亩以上,增加农民收入900万元;二是调动群众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加快建设核桃板票等干杂果经济林基地、生漆能源和食用菌三大基地。到2012年,核桃面积发展到3万亩,板栗面积7万亩,漆树3.4万亩,食用菌椴木2.8万架、袋料90万袋,累计增加农民收入600万元;三是积极开发珍贵动植物人工繁育、冷水养殖新技术、新领域,力争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新的收入增长点。

   (三)不断提升农民工资性收入。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春蕾行动”,提高完全就业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多种资本参与县域工业发展,实现优势区域、优势企业集聚,促进以农产品为重点的加工业提档升级,全面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到2012年,全县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1万人以上,农民工资性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二三产业收入达到0.25亿元以上,总数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左右。

    (四)认真落实转移性收入。加大财政在畜牧、特色产业等政策性保险中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突出抓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贫困人口易地搬迁、生态移民和产业化扶贫等重点工作,尽快减少贫困人口。巩固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低保标准增长机制,将农村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健全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五、努力增加财产性收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管理和服务,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把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经营方式落实到户,放活经营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鼓励出租农村房屋、农机具,增加农民收入。

   三、主要措施

   (一)加快产业化发展。把培育生猪、林特、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作为推进产业化经营核心,继续实行领导联、部门帮的服务保护制度,支持龙头企业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实施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提升示范村,带动推进村,推动一村一品向一乡一业发展,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争取到2012年,将全县50%的行政村发展成为一村一品专业村,使一村一品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着力实施品牌战略,按照“一种产品、一套标准、一个品牌”的思路,采取整合、开发等办法,重点打造优势产业的产品品牌。

    (二)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围绕三个三分之一城乡一体化规划加快发展(县城、集镇、新村各居三分之一人口),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实力,构建农民增收平台。继续抓好通村水泥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和小流域治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推行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模式,统筹建设村活动室、卫生室、小超市和农产品交易以及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三)加快市场体系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到大中城市开办专卖店、直销店,到超市设立专柜,促进农产品销售。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农村流通主体,规范各类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立各种农产品行业协会。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建设。加快供销合作社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健全农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严格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以产业发展为主线,以产品开发为单元,建立成果转化、技术培训、信息传播、试验示范、人才培养“五位一体”的新型农技推广机制。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队伍。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普及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和贡献率。推动农业科技服务从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从单纯的公益性服务向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转变,建立健全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五)创新扶持服务机制。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加大扶贫资金、项目资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改善金融服务,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大力为农民提供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等业务,加大对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加大农村基础建设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 

   (六)完善科学考评体系。以科学发展、农民增收论英雄,建立符合各乡镇实际、特色产业鲜明、个性化突出且具有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工作考核评价体系,重点加大农民增收在目标责任考核中的分值,把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评优树模、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