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萃要:
“三个认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的必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改变安康欠发达面貌的治本之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重大机遇。
“三个坚持”
——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
——坚持把深化农村改革贯穿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始终。
——坚持遵循乡村发展基本规律办事。
“三个尊重”
——尊重农民意愿。
——尊重乡村特点。
——尊重发展阶段。
“五新”助推“五个振兴”
——以产业振兴为重点,厚植乡村振兴新优势。
——以人才振兴为支撑,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以文化振兴为灵魂,培树乡村振兴新风尚。
——以生态振兴为基础,提升乡村振兴新品质。
——以组织振兴为保障,彰显乡村振兴新作为。
“三个保障”
——健全工作机制。
——坚持规划引领。
——严格考核监督。
1.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集结令,真切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要义中蕴含深厚的“三农”情怀,从梁家河走进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一直有着特殊的感情,“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今年在向亿万农民致贺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时强调,“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我们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 我市是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川陕革命老区,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核心战区,显而易见,我市同步够格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农村,彻底改变安康总体欠发达现状的重头任务在“三农”。2017年,我市城镇化率为47.31%,分别低于全国、全省11.21、9.4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9394元,分别低于全国、全省4038元、87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高于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2.71:1,与全省基本持平。加之我市农村仍有16.52万户45.39万人亟需摆脱贫困,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可以说,即使2020年后我们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相对贫困问题仍然长期存在,在今后乡村振兴中持续消减相对贫困,着力破解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乏力等方面的问题,走出一条全市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民生之路、减贫之路,任重而道远。
3. 安康近年来发生巨大变化,这是我们“敢创一流、敢挑重任、敢为人先”砥砺奋进的结果,也是我们积极对接好、承接好、争取好脱贫攻坚带来的发展机遇使然,让贫困地区人民充分感受到了党的领导政治优势、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从中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判断,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安康仍将是全国的重点、全省的重心,我们务必倍加珍惜、紧紧抓住来之不易的大好机遇,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在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征程中,努力让安康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4. 回顾40年改革进程,安康大地尤其是广大农村一直是改革的一方热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破解“三农”难题,扎实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让广大农民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比如,支部+X+贫困户”工作机制、大力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等改革举措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我市“新社区工厂”被评为 2017年度中国改革十大案例、入选全国精准扶贫十佳典型经验,新社区工厂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与中国建行推出“社区工厂贷”是分不开的,也与中国建行高层倾力支持安康脱贫攻坚是分不开的。我们自豪地讲,安康之所以取得全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三连优”,实现了从一个发展滞后地区成为绿色快速崛起地区、从一个工作较落后地区成为工作先进地区的蜕变,这与我们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农村改革是分不开的。实践证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法宝,必须持续不断地推进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释放农村的改革红利、发展活力。
5. 我们推动“新社区工厂”改革,之所以这项改革在全国瞩目,就是因为兴办一个厂,却收获了农民就业、工厂发展、社区繁荣、社会稳定等一举多赢的效果:从产业扶贫的角度来讲,发展新社区工厂不是济一时之困、而是解一世之贫,贫困群众和搬迁群众有了稳定可靠就业,就能够实现可持续脱贫,我们为精准脱贫找到了一条好路子;从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角度来讲,新社区工厂将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推动了农民工市民化。同时,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为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我们为“三化”同步发展打下了一个好基础;从解决社会问题的角度来讲,新社区工厂让贫困群众和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务工、管家两不误,子女可以照顾老人、父母可以照顾孩子,我们为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提供了一个好办法;从发展地方经济的角度来讲,新社区工厂抓住了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契机,发挥了我市外出务工人员多的优势,引回来一大批在外务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引领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不仅壮大了第二产业,还催化技能培训、物流快递、电子商务、家庭服务业等三产服务业协同跟进,推动市域经济结构加快调整,我们为安康经济追赶超越搭建了一个好载体。
6. 现在各级把发展村集体经济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脱贫退出的硬杠子,我们要服从服务于这项改革,但绝不能穿新鞋走老路。1998年,我在河北省邯郸县工作时,就结合乡镇集体企业股份制改革,认真研究了发展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方式问题,提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有新思路。为什么这么说,发展集体经济不是现在提出的,早就提出来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发展集体经济就是搞“一大二公”,留下的是农村绝对贫困,路没有走通。改革开放后的大办乡村集体企业我们仍然没有走通,留下的是大量集体债务。推进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必须找准新路径,市上要加快出台指导性意见,绝不能在方向问题上出现大的偏差。
