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调查研究>调研成果 > 正文内容

依山临水富路长

2013-01-08 08:49 来源:
字体大小:【

“我们在槐树林下种植魔芋长出来的种子质量高、不发病,现在重庆、四川、汉中好多地方都来我们这儿买,价格卖到3块多钱一斤,就这样好多客商还没抢到手呢。”蔺河镇立新村魔芋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永成指着刚从林下挖出的芋种高兴地说,“我自2006年开始发展林下育种100余亩,商品芋10亩,一年就能赚十几万元,已在西安杨凌买了一套138平方米的住房。”这是岚皋县农民喜获山林经济建设成果的场景。

地处秦岭以南、大巴山北麓的岚皋县山大人稀,土地贫瘠,森林面积宽,基础条件差,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县。近年来,该县紧紧依托丰富的山林优势资源,以产业园区、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山林经济,着力抓好林木产品加工、林下种养、特色林果、富硒饮品、森林旅游等优势产业,形成了林上林下立体发展的新格局。山林经济综合收入达到6亿元,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550元。

“山上栽满摇钱树”

岚皋是全省23个林业重点县之一,在国土面积293万亩中林业用地面积达到265万亩,占总面积的90.5%,有林地面积206万亩。丰富的生态林业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第一优势资源。为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开发利用林业资源,他们积极调整林业结构,提出了“发展绿色产业,打造旅游品牌”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明确了“林业围绕旅游出景点、林业围绕农民增收兴产业、林业围绕县域经济创龙头”的工作思路,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山林经济实施意见》,通过调整林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核桃、生漆、速生商品林和密植茶园等经济林,建设林业经济大县。

该县结合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天保工程造林、大瀛湖库区治理、百里生态旅游长廊建设等重点林业工程,以园区示范建设、基地规模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核桃、狮头柑、生漆、板栗、竹子等经济林。通过争取亚行贷款,无偿为农民提供香铃、鲁光、陕五等优质核桃苗木,建成核桃园6.5万亩,仅近五年新建面积达到5万余亩,年产干果16.1万公斤,孟石岭核心区万亩核桃基地建设现已初具规模;以漳河千亩板栗示范园为代表的坚果板栗栽植面积达到12.6万亩。坚持大户带动、理顺发展机制,以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为项目支撑,着力建设丰产密植茶园,面积稳定在3.2万亩,产量350吨,花里茶叶产业示范园区规模大、标准高,成为乡村旅游休闲观光、纪念品开发重点基地。争取商务部“东桑西移”项目工程,改良低产劣质桑园3万亩,在好田好地连片栽植陕桑305、农桑14等丰产密植桑园2万亩。年发蚕种4.2万张。以流域、山峦为区域,整片规划、连片栽植出洋溪河流域等速生商品林基地15 万亩,其中泡桐 1.5万亩,杉木 13 万亩,速生杨0.5 万亩。新建了溢河万亩生漆基地,全县生漆面积达到了25万亩,成为了全国生漆主产区。一批林业经济示范园、示范基地的建成投产,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摇钱树”。

花里镇龙安村“龙安茶”在清朝曾是贡品。村民盛洪林近年栽植高标准密植茶园0.4亩,年收益均在2万元以上,他说:“发展茶叶产业硬是个好项目,今年我4分地密植茶园产茶卖出了27千多元,有这样好的效益,我今后将再发展几亩高产密植茶园,争取更大的收入。”

经济林基地的不断发展,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木材加工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今年该县新增林产品加工企业6户,其中年初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投资1.05亿元的金岚木业公司入驻六口工业园区,一期工程现已建成投产。森林资源得到综合开发利用,林业经济产业链条逐步健全。

“林下长出金元宝”

蔺河镇立新村是全省魔芋产业“一村一品”示范村。2005年,该村率先在槐树林下栽植魔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丰收效果,之后逐年加大发展,到2012年,全村魔芋种植面积达4200亩,其中:林下育种3300亩,丰产栽培900亩,实现收入1500万元,人均增收达3800余元,收入1万元以上的户达125户,全村人均魔芋收入占总收入的72.3%,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二组村民刘义明说:“去年林下搞了30亩,大田6亩,出售商品芋1万多斤,去冬今春卖种子11千多斤,共收入5万余元,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今年发展林下育种50多亩,大田8亩,堆栽4000堆,总收入将翻一番,我已认定这项致富产业了。”

