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有45万人,国土面积3554平方公里,地处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兼有暖温带和中温带山地气候持征,生物多样性且资源丰富,具有开发生物资源,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有利条件。 一、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必要性 (一)我县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过渡期,是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烟草食品,新型材料,水电能源,装备制造业和生物制品业初具规模,且成为我县工业的五大支柱产业。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步枯竭和水电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装备制造业受市场和装备技术水平的制约,唯有烟草食品和生物制品这两个与农业和农民密切相连的产业最具发展潜力,所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将成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必然选择。 (二)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作出了全面部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我们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须作出艰苦不懈的努力。为此《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提出了“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即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五个坚持”,指明了加快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我县处于水源保护地,环境约束将进一步强化,矿产资源的枯竭和节能降耗的硬性要求,迫使我们把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这个利用可再生资源的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力支撑点。 (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县,农业人口比重大,要在“十二五”期间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和难点都在农业人口的转移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面,而只有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才有利于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富民强县的目标。 二、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客观性 (一)我县生物资源丰富,县内农作物29类385个品种,中药材在达496种。大宗特色农副产品有烟、桑、畜、狮头柑、贡米、拐枣、油桐、魔竽等。是国家优质烤烟基地县,年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属西北第一强县;是全国著名优质蚕茧之乡,桑园面积达10万亩;是全国人工栽培黄姜第一大县,现留存面积10万亩左右;1999年旬阳油桐就被列入全国名乡大典,同时被命名为油桐名乡,油桐保有面积10万亩。从 (二)我县群众种植魔芋、油桐、拐枣、狮头柑等特色产品历史悠久,有在房前屋后,田边路边种植的习惯和技术,为大规模种植提供了基础条件;农村家家养鸡,户户喂猪早已成为传统,目前,全县按照“基地区域化、经营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的发展思路,推进规模化生产,到2010年底:全县生猪饲养总量将达到140万头,养鸡100万只以上,随着汉江、旬阳梯级电站的建成投产,水产养殖空间巨大。加上新农村建设及党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业产业将会得到快速发展,传统的种养习惯和技术与先进经营理念和优惠政策相结合,为我县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与政策支撑。 (三)旬阳烟厂、健兴魔芋、明文油脂、恒源生化、兴农种鸡厂、聚鑫食品公司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已初具规模,并将逐步成为带动种养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旬阳烟厂历经30多年发展,每年带动烟农稳定种植烤烟10万亩左右,烟叶产值1.5亿元左右,实现税收3000万左右,已成为我县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可靠产业;再经烟厂生产加工包装后,年可提供税收4亿元左右。兴农种鸡厂,恒源生化公司等企业成功地探索出公司+基地+农户生产加工模式,使企业有了可靠地原料基地,农户有了稳定的产品用户,实现了双赢目标,也为我们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虽然我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企业基础和惠农政策的强力支持,但仍然存在着特色资源品种多、数量少、龙头企业不多、产业链条不长、技术含量不高、竟争力不强等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超前思维,超常运作,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在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把旬阳10种以上特色产品打造成陕南名优特色产品,并进入周边大中城市,使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产值达到100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30%以上,真正成为旬阳工业的支柱产业,走出一条资源循环利用,低碳绿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三、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主观性 (一)基地培育。虽然我县资源丰富,但每种资源数量不大,很多资源还不具备进行现代化生产加工的条件。目前仅有烟、桑、油桐、生猪等少数品种有一定量的积累,其余特色资源量仍显不足,因此我们一定要按照“基地区域化、经营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的发展思路和“公司+基地+农户”的种养模式加快基地建设步伐,大力推进规模化生产。力争3—5年时间使魔芋、黄连木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左右,林下养鸡达到200万只以上,全县的烟、桑、姜、油桐、魔芋、生猪、肉鸡等5—10种特色资源可供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加工利用;用5—10年时间使狮头柑、拐枣、核桃、富硒大米、苎麻、中药材等特色资源的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左右,赤岩黄牛、白山羊、大鲵、孔雀等特色养殖及水面养殖达到一定规模,成为特色资源加工的后续产品,变特色资源为优势资源。 (二)企业培育。截止2009年底,全县从事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2577户,从业人数6214人,实现产值146873万元,其中,法人企业29家,从业人数1911人,实现产值110357万元;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的规模企业6户,产值8亿余元,到2010年底规模企业可达8户,产值突破10亿元,但除烟厂产值超过5亿元外,其余规模企业产值尚未突破亿元大关。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培育力度,力争十二五末健兴、净源、明文、科威(或恒源)、润农、新森林等企业产值过亿元,烟厂产值过20亿,同时加大农副产品销售企业培育力度,产供销同步发展,全县农副产品经营年产值或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0户以上,促使兴农种鸡、聚鑫食品、庆丰油脂、王家院食品、富源工贸、薏仁酒酿造、惠灵蚕丝制品、天正酿造等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行列,使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的规模企业达到20户,产值50亿元以上,充分发挥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同时要着力培育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不断开发需求弹性大、附加值高、方便化、功能化、绿色化、复合性的产品,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使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在每一个企业发挥作用,努力打造旬阳太极城农副产品统一标识品牌,使农副产品加工业由工业依附型向工业主导型发展,变优势资源为优势产业。 (三)人才培育。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在科技创新、企业管理、生产经营、农副产品的种养方面都存在人才匮乏的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正视现实,加大人才培育力度。一方面是对现有从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人才的培训,对从事农副产品种养技术人才的培训,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进行培训,要把有实践经验的人才请进企业,到田间地头进行面对面的培训,做到学以致用,同时要充分发挥职业中学的作用;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不仅要引进技术人才,还要引进管理人才,要制定优惠政策,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在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中,我们不仅要下大力气招大商引巨资,使更多的好项目落户旬阳,更多的资金投入旬阳,尤其要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吸纳到旬阳,利用他们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和先进理念,尽快做大做强我们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县域经济突破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作者:罗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