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05年安康工作>2005年第一期 > 正文内容

着力抓住三个关键推动乡镇职能转变

2005-11-15 11:08 来源:
字体大小:【

       市委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站在夯实执政基础的高度,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的决定》,对乡镇职能转变问题提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和要求,十分及时,意义重大。贯彻落实市委这一决定精神,推动乡镇职能转变,应着力抓住三个关键:

          一、不断创新乡镇工作运行机制
    政府职能是一个历史范畴,与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变化相适应,政府职能同样经历着重整和再造,最终目标是实现“小政府、大服务”。其主旨是明确政府职能定位,把不属于政府的职能分离出去,充分发挥社会本身的自主功能。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早期阶段的职能应主要是引导发展农村经济、市场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服务、公共事业管理等。中期阶段的职能应主要是最基本的社会事务管理。后期阶段的职能应主要是依法“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与社会各就其位。

       目前的乡镇职能正处在早期和中期并存的过渡阶段,调整和规范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创新一个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自运行机制,是政府职能转变急需研究和探索的重大课题。我市不少乡镇已经打破了“领导包片、干部驻村”的工作格局,有的按主导产业组建各类服务队(服务团),有的按职责任务划分若干工作队,按岗选人,专司其职,长年性、季节性或临时性的开展专业化服务,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也有的反映,没有项目和资金,工作队还是难以开展服务。对此,不能停滞不前,应继续探索、完善、总结和提高。


    在创新乡镇工作运行机制的实践中,应着重把握好三点:一是牢固树立依靠体制、机制推动职能转变的理念,以此解决“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而不能任凭领导个人意图“要干什么、如何干”,克服主观随意性;二是无论构建何种机制,采取何种方式,都要遵循市场规则,不要自觉不自觉地搞成计划经济的翻版,“换汤不换药”。三是结合乡镇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干部群众适应市场的现状,因乡制宜,设定职能转变的阶段目标,分步实施,连续推进,逐步向“小政府、大服务”迈进。

     二、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鼓励发展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营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和市场营销等服务工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但没有改变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而且由于服务功能的增强,更加发挥了家庭承包经营的潜力,更加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这是新形势下引导千家万户小生产走向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必由之路,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在乡镇职能转变过程中,只有把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切入点,让其运用经济手段承担一家一户办不了、政府又不宜包办、包办了农民还有意见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从而很好地吸纳和承接从政府分离出来的部分职能,才能使乡镇工作从大量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搞服务,带领农民奔小康。 

       近年来,我市已涌现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30多个,入会农民5898户(人)。从组建的方式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由供销部门牵头,联合农民,采取股份合作制的方式,建立专业合作社。旬阳供销社已组建乡镇蚕桑合作社22个,吸收入社社员2500多户,专业合作社当年投入蚕桑发展扶持资金40万元,向乡镇政府奖励25万元,社员分享销售环节的利润8万多元,全县养蚕由过去的3万张发展到5万张。二是由农村能人大户牵头,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建立协会或合作社。平利县长安镇高峰村茶叶协会,在茶叶专业大户洪善存的带动下,从名优茶加工抓起,培训制茶技术,引进新型加工机械,收购鲜茶叶每市斤达30—40元,相当过去茶农自制一斤干茶的价值。三是由村支部牵头,推行“支部+协会”的模式。汉滨区建民镇四档村蔬菜专业协会,由村支部书记潘应社担任协会理事长,下设融资部、购销部,围绕蔬菜生产经营,开展资金、技术、流通等一条龙服务,全村蔬菜面积发展到600多亩,全部推行大棚生产,并比市场上早上市一个多月,产品销往四川、湖北、宁波、西安等地。四是由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牵头,组建主导产业合作社。白河县大双乡黄姜专业合作社,在2004年黄姜价格低迷的情况下,积极出面与多家黄姜皂素加工厂协商,不但保证了农民黄姜能够卖得掉,而且鲜姜价格每市斤比市场上要高0.20元。

  从总体上看,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合作领域窄,经营规模小,服务水平低,带动作用弱。主要是区域特色产业优势不突出,强村大户数量偏少,加之部分基层干部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宣传引导工作滞后。从根本上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快慢取决于区域特色主导产业的强弱,而加快主导产业的发展又必须依托于强村大户。只有强村大户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为了抗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维护切身权益,农民才会产生合作的愿望和要求。政府顺势加以积极引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就会水到渠成。因此,在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乡镇政府应把握好角色定位,按照“献策不决策,参与不干预,搭台不唱戏,服务不增负”的思路,重点抓好三条:一是选准当地主导产业,扶持一批经济强村,建设一批重点扶贫村,培育一批专业大户;二是物色和动员公道能干的人伸头组建各类合作组织;三是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陕政发[2004]47号)文件要求,抓好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对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完善科学的民主管理机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及积累与发展机制,办成“可看、可学、有效益”的样板点,使农民真正体会到合作经济组织带来的实惠和利益。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行“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民”的市场运行模式,引导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与涉农企业联姻,拓展服务领域,壮大经营实力,增强凝聚功能,努力形成“乡镇政府培育协会(合作社),协会(合作社)担当农业发展主角”的格局。

      三、切实抓好干部农民学习培训: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既是适应乡镇工作职能转变和提高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又是积极稳妥分流乡镇富余人员的重要前提。只有乡镇干部具备为农服务的技能和本领,职能转变才会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只要乡镇干部具有一技之长,也会自愿走向社会,施展个人才能,自主谋求新的发展。同时,乡镇工作的对象是农民,农民的问题是增收,增收的渠道有多种,无论是在本地经营农业项目、发展二三产业还是外出务工,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能否持久增收和充分就业。因此,对乡镇干部和广大农民开展大规模的分层分类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目前的问题是,有些领导对培训工作缺乏足够认识,培训资源分散,培训形势单一,培训内容滞后,效果不太明显。从现在起,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应切实把乡镇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学习培训,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周密制定规划,整合培训资源,落实培训责任,精心组织实施,确保乡镇干部和农民群众既具备经营特色产业能力,又具备转岗外出务工能力。
    对乡镇干部的培训,要以胜任职能转变后的本职工作为目标,以提高适应能力为重点,整合分散在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培训资源,并积极与各类大专院校合作,实行开放式办学,大力开展以农业科技、市场经济和政策法规等知识的学习培训,推进乡镇干部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认证制度,实行挂牌上岗。加大乡镇专业站所干部本专业、本行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培训力度,实行技术认证、持证服务。以短、专、快的专题培训为主要形式,围绕乡镇优势产业发展,办好主题突出、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短期培训班。并有计划地组织乡镇干部到发达地区培训。通过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促使乡镇干部向学习型、能力型、示范型、服务型转变。

       对农民群众的培训,要充分利用职业高中、农村中小学的场所、设备和师资力量,形成各类培训中心、民办职校、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培训体系,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层次。一是以专业大户、村组干部、青年农民和经济能人为重点,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开展农业生产新技术、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安全、标准化生产等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培训要紧密结合农时季节,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组织科技人员适时进行现场指导,少讲理论,多做演示。并组织掌握先进实用技术、有成功经验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农民,对左邻右舍进行现身“传教”。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用了致富。二是继续加大劳务输出培训力度。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推行“订单式”培训,各类培训机构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根据企业对职业岗位的技术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尽快实现劳务输出由“盲流”型向“有序”型转变,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总之,思路决定出路。创新一个好的运行机制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前提,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探求政府怎样服务的有效方式,开展对乡镇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大规模培训是应对各种挑战的基础工程。三者有机联系,相得益彰。抓住这三个关键,也就抓住了职能转变的根本。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