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调查研究>调研成果 > 正文内容

准确把握农村工作形势全面提升“三农”工作水平

2014-03-17 14:45 来源:
字体大小:【

一、深刻领会中央一号文件和中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去年以来,中央和省委相继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作了全面部署。20141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再次吹响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集结号,打响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令枪。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针对的病根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瞄准的目标是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把握的要义是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省农村工作会议主要精神可以概括为:“粮要安全,地要稳定,人要体面,村要美观”,结合平利实际,我们应从以下六个方面领会其精神实质。一是突出“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平利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地区,我们更要充分认识到,建设陕南经济强县,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二是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生产的粮食。粮食问题事关国家的安全、人民的根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我县虽不是粮食主产区,但也要把严守耕地红线和口粮基本自给作为对农村工作的基本要求。三是着力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农村空心村、农民老龄化问题突出,谁来种地?怎样种地?这不仅是全国、全省的问题,对我们来讲更需要面对。必须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让农民成为有尊严更体面的职业,让地有人愿种、有人会种、种得更好、更有效益。四是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关系群众健康,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必须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五是建设幸福美丽农村。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必须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实施“卫生整治、徽派民居、绿化造林、基础设施、生态产业、素质提升”六大工程,真正把平利全域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幸福家园。六是准确把握农村改革方向。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以及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等等,这些都为深化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三农”工作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充分激发农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平利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80%的区域、人口是在农村,农民问题解决不好,就是多数人的问题解决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总体部署,准确把握当前形势,牢固树立“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狠抓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二、准确把握全县“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必须科学审视发展基础,深入分析面临形势,努力突破制约因素,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和主攻重点。

从发展基础看,我县农业农村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近几年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中省市“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狠抓农村基础建设,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深入推进体制改革,保持了农村持续发展、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态势。一是集约经营纵深推进。全县建设农业园区13个,发展生态茶园18.8万亩,培育产业大户300余户,农业园区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引擎,集约经营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二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1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53元,收入增长呈现出来源多元化和非农主导化的明显特征。与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相适应,农民资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三是发展条件显著改善。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社保等公共服务力度加大,为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稳步推进农村资源流转,在全市率先实施扩大农村信贷有效担保物范围试点,有力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五是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自治机制,推进农村“平安”创建,强化农村社会管理,重视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从政策机遇看,中省支持“三农”力度更大。一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国家更加重视“三农”工作,把城乡一体化作为今后“三农”工作的重要取向,强农惠农政策将更多,涉农投入力度会更大。二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特别是国家突出解决包括我县在内的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将会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三是省上支持陕南循环发展,鼓励扶持特色产业,实施陕南山区移民搬迁工程,必将对我县农业农村发展持续注入强大活力。

从面临挑战看,资源要素制约日益明显。突出表现在:一是自然灾害频发。全县仍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农村人口居住在灾害易发区域,加之基础设施脆弱、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自然灾害易发多发。二是资源零碎分散。在农业规模经营上仍然面临着“产业布局统一难、基础设施配套难、农业机械应用难、经营效益提高难”的“四难”问题,在推进人口集中上存在着“用地矛盾多、建设成本大、产业支撑缺、就业途径窄”的“四大”压力。三是内在动力不足。农村优质资源加速外流,特别是全县80%以上的农村青壮年劳力常年外出务工,农业谁来经营、农村谁来建设的问题凸显。四是生产方式滞后。现代设施农业总量偏小,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农民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农业持续增效支撑不足,农民持续增收困难增大。同时,也还面临着农村社会管理服务方面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县情实际,深入研究破解之策,进一步提升“三农”工作水平。

三、明确推进“三农”工作的思路和重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三农”工作要深入实施“产业兴县、循环发展”战略,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主题,以农民增收为主线,以现代农业为方向,突出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社会管理、农村改革四个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聚力打造中国最美乡村,为建设陕南经济强县打下坚实基础。

