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05年安康工作>2005年第八期 > 正文内容

强化科技培训 提高农民素质

2005-11-18 10:32 来源:
字体大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关键在提高农民素质。白河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旱作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1%,农村劳动力资源10万余人,富余劳动力就有5万余人。因此,强化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
  一、强化科技培训的重大意义
  首先,强化科技培训是提高农业主导产业效益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县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大兴主导产业,确立形成了黄姜、烤烟、蚕桑等全县性主导产业,畜牧、木瓜等区域性优势产业和蔬菜、中药材等地域性特色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但产业效益不高、经营管理粗放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制约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如蚕桑产业,一亩标准桑园一般可养3张蚕,但我县10万亩桑园,养蚕发放才4万张,平均2.5亩桑园养1张蚕,平均张产也只有45公斤,依靠科技增产增效的潜力十分巨大。通过强化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推广实用科技,就可以大幅度提高产业效益,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其次,强化科技培训是加快劳务输出技能化的重要举措。2004年我县外出务工人员总数达4万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80%,年劳务收入达2亿元以上,劳务输出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产业。但外出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低,竞争力不强,主要从事苦、重、险等体力劳动,成为劳务输出的“短腿”。强化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可以促进我县外出务工由输出体力型向输出技能型转变,由输出数量型向输出质量型转变,提高整体水平。
  再次,强化科技培训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对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系列化服务、一体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内容。要实现农业主导产业的专业化生产,农民素质是关键。只有加强农业生产新技术、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安全、标准化生产方面知识的培训,才能真正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质量意识,达到标准化和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同时,强化科技培训也是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环节。
  二、强化科技培训要突出工作重点
  强化科技培训要以促进农民持久增收和充分就业为目的,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劳务输出展开科技示范、科技培训、科技推广等活动。
  一是着力抓好科技示范。以培育科技示范大户、科技示范大村为重点,立足资源优势,紧紧围绕黄姜、烤烟、蚕桑、畜牧、林特等现有主导产业及蔬菜、中药材等后续产业,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精心培育一批科技示范大村、大户,力争每村培育4—6名科技示范户。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县。
  二是切实加强技术培训。以提高干部群众特别是家庭主要劳动力科技素质为重点,以农村产业专业大户、返乡知识青年、村组党员干部群众、青年农民和经济能人为主要对象,紧紧围绕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农产品加工业大规模组织开展农村实用科技知识培训。培训要紧密结合农时季节和需求,以各类中、短期专业性培训班和产业化发展所需的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培训为主,努力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是大力推广实用技术。紧紧围绕《白河县农业十项实用技术手册》,重点抓好间作套种、良种配套、病虫防治、优质烤烟栽培、大棚蔬菜栽培、林果药栽培管理、高产省力化养蚕、省力化养猪、山羊快速育肥、林下养鸡等十项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努力使农村家庭主要劳动力普遍掌握1—2门实用技术,增强增收致富的本领,大幅度提高农村实用技术对农民增收和产业增效的贡献率。   
  四是加大劳务技能培训。进一步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必须把技能培训作为劳务输出的关键环节,尽快实现劳务输出由“劳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劳务培训工作要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做到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按需施教、注重实效,努力构建政府引导、专业化培训、一体化服务的劳务培训格局,推动劳务技能培训再上新台阶。要积极探索和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订单、定向、定岗培训为重点的培训形式,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开展对口职业技能培训,实“岗前培训、合格发证、带证输出、持证上岗”的效果。
  三、强化科技培训要创新形式
  强化科技培训要立足于县域经济和教育培训资源现状,以市场为导向,整合各种培训资源,为发展优势主导产业、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
  一是充分发挥教育部门的主渠道作用。以县委党校、县职教中心、农广校、乡镇科协为主要阵地,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搞好量大面广的农村劳动力基础培训。支持、引导各类社会中介机构承担农民专业技能培训任务,围绕劳务需求,开设急需专业,搞活培训方式,走“以培训带输出”的模式。积极探索在农村初中、高中阶段开设产业技术培训课程,让广大青年学生尽早学习实用技术,变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人力资本。
  二是不断创新培训工作模式。我县富余劳动力丰富,外出务工人员仅占农村劳动力人员总数的40%。要将富余劳动力完全转移出去,必须创新培训模式,加大培训力度。探索“校企联合”模式,引导各类培训机构与企业联合,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推行“订单式”培训,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层次。推行中介组织培训模式,按照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引导农业龙
头企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按照相关质量标准,开展关键技术培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是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将县、乡机构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进行排队归类,统一下派到村,实行驻村开展科技服务,重点抓好科技示范户培育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专业合作社或协会组建工作。对下派到村的科技人员制定专门考核办法,实行职级、待遇不变,行政关系不变,工资照发,建立激励奖惩机制,加快农技推广和农业科技入户步伐。
  四、强化科技培训要加强领导
  把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高度,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建立健全科技培训工作协调机构,成立领导小组,做到有班子、有目标、有考核、有奖惩,积极主动工作,切实抓好培训。
  要把强化科技培训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改革乡镇运行体制,改进为农服务方式,引导乡镇“七站八所”等事业单位,转变为自主经营的企业或中介服务机构,走市场化运行模式,真正成为为农民开展科技服务的主体,满足广大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
  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的投入,是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培训资金投入体制,财政部门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集中培训的经费保障。要加大项目申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特别是要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农民培训工作,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中介组织、个人等多元化培训资金投入机制。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