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性质
宁陕县旅游是以生态旅游为主体的旅游,宁陕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对宁陕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以及与此相关的旅游的全面发展所作的综合性、战略性和总体性的计划和安排,是县域旅游产业发展建设的总体谋划,即区域产业规划。通过准确的产业定位,制定发展方针与长远发展目标,确定合理的开发建设内容、规模、速度与实施步骤,以指导宁陕县旅游业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规划范围
根据宁陕县旅游资源的系统性与空间分布特点,从方便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旅游线路组织设计和产业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景观景点空间序列的完整性与层次性,界定规划地域范围。
规划的地域范围包括六大块,空间分布分别以县域东部的210国道和西部的西汉高速公路为轴线,以关(口)筒(车湾)路、旬(阳坝)皇(冠)路、江(口)七(亩坪)路为连络,基本呈两带三环六区“日”字型格局。规划总面积57202hm²。六大块分别为:(Ⅰ)广货街板块:西部、北部以秦岭主梁为界与户县相接,东部与镇安县毗邻,包括濠沟、曼沟、肠子峡3个沟系;南部自濠沟沟口沿210国道呈带状向南至江口镇北1km处,带宽平均约2km;面积19388hm²。(Ⅱ)旬河板块:西起冷水沟关帝庙沿旬河呈带状向东南至与镇安县交界处,带宽平均约2km,面积6516hm²。(Ⅲ)平河梁板块:沿210国道呈东北西南的带状走向。东北部略宽,北起七里沟,西到小茨沟,东至宁陕县界,东西宽约12hm;自白杨林向西南至干沟沟口略窄,宽度约5—8km。区域面积14120hm²。(Ⅳ)关口板块:以关口为中心,沿210国道呈带状向北至十八丈沟沟脑,向西南至张明湾;沿关(口)—太(山)公路呈带状向东南至田坝。带宽平均约2km,面积8203hm²。(Ⅴ)天华山板块:北起秦岭主梁,南至火地塘林场,西与佛坪县交界,东与宁东林业局相邻,位于东经108°0′—108°20′北纬33°20′—33°50′之间。景区景点集中分布区的可游览面积为6000hm²。(Ⅵ)七亩坪板块:北起秦岭主梁,南到轿顶山,西自金鸡梁东到壕沟岭。面积2975hm²。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12年,即2004—2015年,分为前、中、后三个开发建设期。即前期:2004—2005年,中期2006—2010年,后期2011年—2015年。
规划依据
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8)《旅游规划通则》
(9)《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0)《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
(11)《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规定》
(12)《陕西省旅游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13)《陕西省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14)《森林公园管理暂行办法》
(15)《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1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17)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
(18)陕西省计委:《陕西省旅游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
(19)安康地委、行署:《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
(20)安康地区旅游局:《安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纲要》
(21)安康地区城建环保局:《安康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方案》
(22)安康地区城建环保局:《安康地区地面水域功能区划分方案》
(23)国家林业局规划院:《天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设计》
(24)宁陕县计委:《宁陕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与2015年发展规划》
(25)陕西省城乡规划院:《宁陕县城镇总体规划》
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精神,按照宁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把宁陕县建成“西安后花园”、“四季适宜的生态旅游胜地”的总体思路和把旅游业作为21世纪县域经济支柱产业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思想,宁陕县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策略为:
(1)树立大市场、大旅游、大资源与适度有效开发的全新观念,坚定不移地把宁陕县旅游业作为21世纪的先导产业与支柱产业来培育和超常发展,旅游开发上实施精品开发与区位提升战略。
(2)大手笔、大动作加强景观、景点建设,强化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产品的科学文化品位和内涵,发展高品质、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和小商品系列。