1、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着力壮大主导产业。我县农业产业建设思路十分明晰,必须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率先突破茶饮产业,努力在基地、龙头、品牌、市场四个方面实现新的跃升。要做优基地,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集约经营的要求,稳步扩张新建茶园规模,着力抓好山地茶园管理,种有机茶、生态茶,切实提高品质和单产。要做强龙头,坚持一手抓培育、一手抓招商,培育发展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提升茶饮产业区域核心竞争力。要做亮品牌,加大“平利绞股蓝”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平利女娲茶”国家驰名商标创建力度,打响“绿色·富硒”品牌。要做大市场,适应消费需求开发新产品,立足西北、面向全国,继续走出去开设销售窗口,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和网上交易,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坚持大场大户与千家万户养殖相结合,稳步扩大生猪养殖场规模,切实提高“正大模式”养殖水平,尽量消除“空圈”现象,突出抓好疫情防控;要积极发展野猪、山鸡、麻鸭、梅花鹿等特色养殖。稳定发展蚕桑产业,重点培育强村大户,努力提升产业效益。同时,要坚守耕地红线,毫不放松粮油生产,因地制宜发展烤烟、蔬菜、核桃、魔芋产业。二要切实抓好园区建设。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思路,以培育产业为关键,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基础设施为保障,全面推进列入市级百园规划的13个园区建设,力争当年新创建1个省级、2个市级园区。坚持抓点示范,重点对长安、龙古、龙头3个省级园区加强监管、提升效益,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科技含量较高、运行机制灵活、带动作用明显的园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三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捆绑项目、集中资金、整体推进、各记其功”的原则,集中实施好洛河双垭、大贵毛坝岭、城关三里垭农综开发项目和八仙、正阳、广佛、兴隆、城关5个片区整村推进项目。加快推进以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突出抓好县城、重点集镇、人口聚集区的堤防、道路、沼气、安全饮水等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四要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县镇一级重点是引进、应用、推广,核心是省力、节本、增效。充分发挥农技推广“平利模式”的作用,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大规模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力争每一个产业都有一支科技服务队伍、有一套技术标准。要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农民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科学种养和就业创业能力。

2、加快建设幸福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是推进生态文明、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按照“女娲故里、绿色茶乡、休闲家园”的形象定位,统筹推进移民搬迁、生态建设、综合整治、生态旅游等重点工作,努力提升美丽乡村的层次和水平。一是扎实推进移民搬迁。按照“三保证、四优先、五位一体”的建设思路,以山地危居、困难群众的搬迁为重点,确保全年完成300011400人的搬迁任务。集中抓好县上确定的36个集中安置区建设,切实解决好道路、水电、排污以及医疗、教育、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让搬迁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要把社区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从体制机制、服务体系、资金保障等方面入手,大力开展“五星级社区”创建活动,努力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二是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坚持不懈地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突出长廊沿线、交通干线、景区景点、城镇周边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绿化,加强林政管理,严禁乱砍滥伐,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高度重视水安全、水供给、水环境建设,对主要河流和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严格水政执法,严禁乱采滥挖砂石料,构建和谐的水生态系统。积极争取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落户平利。正确处理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平利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三是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提升美丽乡村整体形象的迫切需要。要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突出重点,稳步实施。面上要以交通干线、河流、城镇周边为重点,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着力解决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等问题。点上要突出村庄治理,大力实施“卫生整洁、徽派民居、绿化造林、基础设施、生态产业、素质提升”六大工程,努力实现乡村布局优化、卫生洁化、民居靓化、庭院绿化、环境美化的目标,精心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四要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围绕秦巴风情游、人文景观游、茶乡风光游三条旅游线路,集中打造天书峡、长安、女娲山三大核心景区。要集中开展有声势的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扩大平利美丽乡村和生态旅游的对外影响力。

3、以人为本加强社会建设。一要切实办好民生实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创建省级教育强县为目标,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强化“保学控辍”责任,认真落实教育惠民政策,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公平接受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设施、医术、管理一流的要求加强城乡医院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全面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巩固计生创“国优”成果,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支持创业。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基本人群全覆盖,全面落实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困难救助等政策,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二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基层党员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为民服务的能力;完善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加大村干部和党员队伍的教育、培训、管理和监督力度,切实提高村级党组织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三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群众工作路线,做决策、抓落实都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善于做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坚持依法治理、做到依法行政,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深化“平安平利”创建活动,认真落实维稳责任和信访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切实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道路交通、食品药品、消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全力维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要与时俱进地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要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让农村土地资源活起来。要适时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探索农村资产确权登记、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造,让农村资产活起来。要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培育发展农业公司,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起来。要健全完善农村资产评估体系,不断拓展资产抵押渠道,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让农村金融活起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