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秦头楚尾”之称的白河县,是典型的秦巴山区贫困县,贫困发生率为24.4%,贫困人口达16301户45244人。近年来,白河县委创新实施“双建双培”工程,即:在“支部+X+贫困户”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中,着力从政治、组织、队伍、能力上建强党支部,建好“X”(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把市场主体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和村干部,把党员和村干部培养成市场主体带头人,使每个村都有党员致富带头人,使党支部始终成为脱贫攻坚的领导者和引领者,着力打造“一支不走的脱贫攻坚工作队”,为脱贫致富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提升了内生动力和扶贫造血功能,探索出了一条“党建+精准扶贫”的新路径。
组织领富 扛起脱贫攻坚“先锋旗”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党的扶贫政策,要靠基层党组织落到田间地头;精准扶贫任务,要靠基层党组织带领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干。县委书记陈晖指出,各级党组织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深入开展“六大提升行动”,坚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证。白河县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入手,通过强班子、抓整顿、兴产业、建体系,着力提升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2017年6月1日,我们在构朳镇东坡村看到,总投资1000余万元的甘蔗酒厂、安置点和河堤建设等项目正在加紧施工,村里新开的两家农家乐生意火爆。在各级党组织的带领和党员群众的努力下,这个曾经的空壳村、贫困村正蝶变为山里的“金凤凰”。
构朳镇东坡村村辖14个村民小组,共623户2338人,有181户建卡贫困户,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村党支部结合村情实际,把发展甘蔗酒酿制作为主打产业,并引导创业能人成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016年,该村通过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先后种植甘蔗155亩,带动75户贫困户年增收1000至6000元不等。同时,鼓励支持旺达白山羊合作社等经济实体,带动70余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业,持续增加贫困户收入,形成支部引领、公司增效、贫困户脱贫的“多赢”工作格局。
“通过抓实双向承诺,即支部承诺助推企业和合作社发展壮大,企业和合作社承诺带动贫困户脱贫,实现村党支部、经济实体与贫困户捆绑式发展。”据麻虎镇十里村支部书记衷德金介绍,目前,村党支部已与十里宏丰种植合作社等经济实体签订《党支部助推企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承诺书》,通过积极改善发展环境、提供政策支持和强化宣传引导,引导经济实体安心发展。经济实体向党支部签订《企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承诺书》,引导183户贫困户种植红薯、黑花生、魔芋等1500余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白河县坚持以党支部为核心,探索推行“支部+X +贫困户”七种模式,培育壮大和组织引导现代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旅游景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社区工厂等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建立支部引领、企业担责、贫困户受益的工作机制,推动117个村和社区建立带富能力强的经济实体400余家,实现贫困群众工作有岗位、产业有人带、生产有人帮、产品有人销、增收有依托。
“村两委班子是村子脱贫攻坚的关键保障。”县委组织部分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副部长何秀成介绍,为加强组织保障促脱贫,白河县采取“帮建式严抓、关键式治理、组合式巩固”的“三式法”,对11个贫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整顿,通过吸引能人回村任职、返聘离退职干部到村任职、优秀村支部书记“跨村任职”等途径,选优配强“带头人”。
茅坪镇彭家村党支部书记李永华,为了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拿出前些年在外打工的全部积蓄,流转土地率先种植茶叶1000余亩,建立起华平茶叶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带动下,彭家村现已种植标准化茶园3000余亩,其中127户贫困户种植茶叶632亩,2016年向合作社卖鲜叶户均增收2300余元。
宋家镇磨坪村支部副书记柴正伟,通过2015年2月支部换届选举到村任职,一位30岁刚出头的小伙子,心里始终想着为群众谋福利。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面临村内无大型企业支撑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现状,经过反复思索和考察,毅然创办锦笔寨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业和生态农业,硬是带领群众闯出了一条脱贫奔小康的好路子,促使村里贫困现状有了质的变化。
为了提升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入实施“强基固本”工程,白河县整合各类资金2000余万元,建设标准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10个;立足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深入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先后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5期,培训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和选派到村任职干部2300余人次。一直以来,该县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任前辞职承诺、小微权力清单和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等多项务实管用的制度,不断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提高其履职尽责能力。
“一村一社一产业”、“一户一法一台账”、“全方位技术支撑”、“立体化帮扶”,变传统的“蜻蜓点水”扶贫为“抓铁有印、踏石留痕”的精准扶贫。
党员带富 争做脱贫攻坚“领头羊”
