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历年惯例,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将为当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基调。值得注意的是,上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保增长、扩内需”的基础上,又明确提出了“调结构”的新基调——这是资本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应该引起重视。
“调结构”是重量级提法
事实上,以4万亿扩大内需政策出台为代表的本轮扩张性宏观调控与历次的最大不同,恐怕就体现在“调结构”这三个字上。
“重要的是结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石磊认为,社会各界对4万亿人民币的“托市”资金普遍地持支持和乐观态度,但“投资方向选择很重要,要避免进一步加剧结构性矛盾,软化低素质企业的预算约束和信用约束,为经济发展埋下长期隐患。”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认为,目前中国经济运行的风险似乎是在如此巨大的支出规模下,最终支出的效率如何——中国经济会否再度出现“产能”投资过热,调控的结果能否支持减少储蓄,促进消费,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也表示,决策层对我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严重性有非常充分的认识,而且调整结构早就被列入我国的长远规划之中,但“此次出台的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的经济刺激方案,可能很难避免令经济结构陷入不利局面,令人担心。”
“调结构”建立在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规律清晰判断的基础之上,如果执行有效,则可以应对社会各界对单纯扩张加剧结构矛盾的担心。正如国家发改委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王小广所说,4万亿资金的投向透露出的政府布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意图,“不是为了保短期增长,也不是为了保高速增长,主要是保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因此,这次调整更多的是机遇。”
资本市场服务“调结构”大有可为
限于篇幅,近年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布的会议公报,鲜有直接提及资本市场的情况,但从国企改革、国资改革到银行业改革,资本市场从未出离于国民经济发展之外,应该说,资本市场在提高对国民经济“服务性”的同时,总体上也在分享国民经济增长的成果。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在深圳指出,我国资本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本轮宏观调控中,资本市场在服务“调结构”方面必然大有可为。正如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所长廖绪发所说,资本市场的反转主要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尽管目前仍处于熊市阶段,但资本市场建设的步伐不能减缓。
本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明确提到,要“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加强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方面,资本市场具备其他金融机构不可比拟的效率和优势。原本在6月底就可推出的创业板,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推出时间延后,目前准备工作已经充分,完全可以适时推出。在此基础上,应扩大股份报价转让系统试点范围,支持中小企业创新融资方式。
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要“扩大债券发行规模,优先安排与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等相关的债券发行”。可以预计,明年各类公司债发行仍将延续今年的火热局面。
此外,在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方面,成熟市场经验说明,资本市场的低迷期恰是企业并购的高涨期。当前,我国经济中不少行业产能过剩,如果产业资本利用较好的市场机会乘势而上,推进购并,提高行业集中度和规模效应,将为国民经济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很好的产业基础。
当然,如果资本市场表现良好,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得到有效保证,客观上自然能够拉动内需、促进增长。这就是最近坊间总在强调的“股市好房市才好”的道理。
树立信心:高层“维稳”态度明确
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今年前三季度,两市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8.6万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42.8%。截止到今年10月底,境内资本市场累计为企业股票融资2.3万亿元,债券融资1.3万亿元。
应该说,有效发挥资本市场在“调结构”乃至“保增长、扩内需”方面的作用,需要稳定市场运行,稳定投资者预期,实现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的良性互动。在这个问题上,市场应树立信心。据悉,最近的高层会议对于稳定股票市场运行的相关机制建设已有积极表态。
近年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中,提出的新一年工作任务大体均包括8个方面:宏观调控政策、农村、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区域、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民生。尽管近年历次会议公报限于篇幅,均未直接提及资本市场,但我们仍可积极期待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就资本市场做出直接部署——资本市场议题能否上会议公报,也是本次会议的一个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