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调查研究>调研成果 > 正文内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富裕白河

2018-03-29 08:12 来源:
字体大小:【

20182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讲意义、定思路、定任务、定政策、提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是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是对我们党“三农”工作的继承和创新,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力争学懂、弄通、做实。

新时代的秦巴山区白河,正在决胜脱贫攻坚、奋力追赶超越,乡村是一片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完全有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建设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一、选准特色产业,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精准脱贫,产业培育是关键;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一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立足白河生态优势,坚持特色引领,优化农村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推动光皮木瓜、白河茶业、药用牡丹、特色养殖、碳基营养肥、大理石材、生态旅游、康养产业持续发展。实施产业兴村、生态立县战略,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

二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引导资本人才等要素流向农业农村,深入实施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五百工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即:在全县 113 个村(社区)建设 100 个现代农业园区、100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00 个山林经济示范点、培育 100 个电子商务销售店、落实 100 名包抓技术员。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壮大,着力构建“有示范园区引领、有龙头企业带动、有合作组织支撑、有家庭农场经营、有电子商务营销、有技术人员指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

三要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评价体系,推进标准化生产,做靓、打响“白河春燕”、“白河木瓜”等特色产品品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创建农产品知名品牌,力争 10 个以上农产品达到“三品一标”认证,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推进“十百千万科普助力精准脱贫工程”,全县建立五个以上产学研基地,在每个贫困村建立1个产业扶贫科技示范基地。

四要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推进种养加结合、产供销一体、全链条开发,大力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主体。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行动和“互联网+农村物流”行动,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乐村陶等品牌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示范行动。加快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推进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文化创意、森林人家、康养基地等美丽经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让白河的青山绿水、天然氧吧转化为农民的聚宝盆。

二、坚持生态立县,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白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努力实现经济与生态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自然与社会同进步,确保白河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一要抓好山水林田系统治理。把山水林田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加强汉江流域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全面深化河长制和网格化环境监管目标责任制,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开展国土资源集约节约行动,坚决遏制偷采矿产资源和违规开山采石行为,高标准防治地质灾害。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深入开展城镇周围、江河两岸、公路沿线、社区周边植树增绿行动,加强天然林保护,提升退耕还林质量。

二要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积极推进碳基营养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大力推广清洁能源、节能技术、环保材料和绿色建材。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加强乡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落实县镇村三级农村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三要构建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全面落实好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加大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补偿和转移支付力度。积极推行生态建设和保护以工代赈做法,提供更多护林、护河生态公益岗位。

四要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将我县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创建城关、中厂、仓上等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打造自然风光、明清古迹、靓丽小城、美丽乡村、祈福文化等精品旅游线路,培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三、立足文化兴县,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乡风文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一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深化诚信建设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采取适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扎实开展“理论进农村”活动,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

二要传承弘扬优秀乡村文化。建立特色文化村落名录,加强乡村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传统建筑、农业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发展汉调二黄、赛龙舟、皮影戏等农村优秀戏曲曲艺、民间文化,注重做好石坎梯田、汉江奇石、木札榨油等传统艺术、民俗技艺、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深入发掘乡村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基因,培育一批特色文化村,使其成为传承乡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地。强化新村(社区)建设的文化植入,在延续村落历史文脉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生活元素,着力打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文化新村。深入挖掘“三苦”精神、乡贤文化、农耕文化、家风文化等传统优秀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朴、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不断赋予时代内涵。培育和壮大具有公益性特点的民间文艺团队、文化服务组织、乡村自乐班、新乡贤队伍等,传承发展民间文化。

三要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落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大力推进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广播电视户户通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提高文化实施的服务效能,实现镇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广泛开展“文化下乡”“送书进村”“送欢乐到基层”“文化扶贫”等文化惠民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展文化结对帮扶,指导农村文艺社团、自乐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补齐农村“精神短板”。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鼓励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风貌。引导乡土文化人才及社会各界人士采取兴办实体、资助项目、举办活动等多种形式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四要培育农村文化业态。深入挖掘红石河森林公园、天宝梯彩农园、卡子张黄大院等农村田园风光、人文景观、特色民居、民俗风情、农业遗址等独特的生态人文资源,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延伸乡村文化旅游产业链。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加工产品、劳务服务等途径,参与文化旅游开发,分享旅游收益。

