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山林经济,既是旬阳县作为“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地顺应国家政策的重要实践,也是立足秦巴山区县域实际实现循环发展的战略选择。《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安康的发展方向是建设新型材料工业基地和特色生物资源加工基地,建成上游地区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这一定位,是保障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旬阳县按照“现代、生态、高效、循环”的理念,大力发展山林经济,着力打造美丽富裕新旬阳。
规划引领,描摹美丽画卷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陕南循环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山林经济的意见》,该县及时制定出台了《旬阳县山林经济发展规划》和《旬阳县关于大力发展山林经济的意见》。确定要紧紧围绕“兴林富民”目标,按照“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园区承载、项目支撑,就地转化、循环利用,科技引领、服务配套”的要求,紧扣特色经济林、绿化苗木、林下种养业等重点产业建设,着力培育林产品经营加工业和特色生物资源加工业,逐步做优做强山林休闲旅游服务业,力争到“十二五”末新发展特色经济林22万亩,使全县特色经济林基地总面积达到137万亩,建成30个山林经济示范园区,培育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0个以上,全县山林经济总产值达到35亿元,基本形成“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运作”和“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现代林业产业化发展格局。
园区承载,打造示范高地
该县坚持把园区作为发展山林经济的重要载体,围绕“同步启动、逐年推进、先易后难、分批达标验收”的思路和“标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要求,集中精力创建一批示范园区。依托已建成的特色林业产业千亩示范村为基础,启动实施30个山林经济示范园区建设,由县林业局牵头,组织各园区建设包抓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加强技术帮扶,指导园区不断完善建设规划,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园区主导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林业园区示范带动效应。目前,全县已建成山林经济示范园区10个,其中吕河林果示范园区和鲁家坝油桐产业示范园区被命名为安康市首批市级现代林业园区。紫薇花园、江森源和隆科等三个园区绿化苗木基地建设实现当年投产目标,李家庄园区新建狮头柑园500亩,吕河冬青林果生态观光示范园毛公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相继竣工,明文油脂有限公司油桐基地示范园区建设进展顺利,新森林农业综合园区已完成香橼、木瓜建园。
兴林造绿,装扮美丽“太极”
发展山林经济,潜力在山,优势在林。作为“中华天然太极城”,旬阳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地位不动摇。自“十一五”以来,借助国家政策推动,通过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43.6%上升到52%,林木绿化率达到70%以上。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96.9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4.8%,全县有集体林226.4万亩,是全省集体林地面积超200万亩的26个重点林业县之一。据统计,从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61.98万亩、天保林2.2万亩、飞播林56.64万亩、封山育林4.13万亩,新增林地面积60余万亩。结合城市“双创”,领导带头示范、社会广泛参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突出城区周边重点部位和沿江(河)、沿路、高速路主次干道的造林绿化工作,尤其是在汉江沿岸实施的大坑大苗造林,营造了绵延百里的造林精品示范工程,使县内天然林资源、湿地、野生动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县域生态环境和谐美丽。
重点突破,助农增收致富
按照“资源共享、林经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思路,突出抓好经济林木、特色林果、林下种养等新兴产业。一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以“三百里林果带”建设和万亩特色经济林基地镇、千亩特色经济林重点村、百亩特色经济林示范户的“万千百”工程为抓手,依托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大力发展以核桃、狮头柑、拐枣、油桐为主的四大特色经济林产业建设。全县共发展特色经济林基地12万余亩,累计培育千亩油桐大村25个,千亩狮头柑大村8个,核桃产业大村33个,通过不断培育壮大,形成了以油桐为主的生物能源林基地40万亩,以狮头柑为主的食用果品林基地3万亩,以核桃为主的干果林基地10万亩,以拐枣为主的其它经济林基地6万亩。二是着力推动林下种养业。充分利用山林资源,按照立体开发、循环利用模式,大力发展以魔芋、黄姜、中药材为重点的林下种植业和以林下养鸡、野生动物驯养为重点的林下养殖业,积极探索利用疏林抚育枝条、木材加工弃料发展香菇、木耳等食用菌产业,使曾经的“老扒林”变成了现在的“聚宝盆”。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中药材基地面积12000多亩;黄姜面积45600亩,其中 800亩以上大村26个,10亩以上大户268户。发展林下种植涉及159户,种植面积8万余亩。林下养殖涉及53户,养殖规模林禽55320只,林畜1920头,林蜂180箱,预计产值395万元。三是竭力培育龙头企业。依托新森林拐枣饮料加工、天正酿造有限公司野生拐枣醋加工、明文油脂有限公司油桐加工等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桐油、果品饮料、木材加工、竹产品加工、畜禽加工为主的林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增加林产品附加值。依托紫薇花园、江森源、隆科等三个园林绿化苗木培育园区,大力培育各类名优乡土树种及特色花卉,推进绿化苗木产业发展。四是倾力打造山林生态旅游业。充分利用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相继建成了冬青千亩狮头柑观光园、毛公广场、铜钱关万亩青竹观光林等旅游景点。其中铜钱关镇以万亩竹林为“卖点”,倾力打造“陕南青竹第一镇”,通过举办竹笋节,吸引各地游客赏竹笋、观奇竹、品笋宴,年带动当地产业农民增收170万元。吕河镇冬青、构元羊山等生态林业示范村,其优美的田园风光、原生态森林吸引游客休闲观光。
健全机制,持续稳步推进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深入实施,该县抢抓政策机遇,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山林经济发展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山林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监督协调全县山林经济发展工作。二是纳入目标管理。将山林经济发展的工作目标纳入县对镇、部门绩效考核,建立县级领导牵头、部门包抓、乡镇具体负责实施的包抓工作机制。要求各包抓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包抓方案,明确包抓目标、包抓计划、包抓机构、包抓措施,切实建立“市场驱动、行政推动、政策促动、宣传发动、示范带动”的推进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共促发展合力。三是重视资金扶持。从2012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600万元资金建立扶持山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点企业、业主贷款贴息、各类补助奖励、物资、科技扶持等,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并逐步建立起以社会为投资主体,银行贷款支持、政府扶持引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从2013年起设立发展山林经济单项奖,对山林经济发展实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四是注重科技创新。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先后为县、镇林业部门招录、引进了一批专业人才,注重乡土人才的培养,依靠人才带动,推进科技创新,为山林经济发展走现代化、产业化道路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