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调查研究>调研成果 > 正文内容

推进“四个全面”建设“三宜”石泉

2015-12-18 09:19 来源:
字体大小:【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全党各级组织推进发展、开展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石泉县立足县情实际,主动适应新常态,聚焦发展新优势,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石泉为统领,协调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以期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进程中,探索走出一条具有石泉特色的新路子。

一、 “三宜石泉”是引领石泉加快发展的时代目标

深入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审视县域发展基础,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新要求,我们确立建设“三宜”石泉的发展目标,符合县情实际,顺应人民期待,体现上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石泉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方向。

(一)建设“三宜”石泉是谋求县域更好更快发展的现实选择。十二五”以来,我们紧扣“循环发展、富民强县”主题,坚持发展第一、交通先行、民生为本,凝聚合力、开拓奋进,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自然生态保护良好,城镇规模逐步扩大,交通条件有效改善,公共服务趋于配套,建设宜居石泉的基础初步奠定。循环产业体系初步建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持续改善,社会活力充分激发,创业兴业的发展热潮正在加速形成。生态旅游发展迅猛,重点景区打造有力,产业要素加快融合,旅游带动全局发展的综合效益日益显现。以“宜居石泉”引领提升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以“宜业石泉”引领激发创业就业活力、推动发展提档升级,以“宜游石泉”引领扩大开放提升形象、汇聚要素促进发展,是全县上下深化县情认识、把握未来趋势形成的思想共识。

(二)建设“三宜”石泉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景。随着石泉经济总量的快速提升和居民收入的大幅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准和追求也在不断提升,“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已成为当前石泉人民的普遍追求。以发展经济为核心、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保护生态为先导,建设“三宜”石泉,与全县18万人民谋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景高度契合。

(三)建设“三宜”石泉是贯彻中省市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把石泉建设成为“生态更加优美、保障更加有力、社会更加和谐”的宜居之地,“发展要素迸发涌流、创业兴业活力四射、创新创造成果跌出”的宜业之地,“欣赏美、体验美、享受美”的宜游之地,是全面小康社会和“三个陕西”的具体化。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用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为城乡居民创造一个人和自然亲近、人与社会和谐的美好家园,与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要求一脉相承。

二 、着力构建“三宜”石泉的支撑体系

“三宜”石泉涵盖经济发展、基础建设、文化引领、服务配套、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是一项渐进的系统工程。推进这一实践历程,需要全县上下紧盯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五大体系建设”。

(一)加强城镇设施体系建设。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坚持“山水园林、宜居休闲”的定位不动摇,按照“做大县城、做优集镇、做好社区”的总体要求,以“多规合一”试点为牵引,着力构建“12821”城镇体系。加快 “提升老城、东延西扩、开发江南”实施进程,加强城区自然生态、沿江水体景观、明清古街区建设和保护,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努力把石泉县城建设成为青山环绕、绿水为带的优秀旅游城市和安康市域副中心城市。发挥产业集聚、基础配套、服务完善、环境良好的牵引作用,切实抓好县城建设、2个县域副中心镇和8个重点镇建设。坚持城镇建设与移民搬迁、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四位一体,建设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坚持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相协调,以青山绿水为基调,以特色民居为依托,着力建设一批自然状态良好、地域风情浓郁的美丽乡村。力争到202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7.5%,把石泉建设成为人们最向往的美丽家园。

(二)加强循环产业体系建设。把构建循环产业体系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突破口。一是明晰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做优农业,以桑、畜、菜为主导,药、果、茶、烟等为补充,倾力打造绿色富硒农产品基地。做强工业,以新型工业园区为引领,着力构建富硒食品、清洁能源、丝绸服装三大支柱工业体系。做大旅游,以创建4A5A 景区为带动,健全要素体系、推进融合发展、实现互联互通,全力塑造打响 “石泉十美”旅游品牌形象,力争到2020年,建成45A4A景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旅游对现代服务业的引擎作用更加显著,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亿元以上,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二是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按照“集群化、生态化、园区化”的要求,切实抓好新型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和各类创业孵化园建设,吸引配套产业要素,着力培育产业聚集度高、经济效益好、投资环境优、引资能力强的经济增长极。三是优化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编制产业发展目录指引,建立重点项目库,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和项目实施计划。认真落实大学生创业、城镇失业人员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融资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进政务服务,努力营造投资兴业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实施“双高双普”,协调发展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下功夫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巩固提升教育强县创建成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镇村公共医疗卫生发展,完善县、镇、村三级公共医疗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文化强县建设,加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规范开展群众性问题活动,满足群众多样性文体生活需求。建立底线民生的财政兜底制度,逐步推进城乡养老、医保一体化,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创业就业工作。大力实施交通畅通工程,加快镇、村道路提等升级,抓好高速公路与交通干线直通主要景区景点连接线的规划建设,推进县域内各重点景区之间的交通对接,加快城市公交向延乡村延伸,构建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体系。      

(四)加强民主法治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更加广泛充分的人民民主,是建设“三宜”石泉的重要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依法决定重大事项、民主协商讨论重大问题的制度优势,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推进“三宜”石泉建设的强大合力。加强统一战线、群团组织建设,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专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发挥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身“三宜”石泉建设主战场。深入推进依法治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深化平安石泉建设,努力为“三宜”石泉建设创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建设。石泉的最大优势在生态。始终把保护生态放在首位,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县城为抓手,持续不断地抓好绿化造林,让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严格落实江河溪沟“河长” 负责制,深入实施汉江综合整治工程,切实保护汉江水质不受污染。严格按照区域功能定位,严守生态红线,统筹城镇开发、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三、强化“三宜” 石泉建设的制度保障

推进“三宜”石泉建设,任务艰巨而繁重,需要凝神聚力,合力攻坚,着力构建“五大机制”。

(一)构建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重实绩、重公论、重基层,优先在急、难、险、重、苦的一线选拔干部,让组织认可、群众公认的好干部有位有为。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德才兼备原则,不拘一格选人才,不断推进选人用人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认真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补齐干部“能下”的制度短板,真正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

(二)构建长效的素质提升机制。强化理论武装,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加强教育培训,坚持问题导向,提升能力,注重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化实践锻炼。坚持在城镇基层一线、改革发展一线、重点工作一线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年轻干部的履职能力。

(三)构建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夯实党委(党组)自觉履行主体责任,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进一步理顺纪检监察体制,强化执纪监督。落实县委出台的《干部作风十条禁令》、《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问责办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县委常委包抓镇和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规定》、《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工作暂行办法》等“五项制度”。管好“关键少数”,建立县级领导任期民主评议、年度评价鉴定制度,促使县级领导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落实常委挂帅督查重点工作制度,赋予县级领导现场决定问责、决定免职和资源调配权,建立权责一致、落实有力的领导机制。加强案件查办,有案必查、有腐必反,重点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徇私枉法、失职渎职、贪污受贿、损害集体及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

(四)构建良性的激励竞争机制。强化考核导向,以工作实绩、群众满意、担当干净来考核评价干部。完善激励关怀制度,保护好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落实《关于支持和保护党员干部大胆干事创业的暂行办法》,消除干部顾虑,让广大党员干部放下包袱、甩开膀子大胆地干事创业。

(五)构建务实的基层组织建设机制。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农村、城市、企业、“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基层组织的覆盖面,加强党对群团和社会组织的领导。创新村级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探索村党支部书记职业化管理模式。坚持联系服务群众制度。认真落实县委出台的《“两包两联一驻一代”规定》,切实抓好包联驻代工作,引导各级干部真抓实联,切实为基层和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