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坪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南端的大巴山深处, 国土面积1503平方公里,人口5.7万人,为国家级贫困县。在长期的经济建设实践中,该县充分认识到,建设一支懂市场、善管理、作风硬的干部队伍是加快镇坪发展的关键所在。从2003年起,他们在全县党政机关大胆探索推行了“三个三分之一”的分流和培养锻炼基层干部制度,即选派三分之一干部下到农村抓产业发展,三分之一干部到沿海打工锻炼,三分之一干部到一线抓项目建设。三年来,共选派和抽调干部696人,发展以中药材为重点的主导产业面积5.2万亩,包抓重点建设项目105个,引进项目33个,吸纳投资6亿多元,不仅有力地拉动和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也在经济建设实践中提高了干部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一、选派干部到农村,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从2002年起,全县从县乡党政机关累计抽调干部408名,安排到全县10个乡镇和78个村抓产业发展、抓科技服务、抓政策落实,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积极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协助农民销售产品,带动农村主导产业建设和农民增产增收。这些下派到农村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干部,认真宣讲党在农村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走村入户讲授农业科技,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究,与农民群众算帐对比,引导农户选准项目谋划发展,运用包抓、创办主导产业项目示范点的方式,推广使用三元杂交、人工饲草养殖、圈舍改造、疫病防治等技术,发展适销对路的玄参、黄连等地道骨干中药材,按照GAP规范要求进行高产技术试验和推广。到2004年,全县中药材种植达到3.9万亩,产值4200万元,发展生猪12.2万头,人均出栏生猪2头。全县中药、畜牧两大主导产业分别比2002年增长49%和37.1%。
二、选派干部到沿海,在市场大潮中提高素质。面对企业发展中人才匮乏的难题,2003年,镇坪县制定了《关于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年轻优秀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离职锻炼的试行办法》, 194名县乡机关干部以普通劳动者身份到江苏、广东、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打工锻炼,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通信息渠道,开拓市场营销,培养经营人才。对外出离职锻炼的干部,该县以培养创业型、管理型、经营型人才为目的,提出了建立一个关系,学习一门技术,结交一个客商,谋取一个职位,引进一个项目,提供一份信息,带出一批人员,搞活一项产业的"八个一"要求。这些干部在打工锻炼中,很快适应了市场竞争,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县第一批输送到沿海发达地区锻炼的干部74人,半年后全部找到工作,月薪1000元以上的有19人,其中有3人进入企业管理层,他们积极了解市场信息,促销镇坪产品,引进外地人才、资金和技术。该县一名女干部在广州某药材批发市场打工,瞅准商机,多次回镇坪收购党参、天麻等地道药材50余吨,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市场营销能力,也为镇坪药材产业开辟了一个新的销售通道。一名乡党委副书记在外打工期间,千方百计联系投资,接交外地老板和企业家,从杭州引来投资700万元,买断了岚江河电站的经营权。还有4名干部组织100多农民到所在公司打工,带动了一批劳务输出。在外派干部的带动下,2004年该县劳务输出人数就达1.2万人。
三、选派干部到一线,在项目建设中施展力量。近年来,镇坪县突出公路交通、水电开发、城镇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抽调得力干部抓招商引资、抓工作协调、抓环境治理,全县出现了项目建设的强劲势头。全县累计开工建设项目138个,总投资6.37亿元。其中,争取国 家投资项目105个,投资3675万元,已竣工运营60个;招商引资项目33个,引进外资6亿元,已竣工投产18个,完成投资2.4亿元。为了把重点项目建设搞好,该县按照"业务精通、技术过硬、原则性强、善于管理"的要求,抽调懂技术的专业干部、协调能力强的管理干部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业务干部,深入项目建设工地一线开展工作。对国家投资项目,注重做好资金、进度、质量和安全管理,确保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项目建设质量的优良可靠,项目进度的快速推进,项目施工的安全运转。对招商引资项目,突出发挥治理环境、协调关系、解决问题、搞好服务作用。通过干部参与项目建设,促进了投资数亿元的四个小水电开发项目加快施工,带动了县城改造、中心广场、南江大道等十项建设项目相继启动,为进一步争取项目、扩大招商引资打下了基础。
镇坪县在机关干部中推行“三个三分之一”制度,切实增强了广大干部的群众观点、市场意识和服务理念,提高了干部指导农村工作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和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水平,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提高了素质、转变了作风,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04年,该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169元。