五要倡树农村文明新风。持续开展“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和“两股歪风”整治,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推进移风易俗,有效遏制大操大办、厚养薄葬、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及不诚不孝、争闹靠要、逞强斗狠等不良现象。深入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道德模范”“白河好人”“好媳妇”“好婆婆”等系列好人评选活动,大力营造文明和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加强农村科普工作,转变农民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各类趣味运动会,讲好白河故事,传播白河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白河,提高文化软实力。

四、开展依法治县,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一要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坚持自治为基,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四位一体”的组织体系,发挥组织章程、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深化村务公开制度,推进村级事务阳光运作。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激发村民自治活力。切实维护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和权利。

二要努力建设法治乡村。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建立健全乡村调解、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真正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乡村治理环境。

三要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深入挖掘乡村道德规范,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以和为贵。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开展道德评议活动,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深入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四要合力建设平安乡村。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完善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功能和运行机制,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持续开展农村安全隐患治理,加强农村警务和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探索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基层服务和管理精细化精准化,保障农村居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

五、着眼民生保障,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

一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确保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13年免费教育,办好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全面改善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农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健全学生资助制度。统筹配置城乡师资,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

二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确保劳有所得。大力培育新社区工厂新业工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规模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加强扶持引导服务,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大力实施首次创业奖补、创业担保贷款、基地建设等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大力发展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等乡村特色产业,招商引资兴办社区工厂,实现乡村积极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民勤劳守法致富,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三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老有所养。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农村大病保障基金作用。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五保集中供养等制度,做好农村社会救助兜底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创新多元化照料服务模式。发展农村残疾人事业,加强和改善残疾人服务,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贫困残疾人家庭大学生资助等政策。

四要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确保病有所医。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大力推进农村精神卫生、职业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积极改善镇医院和村卫生室条件,力争到2020年每个村卫生室有一名合格的村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健康机关、学校、企业、医院、社区、村庄等六大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力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在农村倡导优生优育,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提高责任医师团队签约服务覆盖率,为健康白河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五要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确保住有所居。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坚持不懈地推进厕所革命,大力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粪污治理,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抢抓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机遇,强化新建房屋管控,建设一批风格各异、多姿多彩的魅力村庄和新型社区,注重保留乡村风貌。实施乡村增绿行动,全面保护古树名木,持续推进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

六、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攻坚战。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精准脱贫退出21个、22个、23个贫困村,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一要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瞄准全县1.6万户4.2万贫困人口,围绕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打好产业增收仗,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法”的思路,强化产业和就业扶持,着力做好产销对接、劳务对接,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实现稳定脱贫。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得特殊贫困人口,综合实施保障性扶贫政策,确保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

二要立足深度贫困集中发力。立足白河深度贫困县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打好基础设施和两房建设仗。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科学制订脱贫攻坚项目实施计划,把“帮眼前”和“扶长远”结合起来,整合各类扶贫资金,统筹推进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的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通过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文化建设、环境治理和社会工作等来恢复乡村魅力和乡村活力。

三要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持续开展新民风建设扶智工程,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赖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形成自强自立、自力更生、争先脱贫的精神风貌。不断改进帮扶方式方法,更多采用产业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爱心转换等帮扶机制,让贫困群众敢想敢干、能干会干,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四要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继续坚持县级领导联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县指挥部统一指导、县级领导全程推动、县直部门倾力帮扶、镇村组织认真落实、驻村工作队尽职尽责、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工作措施和责任体系。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管理,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继续坚持严督实考、督查问责、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加大奖惩兑现,全力保障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七、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贯彻其中。要以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一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现土地承包信息联通共享。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园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二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腾退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三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9年前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2021年前完成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保护和发展农民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合法权益,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

四要稳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围绕盘活农村资源、可经营资产、闲散资金、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加快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力争到2020年所有贫困村都有一个以上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建立贫困群众增收长效机制。

五要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生产、销售、服务“三位一体”的供销合作社改革,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服务功能,真正让农合联与农民群众坐到同一条板凳上,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深入推进集体林权、水利设施产权等领域改革,做好农村综合改革。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