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庙坪乡偿还历史债务的调查
提要:旬阳县庙坪乡党委书记张先平2001年底由城关镇副镇长兼财政所长岗位调庙坪乡工作。面对该乡巨额历史债务严重困挠全乡发展的实际,他上任伊始,即确立还债就是发展,还债就是政绩的观念,带领一班人,通过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严控支出,挤出资金偿还债务。短短三年间,在确保干部工资不拖欠的前提下,共偿还历史债务320万元,使全乡债务由他上任前的404万元下降到84万元,并计划在2005年底全面消化剩余的债务。陈帐的逐年消化,减轻了财政压力,促进了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该乡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县上下达的财政收入任务,工农业总产值年均以20%的速度递增,综合考核连年位居全县前列。
庙坪乡地处旬阳偏远地带,全乡有8个村,总人口11583人。1996年至2001年,由于多种原因全乡形成各种不良债务高达404万元,其中各类建设欠款210万元,占52%;借贷、挪用专款68万元,占16.8%;公务费、干部工资欠帐126万元,占31.2%。涉及到300多户群众和几乎全乡所有干部。2001年底,时任城关镇副镇长兼财政所长的张先平被组织选派到庙坪乡任乡长,上任伊始,面对巨额外债,面对干部群众期待和观望的目光,面对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他和党委、政府班子通过调研论证,果断决策,决定以消化不良债务为突破口,理顺经济发展思路,壮大乡域经济实力,进而取信于民。确立了“还债就是发展,还债就是政绩”的共识,制定了“先群众,后干部,先个人,后单位”的偿还方案,采取了一系列具体而有效的措施,使全乡的债务总额由2001年底的404万元下降到2004年底的84万元。
(一)坚持第一要务,在加快发展中消化债务。还帐,归根结底是要政府拿出票子来,在清理出404万元外债中,需政府直接偿还的就高达330万元。钱从哪里来?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意识到只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解决债务偿还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抓产业、扶企业、活资产等办法,增加财政收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仅2002年,全乡实现财政收入220万元,超县下达110万元收入任务100%,较上年翻了一番,政府把财政增收的部分全部用于偿还外债,一下子就消化了100多万元,全乡万元以下的零星外债全部还清。二是大力促进以矿产为主的工业企业发展,鼓励企业支持政府化解债务。政府实行领导挂联重点企业办实事,定期召开政府与企业座谈会,抽调专门队伍开展企业生产环境整治等,力促企业达产达效。为使一个关停一年多的规模企业恢复生产,乡领导带着企业老板冒酷署五次赴西安,协调关系,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终于获准重新开工生产。为实现矿产品的深加工,乡政府千方百计牵线搭桥,为东升五联公司、兴达矿业公司等选、冶企业协调签订加工矿石5万多吨。一系列振兴企业的举措取得了明显成绩,2001年至2004年三年间,全乡工业企业共实现产值214亿元,创利税3000万元,成为支撑乡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几年来,企业为全乡教育捐款35万元,支持乡上解决建校欠帐问题。三是盘活闲置资产,增加财政收入。通过采取变卖公车、出租老乡政府闲置房屋、转让乡电站产权等办法,实现收入17万元。全乡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县下达的财政收入任务,不仅解决了干部当年的吃饭问题,偿还外债的资金也有了着落。2002年以来,乡政府共从本级财政中直接拿出160万元资金用于还帐。
(二)艰苦创业,抠出资金还外债。借钱要忍,还债要狠。”庙坪乡政府就是靠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的“狠劲”,抠出资金还外债。一次,县政府的一位领导来乡上检查工作时看到当时因房屋陈旧,四间房屋倒塌,有些干部是两人合住一间办公室,有的住在阴暗潮湿的房子里,觉得乡上的办公条件实在是看不过眼,专门拨付了5万元用于改善办公条件,乡政府把这笔钱全部用于偿还乡村公路建设欠帐。领导们仍住在70年代建成的瓦房里,白天椅子响(破烂),晚上顶篷响(老鼠)。每遇雨天,办公室里积水成潭,住在二层的领导常常因为顶篷漏雨而出外借宿。上县下村不派车,来客招待不进酒店,2003年全年,乡政府用于公车的总支出为2865元(包括维修、加油、年检等),除了配合上级检查或特殊情况出车外,公车绝大部分时间在车库里睡大觉,司机多半时间是改行包村。三年来,全乡在营业性食堂招待客人不到20次。公务费累计节约资金30多万元。上述节约下来的资金全部用于偿还债务。
(三)强化管理,挤出资金还外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实现还清陈帐,不欠新帐的目标。乡上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所有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由核算中心管理,对公用经费(如电费、电话费等)实行包干使用,超支自付,节约归公。乡属各单位不再掌握资金,实行报帐制。500元以上的支出政府研究审批,2000元以上的必须经党委会议研究审批,否则,会计核算中心一律不予报销。年初对办公用品等实行统一购置,统一发放,统一标准。堵住了各种漏洞,三年来共减少支出32万元,同时下大力气清收干部借款8.6万元。
(四)下重锤消化“三角债”。“三角债”在全乡的债务中约占18%,政府采取划转债务,中转化帐等方式予以清理和消化。如某工程队手持10万多元的欠条多次到政府讨债,通过清理,该工程队拖欠农民工工资达11万元,而这部分农民累计尾欠乡提留及各种税费13万元,这样,不仅工程队没有从政府拿到一分钱,反而向政府上交1万多元抵作农民的尾欠款。平河村一组连年因乡上欠占地补偿费不交农业税,2003年经核定,乡上欠农民1.2万元,农民累计应交农业税1.1万元,这样既兑清了欠农民的补偿费,又收回了农业税尾欠。
