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调查研究>调研成果 > 正文内容

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2017-09-11 15:30 来源:
字体大小:【

一、汉阴县村级集体经济基本现状

全县共有村级党组织141个,其中有村集体经济积累24个,占总村数的17.1%;无集体经济积累村117个,占总村数的82.9%,最高村集体经济积累为200余万元。有村集体积累的村集中在城关、涧池镇的川道沿线村,依靠土地出租和转让获得一定经济积累,村级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村班子成员头脑灵活,村班子成员发展思路明晰,群众满意度较高。还有一部分村依靠生态林每年度领取1000元至5万以下的国家生态补偿金,集体经济积累未发挥应有的持续、带动贫困户壮大产业发展的作用。无村级体积累的村大部分属于边远山区村,交通条件不便,各类信息闭塞,村级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村级主导产业不明晰,村干部和群众思想观念较为保守,产业发展不明晰。

二、村级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主要探索

(一)支部示范引领,聚集资源“带活”集体经济

为切实破解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难题,推动贫困村贫困户增收脱贫,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汉阴县增加贫困村贫困户资产性收益扶贫项目实施细则(试行)》,为壮大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了政策支持,指明了方向。各镇分别在贫困村内选择村级班子队伍过硬、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村作为“三变”改革试点村,指导开展集体资产清理工作。试点村级党组织充分发挥脱贫攻坚任务中的领导核心、政治引领和牵头抓总作用,将现有村(组)集体积累资金,投资兴办企业的资产份额,能产生效益的村集体房产(原有村部、学校等)、建筑物、机械设备、农业基础设施(如塘坝、水窖、节水灌溉等),以及未承包到户的土地、林地、荒山等情况全面摸底、造册登记。对能产生效益、壮大集体经济的产权集体积累进行出租、转让,“盘活”本村内生资源,最大化地“盘活、带活”集体经济。如:蒲溪镇天星村投资3万元将闲置三年的原兴平小学进行改造,成功引进汉阴卓乐电子科技入驻,分别以第一年100元、第二年3000元、第三年5000元租金租给卓乐电子公司,盘活了村级闲置资源,增加了村集体积累,为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挥牵引作用,集体经济“撬动”资金最大化

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的“牵引带动”作用,将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投入到各类经营主体,有力撬动了企业、农民、现有集体经济等各类资本“整合”,切实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平梁镇太行村党支部将村级集体资源资产和农户土地、林地等资源折算成股金,融入到“太行村村级资金投资公司”,该投资公司选择效益较好的企业进行投资,公司按照每年给太行村集体或股东进行固定分红,实现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利用太行村内置金融合作社和互助协会资金优势,吸收农户闲散资金入股合作社,通过解决生产难题获得利息收入,产生资金收益。目前太行山经济发展合作社发起社员共23位,其中乡贤社员14位,老人社员9位,入社资金总额106.8万元,其中乡贤和老人股金46.8万元,政府财政扶贫资金60万元。涧池镇西坝村2016年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以来,实施了集镇农贸市场建设、苗木花卉种植、搭建社区服务平台和兴建休闲垂钓中心4个总投资975万元的经营项目,其中:吸纳社会资金投入85万元,村集体自筹资金70万元,申请上级财政奖补资金200万元,捆绑项目资金620万元。  

(三)创新工作模式,集体经济催生“三赢”效应

根据村集体现有资源,通过股份合作、开发建设等方式,依托并创新村级所有、经营方式多样的经济实体,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村集体、经营主体、贫困户“三赢”目标。

一是创新“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平梁镇太行村计划将省级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试点资金200万元折算为村集体资金和农民股金,入股平梁镇太行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平梁镇愚公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太行村刘家院子古民居观光旅游项目,村集体享受入股分红,贫困户享受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劳务收入等多重收益,实现“三赢”目标;涧池镇西坝村2016年将17万元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资本,在脱贫攻坚重点村(马鞍桥村、王家河村)异地兴建苗圃200亩,与苗木花卉种植大户合作,以合作社形式,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贫困户流转土地200亩、80余户贫困户实现长期就近务工。该村2016年度村集体收入净增4万元,带动贫困户实现人均纯收入净增500元;蒲溪镇芹菜沟村以村集体为名,注册成立了芹丰农业合作社,村集体将60万元产业奖补中的30万元折股量化到本村75户贫困户,贫困户入股到村集体芹丰农业合作社,实现每年定期分红;三年后可继续履行合同,如不再履行合同,三年后村集体从合作社收回30万元成本归村集体所有。二是创新“支部+集体经济+企业+贫困户”模式。西坝村党支部借助人口聚集优势,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即:村集体经济以参股形式,投入20余万元到本村移民搬迁小区成立的物业管理公司,从事物业管理、家政、中介、电商服务等第三产业,在形成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同时,也解决本村部分失地农民就业难题,增加村民劳务收入。目前,该项目即将启动运营,业务全部开展后,可实现年利润1015万元,将带动贫困户50余户。通过盘活闲置资产,用足用活脱贫政策,实现农民变股民的“三变三赢”改革,解决了村集体资金积累的难题,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解决了企业融资贵难题,解决了贫困户持续增收的难题,真正实现了村集体、企业和贫困户的共赢格局。

