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一县一业”,概括地讲,就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县域特色经济。通俗地说,就是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集中做大做强一个主导产业。其本质内涵就是结合县域资源禀赋、交通区位、产业结构、发展基础等综合因素,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通过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类聚、产业化经营、现代化提升,将优势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的一种战略选择,具有鲜明的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从结构上看,“一县一业”是指该项产业在县域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发挥龙头作用。从发展手段上看,“一县一业”是指政府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通过宏观调控、行政引导、政策扶持等措施,将要素资源向该项产业重点配置,打造强势产业。因此,“一县一业”不仅不排斥其它产业的存在和发展,反而可以发挥主导产业强大的辐射、延伸、吸附和衍生功能,构建“龙头高扬,龙身龙尾活力四射”的“龙型”经济,带动相关产业以各类专业形式滋生、发育,促进县域经济甚至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我国沿海等发达县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发展“一县一业”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动力,是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我市许多地方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取得了明显进展。特别是宁陕县结合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一县一业”的发展雏形初步形成,为打造县域经济特色,实现突破发展开辟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宁陕县的探索和实践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尤其是他们在传统认识上的突破、发展理念上的创新、推进措施上的求实应该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发展“一县一业”是县域经济实现突破发展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宁陕和其他贫困落后县区一样,由于被陕南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所困扰,在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的历程中,一直很难取得认识上的根本性突破。自然形成的“种啥长啥无特色、要啥有啥无规模”的生产状况,加之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惯性影响,形成的诸如所谓“阴阳坡,差的多”、“高一丈,不一样”等思维定式,在产业建设中表现为结构上的星星点点和阶段性的大起大落,致使本就十分有限的资源和投入无法得到集中、持续利用,甚至为了规避产业发展中的风险责任而不愿、不敢走出“多种经营”的思维局限,认识上难以认同和接受“一县一业”的发展模式,这或许是一些优势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难以真正确立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可喜的是,近些年这一状况在各县区正在发生积极变化,认识正在逐步清晰和统一。宁陕县确立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也经历了一个认识逐步明晰的过程,县委、县政府通过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坚持在继承中创新,从发展“食、药、游”三大绿色产业,到果断作出“以生态旅游产业为龙头,‘一业带多业,多业促一业’”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可以说是一次认识上的突破和发展思路上的提升。在近几年的实施中,取得了初步成效。由此可以肯定地说,“一县一业”的产业格局在一些县区是完全能够形成并发展壮大的。
第二,“一县一业”的产业选择和确立必须突出县域特色。特色就是市场,有特色就有竞争力,有特色就有生命力。发展“一县一业”,必须紧紧围绕最具比较优势的特色资源开发,更好地适应形势,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做大做亮特色经济。宁陕县发展生态旅游无疑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和地域特色。地处秦岭南麓腹地,远离现代工业污染,境内森林茂密,河流纵横,珍稀动植物繁多,高山峡谷、激流飞瀑奇异壮观,人间仙境、“天然氧吧”令人神往,大自然赋予宁陕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先天条件;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特别是现代都市人对绿色、健康的追求更趋强烈,回归自然、享受自然已经成为城市人休闲、渡假、旅游的最佳选择,这为宁陕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更重要的是,随着西汉高速公路的贯通,必将极大地缩短宁陕与西安、汉中等大中城市的时空距离,境内的交通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使得宁陕融入西安“半日经济圈”,真正成为“西安后花园”有了现实可能,“在城市工作、到宁陕休息”将成为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的时尚追求,这为生态旅游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正因为如此,省上把宁陕县境内的天华山作为全省三大生态旅游亮点之一来打造,市上决定把宁陕作为全市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实施突破,这必将为宁陕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带来更多的政策机遇,起到更大的市场导向作用。