(3)大规模开展宣传促销活动,不断拓宽省内、国内乃至国际入境客源市场领域。
(4)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5)大幅度实施优惠政策。
(6)多方位筹集资金发展旅游。
(7)采取边建设、边开发、边受益的策略,自我积累,滚动发展,逐步提高完善,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推动宁陕县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按照宁陕县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策略,确定宁陕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为:以宁陕县特色地文景观、水体景观、森林生态景观等资源优势与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旅游为龙头,融度假观光、科考教学、保健购物为一体,以培育县域经济新兴支柱产业为中心,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同发展提高为目的,突出景观景点、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设施、服务宣传体系建设,系统分析,科学论证,立足保护,突出自然,突出科学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和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时代要求,从战略性、长期性的高度出发,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地科学规划,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合理安排开发建设,突出地方旅游特色,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加快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进程,把宁陕县真正建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规划原则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规划遵循的原则是:
可持续发展原则
严格遵循寓保护于发展,以发展求保护,保护与发展并重的思想,在资源开发时,应立足保护,突出自然,适度点缀,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适度开发,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抑制纯商品化和城市化倾向,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与平衡,使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
地方特色原则
突出地方特色是旅游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区别于其他旅游地的本质所在。宁陕县必须以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突出重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不断创新,开发多层次、多类型、丰富多彩的特色系列化旅游项目与产品,真正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旅游形象特色。
市场导向原则
旅游开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参与入境、国内旅游市场竞争与合作联合,以省内旅游为起点,积极创造条件,拓展旅游市场,做到少投资,见效快,边开发,边建设,边使用,边受益。在国际入境旅游市场,以独特的地文、奇异的水体以及珍稀的森林生物吸引国际入境旅游者科考、探险、猎奇,以争取入境市场,在国内市场,以特色景观为依托,以回归自然为基调,积极开发度假观光,科考探险、教学实习、浴疗保健、会议商务、博彩购物等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以吸引游人,从而占据国内市场。
地域空间网络一体化开发原则
要尽快将宁陕县建成四季皆宜的生态旅游胜地,不仅要在旅游项目与产品开发上独具特色,还要在大尺度旅游线路上、市场上与资源上注重横向联合,与周边旅游地连成一体,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秦岭生态旅游网络,共同发展,发挥空间规模聚集效应。
产业联动原则
旅游业是关联性极强的产业,因而应以开发旅游产品为主体,使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配套,形成完整的旅游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旅游贸易,开发旅游小商品市场,促进经济多元化,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特别是旅游农业、旅游信息业等产业应加快发展,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宁陕县国民经济的先导型支柱产业。
超常与有序开发原则
21世纪的最初10年是宁陕县经济转轨、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使原来木材生产和木材加工为主的支柱产业受到极大冲击,因此旅游业作为新世纪支柱产业必须超常发展,但旅游规划的实施又是一个动态持续、滚动发展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目标明确,分段实施,有序开发,最终达到总目标的实现。