(五)争取专款,借助外力还外债。由于工程建设缺乏科学的决策和论证造成超标,突破预算,形成外债180万元,占全部外债的45%。针对这种情况,乡政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偿还工程欠款。三年来,全乡共争取到用于偿还债务项目资金50多万元。
(六)杜绝“政绩工程”,不添新的债务。 一切工作从乡情实际出发,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有多大力干多大活,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乡上研究制定了科学的决策机制。凡是投资较大的工程项目,都要经过充分的考察和论证,并采用会议表决的方式决定是否可行。不搞形象工程,不干劳民伤财之事,凡是没有资金着落或工程收益无法偿还投资的,坚决不准开工。凡是没有资金来源的开支一律不予审批。建立健全防止产生新债务的长效机制。坚持“谁签字,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经办,谁负责”的原则,责任到人,责任到事。2003年8月一个村在学校建设中擅自修改原建设方案,贷款5万多元计划建一层用于村活动室,政府知道后,立即予以制止,不仅5万元还给了信用社,村上的干部还受到了乡纪委的处理,有效防止了一起5万元新债务的发生。2004年3月,石圈村一组在上级的便民桥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动工架设,被政府予以制 埂A侥昀矗卜窬鱿绱迕挥凶式鹱怕浠虿磺惺?际的工程建设8项,涉及金额30万多元。将5项7000多元的不合理的开支划归经办者个人承担,政府不予核销。否决不合理开支34项11万元。
不良债务的逐步消化,极大地减轻了全乡的财政压力,使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倍受鼓舞,全体干部轻装上阵,思想和业务精力集中到发展上,团结拼搏,克难奋进,实现了经济的大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全乡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县下达的财政收入任务,工农业总产值由2001年的8000万元增长到2004年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连年综合考核居于全县前列,三年累计新修通组到户路97公里,实施人畜饮水工程382户1963人,移民搬迁102户347人,建设移动基站三座,投资近百万元,新建校舍5所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水毁工程累计投资70多万元。
庙坪乡外债偿还工作的成功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加快发展,在发展中解决遗留问题,再大的困难都能够克服,再重的债务都能够得到消化。通过对庙坪乡消化不良债务的调研,我们深感化解乡镇不良债务已是刻不容缓,应引起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为此,建议: (一)尽快理顺县乡财政体制。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坚持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科学界定乡镇职能,明确乡镇事权,从体制上确保乡镇有效运转的基本支出。当前,乡镇债务已是不堪重负,一方面,要建立促进乡镇财政稳定增收的机制,一方面要严格实行乡镇债务“零增长”制度,尽快让乡镇摆脱困境,轻装前行。
(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金融部门的支持与扶助力度。一是要通过转移支付资金维持乡政府的正常运转,逐步缩小县乡干部待遇的差距,保证基层政府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建立政府分级偿债机制。首先设立乡村债务“国家准备金”,将之纳入国家财政预算。通过提高国家转移支付资金比例,用于还债。其次设立乡村债务“地方准备金”,将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用于还债。三是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学校危房改造、电网改造、公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减少或取消乡级政府的配套资金。
(三)努力规范各种达标升级活动。过多过滥的各种达标升级活动是造成乡镇财政不堪重负的重要原因,以庙坪乡为例,每年用于达标升级活动的开支超过5万元,如标准化计划生育活动室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等等,仅每年用于制作各种五花八门的标志牌、形同虚设的制度牌就要花去3万多元,加上各种达标升级活动资料的印刷、检查、验收、命名等费用,加大了乡镇的负担。要自上而下严格限制各种达标升级活动,对于确实要搞的,必须本着“节约”、实效”的原则进行。坚决取消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减少乡镇的接待量,减少各类不必要的开支,减轻乡镇的财政压力。
(四)大力支持乡镇开展精简增效工作。要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大力推进并村并组工作,分流人员,精简编制,提高效率,切实减轻乡镇财政的负担,缓解乡镇财政的困难。在此过程中,县及其以上的政府要对乡镇改革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支持,鼓励乡镇闲置的资产,向社会公开拍卖,租赁或承包,变资产为资本;对乡村水利、林场、果园放开经营权,出售或租赁,将其所得收入用于偿还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