魔芋是世界上唯一能大量提取葡甘聚糖的重要经济作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其用途的广泛性、生长的区域性、栽培的苛刻性三者之间形成了产业发展的突出矛盾。魔芋繁殖系数低,大田种植 “两病”是世界性难题,成为制约产业做大做强的“瓶颈”。该县群众创新生产方式,利用丰富的山林资源,在刺槐林下种植魔芋,实施“林下种植,健康栽培,循环发展”生产新模式,有效破解了魔芋“两病”发生,产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近五年来,全县累计发展林下魔芋25.4万亩,培育出了蔺河镇立新村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城关镇爱国村、四季镇天坪村、蔺河镇蒋家关村等8个县级示范村。2012年,全县17个镇办159个村、2.28万户、8.44万人从事魔芋生产,发展林下魔芋8万亩,大田栽种3万亩,基地收入3.85亿元,仅此一项芋农人均收入4500元,带动全县芋农人均获得纯收入2600元,成为岚皋农民致富增收的“金元宝”。2011年,第六届全国魔芋种植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岚皋召开,“岚皋模式”被中国魔芋协会向全国魔芋产区进行推广。岚皋先后也被评为 “全国魔芋种植基地县”、 并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

该县按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品牌化运作”的思路,通过招商引资,投资近亿元建成了以明富、康森等一批魔芋加工龙头企业,年产精粉达3000余吨、微粉1000余吨、优质无公害魔芋系列食品5000余吨,综合产值达2亿元。“明珠魔芋精粉”和“南宫牌”魔芋系列食品相继通过QSISO9000认证,分别获得省级名优产品和市级特色产品。自主生产的“明珠”牌魔芋系列产品荣获国际国内31项大奖,产品远销日、韩、欧美等国家。采取了“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基地+农户”的方式,实行预约生产、订单收购,保障农户收入,稳定企业原料,实现企农良性互动,合作共赢,形成了以企业为依托,以合作经济组织(协会)为纽带,以基地为支撑,以农户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全县共发展魔芋加工企业7家,培育专业合作组织等中介组织159家,魔芋加工企业与各村魔芋合作经济组织签订原料收购合同159分,订购鲜芋3.86万吨,促进了魔芋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林中闯出致富路”

官元镇万人寨山大人稀,牧草资源广阔,非常适宜发展生态养羊。村民刘学森20093月投资50余万元,办起了一座占地70亩、圈舍2000余平方米、首期入圈300只山羊的养羊场,当年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同时成立了陈耳学森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今年他扩大养殖规模,流转耕地800亩,林地500余亩,大力实施舍饲圈养、种草养畜、秸秆氨化(青储)等多种技术,山羊饲养量累计达到4000只,带动社员50余户发展林下养殖,增收近60万元,刘学森被评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百强示范社理事长,当地群众尊称他为:“万人寨走出来的羊老板!”

丰富的林地资源为该县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提供了基础。通过政府引导、林地流转、园区示范、大户带动等措施,开发利用了82万亩林地,培育出滔河、孟石岭、横溪食用菌、官元万人寨山羊、漳河三溪蜂业等11个林下养殖示范园,培育养殖大户1241户,发展林下养羊17万只、林下养鸡215万羽、林下养蜂20000箱,利用山林管护间伐林枝发展食用菌300万袋,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新路子。

