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调查研究>调研成果 > 正文内容

汉阴避灾扶贫移民搬迁的调查

2013-01-29 14:32 来源:
字体大小:【

近期,我们到汉阴县涧池镇民主村、上七镇终南寺村对陕南避灾扶贫搬迁安置工作进行了调查,感受到了几个鲜明特点:一是安置点环境优美,安居房美观大方,二是搬迁户精神焕发,对生活充满信心,三是群众拥护政策,信任干部。搬迁安置点展现出的“群众满意、干群和谐”的局面是政府、干部、群众三方面努力的结果,类似的安置点在全县共有50处,有效的改善了山区群众的居住和发展环境,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基本情况

2011年以来,汉阴在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作中创新思路,大胆实践,抓住统筹规划、宣传发动、规范管理三个关键环节,通过捆绑资金、严格考核等措施,着力改善贫困山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全力打造整齐有序、户型统一、设施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2012年,全县共搬迁2989户,建成3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点50处,共集中安置2326户,集中安置率78%。同时,按照“进城入户每户补助4万元,集中安置30户以上的搬迁户每户补助3.2万元,30户以下分散安置户每户补助3万元,建筑面积30-50平方米的特困户周转房按市场价核算,补助总额不超过3万元”的标准给2011年度搬迁户兑付建房补助资金3916.37万元。

二、主要作法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高起点编制完成了《汉阴县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十年规划》,在规划上实行五个结合,即将避灾搬迁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与城镇建设相结,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园区建设相结合,与灾后重建相结合。全县一次性规划建设集中安置区242个,全面对接“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一城四镇、三个十万”的布局,10年累计搬迁安置1.46万户6.02万人,其中:地质灾害搬迁366915127人,洪涝灾害搬迁96396人,扶贫搬迁524521598人,生态移民559023079人。

2、宣传发动,政策引导。组织干部深入农户家中,认真调查摸底,仔细讲解实施移民扶贫的政策、措施、程序、办法、补助标准和安置政策,消除群众疑虑,通过算账对比,帮助群众树立搬迁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在政策引导上实行“两不变”、“四优先”、“四减免”。“两不变”:移民搬迁后,原有土地、山林承包经营权不变,已享受退耕还林补助政策不变;“四优先”:优先安排宅基地,优先安排贴息贷款,优先安排产业发展项目、优先安排基础设施项目;“四减免”:移民建房免缴宅基地办理手续费、自用材税费、户籍迁移费用、转学借读等费用。通过宣传发动和政策引导,群众搬迁积极性高涨。

3、科学搬迁,梯次推进。按照“特困户下山、涉危户迁安、能人进城、资源流转、梯次推进”的思路,对经济条件较好、有生活来源的农户引导到县城或集镇实行“务工经商,城镇安置”;对以种田为生、经济条件一般的农户引导到中心村实行“统一选点,集中安置”;对人口居住在山上而耕地在山下的村实行“村内调剂,下山安置”;对茶叶、蚕桑、烤烟等主导产业基地农户,实行“产业开发,基地安置”;对特困农户采取购置当地村民旧房并接管该村民田土实行“投亲靠友,分散安置”。2011年进城1976人、入镇和农村新型社区转移12925219人,特困户集中安置49145人。

4、统一要求,规范实施。在建房选址时,选择有较好的资源条件和开发前景的地方为安置点。所有安置点均须办理项目立项、用地预批、地质灾害评估、洪涝灾害评估、环境影响评估、规划许可、建设许可及消防、防雷评估等前期审批或评估手续,保证搬迁户“搬得出、能发展”。为尽可能减轻贫困群众经济负担,统一要求特困户建房面积控制在80平方米以内,贫困户建房面积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房标准一律为砖木结构平房或砖混结构两层楼房,住宅图样以县住建局设计的《新民居》八种户型风格建设。

5、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在项目实施方面建立了避灾扶贫搬迁安置对象公示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户申请、村评议、镇审核、县审批和三榜公示的工作程序确定搬迁对象,对移民搬迁文件、资料实行“一户一卡”、“一村一簿”、“一镇一册”管理,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度和监理制度,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做到了底子清,项目实施情况实。在资金管理方面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范移民扶贫补助资金运作程序,全面落实“移民搬迁动态监测制”、“移民资金‘一折通’兑付制”、“扶贫资金使用公开、公示制”、“项目资金审计制”和“检查验收责任追究制”等管理制度,全程阳光操作,确保了移民搬迁有序推进。