7. 我们推行“支部+X+贫困户”工作机制的改革举措,已成为脱贫攻坚五大工程中的强基工程,这项改革举措的精髓就是以红色党旗引领绿色发展,就是把特色产业链与脱贫致富链紧密联结,其中“X”这个关键要素和重要业态就是“生态经济”“美丽经济”,这是融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改革、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及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改革的协同和集成,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乡村振兴是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全面振兴,要破除农村体制机制障碍,唯有开展系统性、协同性和集成化改革,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8. “三个尊重”:尊重农民意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把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充分考虑广大农民的认知度和承受力,避免代替农民选择,不搞行政命令,坚决摒弃没有改变农民生产方式就急于改变农民生活方式的做法。同时,要引导农民摒弃“等靠要”思想,通过示范、引导、教育,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和农村各类主体活力,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局面;尊重乡村特点。坚持乡村“姓乡”,城乡有别,最大化地保留乡村独特的自然形态、民居风格、传统文化、民俗风情。要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做到分类施策、有序推进,打造各具特色的安康版“富春山居图”;尊重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当前发展阶段,科学评估财政承受能力、集体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本动力,合理设定阶段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防止贪大求快、一哄而上,避免因好高骛远而过度举债搞建设,坚决杜绝形象工程堆盆景。
9.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2015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的,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分别又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予以提升。市委2013年7月召开的三届四次全会上就提出了“更加注重产业融合”的要求,将其上升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组织方式、领导经济工作方式的决策高度,之所以说“更加注重”,是因为在2012年3月和11月出台的大力发展山林经济和涉水产业文件中,我们就明确提出了“形成‘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发展格局和‘一三相融、接二连三’复合业态”等具体要求。考虑到产业融合的发展理念当时较为超前,我在市委三届四次全会上讲了这样一段话,“如果大家还不太理解的话,我举个例子说明,发展现代渔业是发展涉水产业的重要内容,如果某个企业搞冷水养殖,这是一产的内容,又搞水产品精深加工,属于二产的范围,还搞餐饮、垂钓、观赏的休闲渔业,又延伸到了三产,这个企业就是典型的产业融合”。应该说抓产业融合发展,我们理念上一度走在了全国前列,实践中也结出了丰硕成果。比如,全市已有732个现代农业园区,位居全省前列,种养加及观光农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突出,汉滨、平利被评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汉滨于
10.发展“四个农业”与提升现代农业园区质量问题:今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这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但仔细研究“四个农业”,一般意义的小农户是做不了的。大家想一想,生态农业中的“猪-沼-菜”等发展模式及配套技术,还要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小农户是做不了的,必须依靠现代农业园区来承载;设施农业表面上是以智能温室为主,像汉滨区忠诚蔬菜现代农业园区采用农业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信息,全自动控制程序进行定时定量、分区分段地精准化施肥灌溉,小农户是做不了的,必须依靠现代农业园区来承载;体验农业让游客参与播种、耕作、采收、捕捞等活动,看起来轻松愉悦,实际上对于景点布局、基础设施、环境保护、饮居条件等有很高的要求,小农户是做不了的,必须依靠现代农业园区来承载;定制农业是分享经济的构成,采用“会员制”销售、农产品众筹、电商销售等农业经营新模式新业态,小农户是做不了的,必须依靠现代农业园区来承载。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小农户以土地流转、入股参与、园区务工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进而把小农经济与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高效链接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扶持小农户发展“四个农业”的目的。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不仅重数量,今后更要重质量和体量,要打造一批标准高、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航母型”现代农业园区,以此创建一批农业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生态休闲农庄以及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带动和整合一批旅游专业村、特色民宿、品牌化农家乐为重点的乡村旅游业态,并通过信息化这一引擎,不断提升农旅融合、文旅融合水平,加快催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让安康好山好水成为农民的“摇钱树”“聚宝盆”。
11.“一县一业”的问题:特色产业难以形成规模,缺乏拳头产品,是产业振兴中不能忽视的问题。过去有人形容我们的特色产业是“品种一火车,产量一汽车”,意思是什么品种都在搞,却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规模化仍然是现代产业的第一标志,没有规模化,就没有专业化、标准化,更谈不上品牌化。彻底改变特色产业小而散的发展现状,必须充分发挥县域资源禀赋、种养习惯以及气候、立地条件等比较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有特色、价值高、影响力大的拳头产品,早日形成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立县之业,走出培育大资源、发展大产业、创建大品牌的产业振兴之路。
12. 去年以来,我们在全市大力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找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安康的着力点,尤其是在脱贫攻坚领域与扶贫扶志有机结合,得到了中省领导充分肯定和各方面高度评价。市委提出“一年初见效、两年大变样、三年成新风”的要求,今年是第二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提出这个三年目标,就是要体现“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目前基层党员和群众中不良人情风、盲目攀比风、低俗恶搞风、打牌赌博风已经大为收敛,新民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新民风建设是在精神领域搞“工程”,改变一个地方街容风貌较易,改革一个地方风气习俗尤难,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什么时候新乡贤成为乡村振兴中坚,什么时候文明新风尚战胜了陈规陋习,什么时候新民风建设转化为人们的思想认同和行为习惯,我们这项工作才算开花结果。
13. 一个村落就是一段历史,一坯土屋就有一个故事。安康自古以来就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地方,秦陇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以及移民文化等在安康留下了印记,成为安康色彩斑斓的文化基因。开展讲好安康“百村故事”活动,通过发现一批乡土文化人才,深入挖掘、整理和保护传统村落遗存及其背后蕴含的乡村文化记忆,找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抓手,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让村子里的人找到根脉和自信。
14. 加大基层组织创新力度,探索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多途径遴选机制,对暂无合适人选的村,可探索实行跨区域组建联合党支部或者跨区域遴选村党支部书记的办法,也可由“第一书记”直接转任村党支部书记;对“第一书记”转任村党支部书记且在任内成绩突出的,在任期届满后直接提拔重用。按照“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的思路,推广石泉、白河“一产业一协会、一协会一支部”经验,通过建立村企联合党支部、产业党小组等方式,实现村级党组织引领、企业党组织带动、产业党小组示范、骨干党员带头、贫困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格局,真正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哪里就有党员和能人带动发展。
15. 做好新时代美丽中国的“安康答卷”,乡村振兴先行、乡村振兴为重。安康走过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山水就是这样,治理不好、利用不好,就是“穷山恶水”,治理好了、利用好了,就是金山银水。让我们咬定目标、实干苦干,打好乡村振兴这一攻坚战、持久战,誓让“穷山恶水”成为青山绿水、金山银水,誓让城乡因环境而美、群众因生态而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