项目支撑原则
旅游发展规划必须以项目为支撑,才可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旅游业的开发建设也必须以项目开发作为龙头和支柱,才能尽快形成体系,树立形象,也才能形成规模效益。
适度超前原则
本次规划期限长达10年,在以后的建设中,市场与环境在不断地变化,所以规划必须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适度超前,保证在若干年后总体规划的项目不落后。
战略目标
本规划期内宁陕县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将宁陕县初步建成集秦岭自然精萃于一身,融生态观光、度假休闲、科考教学、康娱购物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旅游胜地;成为西安的后花园,陕西省生态旅游的重点区域;旅游业成为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根据规划的战略目标,结合当前国内经济形势,旅游业发展状况以及宁陕县的实际,确定本次规划的阶段目标如下:
近期目标:
(1)完成古子午道开发带的秦岭山地度假风景旅游区、平河梁自然生态风景旅游区的景观景点建设和各种配套设施建设,并形成比较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初步树立宁陕生态旅游形象。
(2)以秦岭山地度假游、肠子峡观光游、旬河漂流游、旬阳坝溶洞奇观游、平河梁科考度假游等为旅游者提供完整适意的旅游经历。
(3)近期年接待游客数量达8.45万人次。
(4)近期年旅游总收入达1352.0万元。
中期目标:
(1)开发并完成天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十里长峡自然山水风景旅游区的景观景点及相应的基础与服务设施建设。
(2)形成由西汉高速公路、210国道、江七路、旬皇路等构成的秦岭腹地生态旅游圈。
(3)中期末年接待游客数量45.70万人次。
(4)中期末年旅游总收入达10214.6万元。
后期目标:
(1)将完成其他风景旅游区的景观、景点建设及各种配套设施建设,并基本形成吃、住、行、游、购、娱比较完善和规范的旅游服务体系。
(2)以西汉高速公路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生态型特色旅游产品和提供完整适意旅游经历为品牌,使宁陕成为旅游者向往的省内一流生态旅游胜地和西安市民首选的度假休闲中心。
(3)规划期末年接待游客数量不低于55.05万人次。
(4)规划期末年旅游总收入不低于14972.4万元,占宁陕县GDP的20%以上。
旅游区划与空间开发格局
旅游区划原则
(1)因地制宜、突出主题特色的原则
即必须根据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与组合集聚的具体特点,因地制宜地合理区划风景旅游区、景点,突出风景旅游区、景区的主题特色。
(2)科学规划、最佳资源配置的原则
即从资源的互补效应和整体效应出发,寻求最佳资源组合利用。
(3)合理布局、方便旅游与管理的原则
即突出旅游景观的美学价值、康娱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使同一区域的资源性质一致,功能相似,以便旅游和管理。
(4)封闭完整、自然界线为主的原则
即尽量采用山脊、河流、明显地物等自然界线,并使区域明显完整,封闭独立。
(5)地域不连片原则
注重特色开发,重点开发,地域上不连片。
旅游区划体系
采用风景旅游区—景区—景物、景点三级区划与风景旅游区—景物、景点二级区划相结合的方法,风景旅游区、景区开发建设依托旅游城镇,具体区划为5个风景旅游区,1个森林公园和6个旅游城镇。
(1)秦岭山地度假风景旅游区
①肠子峡古栈道景区
②三星园景区
③铁板峰地质公园
旅游城镇:广货街镇
(2)旬河漂流风景旅游区
旅游城镇:江口镇
(3)平河梁自然生态风景旅游区
①旬阳坝岩溶奇观景区
②平梁河自然生态景区
旅游城镇:旬阳坝镇
(4)城隍庙历史文化风景旅游区
①城隍庙历史文化景区
②上坝河森林公园
旅游城镇:关口镇
(5)天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①秦岭梁景区
②两河景区
③西河景区
④天华山景区
旅游城镇:皇冠镇、筒车湾镇
(6)十里长峡自然山水风景旅游区
根据宁陕县区位因素、交通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风景资源的开发状况,宁陕县的旅游发展必须采取分步实施、重点特色开发和协同发展相结合的开发策略。旅游开发格局在地域空间上基本可以概括为两条开发带六个风景旅游区,即西汉高速公路生态旅游开发带和古子午道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带,同时重点建设广货街、江口、旬阳坝、关口、皇冠和筒车湾6个旅游城镇。详见下图
项目布局
布局原则
(1)对景观建设要采取完善提高突出特色的原则。
(2)对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要采取突出重点、系统完善、能够尽快形成服务网络和产品系列体系的原则。
项目布局
(1)秦岭山地度假风景旅游区以山地观光度假为主题,建设景观、景点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重点开发建设项目有肠子峡古栈道修复、朝阳洞森林广场、奇树坪跑马场、射箭场、白杨坪攀援场、铁板峰登山探险场、广货街宾馆、铁板峰地质公园旅游服务中心及南山度假娱乐中心改扩建工程及相应的交通道路和通讯设施建设等。
(2)旬河漂流风景旅游区以水上康娱游乐和江口回镇民俗为主题建设景观、景点,完善相应的基础服务及其它配套设施。
重点开发建设项目有盐店古街修复、毛楚雄等烈士纪念馆、伊斯兰民族一条街、民族农家乐、骆驼垭滚水坝、沿岸长廊、河道整修、戏水场、天然游泳场、山野饭店、茶庄、游乐广场等。
(3)平河梁自然生态风景旅游区以生态科普旅游为主题建设景观景点,完善相应的基础与服务设施。
