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06年安康工作>2006年第七期 > 正文内容

旬阳县段家河镇弥陀寺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草案)

2006-04-29 15:11 来源:
字体大小:【

    一、村情分析
    弥陀寺村位于段家河镇西北部,海拔400至1000米,年平均降雨量751毫米,属干旱丘陵山区。全村三个村民小组,326户1194人,有耕地2800亩,其中旱坡地1800亩,土地瘠薄。200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754元,粮食产量达到480吨,人均400公斤。农民居住分散,经济基础较差,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社会事业十分滞后。
    目前除粮食生产外,全村无当家产业项目,农民无可靠增收来源,但发展潜力较大。其一,弥陀寺村地处汉水之滨,气候、光热、土壤等自然条件优越,是旬阳特产狮头柑的适生区;省上将在陕南建设优质柑橘产业带,发展狮头柑可与全省果业发展布局相对接。其二,兴桑养蚕是全村多数农户的传统项目,发展蚕桑符合安康承接东桑西移的战略选择。其三,近两年实施引水工程和集雨水窖建设,人畜饮水和灌溉条件得到了初步改善,为发展狮头柑、蚕桑等产业创造了基础条件。
    二、建设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村级“八个一”和农户“五有”,以建设生态文明村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根本,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扎实稳步推进全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
    通过3-10年的不懈努力,使全村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村容村貌不断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2008年、2010年、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00元、3000元、5000元。到2015年,主导产业人均净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三分之二左右,劳务收入和其他多种经营收入占三分之一左右。
    三、规划内容
    (一)主导产业。根据全村发展现状和自然条件,经过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确定以狮头柑、蚕桑为主的林果业为全村的主导产业,同时,努力提高劳务输出质量,积极发展畜牧业等项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1、大力发展以狮头柑为重点的林果业。抢占陕南优质柑橘产业带建设的先机,选择海拔600米以下的农户房前屋后和灌溉条件较好的适宜地块,按照大坑大苗、矮化密植和无公害、标准化的要求,高标准新建狮头柑丰产园。2007年建园200亩,2010年以前再建300亩,累计达到500亩。2010年、2015年实现果业产值分别达到150万元、400万元。
    2、着力壮大蚕桑产业。趁势抓住东桑西移的大好机遇,2007年春季以前新建良种密植桑园400亩,加快改造老劣桑园,桑园面积累计达到1000亩。结合民居建设,从今年起每
年新建或改建蚕室50间,到2015年全村标准化蚕室累计达到500间,加大养蚕技术培训和服务力度,提高蚕桑产业综合效益,2015年全村养蚕力争达到2000张,产值达到100万元。  3、积极发展劳务输出和畜牧养殖业。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年输出劳动力300人以上,劳务收入达到150万元;以建设户用沼气为契机,以培育养殖大户为带动,积极发展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2010年生畜出栏达到2000头(商品畜),畜牧业产值达到100万元。
    (二)基础设施建设。以村组道路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为突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1、公路建设。改造及新修村级道路13公里,其中村级干道路面水泥硬化6公里,通组(院落)道路沙石铺设7公里。引导农户改造到户路。
    2、水利设施。巩固完善人畜饮水工程,完善管程17公里,支线改造20公里,2008年以前基本实现户户通自来水和饮用安全水的目标。围绕狮头柑和蚕桑产业发展需要,2010年以前,每户再新修1口水窖,户均达到2口窖,从根本上解决全村生产灌溉用水困难。
    3、电网改造。按照高压到村、四线到户的标准,延伸高压线路2杆公里,低压改造28杆公里,新增变压器2台,真正实现改造到户、同网同价。
    4、土地改良。实施中低产田改造400亩,保证人均1亩基本农田。
    5、家园建设。认真执行《陕西省农村村庄建设管理条例》,按照“汉水人家”的总体风格,在注重居住舒适、外观大方的同时,充分考虑家庭产业发展对房屋的功能需要,新建民居30户180间,改建50户300间。今年起步20户民居改造。
    6、沼气建设。新建沼气200口,以沼气为纽带,实施改厕、改圈、改灶。积极推行“猪、沼、园”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促进主导产业建设。
    7、移民工程。按照全村统一规划和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靠路适当集中的原则,实施移民搬迁90户360人,其中,生态移民50户200人。
    8、环境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2010以前全面完成荒山造林任务。大力实施农户庭院和路边、宅边绿化,深埋垃圾,加强院落、家庭环境卫生整治,改善人居环境。
    (三)社会事业。改善公共服务基础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民的科学文化
和思想道德教育,积极营造以“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互助合作、勤劳节俭、诚信守法”为主要内容的良好风尚。
    1、教育事业。加强村级小学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农民科技学校为载体,以狮头柑、蚕桑产业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为重点,加强农民科技培训。
    2、医疗卫生。加强村卫生室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推行农村合作医疗,改善农民医疗条件。切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3、乡风文明。加强村文化室建设,搞好村体育场建设,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体农民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积极开展以知荣耻,除陋习,讲科学,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十
星级文明户”、“和谐院落”、“和谐家庭”、“团结互助”、“热爱集体”等乡风文明创建活动。
    4、信息服务。新建移动通讯基站一处,发展移动通讯和程控电话。开通有线电视。电视入户率力求达到80%。
    5、商业流通。以方便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为目的,以特色农产品外销和农业生产资料购进为重点,积极培育农村营销大户和经纪人队伍,合理设置商业网点,搞活农村商品流通市场。
    (四)民主管理。以村“两委”班子建设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围绕“村务公
开和群众参与”两大关键,不断提高民主管理水平。
    1、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以创建“六好”党支部为核心,提高村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积极开展“双培双带”工程,在党员中培养发展产业大户,在产业大户中培养发展党员,把优秀青年农民吸收进党内,增强党员队伍整体战斗力。
    2、加强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健全村党支部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的民主议事制度,引导群众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参与民主管理,行使民主权利。
    3、加强村级“两委”阵地建设。2007年启动并建成村党支部、村委会活动室。
    4、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农民法制观念,引导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四、主要措施
    1、充分发动群众。以宣传中央“一号文件”为主题,广泛组织群众学习中省市县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发群众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
    2、抢抓政策机遇。紧紧抓住国家加强“三农”工作特别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机遇,切实做好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用足用好上级惠农政策。
    3、加强科技推广。围绕林果主导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4、创新制度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机制,确保公共设施建成一项、巩固一项、农民受益一项、永续利用一项。围绕林果产业发展,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引导农民创建产业协会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市场主体。认真制定和执行村规民约,建立村规民约的民主监督机制,形成农民之间相互监督、共同进步良好氛围。
    附件:
    1、狮头柑产业发展详规
    2、蚕桑产业发展详规
    3、村庄建设整治详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