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刚刚起步,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的同志就发展“飞地经济”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疑问。我对这些疑问也做了认真思考和分析,有疑问并不是一件坏事,能够防止我们在工作开展中出现偏颇和失误。同时,对新事物的认识总要经历质疑、解惑、提升这样一个过程。但的确有部分同志没有原原本本、认认真真学习市委《意见》和动员大会讲话,也就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这项工作的总体要求。相形之下,市政协在专题调研中表现出来的求真务实态度,值得倡导和学习。这些同志虽然不在一线工作,但他们形成的调研报告短小精悍、朴实清新、论述严谨。只有花费了大量心思和精力,才会对试点示范工作的理解达到这样的新水平、新高度,做出了这样沉甸甸的贡献。我就围绕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再谈几点思考。
一要充分认识试点示范工作是我市的重大发展机遇。这次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共有16个地级市,我们能在全国300多个地市中脱颖而出,成为其中一个。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前期工作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寄托了对我们试点示范工作出实践经验、出制度成果的殷切希望。机会来之不易,全市上下要牢牢把握这一重要的历史机遇,使之成为加快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契机。多年以前,安康与“二汽”落户失之交臂,致使安康的发展滞后了十几年。十堰的地理条件在湖北如同安康在陕西,但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排名第四。这是因为十堰是全国闻名的“汽车城”,围绕汽车生产形成了一系列配套产业,“二汽”在十堰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火车头的牵引作用。诸如此类的历史发展机遇,一个地区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才可能碰上一次。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这个重大机遇,在循环产业、特色产品、生态补偿、民生改善、基础建设等方面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支持,带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我们一定要在试点示范工作中出实绩、出成果,只有干出名堂、干出样子来,让国家认为应该支持安康、必须支持安康,才算是我们这一代人抓住了历史机遇,没有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憾和愧疚。
二要处理好限制开发和鼓励发展的关系。国家主体功能区对安康的定位是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但不是限制发展,开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重要目的就是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市政协的调研报告对此认识十分深刻,与我在动员大会讲话的主旨高度契合。我市虽然局部区域存在生态脆弱的现状,自然生态修复以及治理污染的任务仍然繁重,但总体开发远远没有达到大规模高强度的程度,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既是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欠发达地区富民强市的客观需要。做好试点示范工作,并不是说不要发展了,不要GDP了,不要工业增速了,这是认识上的错误。建设国家主体功能区目标有三个:发展优质、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发展是关键,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安康属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市情,只有加快发展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生态是优势,要通过生态友好型产业的强势崛起,把资源和生态的优势转化为经济和发展的优势;环境是前提,只有坚决摒弃“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才能使城乡因环境而美、让群众因生态而富。这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决不能割裂开来,有的同志没有认识到这些,说明没有认真学习。做好试点示范工作,与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是一致的、是同向的,表明我们步入了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的发展新阶段。hYh安康新网-安康新闻门户网站-安康日报
三要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去年,我市做出发展“飞地经济”这一重大决策并得到较快推进,这并不是我们的首创,完全是拿来主义。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在生态较为脆弱的地区早已开始实践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飞地经济”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我市白河、紫阳等限制开发、空间不足的县要不要发展的问题,结论当然是要发展的,不发展怎么解决富民强县的问题;另一个是如何破解发展的制约因素问题。大家知道,要发展必须依靠工业化,资源优势必须通过工业化才能变成财富,而工业化需要平地,这些县立地条件很差,这就需要以“飞地经济”模式推进发展。有的同志提出“飞地经济”不适合安康实际,其实是为自己工业搞不上去,无所作为来找理由和推托。“飞地经济”不仅是经济存量的调整,更重要的是经济增量的扩张,各县“飞地经济”园区集中在月河川道,调结构、转方式的魄力如何,招商引资的成果怎样,都能一目了然,高下立判。虽然客观上存在着县与县之间争先恐后的压力,但决不能向困难找借口,而是要为落实想办法。“飞地经济”已经被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践所证实,是一种成功的经验,它同样符合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发展选择,破解了我市局部区域土地资源不足和环境容量超载的制约,切实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升空间利用效率的要求落到实处,形成互动、互补、互相促进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四要重点扶持相关产业发展。构建具有安康特色的循环产业体系,是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命脉,也是试点示范工作的主要突破口和着力点。有的同志对我们大力发展山林经济、涉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不理解,认为我们不重视工业发展了,这种认识误区必须予以澄清。一是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山林经济?山林经济范围很大,应该说不是平地的都属于山林经济,安康国土面积中山地占93%。安康耕地资源有限,农业可以做优,但难以做大。山林经济因其资源丰裕完全可以做大做强。我们现在提出的山林经济,跨度大、业态多、链条长,比以前林特经济、林下经济概念更加丰富,只要是资源出在山上,种茶、种树也好,生态旅游、设施农业也好,都属于山林经济。我们要充分利用山林优势,运用现代企业理念和工业化生产方式,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和园区化承载,推动山林经济由种养型向加工市场销售型转变。二是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涉水产业?安康水资源极为丰富,与全省乃至西北相比有量的优势,与全国相比有质的优势。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汛期后全线通水后,北京、天津等地就要使用安康的水资源。我们要做到以水为荣、因水而靓。我们提出大力发展涉水产业,就是要围绕水质、水景、水能做成大产业,最主要的是以工业为承载,倾斜发展饮用水和饮品制造业等涉水产业。大家都知道,“娃哈哈”去年销售收入783个亿,而我市去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5亿元,我们一个市的工业产值还不及“娃哈哈”一个水业巨头的业绩。所以说,我们要利用好水资源,用涉水产业解决就业、增加收入的问题,实现“人养水、水养人”的良性循环。三是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最重要的是解决就业问题。一方面,我市城镇化进程加快,特别是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实施三年来,已搬迁7.5万户、28.5万人。集中安置区和新型社区的兴起,搬迁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们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目的在于通过就业支撑,促进“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另一方面,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来解决农村社会性问题。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369”问题还十分严重,这是一定时期打工经济模式造成的社会问题。打工经济是欠发达地区的共同特征,在解决温饱时期,打工经济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后,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准确理解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并将其贯穿到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也就需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解决“三留守”等社会问题,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总之,大力发展山林经济、涉水产业、劳动密集产业,都属于生态友好型产业,是把安康最丰裕的山、水、人资源禀赋利用好,让生态文明与群众致富紧密结合起来的措施,新型工业化仍然是其内核,都提倡用工业化的思维,用工业化的组织形式去创新它,从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在发展涉水产业、山林经济过程中,整个链条有多长,工业化程度就有多深,既体现了新兴业态、产业融合等世界工业化发展的大趋势,也完全符合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