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05年安康工作>2005年第九期 > 正文内容

主攻中药工业引领中药产业

2005-11-17 12:09 来源: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我们在编制安康市“十一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先后对中药材基地、中药加工企业作了深入调查,与有关方面进行了座谈讨论,并认真学习研究了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发展动态及外地经验材料,形成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现状剖析:发展态势良好,瓶颈制约突出
自市委提出大力发展“药、水、游”三大产业以来,全市上下形成共识,中药产业建设积极推进,阶段成效已经显现。
     (1)中药材种植开始向规范化迈进。近两年来,全市共筛选申报了8个道地优势中药材GAP认证品种,分别为:绞股蓝、黄姜、板兰根、葛根、黄精、淫羊藿、玄参、桔梗,挤进了陕南中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盘子,争取到扶持资金480万元,吸引市内外制药及营销企业先后在适生区域建立GAP药源基地,如:北医大制药公司在平利县建立绞股蓝、淫羊藿GAP基地,杨凌中科公司在汉阴建立板蓝根GAP基地,陕西步长集团在镇坪县建立玄参GAP基地等。目前,绞股蓝已于2004年通过国家GAP认证,黄姜认证可望在今年底通过,其它品种的GAP认证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其中板兰根认证计划明年申报。这种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GAP基地的运行机制,既保证了药源质量,又拉动了规范化种植,也容易形成板块规模。绞股蓝通过GAP认证后,外地药商定单不断,绞股蓝规范化种植面积由去年的1000多亩扩大到今年3000多亩,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80多万亩,其中规范化种植面积近5万亩。2004年,中药农业实际产值6亿元,占全市第一产业总产值的11.1%。有27.8万农户从事药材种植,药农从中取得收入6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350元来自种药。
    (2)中药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得到扩张。全市共有中药加工企业40家(其中中间体提取企业36家),4家制药企业已通过国家GMP认证。建成了以绞股蓝、葛根、黄姜等三大药源开发利用为主,共有6种剂型12个产品的制药生产线。具备黄姜干燥物1589吨、皂素600吨、双烯100吨、绞股蓝总甙20吨、绞股蓝总甙片3亿片、绞股蓝皂甙胶囊1亿粒、葛根素10吨、小针剂500万支等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2004年,中药工业实现产值4.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2.2%。安康正大制药公司销售收入已突破亿元。近年来,已引进西安麦迪森制药公司、陕西江兴医化科技有限公司、常州科威制药公司等3户外地企业分别到市工业园区、石泉县、旬阳县投资办厂。同时,市内一些私营企业陆续进入中药加工领域,如长寿医药公司、新生药材公司、大地植化公司等,都在积极建设中药饮片加工生产线。中、省重点支持的我市一批中药加工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正大制药公司葛根黄酮等产品生产线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北医大制药公司股蓝泼尼松生产线已完成厂房改造,等待国家药品批准文号;平利药厂冻干粉小针剂生产线已经建成,10月份即可投产。
      (3)中药科技研发能力明显增强。全市各类中药研究机构发展到24家,其中政府设立的研究所9家、制药企业内设的研究所5家、民营研究所10家,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20人,其中高级以上职称40人。近年来,取得了一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安康北医大药物研究院与国内13家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建立了长期科研协作关系,先后完成30多种中药资源的研究开发,取得127项科研成果、19项国家发明专利,研制80余种绞股蓝系列产品。依托北医大制药公司设立的安康新药研发中心,已完成了试验室改造,仪器设备正在考察定购。全市拥有绞股蓝和葛根原药提取两项自主知识产权,在批量生产的医药产品中有国家级新药10个,葛根素注射液小针剂为国家名牌产品。“股蓝泼尼松片”、“小儿上感口服液”、“羟乙葛根素”、“乙肝清胶囊”等一批国家级新药已完成试验程序,进入审批阶段。北京同仁堂在紫阳县建立药源基地,研制出药食两用的“硒茹多糖”、“富硒保健系列产品”,已正式投入生产。
      (4)中药材及药品流通日渐活跃。2004年,全市90余家有经营中药材资质的企业收购地产药材0.2万吨,制药及中间体生产企业收购地产药材8.8万吨,市内各级医疗机构使用地产中药饮片0.05万吨。同时,涌现了一批中药材专业协会和经销大户,为开拓中药材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市已通过GSP认证的药品经营企业299户,2004年销售收入近亿元。此外,我市于2004年10月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秦巴药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叫响了“秦巴药业”品牌,扩大了对外影响,推动了地产中药材及中药产品的市场促销。