目前,该县正在进一步完善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具体做法,积极推进干部到一线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进程,努力探索干部到一线工作的长效机制,力争早日脱贫致富,奔向小康。
一、选派干部到农村,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从2002年起,全县从县乡党政机关累计抽调干部408名,安排到全县10个乡镇和78个村抓产业发展、抓科技服务、抓政策落实,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积极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协助农民销售产品,带动农村主导产业建设和农民增产增收。这些下派到农村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干部,认真宣讲党在农村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走村入户讲授农业科技,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究,与农民群众算帐对比,引导农户选准项目谋划发展,运用包抓、创办主导产业项目示范点的方式,推广使用三元杂交、人工饲草养殖、圈舍改造、疫病防治等技术,发展适销对路的玄参、黄连等地道骨干中药材,按照GAP规范要求进行高产技术试验和推广。到2004年,全县中药材种植达到3.9万亩,产值4200万元,发展生猪12.2万头,人均出栏生猪2头。全县中药、畜牧两大主导产业分别比2002年增长49%和37.1%。
二、选派干部到沿海,在市场大潮中提高素质。面对企业发展中人才匮乏的难题,2003年,镇坪县制定了《关于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年轻优秀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离职锻炼的试行办法》, 194名县乡机关干部以普通劳动者身份到江苏、广东、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打工锻炼,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通信息渠道,开拓市场营销,培养经营人才。对外出离职锻炼的干部,该县以培养创业型、管理型、经营型人才为目的,提出了建立一个关系,学习一门技术,结交一个客商,谋取一个职位,引进一个项目,提供一份信息,带出一批人员,搞活一项产业的"八个一"要求。这些干部在打工锻炼中,很快适应了市场竞争,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县第一批输送到沿海发达地区锻炼的干部74人,半年后全部找到工作,月薪1000元以上的有19人,其中有3人进入企业管理层,他们积极了解市场信息,促销镇坪产品,引进外地人才、资金和技术。该县一名女干部在广州某药材批发市场打工,瞅准商机,多次回镇坪收购党参、天麻等地道药材50余吨,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市场营销能力,也为镇坪药材产业开辟了一个新的销售通道。一名乡党委副书记在外打工期间,千方百计联系投资,接交外地老板和企业家,从杭州引来投资700万元,买断了岚江河电站的经营权。还有4名干部组织100多农民到所在公司打工,带动了一批劳务输出。在外派干部的带动下,2004年该县劳务输出人数就达1.2万人。
三、选派干部到一线,在项目建设中施展力量。近年来,镇坪县突出公路交通、水电开发、城镇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抽调得力干部抓招商引资、抓工作协调、抓环境治理,全县出现了项目建设的强劲势头。全县累计开工建设项目138个,总投资6.37亿元。其中,争取国 家投资项目105个,投资3675万元,已竣工运营60个;招商引资项目33个,引进外资6亿元,已竣工投产18个,完成投资2.4亿元。为了把重点项目建设搞好,该县按照"业务精通、技术过硬、原则性强、善于管理"的要求,抽调懂技术的专业干部、协调能力强的管理干部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业务干部,深入项目建设工地一线开展工作。对国家投资项目,注重做好资金、进度、质量和安全管理,确保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项目建设质量的优良可靠,项目进度的快速推进,项目施工的安全运转。对招商引资项目,突出发挥治理环境、协调关系、解决问题、搞好服务作用。通过干部参与项目建设,促进了投资数亿元的四个小水电开发项目加快施工,带动了县城改造、中心广场、南江大道等十项建设项目相继启动,为进一步争取项目、扩大招商引资打下了基础。
镇坪县在机关干部中推行“三个三分之一”制度,切实增强了广大干部的群众观点、市场意识和服务理念,提高了干部指导农村工作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和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水平,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提高了素质、转变了作风,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04年,该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169元。
目前,该县正在进一步完善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具体做法,积极推进干部到一线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进程,努力探索干部到一线工作的长效机制,力争早日脱贫致富,奔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