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宁陕县作出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决策;正是对宁陕发展生态旅游前景和潜力的准确判断,一些省内外的大企业才会纷纷斥资进入宁陕,洽谈项目,实施开发,使宁陕的生态旅游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第三,发展“一县一业”必须在推进措施上出实招、求实效。宁陕县的做法中最突出的一条,就是坚持政府主导和企业开发“两手并用”的基本方略。一方面,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宏观指导,贫困落后地区尤其如此。当然,政府主导不是大包大揽,而是遵循市场经济法则,着眼既定的发展方向,科学制定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投资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宁陕县坚持规划先行,编制出高起点的总体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产业开发,保证了生态旅游产业沿着健康的轨道有序推进;致力于优化投资环境,提供全程优质服务,使宁陕成为真正的投资“洼地”;尤为关键的是,宁陕县明确提出并强力实施农业围绕旅游调结构、工业围绕旅游出产品、基础设施围绕旅游上项目、三产围绕旅游上层次、管理服务围绕旅游提质量、全社会围绕旅游聚合力,通过“六个围绕”,促使各种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向生态旅游产业快速聚集,为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一县一业”全方位提供了强大的机制保障和支撑力量。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生态旅游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的产业,尤其需要资金雄厚、实力强劲的企业集团投资开发。宁陕县把发展和引进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作为关键环节和总抓手,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创造各种时机和平台,积极开展宣传推介和内引外联,先后引进西安海荣集团、西安融发集团等十多家省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宁陕,实施生态旅游开发,使得生态旅游产业有了源源不断的资本支持和实力强劲的开发主体。近两年来,宁陕先后引进旅游开发项目32个,引资15.7亿元,以西汉高速公路为主轴的“六大景区”建设相继进入实质性开发,部分景点已成功运营;接待游客数量成倍增长,综合收入大幅攀升,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在2005年全市经济建设考评中获得“五个第一”,今年上半年又保持强势增速,其中招商引资名列全市榜首。因而,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中、省有关专家频繁到宁陕考察,省、市领导经常深入宁陕检查指导,对宁陕举全县之力,建旅游强县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客观地说,宁陕的生态旅游正处在起步阶段,尽管面临的困难很多、挑战更大,但目前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如此坚持不懈努力,必将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实践证明,“一县一业”的发展模式不仅符合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更是类似宁陕这样贫困落后山区县实现突破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省委、省政府通过对陕南发展的一系列深入调研,针对安康明确指出了“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多元发展,重点推进”的发展方向。有理由相信,“一县一业”必将在我市县域特色经济的发展中开花结果,在实现安康突破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作者:市委政研室、农工办主任,市委政研室主任科员)
我国沿海等发达县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发展“一县一业”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动力,是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我市许多地方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取得了明显进展。特别是宁陕县结合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一县一业”的发展雏形初步形成,为打造县域经济特色,实现突破发展开辟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宁陕县的探索和实践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尤其是他们在传统认识上的突破、发展理念上的创新、推进措施上的求实应该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发展“一县一业”是县域经济实现突破发展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宁陕和其他贫困落后县区一样,由于被陕南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所困扰,在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的历程中,一直很难取得认识上的根本性突破。自然形成的“种啥长啥无特色、要啥有啥无规模”的生产状况,加之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惯性影响,形成的诸如所谓“阴阳坡,差的多”、“高一丈,不一样”等思维定式,在产业建设中表现为结构上的星星点点和阶段性的大起大落,致使本就十分有限的资源和投入无法得到集中、持续利用,甚至为了规避产业发展中的风险责任而不愿、不敢走出“多种经营”的思维局限,认识上难以认同和接受“一县一业”的发展模式,这或许是一些优势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难以真正确立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可喜的是,近些年这一状况在各县区正在发生积极变化,认识正在逐步清晰和统一。宁陕县确立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也经历了一个认识逐步明晰的过程,县委、县政府通过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坚持在继承中创新,从发展“食、药、游”三大绿色产业,到果断作出“以生态旅游产业为龙头,‘一业带多业,多业促一业’”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可以说是一次认识上的突破和发展思路上的提升。在近几年的实施中,取得了初步成效。由此可以肯定地说,“一县一业”的产业格局在一些县区是完全能够形成并发展壮大的。