三、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是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问题突出。据统计,全县77个贫困村95%都属于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贫困村大多位置偏远、村班子软弱涣散、无主导产业或主导产业不明晰,致贫原因较多,形成时间较长;村干部和群众思想观念落后,除办公场所等固定资产外无任何集体积累,村级集体闲置资产未发挥效益,部分资产流失较大。

二是村内经营主体较少。受群众小农意识和传统思维影响,村内缺乏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带动发展。尤其是缺乏经济实力强和效益好的农业经营主体。现有经营主体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管理粗放,企业本身经营困难,个别农业企业过渡依赖政府的项目资金来维持经营,难以持续发展。

三是村干部缺乏发展意识。部分村干部存在小富则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想,发展观念滞后,思想僵化,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责任感不强,存在观望、等待心理;对市场主体、本村发展方向缺乏前瞻性的思考和的认识,缺乏勇于创新、大胆尝试的魄力和胆识。

四、对策及建议

一是下大力气摸清底子。加快启动农村产业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度,下大力气摸清各村村级集体经济“家底”。要围绕农村现有的资产、资源,按照平梁镇太行村模式,逐一对各试点村的村级集体所有的资产,按照清理、登记、核实、公示、确认五个工作程序,对村集体所有的集体积累资金、村集体房产、基础设施、土地、林地、荒山等各类资源进行全面“盘底”,摸清村集体可用的资产性“资源”,为推进全县“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提供先行基础。

二是建强党组织带头人。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关键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要善于运用“慧眼”,发现、选拔、培养一批像塘约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那样有头脑、有能力、有见识、敢想敢干和勇于创新的能人,担任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带动村“两委”一班人创新思维、开拓创新,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和资源。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动员村内、村外有经济头脑的产业大户、乡贤能人加入村级党组织,或者参与经济组织,带动群众发展经济。

三是拓宽发展思维及方式。有针对性的组织项目试点的镇村干部外出学习,开阔视野,找准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主体;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盘活现有闲置土地和房产等资源,培植实体经济和稳健的工商企业,做好“资源换资金,存量换增量”的文章;积极探索异地兴建、联村共建形式,拓展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努力把政策用好用活。要坚持农村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探索完善政策性保险、信用担保、财政补贴等防范体系,建立收益分配、风险监管、审查审计等防范措施,严防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社会风险等各种风险,真正让“三变”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是发挥农户主体作用。脱贫攻坚主体是贫困户,壮大集体经济首要条件必须在农民得益、农民支持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要动员和引导贫困户通过金融贴息贷款等方式,加入村集体或村内经济合作组织,共同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壮大、贫困户持续增收目标。要发动本村有发展头脑、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民带头兴办各类经济实体,带动更多的农户加入

五是村集体带头发展经济。农村资源只有被激活,才能把“死资源”变为“活资本”,形成稳固、持续、强有力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属贫困人口长期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和源头活水,更需要带头发展经济组织,大胆探索“三变”改革,利用村集体闲置资源、房屋、土地、林地、荒山等入股参与分红,壮大村集体经济,以此带动产业持续发展、农民长期持股受益,真正实现治标和治本双赢目标。

六是用好用活扶贫政策。要最大化用好用活脱贫政策,结合各村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开展资产性收益试点工作,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的环境,争取为企业、贫困户取得最大红利。要充分利用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发挥村级“小银行”作用,不断壮大村集体积累。同时,建立扶持发展集体经济绩效评价和问效追责机制,把村干部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挂钩,形成奖惩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避免不良债务发生。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