重点开发建设项目有:宝莲洞开发建设、秦岭蝴蝶标本馆、珍稀濒危植物园扩建、自然科普活动中心、森林浴场、林海山庄、林海娱乐中心、秦岭陕北风情园等项目及其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其它配套设施工程。
(4)城隍庙历史文化风景旅游区以陕南民俗文化和形成生态旅游服务基础为主题建设景观景点,完善相应的基础服务及其它配套设施。
重点开发建设项目有:翠竹园、枫林茶庄、太极真图休闲园、荷花湾、桂花园、太极茶社、太极垂钓场、太极疗养院、上坝河森林公园、宁陕旅游饭店及景区的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以步道建设为主。
(5)天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以生态观光、科考探险和避暑度假为主题建设景观景点,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等。
重点开发建设项目有:公园大门、郑家花屋修复、龙漂水电站修复、新场大王寨修复、兰花湖三亭、猕猴桃种植基地、珍贵树种园、吊罐岩攀援场、天华山胜境牌坊、西木河蛇园、柴家关古兵寨、佛爷沟毛竹园、大坪游憩广场、大坪野营木屋、皇冠旅游接待中心、菜子坪宾馆、菜子坪招待所、环翠山庄、购物中心、康复中心、会展中心、蒲河招待所、天华山庄基础设施以公路改建、景点亭台阁以及以道路、登山道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等工程项目。
(6)十里长峡自然山水风景旅游区以自然山水观光为主题,建设景观景点,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重点开发建设项目有:七亩坪旅游接待中心、十里长峡和东梁大草甸的步道整修及观景台等设施建设,完善付家河原始森林观光旅游基础设施及景观设施建设。
旅游开发模式与策略
旅游开发模式
旅游开发模式以外联招商为主,内聚积累自我发展为辅,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逐步完善,开发一个,包装一个,保护一个,形成一个亮点,做到投资少,见效快,边开发,边建设,边使用,边收益。
旅游业开发策略
宁陕县旅游业开发策略必须与国家、陕西省和安康地区旅游业发展政策策略相融合,同时结合旅游业发展的固有特征,强化其综合性、外向性、依托性强,季节性和高弹性的产业特点,从宁陕实际出发制定旅游业开发策略。
(1)树立宁陕新世纪新兴替代产业和支柱产业的观念,大力发展旅游业
宁陕县具有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较好自然生态环境,可以开发出许多富有特色、参与性强的旅游产品,吸引众多游客来宁陕旅游,从而振兴宁陕旅游业,达到富民强县的目的。新世纪开始以后宁陕最具特色的产业就是生态旅游业,应该尽快树立支柱产业的观念来发展旅游。
(2)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和景点开发配套发展,建成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
在景点开发的同时,要重视服务设施的建设,使食、住、行、娱、购、游六大要素合理配套,从而达到旅游产业中相关行业结构合理化、最优化,努力提高旅游效益。
(3)以资源为依托,实施精品开发和区位提升战略,重点开发,合理布局
宁陕旅游资源在县域东部主要以210国道古子午道为轴线基本呈带状分布,在县域西部则主要以西汉高速公路为轴线,以七亩坪、天华山、秦岭梁等为中心呈团状分布,因此在旅游开发上应实施精品开发和区位提升战略,产业布局上要以西汉高速公路和210国道为轴线,以十里长峡自然山水风景旅游区、天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秦岭山地度假风景旅游区、平河梁自然生态风景旅游区要等特色旅游资源为重点,有层次、有顺序地分期开发,并在投资上更要注重特色产品的深度开发。
(4)树立规模经济意识,全县一盘棋开发旅游业
秦岭腹地的旅游风景资源虽较分散,但景观质量较高,特别是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可进入性较好,具有较高开发价值,应在前期和中期重点予以开发,尤其是对天华山森林公园的部分景区要进行强力深度开发,尽快形成规模和旅游环线,树立宁陕旅游形象——奇山秀水美如画。同时各个风景旅游区和景区应联合起来,共同开发,形成集团,把宁陕旅游强力带动起来。
(5)开拓旅游市场,开创旅游业发展新纪元
要以西安、咸阳、安康、汉中等大中城市和城镇居民旅游市场为依托,大力拓展关中、陕南旅游市场,积极争取省外和入境旅游市场,提高旅游收入,增强旅游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带动作用。
(6)特色产品开发策略
以秦岭山地度假游、肠子峡古栈道观光游、十里长峡自然山水游、旬河漂流游、天华山观光游、平河梁科考度假游、旬阳坝岩溶奇观游、城隍庙访古游、山野农家乐为特色产品,带动整个宁陕县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
(7)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管理为手段、以法制为准绳规范旅游产业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宁陕旅游业开发也应顺应时代发展,以科技为依托,向管理要效益,制定相应的地方旅游景点开发建设管理条例、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等,逐步规范旅游产业的发展。使宁陕真正成为安康北大门、西安后花园,树立安康北翼秦岭生态旅游地形象。
风景旅游区开发建设策略
宁陕县各个风景旅游区的开发建设是宁陕旅游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各风景旅游区开发建设要以其自身的旅游风景资源系列结构为依据,以完善旅游活动项目为目的,从实际出发制定风景旅游区开发策略。
宁陕县各旅游风景旅游区开发建设策略详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