6、捆绑资金,凝聚合力。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计其功、各尽其力”的原则,整合扶贫、发改、国土、水利、住建、交通、民政、财政、教育、农业、林业等各方面的项目和资金,重点保证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011年,全县对重点移民安置社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配套资金2200余万元,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7、严格考核,强势推动。建立了强有力的领导落实机制和部门联动机制,县上成立了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工作人员单独设立办公室,全面统筹协调;对重点迁入社区落实一个帮建部门,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实行蹲点指导;各镇实行领导包村、干部包户,层层签订责任状,夯实包抓责任。制定下发了《汉阴县避灾扶贫安置工作考核办法》,把避灾移民搬迁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县委、县政府督察室、效能办、考核办定期予以督办,并通报项目落实、工程进度和抓点示范情况,有力地推动了工作顺利进行。

三、存在问题

1、致富发展压力大。搬迁后,大部分群众脱离了土地,增收致富问题凸显。调查的民主村安置点27户搬迁户有24户都是以劳务收入为主,大部分是老人孩子在家,青壮劳力出外务工,其中有7户举家外出务工,上七镇终南寺村安置点45户的收入也主要依靠劳务输出。

2、集中安置难度大。我县为三山加两川地形,南北山区镇村,山大沟深,平地少,能够集中安置30户以上的地块少,就近集中安置难度加大。特困户的搬迁安置相对滞后。

3、建设资金配套难。避灾扶贫搬迁安置补助资金配套部分由市、县财政按1:9比例分级负担,即市财政每户配套1500元(特困户按照计划任务数的10%计算,户均再增加补助900元),县财政每户配套13500元,由于县级财力有限,一时难以配套到位。部分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滞缓。

四、建议

 1、加强政策宣传。 陕南避灾扶贫搬迁是当前农村工作新的主题,好政策要执行好,工作人员就必须熟练掌握政策。 一要开展培训,举办专题培训班,组织镇村干部对搬迁的程序、办法、类型、补助标准、配套政策等进行学习解读,使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吃透政策,做好宣传引导。二要学习先进,由县安居办组织干部到城关镇五一村、双乳镇三同村、龙垭镇三柳村等地进行实地观摩,现场感受变化,增强工作信心和决心。三要加强宣传,继续坚持工作人员上门到户、宣传资料发放到户、群众疑虑解答到户,真正让移民搬迁对象知晓政策、明白政策。同时,利用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对扶贫搬迁的政策、工作成效进行广泛宣传,编排文艺节目巡回演出,促使更多的群众转变观念,主动搬迁。

2、促进增收致富。在稳定劳务输出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建设,使部分移民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工人、企业工人,获得稳定收入。引导和帮助有能力和一技之长的移民经商、创业,发展主导产业,增加收入。同时,要为农村能人大户返乡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执行好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其返乡创业并带动就业。

3、积极筹措资金。一要做好避灾扶贫搬迁安置申报,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二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扶贫、发改、国土、水务、林业等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用好资金。三要吸引社会、民间资本参与扶贫搬迁安置工程建设,多渠道解决扶贫搬迁安置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

4、灵活运用政策省市要求今后所有的安置点要在30户以上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因此相邻的镇村可打破村域、镇域限制,联合安置,享受政策。在土地收益较好的集中安置点修建多层建筑,建设不同户型满足不同需求,最大面积不超过134㎡,达到改善居住环境和节省土地的目的。鼓励搬迁群众向县城、集镇搬迁,充分利用县城、集镇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挖掘集中安置潜力,降低搬迁成本,加快搬迁进度。对于特困户的安置,采用廉租房政策建设,解决其安居问题,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问题。

5、完善政策体系。省级业务部门尽快制定出台《资金筹措办法》、《项目资金整合办法》,便于资金的统筹安排及使用。出台优惠政策的实施细则,对税费减免、用地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易于实际操作。设立专项发展基金扶持搬迁户发展产业,实现安居乐业。实施倾斜政策,如提高边远山区乡镇移民搬迁安置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配套资金比例,减轻政府负债压力;提高上楼房搬迁户的补助力度,每户增加1万元,集约利用土地。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