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调查研究>调研成果 > 正文内容

建立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农民进城创业

2009-12-31 14:43 来源:
字体大小:【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源。如何引导和鼓励农民进城创业,是推动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转移和富裕农民的首要命题。针对当前农民进城创业的现实要求,应进一步强化创业培训、完善创业政策、优化创业服务,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迅速掀起农民进城创业热潮,推动安康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农民→农民工:发展势头迅猛,生存环境优化

    ——农民进城务工创业愿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进入城镇务工,不但掌握了生产技术和经营知识,积累了原始资金和社会经验,而且具备了一定的创业能力,进城愿望越来越强,正在从打工族向创业族转变。“二代农民”即农民工子女多为文化程度高、思想活跃的青年,向往城市和扎根城市的意愿更强,创业激情更高,成为进城创业的新生主力军。据2008年底统计,全市劳务输出农民工62.95万,其中市外输出52.65万,市内转移务工10.3万,从业总收入达49.49亿元,占全市农民纯收入51%。农民进城创业致富已成势不可挡的潮流。
    ——政府支持服务力度不断加大。首先是技能培训提素质。相关部门大力实施“人人技能工程”、“技能就业培训”、“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劳动技能培训项目,基本实现了无费用、全覆盖。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8年底累计共培训各类学员18.3万人,其中培训农民15.7万,90%以上的学员实现稳定就业。其次是小额贷款解难题。市上设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由劳动局负责为各类创业群体提供个人2至5万元四年期和企业200万二年期小额贷款担保及贷款贴息。止目前,累计为返乡创业农民提供609笔2305.2万元、劳动密集型小企业21笔1806万元贷款,农民创业的资金难题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再次是联合整治给保障。各级劳动、工商等部门加大了非法用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职介”经营的联合专项整治力度。去年劳动部门为3745位农民工处理拖欠工资711万元,督促签订劳务合同4818份,工商部门共检查各类职介组织299户,切实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城镇就业环境不断改善。随着我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集镇三级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城市空间布局更为合理、功能更加完善。清洁能源、富硒食品等特色产业体系基本确立,2008年工业总产值达135亿元,带动就业岗位13.68万个,其中年新增就业1.3万个,城市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增强。市内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加快改善,市外西汉、西康高速通车,未来3至5年九条高速公路、五条铁路和一个中型机场的建成,将使城镇交通更加便利,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高,为农民进城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农村→城市:生存难,创业更难

    一是素质低,缺创业技能。我市外出务工人员初中文化以下占80%左右,致使大部分农民工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的脏苦累岗位,其月平均工资为600—1000元。目前虽然实行了各种免费就业技能培训,但这种短训模式存在重就业轻创业、重短期效益轻长期发展的问题。职业技能的培训层次较低,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差;快速上岗就业的培训目的强,深入系统的创业培训少;培训补贴仅一次享受,使转岗就业、深造技能、创业求知等再继续教育没办法。
    二是支持少,缺政策扶持。首先是融资难。农民创业者多为中小型企业、个体商户等,其融资需求相当紧迫,但贷款还是相当困难。劳动保障部门的小额担保贷款项目,未将农民创业者全部纳入贷款对象,且支持力度有限。农村信用社主要满足小额、短期农民生产生活需要,无针对农民创业者的专项贷款政策和相关产品,且抵押难,贷款利率相对较高;其次是待遇差。各级各部门为招商引资和下岗失业人员在土地、资金、税费、社保等方面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但对于农民务工创业群体,没有纳入上述优惠范围,更没有专门的政策支持;第三是无保障。农民创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差,加之在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就业援助计划等方面均未纳入城市社会保障范围,政策上的保障缺失让农民进城创业难上加难。
    三是帮扶弱,缺服务引导。首先是缺门路。现有招商政策和招商项目忽视了小型创业项目,农民因此而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往往找不到市场商机,缺门路成为制约创业的重要因素。其次是缺指导。农民管理能力、营销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等不足,成为严重影响创业成功率的重要障碍。而现有服务机构不健全、功能不完善、管理人才缺乏又成为缺乏指导的内因。第三是办事难。相关职能部门尽管开展了一些扶持工作,但仍还存在全局观念差、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不高、政策落实不到位等软环境方面的问题。

    打工族→创业族:既需要政策激励,更需要全面扶持

    如果说,从农民成为农民工是农民的第一次跨跃,那么从农民工成为创业者就是第二次跨跃。农民创业由于受到自身各种制约因素影响,其创业难度大,更需要政府扶持激励。
    第一,强化培训,实施创业素质工程。一是转变培训理念。进一步树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理念,逐步实现从低层次的技能培训向创业综合素质培养的转变,激发创业激情,造就创业典型,打响创业培训品牌。二是创新培训模式。紧扣现代农业、商贸物流、城乡服务业、生态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地探索实施 “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创业实训”或“创业培训+创业项目”等“1+X”培训模式,增强创业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将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社会团体、民办培训机构、成功企业等多方面的创业培训资源以及各种培训项目资金,统筹考虑,综合配套利用,提高培训效率。
    第二,强化支持,加大政策激励力度。一是降低准入门槛。按照“非禁即可”的原则,放宽准入领域;放宽登记条件和出资限额,允许创业者以实物、技术等资产出资;为农民创业者和失业人员实行“备案制试运营”,二年内免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二是落实创业补贴。市、县设立创业专项基金,用于初次创业补贴、创业租金补贴、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对进城农民创办企业成功后,可给予表彰奖励。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将个人小额贷款金额上限提高为10万元,贷款期限放宽至5年。推进商业贷款改革,推广无形资产抵押、动产抵押、个人委托、自然人担保、同一区域个人和企业联保互保贷款担保模式,为创业者提供融资支持。四是打造创业平台。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发展速度,扩张二、三产规模。加快工业园区、商贸核心区、休闲娱乐区、生活服务区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创业园区、创业社区等多种形式的创业孵化载体,实行一年内“无费”管理、“免费”服务,推广“一企一事一议”制度,提供保姆式服务。
    第三,大力帮扶,优化创业指导服务。一是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在市、县、乡、社区建立农民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综合承担创业登记、职业介绍、科技服务、法律保护等相关事宜的政策咨询和办理工作,为进城农民创业提供“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二是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加强与科研部门和大中专院校的沟通,进一步拓宽创业项目的征集渠道,建立安康创业项目资源库,开发一批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创业项目,满足不同群体的创业需求。三是建设创业咨询专家团。探索志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吸纳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参与创业咨询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