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委、县政府面对山区农业实际,在认真分析把握县情特点和农业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适时作出了实施强村大户战略的重大举措,明确提出用5年时间在全县至少建成100个主导产业鲜明、基础设施配套、人居环境优美、群众生活富裕的经济强村和1万户产业规模大、科技意识强、质量效益好的产销大户。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实施强村大户战略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方向,符合实际,成效显著,在引领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整体发展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强力牵动作用。
一、实施强村大户战略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
1、实施强村大户战略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内容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我县实施的强村大户建设,就是要把创建村建设成为主导产业鲜明、基础设施配套、人居环境优美、群众经济富裕的强村,把户发展成为产业规模大、科技意识强、质量效益高的产销大户。在实施百强村建设中,制定了农民收入、产业发展、农村道路、饮水、用电、通讯、建沼、计划生育、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治安、支部创建等方面的具体标准,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可以说,实施强村大户建设,是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工作措施上的具体体现。
2、实施强村大户战略是我县在新农村建设路子上的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经济是核心,基础设施建设是重点,培育新型农民是关键。对于我们这样欠发达的山区农业县来讲,如何找准切入点,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是新农村建设必须面对的课题。强村大户是现阶段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实施强村大户战略,着力培育一批经济大村和产业大户,依靠产业大村大户的支撑,带动全县主导产业向规模化经营、产业化方向发展,从而带动农民致富、经济提速。同时,强村大户以其在思想观念、项目选择、经营方式、科技水平、发展模式上的“先进性”,有利于促使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形成强强联合,板块运作,从而为加快产业发展,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打下了基础。
3、实施强村大户战略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基础在户、重点在村。近年来,我县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与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要求、与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和目标相比,农村发展速度显慢,发育的程度相对滞后。特别是村组整体实力不强,缺乏活力,农民收入增长困难,成为农村经济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制约。为了使农村经济更上一层楼,再上新水平,我县把实施强村大户战略作为新的突破口,把农村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村这个最基层、最关键的组织层次上,放在户这个最基本、最前沿的生产单元上,强村组抓大户,打牢发展基础,率先进行突破,依靠众多强村大户的支撑牵动,构筑旬阳发展新优势,培养新的增长点,实现做大做强农村主导产业、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加快富民强县建设进程的目标。
二、我县强村大户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
强村大户是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强村大户的带动下,去年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创近十年最好水平,主导产业全面丰收,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农业总产值达到8.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59元。
1、强村大户撑起了农村产业脊梁。至2005年底全县启动百强村建设117个,已验收命名25个,已建成烤烟、畜牧、黄姜、特色林业等各类产销大户8500多户。全县培育千亩以上的烟草专业村23个,千头养猪大村60个,千亩特色林业示范村22个,千亩标准桑园年发种500张以上的蚕桑大村31个。正是依靠这些大村大户的支撑带动和示范引导,才有全县烤烟10万亩、黄姜10万亩、养蚕5.2万张、青竹16万亩、拐枣3万亩、金银花和狮头柑各1万亩的农村主导产业发展成果。形成了高山林畜、中山烟姜、川道菜果桑这一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平衡协调的绿色产业板块,为加快培育覆盖农户广、支撑作用强、增收作用大、产业化程度高的新型产业奠定了基础。
2、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强村大户借助政策支持,凭借自身强劲吸引力,催化了劳力、土地、技术、资金等生要素的聚集流转和优化组合,发挥了生产要素的最大潜能;在不同区域培育发展不同产业类型的强村大户,卓有成效地加速了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适生地块和有技术、有资金、有土地的农户调整集中,使农户规模不断扩大、大村向强村发展,促进了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强村大户相对于一般的村和户,更有能力和更加注重加大投入、引进使用先进技术,以养蚕大户为载体,全县成立了25个蚕桑专业合作社,入会社达4500多户,畜牧、金银花、林果等产业协会也有新的发展 ,初步形成了“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格局。依靠强村大户带动,全县农村主导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专业化生产水平有了提高、新技术推广进一步加快、合作组织有了良好起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
3、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以强村大户为支撑的农村主导产业在2005年产值达到4.5亿元,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250元左右。表彰命名的25个强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在2400元以上,最高的甘溪镇桂花树村达到2830元,这些村60%的户盖了新房,添置了家用电器,85%的户用上自来水,电视普及率达到98%,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40%以上,棕溪王院、赵湾桦树梁、关口关坪等村建起了移动、联通基站,验收命名的百强村农民户均1部手机、相当一部分农民骑上了摩托车,用上了电冰箱和洗衣机,农民过上了新生活。
