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调查研究>调研成果 > 正文内容

众人拾柴火焰高

2016-10-17 01:17 来源:
字体大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上强调: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今年5月,由旬阳县80后青年创业者张剑牵头发起的社会组织“青年脱贫攻坚小组”在城关镇双垭村率先开展“众筹资金、产业扶贫”有益探索。

一、试点概况

旬阳县城关镇双垭村是2017年整村脱贫村之一,有10个村民小组354户,其中贫困户141户,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700元,约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该村紧邻县城规划区边缘,交通相对便利(到村主干公路硬化),土地耕作条件较好,特别是区位优势明显。2014年旬阳县江森源实业有限公司在该村流转土地1018亩,发展种植油用牡丹。同时,该村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境内沟壑纵横,农户院落多依山而建,自然条件与交通区位等多种因素叠加,造成村内院落及农户间差异性明显,在全县乃至陕南山区贫困村中亦有一定的代表性。

试点区位于该村十组(小地名张家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目前当地仅有一条几年前由村民集资修建的泥土路,自然村庄老院落的房屋多建于上世纪70年代前,整体陈旧破烂。贫困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人员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种养。“青年脱贫攻坚小组”成员通过走访村民了解,近年外出务工就业空间挤压、收入不稳定,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引导下,当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愿望强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经过前期入户调查、实地勘察和协商论证,“青年脱贫攻坚小组”立足试点区位优势,借力城镇化发展,充分利用县城居民日常生活消费拉动和当地有水源、土地适宜种果蔬等有利条件,“一对一”精准到户,以“众筹方式”打造市民农耕体验园、休闲观光园和爱心扶贫园。试点实施以来,众筹帮扶受到当地社会各界关注,得到贫困群众的认可,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贫困户张忠平深有感触地说,众筹菜园让原来几乎要撂荒的耕地变废为宝,有效解决了当地贫困家庭留守人员就业增收难题,更让落后小山村面貌焕然一新。

二、主要做法

(一)流转土地。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青年脱贫攻坚小组”将位于张家院子周边贫困户20亩适耕地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统一平整,每块按一分地划分等份“众筹菜园”,具体由贫困户民主推选的一名带头人负责运作。由县国土资源局(资源站)协助村组和项目发起方完成菜园用地划界和面积实测丈量,与农户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协议)8份。组织贫困家庭留守劳力用竹篱笆规范隔离,并修建了田间行人步道等配套设施,以地议价,向社会众筹。

(二)众筹资金。“青年脱贫攻坚小组”以爱心众筹模式,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发布筹款项目并募集资金,吸引当地企业老板、市民和社会爱心人士等到项目所在地实地考察,参与认购,经营期限一年。目前已成功认购160份,每份筹集爱心款600元,主要来自县城驻地爱心企业、爱心市民及其他社会爱心人士,兼有县外部分爱心人士,湖北省十堰市、江苏省常州市等地的部分社会爱心人士也通过微信、电话、邮件等联系申请认购。

(三)厘清权责。约定土地流转双方权责,由村组、项目发起方和土地流转农户共同制定权利和责任清单,农户参与耕地复垦、竹篱笆制作等前期工作,村组和项目发起方负责众筹款项收缴登记、分配使用,将每份众筹款中的100元作为流转地租付给农户,另外500元作为贫困户劳动力参与耕作劳务费用,按照各户实际务工情况,年底统一核算后再据实兑付。村组和项目发起方“青年脱贫攻坚小组”以公益爱心付出为主,不参与众筹款项分配。

(四)协作共赢。根据众筹项目约定,由流转出土地且有生产技能的贫困户负责“众筹菜园”日常经营打理,同时鼓励提倡“众筹园主”利用闲暇时间,到自己的爱心菜园参与翻地、播种、浇水、除草等劳作体验,种什么、怎么种,协商议定。农户为“众筹园主”免费提供耕作农具和技术指导,并在蔬菜成熟期及时与“众筹园主”联系,可自行入园采摘,也可让负责打理的贫困户代为采收。

三、几点启示

“众筹菜园”社会帮扶试点是引导社会扶贫重心下沉,促进帮扶资源向贫困村和贫困户流动,实现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的一个缩影。在其示范引领下,该县赵湾镇华山村与西安大都市的“农超对接”、小河镇寨子沟村的“一米彩虹路”等众筹扶贫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开展,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

(一)为农户脱贫带来了新希望。持续增收是贫困户稳定脱贫的基石。“众筹菜园”试点是旬阳县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创新之举,已明显释放出促进贫困家庭增收脱贫的对比效应,积极回应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需求。众筹不仅筹集的是资金和爱心,更聚集人气、智慧,为帮助农民增收脱贫摸索出一条新路子。据调查,当地贫困群众原来大多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除去化肥、籽种等开销,年亩均收入不到2千元(含人工费),现在通过众筹认购,年亩均收入可达6千元(1千元地租和5千元劳务费)。

(二)为农业发展打开了新思路。贫困山区现代农业之路在摸索中发展,充满坎坷。传统农业种植对于山大沟深坡陡的陕南山区农村来说,比较效益低,发展后劲弱。“众筹菜园”引用互联网思维,以众筹模式既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资金、劳力等现实困难,又为全民创新创业和发展城市近郊休闲农业提供了可能。通过“定制式菜园、代管式服务、生态式种植、田园式生活”吸引众多城市居民在享用放心蔬菜的同时,尽情享受都市难觅的田园农耕乐趣,满足了“舌尖上的安全”对农产品的环保要求和绿色生态消费理念影响下都市人对城乡互动融合后田园式生活的返璞归真体验追求。

(三)为农村改革探索了新路径。“互联网+农业”的众筹扶贫模式既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增收难题,也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益探索。其借助产业扶贫载体,辐射带动休闲观光、乡俗体验、餐饮服务及农产品初加工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等城乡互动融合。既不断释放其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叠加和边际效应,更有效解决了农村就地就业难题和“三留守”问题的现实困惑,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脱贫攻坚,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