白河县以“贫困党员带头脱贫、党员带领贫困群众脱贫”为目标,大力开展党员贫困户率先脱贫集中帮扶行动,充分发挥党内关怀帮扶的政治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积极采取加强教育培训、健康救助帮扶、扶持发展产业、教育脱贫帮扶等7种帮扶措施,支持帮助贫困党员率先脱贫,示范带动贫困群众共同脱贫致富。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5月13 日,在中厂镇顺利村,正在田间给木瓜树锄草的党员陈德贵告诉记者,“今年我想成立一个木瓜专业合作社,流转200亩木瓜园,加大木瓜园管护,改良木瓜品质,并将土法烤酒推广出去,提高经济效益,带动全村群众一起致富。”原来,陈德贵凭着自己的努力,探索出土法酿酒工艺,酿出的木瓜酒倍受人们青睐,2015年仅木瓜酒一项就增收近1万元,彻底摘除了“穷帽”。“贫困帽”摘了、日子好过了、人也自信了,身为老党员,他积极带领村民和贫困户“抱团”发展特色产业,不断为全村共同步入小康发挥着光和热。
仓上镇槐坪村党员王重珍,两个儿子同时考取了大学,再加上丈夫长年身体不好,治病还需要花钱,这让本来穷困的生活更加拮据。“面对困难,她没有退缩,而是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一片天,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充满希望。2016年,一个人拼命耕种二十亩地,仅甘蔗酒一项就收入15000余元,还养了三头牛,两头猪、一百只鸡。槐坪整村脱贫,她硬是没拖后腿。”据仓上镇联村干部梅艳介绍,今年王重珍又养了六头猪和三头牛,现已膘肥体圆;近百亩林地里,散养了两百只鸡,还有三只大鹅;门前的二十多亩地里,种上了甘蔗、花生、油葵等经济效益好的作物;在老屋墙上,一块刻着“珍有味农家乐”的石制牌子格外显眼……
西营镇蔓营村党员创业带头人高应金说:“我创建农业示范园区的目的,主要是想把荒芜的土地利用起来,把漂泊在外的党员和农民工召回来,让大家和我一起发家致富。”目前,园区规模已扩大到1600余亩,还建设了生态养猪厂,发展养殖、屠宰、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同时,又兴建了红薯干生产线,和贫困户签订定单和用工协议,为贫困户快速、稳定增收拓宽了路子。
为确保党员在精准脱贫工作中真正起到引领作用,县镇村各级党组织广泛发动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的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等参与示范项目,与贫困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掌握实用技术、培育特色产业、了解市场信息、拓宽致富路子,带动他们搞好生产经营,提升致富能力。坚持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通过率先脱贫党员现身说法、经验交流、结对帮带等方式,带动其他贫困党员群众共同脱贫致富,发挥”开展党员贫困户率先脱贫集中帮扶行动”的规模效应。
回流人才助富 壮大脱贫攻坚“生力军”
“通过健全合作组织、土地流转入股、组织劳务用工、签订订单协议等多种方式,使群众在家门口就有稳定的收入”。在外打拼多年的卡子镇仓房村能人黄治贵,始终情系家乡,2009年回乡后创建了富秦绿茶有限公司。为了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受益,2015年又成立了富秦绿茶农民专业合作社,全村200余户群众,153户已加入合作社,其中贫困户59户全部加入。目前,已发展高效密植茶园3280亩,实现人均3亩茶,户均10亩茶和“一村一品”的目标。“卡子的水土养育了我,我将继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卡子经济腾飞注入活力,为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通过努力,将茶庄打造成集产茶、制茶、品茶与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农庄,带动更多群众发家致富,是我毕生的心愿。”黄治贵如是说。
“金花葵具食用、药用、保健功能,花、叶、茎都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我已与北京、安徽等地签定400余万的销售合同”。据构朳镇钧豪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牛全军介绍,公司免费为贫困户提供金花葵籽种和肥料,并按每公斤高于普通户1元的价格进行收购,贫困户实现“零风险”。目前公司已种植金花葵350余亩,其中引导贫困户种植103亩,预计今年7月份就可见效,可带动52户贫困户136人脱贫。
回乡反哺乡邻,带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白河县越来越多像黄治贵、牛全军这样的本土能人纷纷回流扎根故土。为建好这支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生力军,白河县大力实施创业人才工程,出台创业扶持办法和奖补政策,构建县镇村三级创业服务网络,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务,优化环境留人心。同时,整合教育、扶贫、人社等部门培训资源,免费开展创业培训,帮助创业人才提升业务素质。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和企业制度,积极帮助“回流人才”解决创业难题,大力弘扬创业典型,评选“全民创业标兵”和“优秀人才”,在政治和生活上给予关心,增强了创业人才回乡后的归属感,激发了创业热情。
据统计,目前,全县已从政治合格、作风优良的优秀致富带头人中选拔村干部 24名,发展党员25名,将 140名经济能人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 90名致富能人纳入村级后备干部管理,为加强基层组织、巩固脱贫成果蓄好源头活水。同时,鼓励130余名有带富能力的党员和村干部创办领办新型市场经营主体208家,先后吸引2000余名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创办企业96家,新建经济合作组织108家,发展现代农业园区56个,家庭农场37个,可带动8100余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为培养出更多“乡土专家”,提升扶贫造血功能, 白河县积极吸引本地大中专毕业生以及事业小有成就的本乡本土人士参与脱贫攻坚,并在农村实用人才精准化培训上下“真功夫”,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扶贫工作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50余名,为“永不走的工作队”增添有生力量。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吉彩说:“打造一支不走的脱贫攻坚工作队,不仅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生力军,更是肩负农村发展稳定重担的主心骨。在工作中,将进一步完善思路,注重在塑造好的创业环境上下功夫,着力锻造坚强的两委班子,积极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使不走的脱贫攻坚工作队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