4、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施强村大户战略,把发展农村经济,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作为主要内容,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三年来,全县新修村组公路400公里、改造900公里,公路通村率达到90%,通组率达到60%,水窖累计达到10万口,森林覆盖达到43.6%。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已验收的农村支部全部达到 “五个好支部”,创建信用村244个,民主法制示范村新命名100个,计划生育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户占91.22%,全县农村大局稳定,广大群众精神振奋,充满信心,正朝着民富村强、文明进步、和谐向上的新农村奋进。
三、实施强村大户战略的具体做法
1、工作重点向强村大户转移。我县将强村大户建设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大战略、大举措,放在全县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干部力量,集中项目资金,倾心竭力抓实施。县委、县政府于2003年先后作出了《关于开展百强村建设的决定》,下发了《关于发展农村产销大户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强村大户创建验收标准,对100个强村和1万户大户逐个进行规划,确定发展重点,明确发展方向,并纳入全县国民经济计划总盘子。县上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强村大户建设,亲自抓点并多次深入乡村开展调研,多次召开办公会议,解决存在问题,研究推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强村大户建设的顺利实施。
2、优惠政策向强村大户倾斜。为了推进强村大户建设快速铺开,县委、县政府分别对强村大户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对强村实行科技推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土地流转、资金扶持“五优先”;对产销大户技术培训、产业用地、兴办企业、资金扶持、贷款贴息、规费减免、建设用林采伐等实行“七项优惠”。三年来,定向培训产销大户2万人次,投入强村建设资金4800多万元,扶持产销大户2500多万元,对8500多户产业大户修建烤烟炉、蚕室、圈舍用地等落实了相关的政策。
3、干部力量向强村大户倾注。实行县级领导联乡镇、乡镇领导包强村、一般干部抓大户、县直部门协助抓的上下联动、各负其责的落实包抓机制。县乡成立领导机构,每个强村固定一个包抓班子,围绕3个大类16项任务,逐项落实,一项一项实施。开展领导干部抓点示范、与产业大户“结对子”活动,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共抓各类示范点105个,抓点面积35万亩,联大户1360户。有300多名干部走出机关,兴产业办企业,当起了产业户和企业老板,有的建起了产业示范园区。实施“千人百村万户科技服务工程”,全县抽调千名技术干部进驻100个强村和1万户产业大户,对应强村大户类型,开展个性化服务。今年结合新农村建设,全县又抽调146名县直干部组成指导组,进驻29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长驻一线抓落实。有50个民营企业主动参与,挂联村组,在资金和物资上给以支持。农口各部把百强村同时作为部门的业务示范点和精品工程点,抓规划、上项目、夯措施,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建的热烈氛围。
4、资金项目向强村大户聚集。实行农业项目集中、资金捆绑使用,特别是将农村路通达工程、有线电视及通讯、人畜饮水、水利设施建设、退耕还林、圈厕沼一体化建设、学校危房改造等项目和资金向强村集中,解决基础建设“无钱办、无力办”的“瓶颈”。做到项目集中在申报立项之前,争取主动,达到项目实施与百强村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县上每年拿出100万元作为贴息资金,用于大户贷款贴息,去年财政仅用于支持畜牧资金达200万。三年来,用于百强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到3000万元以上,保证了强村建设的资金投入。
5、考核奖惩向强村大户导向。将强村大户建设作为县对乡镇综合考核的主要内容,作为评定乡镇年度工作的重要依据,给予一定的赋分;各乡镇与干部签定目标责任书,将干部年度考核、评优树模与强村大户建设相挂勾;对达到强村标准的村给予重奖,对通过验收的2个村每村奖励现金1万元, 对巩固达标的10个村每村又奖励现金3000元;仅2005年用于烤烟、畜牧、蚕桑、青竹等产业大户的奖励达到200余万元。
四、进一步实施强村大户战略,奋力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始终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我们“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县在实施强村大户战略中,必须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方向,用建设新农村这一宏伟目标不断激励和感召强村大户建设,用强村大户建设这一有效措施,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快速顺利实施。
2、努力找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强村大户是一个阶段性目标,既具有先进性、超前性、预期性,又有现实性,是长期的动态的工作。在抓落实上,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努力找准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既要立足当前,结合实际,又要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突出阶段目标,不断调新思路,持之一恒,常抓不懈,使强村大户始终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始终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要把新农村建设与百强村创建结合起来,与创建村相结合、包抓队伍相结合、资金捆绑使用相结合,用百强村创建成果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向前迈进。
3、不断探索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机制。要努力探索强村大户工作落实机制,继续推行“以村为主、乡镇负责、部门帮建、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落实机制,形成万众一心、齐抓共建的氛围;继续实施“千人百村万户科技服务工程”,实行农业项目集中、资金捆绑使用,建立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要求的投入保障机制;创新干部管理办法,加大监督考核力度,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评价激励机制,把干部热情引导到狠抓强村大户工作落实,全力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