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我们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就是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要实现这些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6年末,全国、全省、全市、全县的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7.4%(户籍城镇化率只有41.2%)、55.34%、45.5%、40.1%,这说明我国的大部分人口还在农村生产生活,如何让他们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富裕,实现广大农村居民的中国梦?十九大报告给了我们明确的回答。下面,我结合白河实际,就今后农业怎么发展?农村文化怎么培育?民生怎么改善?农村环境怎么保护?等四个方面谈一些学习体会:
一、农业怎么发展?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报告中的这段话讲到了农民的心坎上,解答了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概括起来有这么几个要点:
一是明确了“三农”问题的新纲领——新一届党中央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新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是一个新的战略部署,提出继续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了14个一号文件);
二是明确了“三农”问题的新使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增加了农村两字);
三是明确了“三农”问题的新道路——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集体公有制为主,家庭承包经营为辅),完善“三权分置”(放活经营权,实现规模经营);
四是给农民送来了一颗及时的“定心丸”,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延长土地承包期三十年。老百姓称赞说:土地延包三十年,百姓吃了定心丸。创业道路再拓宽,身边处处是金山。撸起袖子加油干,明天生活比蜜甜。
五是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实施农村“三变”改革,发挥经营主体作用,通过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带着农民赚,来增加农民的租金、薪金、利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强化党组织的物质支撑力,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
六是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单家独户生产与规模生产、自主经营与股份合作、农业生产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
七是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推进“双建双培”、“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乡风文明的新农村;
八是明确了“三农”问题的新状态——要培养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是对整个“三农”工作队伍最大的鼓舞和鞭策,有利于各行各业热爱“三农”的优秀人才进入“三农”工作队伍,加强“三农”建设。
二、农村的文化怎么培育?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未来的农民是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未来的农村是有文化底蕴、有文化气息、有文化品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怎么去提升农民素质、培育农村文化呢?
一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人,总是要有点信仰和精神的,否则就形同行尸走肉。我们新时代的农民,要自觉维护各级党委、政府的威信,与他们保持高度一致,不信邪、不信谣、不盲从。
二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广大人民群众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积极参与“六进”(机关、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医院)活动,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人生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三是要大力推进“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的新民风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们要大力倡导厚道实在、诚实守信,把以诚做人、坦诚待人作为立身处世之道和待人接物准则,摒弃见利忘义、欺诈无信当“老赖”的行为;大力倡导孝老爱亲、知恩感恩,把奉贤思孝、善待家人作为道德基础和精神基因,教育子女尽到赡养父母的义务;大力倡导节俭简朴、量入为出,把节俭节约、反对浪费作为行为习惯和生活时尚,刹住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相互攀比之风;大力倡导勤奋劳作、踏实苦干,把勤恳工作、拼搏奋进作为生存之基和创业精神,摒弃等靠赖要、争当贫困户的思想;大力倡导以和为贵、宽容礼让,把和衷共济、崇尚和合作为思想共识和行为规范,反对逞强斗狠、蛮横偏激的行为。通过新民风建设的一系列活动,增强农民群众自强自立的主体意识和信心志气,让农村发展的步伐走得更加稳健。
四是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文明镇村、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打牌赌博、大操大办等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五是要繁荣发展农村文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我县不断培育和壮大具有公益性特点的群众文艺团队、社区文化服务组织、民间文艺协会、村民自乐班等。以实施“六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一批理论研究人才、一批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一批新闻宣传人才、一批网络管理运用人才、一批文学艺术人才、一批文博人才)为抓手,建立起一支遍布镇村部门且相对稳固的专兼职宣传文化队伍,有效激活广大农村文化源头活水。县上注重聚拢民间宣传文化人才,建立了乡土人才库,制定扶持文艺协会、民间剧团、农村业余演出队、自乐班,实现了镇有文艺社团,村有自乐班社的目标。
六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我县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经常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各类趣味运动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民生怎么改善?
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确保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和政府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县积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落实好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小学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年1250元)、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每生一学年800元),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每生年免收保教费1300元)、学前教育贫困幼儿生活补助(每生年750元),普通高中、中职免学费(每生年1600元)、国家助学金(贫困生年2000元),中职、高职贫困户学生一次性资助(每生3000元),高职、本科生源地助学贷款(每生年最高可贷8000元)、助学金等优惠政策,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完善校长交流、教师轮岗制度,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
二是不断提高就业质量,确保劳有所得。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规模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生活补贴、交通补贴)、“雨露计划”短期培训、足部保健培训,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大力实施首次创业奖补(贫困户劳动力创业补贴一次性3000元)、创业担保贷款(5至10万元)、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每人月1200元)、开发公益性岗位(每人月500元补贴)等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
三是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五保集中供养、临时救助等制度。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贫困残疾人家庭大学生资助等政策。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在农村大规模实施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工程,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四是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弱有所扶。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气、扶智力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村、贫困县摘帽,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十二五”期间,全国共脱贫5564万人,现在还有4350万人需要脱贫。我县被确定为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还有74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26个),数据清洗后有16877户贫困户46511人贫困人口。共计落实105个部门2000余名干部结对帮扶,通过采取产业奖补、就业创业、生态补偿、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医疗救助、教育支持、兜底保障等“八个一批”措施,切实解决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五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确保病有所医。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我县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要求,启动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调整了医疗服务价格。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我县连续5年招录医学人才,基层医院卫生人才紧缺状况明显好转,力争到2020年确保每个村卫生室有一名合格的村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健康机关、学校、企业、医院、社区、村庄等六大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力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和农村改厕工作,预防控制重大疾病,让全县城乡环境靓起来。将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提高责任医师团队签约服务覆盖率,把医疗卫生服务同居家养老、社区医疗、机构养老等模式有机结合,为健康白河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六是不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平安连着你我他,社会和谐靠大家。我县不断推进“两率两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食品、交通、防火等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意识,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四、农村环境怎么保护?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我们怎么去打造头顶蓝天、坐拥青山、看得见绿水、望得见村庄、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呢?
一是推进绿色发展。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大力发展木瓜、茶叶、核桃、魔芋、油料、畜牧、旅游等绿色产业,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二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深入实施护绿、增绿行动,推进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三林共建,加强天然林保护,提升退耕还林质量;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实施一户一宅用地制度,加大搬迁户原宅基地腾退复垦力度,开展闲置土地、违法用地、政府储备土地清理整治。
三是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促进垃圾分类和定期收集处理,选择适宜模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力度支持农村环境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和改厕改圈,严格落实畜禽禁养限养管理措施。开展城乡垃圾乱排乱放集中排查整治行动,加大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
四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工作,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推进光纤到村建设,加快实现4G网络农村全覆盖。
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只要我摒弃“靠着墙根嗮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落后观念,每一个人都撸起袖子加油干,未来的中国农业更有奔头、农民更加体面、农村会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白河就一定会呈现在大家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