第二,“一县一业”的产业选择和确立必须突出县域特色。特色就是市场,有特色就有竞争力,有特色就有生命力。发展“一县一业”,必须紧紧围绕最具比较优势的特色资源开发,更好地适应形势,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做大做亮特色经济。宁陕县发展生态旅游无疑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和地域特色。地处秦岭南麓腹地,远离现代工业污染,境内森林茂密,河流纵横,珍稀动植物繁多,高山峡谷、激流飞瀑奇异壮观,人间仙境、“天然氧吧”令人神往,大自然赋予宁陕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先天条件;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特别是现代都市人对绿色、健康的追求更趋强烈,回归自然、享受自然已经成为城市人休闲、渡假、旅游的最佳选择,这为宁陕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更重要的是,随着西汉高速公路的贯通,必将极大地缩短宁陕与西安、汉中等大中城市的时空距离,境内的交通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使得宁陕融入西安“半日经济圈”,真正成为“西安后花园”有了现实可能,“在城市工作、到宁陕休息”将成为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的时尚追求,这为生态旅游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正因为如此,省上把宁陕县境内的天华山作为全省三大生态旅游亮点之一来打造,市上决定把宁陕作为全市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实施突破,这必将为宁陕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带来更多的政策机遇,起到更大的市场导向作用。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宁陕县作出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决策;正是对宁陕发展生态旅游前景和潜力的准确判断,一些省内外的大企业才会纷纷斥资进入宁陕,洽谈项目,实施开发,使宁陕的生态旅游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第三,发展“一县一业”必须在推进措施上出实招、求实效。宁陕县的做法中最突出的一条,就是坚持政府主导和企业开发“两手并用”的基本方略。一方面,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宏观指导,贫困落后地区尤其如此。当然,政府主导不是大包大揽,而是遵循市场经济法则,着眼既定的发展方向,科学制定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投资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宁陕县坚持规划先行,编制出高起点的总体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产业开发,保证了生态旅游产业沿着健康的轨道有序推进;致力于优化投资环境,提供全程优质服务,使宁陕成为真正的投资“洼地”;尤为关键的是,宁陕县明确提出并强力实施农业围绕旅游调结构、工业围绕旅游出产品、基础设施围绕旅游上项目、三产围绕旅游上层次、管理服务围绕旅游提质量、全社会围绕旅游聚合力,通过“六个围绕”,促使各种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向生态旅游产业快速聚集,为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一县一业”全方位提供了强大的机制保障和支撑力量。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生态旅游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的产业,尤其需要资金雄厚、实力强劲的企业集团投资开发。宁陕县把发展和引进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作为关键环节和总抓手,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创造各种时机和平台,积极开展宣传推介和内引外联,先后引进西安海荣集团、西安融发集团等十多家省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宁陕,实施生态旅游开发,使得生态旅游产业有了源源不断的资本支持和实力强劲的开发主体。近两年来,宁陕先后引进旅游开发项目32个,引资15.7亿元,以西汉高速公路为主轴的“六大景区”建设相继进入实质性开发,部分景点已成功运营;接待游客数量成倍增长,综合收入大幅攀升,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在2005年全市经济建设考评中获得“五个第一”,今年上半年又保持强势增速,其中招商引资名列全市榜首。因而,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中、省有关专家频繁到宁陕考察,省、市领导经常深入宁陕检查指导,对宁陕举全县之力,建旅游强县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客观地说,宁陕的生态旅游正处在起步阶段,尽管面临的困难很多、挑战更大,但目前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如此坚持不懈努力,必将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实践证明,“一县一业”的发展模式不仅符合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更是类似宁陕这样贫困落后山区县实现突破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省委、省政府通过对陕南发展的一系列深入调研,针对安康明确指出了“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多元发展,重点推进”的发展方向。有理由相信,“一县一业”必将在我市县域特色经济的发展中开花结果,在实现安康突破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作者:市委政研室、农工办主任,市委政研室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