       实践证明,市委将中药产业作为全市三大重点产业之一进行建设的决策是正确的,总体落实情况良好,起步阶段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中药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急需认真解决。第一,加工能力弱。目前我市中药产业仍处于以种植中药材为主体的农业初级形态,种植业在中药产业总值10.1亿元中占60%,整个产业头重脚轻,种植业大,加工业小,商贸业弱,致使现在的资源优势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中药材滞销、贱销的现象时有发生。第二,龙头企业少。现在4家GMP达标的制药企业,规模都很小,加之营销力量薄弱,营销手段落后,品牌优势尚未形成,市场占有率低,产品做不大,生产批量小,实际生产能力只有设计能力的1/4,难以起到显著的龙头带动作用。近年虽引进了一些外地企业,但投资都不很大,有的正处于建设阶段。第三,产业规模小。由于加工业不发达,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低,2004年全市中药产业实现增加值6.5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仅为6.3%,还没有真正成为安康的支柱产业。这些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中药工业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市中药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还应清醒看到,由于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全国各地竞相抢占中药产业领域,医药行业并购重组热潮继续升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做大做强我市中药产业,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付出相当艰巨的努力。
       二、重点突破:实施“四个并举”,主攻中药工业
      中药产业是由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贸业及中药知识产业共同构成的综合体系,四者相互促进又彼此制约。在当前中药加工能力明显薄弱的情况下,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实施重点突破,主攻中药工业,努力使中药产业在“十一五”期间跨入以中药工业为主导,引领中药农业、中药商贸业和中药知识产业跟进发展的新阶段。到2010年,力争建成8—10个符合GAP规范的骨干药源基地,培育2—3户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制药企业,创立3—5个中药知名品牌,中药产业增加值达到21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上升到12%。
实现上述目标,关键在于领先发展中药工业。结合我市实际,应实施“四个并举”,大力拓宽加工转化领域。
      (1)初加工与深加工并举。一般而言,加工层次越深,利润空间越大。然而,脱离现实条件只把目标瞅在精深加工上,就会误入歧途,错失良机。依托大宗地道药材进行初加工,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前,应以长寿医药公司、麦迪森公司为重点,兴办一批中药饮片厂和具有常用中药颗粒提取能力的企业,促进地产药材就地消化增值,规避农民种药的市场风险。中药深加工应重点围绕绞股蓝、黄姜、葛根等三大优势资源,在抓好现在产品生产的基础上,适时向下游产品延伸,形成系列产品。①在绞股蓝深加工上,依托北医大、安康正大,加快绞股蓝皂甙A、绞股蓝冠脉康、股蓝地塞米松、股蓝泼尼松、股蓝皂甙缓释片等新药、新剂型发展,带动平利县建成5万亩规范化绞股蓝基地;②在黄姜深加工上,整合现有水解物、皂素、双烯等中间体加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重点转向去氢表雄酮、氢化可的松、强的松龙等激素类药物的研制生产,巩固旬阳、白河两县规范化种植黄姜基地20万亩;③在葛根深加工上,依托安康正大、镇坪药厂、平利药厂,大力推动葛根素、葛根素片剂、葛根素针剂的质量升级和市场开拓,综合开发葛根黄酮、葛根粉、葛根纤维类产品,抓好野生托育和种质优化,在镇坪、平利建立5万亩葛根基地。
     (2)中药产品与非药产品并举。中药产品包括医药中间体和最终产品;非药产品是指具有中药功能的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农药、饲料、肥料及某些工业原料等。据专家分析,后一类产品市场更为广阔,其销售额是前一类产品的8倍以上,而且进入门槛低,行业限制小,资金技术密集度相对较低,很适合安康发展。为此,应在做大做强现已开发生产的骨干中药产品的同时,大力发展非中药产品,促进中药材的综合利用,形成多品种集聚共生的格局。就目前看,从绞股蓝可乐饮料入手,容易取得突破。其理由是:老少皆宜,消费群体大;平利绞股蓝饮料配方不仅有营养保健作用,而且风味独特,天然纯正,口感好,有竞争力;绞股蓝作为饮料而不是药品,回旋余地大。它与“健力宝”相比毫不逊色。“娃哈哈”、“农夫山泉”都能走向全国,卖到1.50元到2.00元一瓶,水比油贵,绞股蓝可乐饮料肯定不会比水差。
      (3)市内加工与市外加工并举。从一定角度讲,市场经济也是一种分工经济、合作经济,我们应注重激活各种生产要素,寻求更多大的市场分工。一方面通过自己兴办、引资创办或联办加工企业,培育扶持一批市内企业壮大高昂,提高中药材就地消化吞吐能力;另一方面千方百计与市外药业知名大企业挂靠联合,采用合作建设药源基地、发展订单原料种植、提供优质初加工原料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大力促进中药材易地转化。使市内的资源优势与发达地区的加工、研发、营销优势紧密结合、实现互补,从多方面增强中药材加工转化能力。
