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调查研究>调研成果 > 正文内容

学习成渝经验 加快实施“三个两万”人居规划

2010-11-03 15:24 来源:
字体大小:【

 

 

学习成渝经验 加快实施“三个两万”人居规划

中共镇坪县委书记  马晓旬

 

镇坪地处陕鄂渝两省一市交汇地,国土面积1497平方公里,辖4678个行政村,总人口5.93万。境内沟壑纵横,山大人稀,且大多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的高山峡谷地带。为使居住在深山的群众走出大山、集中居住,从根本上改变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发展条件,县委、县政府提出“三个两万”人居规划,即:从人口空间布局上,使县城、集镇和新村各居住2万人,以人口的相对集中,促进产业发展集中,使分散的生产要素发挥最大作用,使有限的公共资源发挥最大功能,加快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如何加快实施“三个两万”人居规划,促进农村居民有序转移集中?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成渝经验,思考镇坪统筹发展,我们认为,全域规划是前提,产业发展是支撑,人口承载是基础,政策措施是保障。

一、科学制定全域规划,引领人口转移集中

人口转移集中不单是人的“去留”问题,伴随着人口布局调整,将带来产业发展、公共资源配置等一系列要素的再调整,必须从城乡统筹发展全局考虑,坚持以人为本,制定镇坪全域规划,绘制发展蓝图,避免人口盲目集中,引导农村居民梯次转移、有序集中。要围绕人口居住需要,制定城乡建设规划。按照“三个两万”人口布局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着眼长远、彰显特色、适度集中的原则,立足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人居要素,高标准制定县城、集镇和新村总体建设规划,建设山水园林县城、生态集镇和特色新村,吸引农村居民有序转移集中;要围绕农民增收目标,制定农民增收规划。立足农村居民收入实际,科学制定农民增收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横向到产业、到项目,纵向到乡村、到农户的农民增收坐标体系,力争到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98元,城镇居民与农民收入比达到3.331的全国平均水平,夯实人口向城镇集中的物质基础;要围绕壮大县域经济,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要求,制定一、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规划,以生猪一县一业建设为重点,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布局,将三次产业集中布局到县城、集镇和新村,形成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格局,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岗位,带动农村居民转移集中。同时,要围绕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制定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形成系统、配套的县域规划体系,并通过刚性执行规划,引领人口逐步向县城、集镇和新村转移集中。

二、推动三次产业联动,吸纳人口转移集中

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是吸纳人口转移集中的重要基础。可以说,没有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就没有城镇化,更不会有人口的规模集中。必须紧紧围绕“三个两万”人居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打破就工业抓工业、就农业抓农业的工农分割状态,通过抓一带二促三,推动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实现城乡经济互融共兴,形成人口向县城、集镇和新村转移集中的向心力。一产上,坚持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以农业产业化为目标,率先突破以生猪为重点的一县一业建设,加快以核桃、板栗、生漆为重点的林业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大鲵、冷水鱼为重点的特色水产养殖,大力发展玄参、黄莲等地道中药材产业,进一步做大做优农业产业基地,为农业工业化打下基础。二产上,立足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基础,依托“镇坪腊肉”品牌,围绕生猪、板栗、核桃、洋芋等农(林)副产品搞加工,做足富硒文章,率先突破富硒食品工业;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依托丰富的瓦板石、大理石、花岗岩资源,加快发展新型建材工业;加快南江河水能梯级开发,加大生物质能源、沼气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工业;依托悠久的药材种植基础和制药龙头企业,稳步发展生物制药工业。三产上,围绕一、二产的发展壮大,带动发展储运、产品销售、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通过三产的发展,服务促进一产、二产发展,实现三次产业联动,切实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承载人口转移集中

人口转移集中需要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来支撑,必须紧紧围绕“三个两万”人居规划,加大对县城、集镇和新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统筹推进道路、供水、电力、通讯等市政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增强城镇人口聚集能力,为推动城镇化打造人口承载支撑。在县城建设上,按照“山水园林县城”的基本定位,以全省重点镇建设为契机,加快实施县城绿化、靓化、畅通、安居、休闲等市政工程,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场、垃圾处理场、县城过境路、南江景观工程、柿子树坪小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启动文彩新区开发,进一步拉大城市骨架,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确保县城人口聚集达到2万人以上;在集镇建设上,把集镇作为县城的子中心来建设,以完善功能、扩张规模、规范管理为重点,率先突破人口较多的曾家、钟宝南北两大集镇,带动平镇路、岚镇路、曙双路、石鸡路沿线集镇建设,改善集镇设施条件,确保全县9个集镇居住人口达到2万人;在新村建设上,采取大村扩容、小村合并等多种方式调整村庄布局,合并小型村、缩减自然村、搬迁高山村,把交通条件好、资源潜力大、发展后劲足的自然村建成人口规模集聚的中心村,提高新村人口的聚集程度;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村建设的突破口,以扶贫开发为载体,用活异地搬迁、生态移民、危房改造、库区移民等政策,捆绑项目资金,加快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确保新村居住2万人。

四、强化机制措施保障,推动人口转移集中

推动人口向城镇转移集中是一项政策性强、时间跨度长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好各方力量,强化机制措施保障,推动人口转移聚集。结合镇坪县情实际,必须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大局意识强、工作能力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工作推进落实;坚持“领导率先抓、率先抓领导”的工作方法,落实各联乡领导的牵头责任,督促指导各乡镇做好人口转移集中工作;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协调统揽作用,统筹各级各部门的力量,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推动人口向城镇转移集中。二是强化政策保障。针对当前农村居民进城落户面临就业难、看病难、社保难等种种顾虑,县委、县政府已经出台鼓励有条件农民进城定居的优惠政策,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目前正在试点推行。下一步,我们将在农民进城定居的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以更加完善、更加有力的政策机制来支持保障农民向县城、集镇和新村集中。三是加强考核奖惩。制定人口转移集中的考核办法,按照每年度人口转移集中到什么地方、转移多少,分解考核指标,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对任务完成较好的给予奖励,对没有完成任务或工作进展缓慢的进行处罚,以严格的考核奖惩,推动人口向城镇转移集中。四是大胆改革创新。要围绕制约人口集中的机制体制,大胆探索创新。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探索农民“三权”置换改革,探索进城农村人口土地承包权、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确保农民通过自愿转让获得财产性收益,从节约集约用地获得合理回报。通过一系列改革实践创新,促使农民从农村和土地上解放出来,加快实现农村居民转移集中目标。总得来说,让农民进入城镇居住是一项开创历史先河的重大工程,县委、县政府将围绕“三个两万”人居规划,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制定机制措施,切实为农民向县城、集镇和新村转移集中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