漳河办事处坚持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发展林蜂和食用菌,建设蜂蜜、食用菌生态产业园区。今年养蜂规模增长至10000余箱,产值达千万元以上。青岩、洛阳、葵花、双向、东河等村特色养殖达到“一村一品”村要求。地处高海拔地区的东河村五组蜂农祝恒强说:“过去仅靠种洋芋包谷养家糊口,农闲时上山采点药材换点油盐钱,也曾养点蜂取蜜自用或作为礼品送人,2010年漳河办事处号召发展养蜂,当年我发展了20桶(老式蜂箱),产蜜1600多斤,收入3万多元。今年我不仅可卖蜜,而且通过我12年的养蜂经历积累的技术,可成功高效繁育种蜂,蜂蜜加种蜂收入可达89万元”。像这样的养蜂大户在漳河有120户,拉动了该地方山林经济发展。2011年底,漳河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050元,其中人均山林经济收入达3500元,占到70%,成为农民增收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

“林间游出康庄道”

岚皋动植物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山水秀丽,融山、水、林、泉、洞为一体,集雄、奇、秀、幽、险于一身,南宫山、神河源、岚河漂流、千层河、蜡烛山等景区景点多达230个,现已开发出景区5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2处。被国际旅游联合会评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景区,发展森林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该县按照“打造南宫山,连通汉江水,建设旅游村”的安康旅游发展大思路,科学提出了“发展绿色产业,打造旅游品牌”发展战略,坚持把生态旅游作为富民强县的“一号工程”和“立县之业”,采取了“十个围绕抓旅游”的强力措施(一产围绕旅游调结构,二产围绕旅游出产品,三产围绕旅游搞服务,交通围绕旅游上档次,城建围绕旅游树形象,林业围绕旅游出景点,文化围绕旅游创特色,宣传围绕旅游造声势,公安围绕旅游保平安,各行各业围绕旅游聚合力),成功引进延长集团投资3.9亿元开发大南宫山景区,探索出了政府主导、科学布局、市场运作、规范管理、城乡统筹、全民参与这一“岚皋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得到了国家旅游局及旅游界的充分肯定,被誉为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的四大模式之一。岚皋旅游宣传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礼堂、国家财政部和旅游总局。

岚皋先后实施了一廊五区、一环五圈、一城五镇百村、五个一基础设施、五创服务体系、五万促销、五大景区招商等“七大工程”,成功举办了首届陕西岚皋生态旅游文化节、陕南旅游突破发展座谈会、世界旅游日陕西主会场庆典、首届中国.南宫山旅游文化节等节会活动,全县旅游业取得了巨大突破。南宫山先后分别被国家旅游局、国土资源部评定为国家AAAA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岚河漂流、千层河两大景区被评为国家AAA景区,全县初步建立起“一廊五区、一环五圈”的原生态旅游大格局。2006年末至2011年末,来岚游客由14万人次增长到258万人次,综合收入由7000万元增长到11亿元。岚皋生态旅游业现已成为“千里秦岭、千里汉江”陕南旅游产业链的龙头,成为陕南循环发展的重要标识。岚皋县被评为陕西省旅游强县、全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县。

依托重点旅游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全民致富增收。集中力量打造了一批旅游示范村,开发了以“巴山人家”农家乐为主,集农耕体验、乡村风情观光、农家休闲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全县兴办“巴山人家”农家乐、农家宾馆、农家购物超市1000余户,开发艺术根雕、藤编工艺、魔芋食品等旅游商品70余种。建设旅游村20个,其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四季头桥、溢河宏大),省级旅游示范村3个(四季头桥、溢河宏大、花里龙安),组建乡村旅游服务公司3家(城关、四季、溢河),精心策划、包装推出了7条乡村旅游线路,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可持续发展。2011年全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17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7.14亿元,吸纳各类就业人员5000余人。

四季镇头桥村民王三翠抢抓乡村旅游发展机遇,开办 “三彩阁”农家乐已有10余年,固定资产从当初开办时不足3万元发展到现在200余万元,年接待游客2余万人,创营业收入100余万元,为附近农民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建成了集餐饮、食宿、特色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休闲农家宾馆。王三翠成立了农家乐专业协会,被推选为会长,在她带领下,杨家院子现已发展“巴山人家”农家乐11家、农家宾馆2家、旅游产品超市一家,农产品生产企业两家,年游客接待能力达到200余万人。头桥村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她本人也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