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县地处秦巴山脉腹地,三面与湖北省接壤,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属典型的省际边境县。全县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辖12镇128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21万。境内山大沟深,土薄地陡,属山岭重丘区,最高海拔1901米,最低170米(属全省最低点), 25度以上的土石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5%以上,是全省居住生存条件最差的县之一。县内现有各类注册医疗机构187家,其中县级6家、镇(中心)卫生院12个、标准化村卫生室124个、个体诊所12家、其他医疗机构33个,开设病床394张,卫生技术人员907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25人、中级及以上职称89人。2014年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医改综合试点县。
近年来,我们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有关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医改工作目标,认真执行医改各项政策,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力拓亮点,统筹推进医改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在医疗保障方面,积极实施“合疗跨区域报销直通车”机制。湖北十堰市毗邻我县,距白河县城只有1小时车程,十堰市有5家“三甲医院”,医疗技术、服务水平较高,县内群众在大病就医上多数选择到十堰就诊。为解决合疗省外就医费用报销比例低的问题,我们经过充分调研论证,选择了3所十堰市三甲医院,将其作为省外定点医疗机构,纳入省内定点医疗机构同等管理服务、同等考核检查,并实行报销“直通车”,使患者出院当天即可在就诊医院现场办理报销结算。为解决陕南移民搬迁及城镇化建设带来的群众跨镇、跨村门诊统筹不能报销的问题,我们大胆创新,打破了参合地域限制,广大群众在现居住地就诊同样享受门诊“直通车”报销。2013年以来,已累计为跨镇村居住群众报销门诊费用3万余人次150余万元。同时,健全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立重特大疾病统筹保障机制,设立专项基金,推行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8类大病保障和12类大病救助工作。这些政策的实施,切实方便了患者就医,减轻了群众负担,受到了广泛好评。2014年,我县群众参合率达98.68%,报销封顶线达每人每年20万元,已为全县参合患者报销医疗费用29.45万余人次、7622.6万余元,其中为省外定点医院就诊患者报销医疗费用4770余人次、2000余万元、特殊慢性病1830人次补助210余万元、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652人次66.73万元、大病二次补偿救助600余人次170余万元。
二是在公立医院改革上,大胆尝试“跨省医院联合办医”模式。县中医院2012年竣工投用后,配置了较为完善的设施设备,但由于县内专业技术人才紧缺,难以有效发挥设备作用。于是,我们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先期尝试以儿科建设为重点,与十堰市具有三级甲等资质的人民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协作关系,成效明显,反响较好。2013年,我们以技术协作和业务培训为核心,组建了县中医院、十堰市人民医院跨省医疗联合体,命名为“秦楚医疗联合体”。联合体在以县政府领导为主任的管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成立监事会履行监管职能,院长实行公开竞聘和目标责任制,并率先取消了行政级别。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县中医院继续执行陕西省医改及相关医疗价格政策,其财政补偿机制不变,行政、业务管理权限不变,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商定在协议期内消化原县中医院历史债务。2014年,县中医院实现业务收入1460余万元,门(急)诊4.7万余人次,出院3800余人次,平均住院日7.2天,床位使用率达93%,药占比为41.5%。广大患者在县内就能以二级医院的收费标准、享受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就诊患者和社会各界非常满意。目前,联合体暂由十堰市人民医院和白河县中医院两家医疗机构组成,条件成熟后,计划吸纳县内其他二级和一级医疗机构加入。同时,我们已经积极着手引进西安、安康、十堰等城市三甲医院与其他县级医疗单位和区域重点镇(中心)卫生院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医”模式。
三是在公共卫生服务上,大力推行“公卫和医疗双核管理”制度。在12个镇(中心)卫生院实行“一院两中心”,按照统一标识标牌、工作制度、人员配备、办公设备和考核流程的“五统一”标准,成立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和医疗服务中心,工作相对独立,业务相互辅助。项目考核注重日常督导,实行辖区内公共卫生的分片包抓和责任连带制度,日常督导发现的问题和工作纰漏登记在册,年终依据考核分值直接扣减相应工作经费,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适当予以奖补。资金管理注重项目保障,项目单位经过测算论证,对药品差价和公共卫生补助实行按月发放和年度总评。原则上每个卫生室每月按800元标准发放药品差价和公共卫生补助资金,剩余补助资金根据年度考核和季度督查结果,实行绩效发放。项目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前移关口,严格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量和补助经费的“2个40%”,并从新增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拿出4元对村医进行补助,要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至少抽出50%的工作时间深入村组指导工作。为有效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各镇(中心)卫生院,开展了以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为基础的签约式责任医师团队管理服务活动,组建了50余支责任医师服务团队,积极推行“每个镇(中心)卫生院建立不少于4个公共卫生责任医师团队,每个团队服务不多于4个村,每个团队不少于4名医护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的“三个四”管理模式,11大类41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深入千家万户,直接面对城乡居民开展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健康指导、协调转诊等工作。目前,全县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孕产妇、儿童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常规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指标控制率均达到或超过省市行业规范要求。
