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2014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要始终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立足国情农情,顺应时代要求,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相辅相成,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加强政府支持保护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功能互补。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强调:“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取得新成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认真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内涵实质,2014年我国“三农”工作的重点可以概括为:粮要安全,地要稳定,人要体面,村要美观。结合我县实际,个人认为做好白河县2014 年“三农”工作,需要从城乡发展一体化、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等几个方面着手:
一、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引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科学建设农村社区,是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载体。我县县城人口已达2.5万人、11个集镇人口已达3万人、35个生态社区人口已达2.5万人,全县城镇化率已提高到35.85%。我们要抢抓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陕南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和省上抓好1000个新型农村社区的机遇,围绕“规模适度、设施完善、产业发展、生活便利、管理有序、生态宜居”的总体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构建空间布局合理、产业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生态环境优美的农村新型社区体系。不断完善“11135”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体系,即:重点抓好1个宜居县城、11个特色集镇、35个农村新型社区,力争县城人口达到5万人、集镇5万人、社区5万人,基本形成“县城—集镇—社区”三位一体的城乡发展格局,使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要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加快发展就业主导型产业,着力扶持林下经济、涉水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形成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要素向经营主体集中的规划布局。要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大农村交通、环卫、饮水、供电、新型、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体等公共事业,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对接,推广农村新型社区管理试点经验,缩小城乡差别,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开放互通的新体制,把避灾扶贫移民搬迁与产业园区、农民进城、重点镇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二、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和管理网络。要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引导规范运行,着力加强能力建设。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定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健全经费保障、绩效考核激励机制。采取财政扶持、税费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范围。扶持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防汛抗旱专业队、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
因此,我县要着力抓好“61122”现代农业示范体系建设,即:拓展提升仓上天宝等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培育壮大永宏化工、方宇药业、逸酒酒业、天裕高新农业、安凯绿色肉食品等10个龙头加工企业,打造天牧寿鑫、秦风种养、药树茶业、桂花林果、宋家老柴林果、胜利樱桃等10个标准农民合作社,发展利生园梅花鹿、汉旺养鸡、焦赞肉牛、阳宏畜牧、清华畜牧、李凯生猪、枣树野猪、瓦屋养猪、歌风春燕、金银莲菜、大山核桃、龙腾粉条、红征黄姜、南沟中药材、水坪村综合开发、双河村综合开发、家扒村综合开发、沙滩绿壳蛋鸡、构扒孔雀养殖、油房村大棚蔬菜等20个新型生产经营组织,培养2000名职业农民,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体系建设,推进全县现代特色农业快速发展。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鼓励发展、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一是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继续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有序流转,鼓励倡导联户经营。引导农户通过血缘、地缘关系,进行联合经营耕地,变分散经营为联户规模经营。同时,支持农户之间互换土地,使土地集中连片,实现农户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与龙头企业合作奠定基础;要积极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力争每镇有2户以上,实际上我县已有种植大户进行类似的生产经营,今后要进一步支持这种经营方式,引导种养业向特色加工和市场销售型转变,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要加快成立各类农业经营性合作组织,培育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发展各类农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农民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的教育,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的合作社。增加农民合作社发展资金,支持合作社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增强发展能力。
三、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要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快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分配政策,在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前提下,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因此,我县要认真研究中央政策,扎实开展调查研究,一是要抓紧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从而盘活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二是要积极稳妥地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高农村土地效益;三是要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以房养老政策的实施;四是要规范征地程序,改变补偿办法,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通过积极稳妥的一系列农村改革,盘活农村经济社会活力,使农村民生有新的改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四、以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为手段,着力建设美丽富裕乡村。
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要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坚持不懈推进扶贫开发,实行精准扶贫。要重视空心村问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要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及时反映和协调农民各方面利益诉求,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扩大农村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大培养青年党员力度,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意识,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因此,我县要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以人为核心、以民生为本,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着力建设美丽富裕新白河。一是要加强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上来,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矛盾纠纷化解、惠民政策落实、人居环境改善等开展工作。同时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党员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整合基层党建资源,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建设美丽富裕新白河筑牢战斗堡垒和聚集各类优秀人才;二是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完善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原籍管理地和林,社区管理房和人”的服务管理模式,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倡导移风易俗,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公民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的关爱和服务,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残疾人等社会事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全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把握好农村改革的方向和节奏,谋划好农业农村发展的思路和方法,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各级党政干部要真正了解农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真心实意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早日把白河建设成为天蓝、山绿、水清、人美、路畅、民富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