      (4)二次开发与引进创新并举。全市现有药品生产批准文号108个,目前生产的只有10多个产品。对现在尚未生产的90多个产品和已生产的重点产品,在确有市场和疗效的前提下,应选择经古方,研究提纯、浓缩或给药途径的新工艺,进行剂型、配方等方面的二次开发,以达到周期短、费用少、见效快的效果。据资料介绍,日本选择经典方“小柴胡汤”,生产成颗粒,卖的比中国所有出口的中成药总和还要多。我市以前有著名的叶锦文“小柴胡汤”,现在优势没有发挥。还应看到,一种新药的研发往往要历经上十年,耗资大,时间长,有的新药即使等到生产批准文号拿下来了,市场也早已发生了变化。更鉴于我市制药企业现有科研水平的实际,不一定非得要有自主知识产权。对国内外医药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的最新研究成果,应采取“拿出主义”,在达成转让协议的条件下,积极引进创新,尽早生产和投向市场,这是便捷高效之路。
      三、政府作为:把握角色定位,做好五项工作
在贫困山区发展市场经济,固然要靠市场运作,但更要运用好“看得见的手”,切实发挥政府第一推动力的作用。中药产业作为市委、市政府既定的重点产业,就应坚定不移地将其摆在突出位置,不要因为中药产业规模尚小而转移方向,不要因为黄姜种植出现暂时波折而动摇决心。只要沉住气扭住不放,拿出过硬措施常抓不懈,我市中药产业是有条件在三五年内实现快速发展的。
     (1)下功夫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一方面,从捆绑资金入手,真正把“扶持龙头,就是扶持农业”的思想落到实处。在继续做好中药产业化项目申报工作,努力争取中省扶持的同时,将技术改造资金、国有资产变现资金以及林业、农业、扶贫资金按照适度倾斜原则,每年捆绑安排200万元作为市级中药产业专项资金,对市内成长性好、有望成为制药龙头企业的重大项目进行扶持。这笔资金可由市中药办统一管理,与企业签订协议,一年一考核,实行有偿无息,滚动使用,使之在带动民间投资、引进外来投资中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创造优势入手,扩大招商引资。目前,全国各地都在争取客商投资,而我们安康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硬环境不如别人,优势并不多,虽然年年做工作,成效却不尽如意。因此,政府应舍得拿出一部分前期资金,把优势铺垫起来,以增强客商投资的吸引力。比如,在江北新区建设中,规划适当面积设立“秦巴药物产业园”,由政府投资把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好,集中摆布安康医药加工企业。若再能实行零地价政策,简化办事程序,减免有关费用,搞好诚信服务,相信能够引来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进入园区,兴办、联办中药企业。同时,扩大招商引资,不单要把外地客商引进来,还要面向内部,引导本市私营企业主、外出打工老板投资中药产业。
      (2)加大市场促销工作力度。企业是开拓市场的主体,而政府也能有所作为。我市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应积极争取国家许可,适时建设“秦巴中药材交易市场”。尽快开辟安康秦巴药业专业网页或网站,加快信息传播,扩大网上交易。深入挖掘秦巴山区传统医药风情文化,编导安康中医药文艺节目,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药品促销活动。在瀛湖风景区规划建设中药材资源观赏园,配套建立种源圃和标本库,使其成为生态旅游的一大亮点。鼓励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离职从事中药材及中药产品的营销工作,放手发展药材经销大户,跑市场、拿定单。引导制药企业积极聘请专业营销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构建营销网络,以扩大市场销售带动生产大规模发展。
    (3)重视招揽和培养药学人才。发展中药产业,我们既缺乏企业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又缺乏大量的中医中药人才。应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不受身份、年龄、行业等框框限制,广为招聘有用人才。同时,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应设立中医中药专业,建立面向中药产业群的职业培训基地。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办教育、搞科研,走医科教一体化的路子。
    (4)积极组建全市中药行业协会。这是整合中药产业资源的切入点,有利于推行行业自律,消除内部恶性竞争,协同研发中药产品,合力开拓境外市场,有效解决政府不宜或无力解决的产业链条薄弱环节,促进全市中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关主管部门应按照“参与不干预,搭台不唱戏,服务不增负”的原则,物色和动员公道能干的人伸头组建中药协会组织,指导协会制订好章程,促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5)强化对中药产业建设的组织领导。建议今后每年市政府召开一次全市中药产业建设工作会议,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分析发展形势和存在问题,安排部署年度工作任务,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研究制订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在领导分工上,应明确一名副市长分管整个中药产业,按照产业化经营的内在规律,从药材种植、中药加工、中药科研到产品销售,一管到底。在市发改委内应单设中药产业办公室,由一名副县级干部担任办公室主任,选调得力的工作人员,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以增强组织协调能力,发挥牵头主演作用,指导产业的整体运行。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