四是在服务能力提升上,加快实施公立医院等级创建和私立医院引进工程。我们通过加快卫生资源整合,多渠道筹措资金,加紧推进医院等级创建,促使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目前,我们已将原有的18个镇卫生院、280个村卫生室整合为12个镇(中心)卫生院、124个村卫生室,通过加强县镇一体化、镇村一体化管理和对口帮扶,12所镇卫生院已有8所达到一级甲等水平,6所已通过一甲达标验收,124个卫生室已实现标准化,85%以上的病人可在15分钟内到达最近医疗机构就诊。县中医院综合楼、县医院急诊急救中心、综合康复中心、县妇幼院儿童保健中心、妇女产后康复保健中心已先后建成运行。县医院门诊楼、血液透析室和划拨给县医院的原县幼儿园改造装修工程即将竣工,仓上、西营、构扒等卫生院综合楼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县中医院已顺利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验收,填补了我县没有二级甲等医院的空白;县医院二甲创建工作进展良好。同时,我们计划投资3亿元,用2-5年时间,“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在县城河街开发新区征收土地1.3万平方米,整体迁建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等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约3.75万平方米,目前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力争尽快启动实施。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我们在医改政策鼓励下,积极引进北京一家公司投资5000余万元,新建了1所民营综合医院——白河济康医院,现医院主体已完工,预计2015年6月投入运行,可开放病床45张,年诊疗人次可达5万人次。
在推动深化医改综合试点工作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以下五点:一是组织领导是关键。我们牢固树立政府办医责任,坚持卫生事业优先发展,将深化医改作为改善民生、统筹城乡的重要突破口来抓,从强化组织领导入手,成立了县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一把手”负责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将县医改办从发改局调剂到卫生局,全县上下一盘棋,各部门相互支持配合,逐级分解任务、夯实责任,层层抓好落实。这是推进工作的关键所在。二是政策落实是核心。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省、市卫计委先后印发的系列配套文件,我们严格按照省颁标准比例,核定了县级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总量,明确了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的床位和人员编制比例;围绕卫生管理、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六大体系建设,制定印发了《白河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10大项32细项重点改革年度工作任务,及时安排布署,重点抓好督查落实,务求“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三是财政投入是保障。我们按照新核定的医院编制数量,除对县医院人员工资及津贴按70%纳入财政预算外,对其余的县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健康教育所、镇卫生院以及卫生系统离退休人员均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对因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所减少的正当收入、药品差价收入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做到应补尽补,对锁定、剥离县镇医疗机构的4700余万元历史债务逐步予以化解,保障医改稳步推动。四是机制建设是根本。我们坚持以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为抓手,积极组织医改成员单位赴外地学习医改先进经验,健全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评制度、基本药物监管制度、财务集中核算和绩效审评制度,探索推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支付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全员聘任制、岗位合同管理制、临床路径管理制,着力强化县对医院、院长和医院对医务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切实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大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完善公立医院运行监管机制。五是“三苦”精神是动力。三苦”精神作为白河的一面旗帜,是我们克难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为克服卫生基础条件差、改革难度大、财力紧张等诸多困难,完成医改综合试点工作,我们同样高举“三苦”精神大旗,用实际行动奏响了医改进行曲,并谱写出了一些可圈可点的“试点”音符。
医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医改综合试点县,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省市医改及试点县工作要求,吃透政策,理清思路,科学规划,积极稳妥、有力有序推进医改各项工作。一是科学规划建设。按照重点建好1至2所县级医院、强化公共卫生职能、筑牢基层保健网底的要求,整合现有卫生资源,权衡轻重缓急,有重点、有计划建设,做强做优县医院、做大做靓秦楚医疗联合体,力求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优化专业队伍。除完成高校医学本科毕业生招聘计划外,每年争取为医疗机构招录一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招聘一批、培养一批专业骨干,留住并吸引他们扎根基层、服务一线。三是完善制度体系。不断探索创新,积极构建规范完善的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综合保障支撑等制度和服务体系。四是提升服务水平。重点在县级公立医院等级评审、管理体制改革、临床路径管理、“先住院、后结算”的支付制度改革、完善便民服务措施、建设特色专科、培养学科带头人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探索,真正发挥县级医院的桥头堡作用,努力将广大群众的看病就医需求解决在县内。五是加大财政投入。“十一五”期间,县财政累计投入医疗卫生经费1.7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8%。“十二五”期间,我们规划将预算医疗卫生经费提高到一般预算支出的15%以上。试点期间,我们将继续加大财政保障力度,足额落实配套资金,确保改革各项工作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