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05年安康工作>2005年第九期 > 正文内容

紫阳县发展茶叶产业的主要做法

2005-11-17 12:17 来源:
字体大小:【

    紫阳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始于春秋战国时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生产历史。紫阳茶在唐朝时已作为宫廷贡品,清朝时已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清嘉庆时兴安知府叶世倬的诗句“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现已成为紫阳茶的广告语。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茶叶产业有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以来,紫阳茶叶产业突飞猛进,是紫阳茶叶大发展的最新阶段。进入90年代初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开放和发展,逐步打破了计划经济指导下的茶叶销售局面,由于我县茶叶加工条件有限,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价格疲软,紫阳茶叶销售市场越来越少,加之我县在70年代新发展的茶园是建在荒山坡地中的生长条件差,同时又是从湖南、浙江等地引进的群体茶种,发芽晚,嫩度小,产量低,农民经营茶叶不合算,放弃了采摘、管理,使全县大面积的茶园被荒芜,到90年代末期,全县茶叶的面积下降到7万余亩,走到了最低谷。跨入新世纪以来,紫阳县委、县政府认真总结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重新审视了县情,理清了农村经济工作思路,对农业经济结构进行了战略性的调整,把发展茶叶产业放在全县农村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茶叶主导产业建设的决定》,使紫阳富硒茶产叶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取得了新的发展突破。主要做法是:
    一是建立健全了茶叶产业组织机构。成立了县茶叶领导小组,由县长罗雪剑同志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和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同时组建了紫阳县茶业局以及紫阳县茶叶产业协会等服务机构。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茶叶产业化建设的领导,解决产业建设过程中的宏观规划、管理协调、督促落实、验收检查、配套服务、奖惩兑现等问题。
   二是实施了扶持茶叶产业的优惠政策。为了进一步充分调动广大茶农的生产积极性,解决好发展茶叶产业的资金投入问题,县委、县政府大胆解放思想,抢抓政策机遇,把县财政安排生产的扶持资金、国家安排的各项扶贫开发资金、信贷资金进行“统一安排,捆绑使用,重点倾斜”,做到“六个结合”,即:与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扶贫开发、村级通达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库区移民开发、建设文化旅游景点相结合。农民发展茶园的种苗款县上扶持80%,购置茶叶加工机械扶持20%,修一口水窖县上扶持配套资金500元,优先解决茶叶重点村的水、电、路等问题。特别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借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的东风。把发展茶叶产业纳入退耕还林计划,坚持了从长计划,事先考虑到八年后农民如何生存的问题,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在实施的过程中,县上统一从林业、茶叶部门抽调专业技术干部,组成规划组,在全县10个茶叶重点乡镇26个重点村进行统一规划,把适宜茶叶生长条件的最佳区域连片规划为茶园,优先列入退耕还林计划,目前全县已实施退耕还林的茶园面积达3.5万亩。
   三是采取了县直部门包村,领导抓典示范的办法。从2002年起县委、县政府决定实行县直部门包村抓产业,在56个县直包村部门中抽调26个县直部门主抓茶叶产业建设,每个乡镇主要领导和县直部门领导包抓50—100亩茶叶示范园。几年来,26个县直部门包抓的茶园面积达3.1万亩,占全县发展茶园总面积的64%,领导包抓示范园达0.5万亩。通过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使我县茶叶产业走出了过去“只见栽树不林”的发展阴影,实现了产业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新跨越,所发展的新茶园成块连片,密植丰产,坚持了质量标准。
    四是狠抓了茶叶产业基地建设。以低产茶园改造为切入点,对老劣茶园进行了培土、追肥、修剪,做到了应改尽改,同时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在抓基地建设上,坚持了质量、标准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舍得拿出好地块种植茶叶,在具体落实上实行了统一规划,成块连片,密植丰产,发展一亩达到高产高效一亩,彻底改变了过去零星分散传统的耕作方式。
    五是开发名优茶产品,提高茶叶科技含量。以建立小型名优茶加工厂和技术培训为重点,县茶叶局从浙江引进最先进的名优茶加工机械128套,在全县建立了108个名优茶加工示范厂,每年县茶业局都要组织名优茶加工厂的人员进行严格的技术培训,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名优茶加工技术水平,各加工厂收购农户鲜叶进行加工,带动茶农发展,促进基地建设。
   六是建立了质量、标准、商标、包装、宣传“五统一”的管理体制。在90年末,随着茶叶市场的不断开放,紫阳茶叶市场管理步入无序经营的状况,县政府下决心对茶叶市场进行整顿,对茶叶质量、标准、商标、包装、宣传实行了“五统一”,优化了茶叶市场秩序,有效地解决了生产标准乱、市场管理乱、产品品牌乱、经营包装乱、宣传口径不一的问题。
   七是狠抓紫阳富硒茶基础认证工作。县委、县政府应入世要求,组织茶叶科技人员,从富硒茶的种、管、采、制、包装、贮藏、运销方面,制定了7个系列标准,已通过国家批准,作为省地方标准颁布实施;向国家申报了无公害绿色产品茶叶生产基地、环境和茶样检测,有8家茶叶企业取得了无公害产品认证,5万亩茶园通过国家富硒茶标准化示范园验收;向国家商标局注册了紫阳富硒茶证明商标;紫阳富硒茶原产地域保护获得国家商标质检总局认证公告。
   八是建立了茶叶产业考评机制,加大了考评工作力度。县委、县政府从2002年起,就实行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了茶叶考评办法,以100分制计算,对茶叶重点乡镇的考核,茶叶产业建设占年终综合目标考核总分的40%,除纳入综合考评外,同时县政府每年从财政经费中安排5万元作为茶叶产业的单项奖励。对县直部门包村的考评,以100分制计算,占年终综合考评总分的45%。县考评办每年进行两次考评,按照制定的茶叶目标管理责任制,上半年进行一次初评,年终进行总评。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促进了紫阳茶叶产业建设,开创了紫阳茶叶发展史上的新局面。几年来,全县无偿投资800万元,连片发展丰产密植茶园52万亩,其中无性系栽植1万亩。改造老茶园5万亩,推广名优茶加工机械128套,培训名优茶加工技术人员1500余人,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了15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了1500吨,其中名优茶达到了850吨,茶叶产值达到了8000万元,综合产值超亿元,全县每个农业人口平均茶叶产值达267元。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