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增收重点 确保千元增收
——推进我县农民增收工程的几点思考
近几年,随着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加大、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和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加快,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逐年缩小。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96元,较上年增长26.9%,净增1079元,位居全市前列,首次高于全省,实现历史性突破。今年,是省政府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的最后一年,市委、市政府对我县农民收入提出增长18%,确保千元增收目标。寻找增长点,细化增收项,落实新举措,切实抓好农民增收工程,是贯穿农村工作的核心任务。结合我县实际,农民增收应突出抓好四个方面:
壮大产业促增收。产业经营仍是我县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只有依靠新技术推广普及应用,深挖“农内”增收潜力,做优特色产业,大幅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才能筑牢农民千元增收根基。
应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主导产业,通过做优烟草、生猪等骨干产业,做强魔芋、蔬菜等后续产业,培育林果、水产等新兴产业,力争实现产业增收350元以上。烤烟生产借助国家烟叶均价上调20%机遇,突出设施配套建设,扶持大户带基地,实现扩种1.32万亩,力争总面积达12万亩,产值突破3亿元,净增8000万元,其中政策上调可净增4800万元,实现人均增收120元以上;巩固百万头生猪基地县,发展商品蔬菜基地2.5万亩,新建设施蔬菜2000亩,建魔芋基地5万亩,扩增1万亩。力争生猪饲养150万头,出栏100万头,实现产值13亿元,猪、芋、菜三项实现人均增收150元-200元;特色渔业重点完成甘溪袁湾水产良种场300万元投资建设,抓好境内4个电站库区2.6万亩大水面承包,力争实现产值6000万元。发展山林经济5万亩,其中核桃建园2万亩、油桐造林2万亩、狮头柑建园5000亩、中药材种植5000亩。力争特色林业、渔业实现人均增收100元-150元。
扩大就业促增收。劳务收入仍占我县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应继续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务工收入水平,在转移农民进程中富裕农民,不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夯实农民千元增收基础。
坚持“三化同步”,推进农民多元化转移就业,支持务工能人返乡创业。首先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通过招商引资,重点引进和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就业,今年确保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县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工,应优先解决当地富余劳力,确保当地农民工参加城镇公益性建设用工比例占80%以上;按照“一镇一园一企业”的总目标,坚持公司化引领,在现代农业园区业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培育过程中,走合作发展的路子,重点发展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靠园区带动和辐射,吸纳农村辅助劳力参与生产;继续整合扶贫、农业、人社等部门培训资源,重点抓好90后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为他们走出去锻炼、返回来创业创造条件,实现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今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输出人数稳定在10万人左右,就近转移就业1万人,力争劳务收入14亿元以上,增长2亿元,实现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400元以上。
盘活资源促增收。整合农村资源是我县农民收入的潜力所在。只有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明晰农民产权,推进农村耕地、林地等资源流转,才能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拓宽农民千元增收渠道。
随着有条件农民进城定居、陕南生态移民等民生工程的实施,农村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市场更为广阔,农村面貌随之改变,农村生态等资源优势日益显现。顺应我县农村发展这一显明阶段特征,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农民增收。要以统筹城乡为战略抓手,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工作,在整合资源过程中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开展试点探路,今年重点抓好麻坪、白柳等试点,把试点核心区及建设项目向农村延伸,利用好农村优势资源,探索适合当地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新途径;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全面启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三权”登记颁证工作,为进一步盘活农村资产,推进农村“地、林、房”等资产流转奠定基础;应尽快制订和出台农村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林权交易平台建设,激发百万亩山林活力,增加林农收益;完善鼓励农民进城优惠政策,促进有条件农民进城入镇定居,为农村资产流转创造条件,今年完成农村居民进城落户1.3万人,农村土地流转稳定10万亩,实现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100元以上。
用活政策促增收。国家强农惠农富民政策是我县农民转移性收入的重要补充。应切实贯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党的富民政策,积极争取中省各项惠农补贴,提升农民转移性收入水平,形成农民千元增收合力。
今年国家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资力度,强化“三农”的基础地位,中省相继出台了扶贫连片开发、陕南移民、汉江流域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支持“三农”优先发展政策。继续把民生工程项目重点放在“三农”,势必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注入活力。在积极贯彻落实中、省、市相关惠农富民政策的同时,要研究好政策,用活政策,争取更多地项目惠及“三农”。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县直接补贴的惠农资金达2.7亿,较上年增长1200万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报销标准提高、学生“免费午餐”落实等优惠政策,间接实现农民减负增收。在落实中,一方面继续完善惠农资金兑付“一折通”制度,确保各项直补足额兑现,另一方面要用足用活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政策手段,在推进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中增加农民收入。今年县本级财政安排支农专项资金1000万元,加大财政支农力度,重点支持农村重点项目建设,亦将会收到倍增效应。通过一系优惠政策落实,农民政策转移性收入可望实现增长100元以上。
(中共旬阳县委农工部 李锋 陈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