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06年安康工作>2006年第七期 > 正文内容

汉滨区县河乡县河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草案)

2006-04-29 15:18 来源:
字体大小:【

     一、基本村情
    县河村位于汉滨区东南部,全村8个村民小组,217户,860人,278个劳动力。现有耕地875亩,其中基本农田275亩,总面积9平方公里。过去大部分农户居住在高山上,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2003年列入扶贫重点村,开始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已有86户320人先后从高山地区搬迁至黄洋河边的毛坝田园居住。
    县河村距安康城区仅18公里,安平二级公路穿境而过,黄洋河、县河在此交汇,水域面积370亩,林地3750亩,山青水秀,生态观光旅游优势明显。目前,已有22户办起了“农家乐”,带动15户发展专业种养业,5户从事花卉园艺业,4户经营商贸服务业,旅游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200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00元。
    县河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主导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农家乐生态旅游水平较低,种养业经营管理比较粗放;路网建设任务艰巨,一个村民小组至今不通公路,二个村民小组受县河相隔,毛坝田园道路不能晴雨通畅;人畜饮水还较困难,仅有14户饮用自来水;农民综合素质还需培训提高。
    二、建设目标
    按照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的总体要求,结合县河村的产业基础、自然条件和区位特点,着力实施旅游产业、基础设施、特色民居和农民素质的新突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力争到2010年旅游产业收入占全村收入的7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努力使县河村成为旅游产业鲜明、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良好、现代文化浓郁、农家生活殷实的生态旅游村。
    三、规划内容
    (一)主导产业建设
    立足本村优势,做大生态旅游,形成一村一业。围绕旅游产业,总体布局川坝两岸区域板块,重点抓好“一河两岸”区位景点和名优果、精品花卉、绿色蔬菜“三园”建设,精心打造园中景,融品评、观赏、购买、情趣劳作于一体,形成两岸川坝旅游消费、两山对准消费建设生产基地的产业良性互动新格局。
     1、农家乐建设。实行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美化、防洪毛坝田园河堤两岸。2006年,采用柳树扦插两岸河堤400米,既起防洪护岸作用,又能形成一道亮丽风景线;2007年至2008年,分别加固两岸防洪堤800米。按照河流自然落差,合理布局竹筏、橡皮筏等水上综合娱乐项目,让游客在盛夏季节享受天然浴场的清凉。发挥农家乐合作社的作用,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提高农家乐业主素质,开展优质周到服务竞赛活动,打造县河农家乐旅游品牌。引导山下农家乐户与山上农户自愿对接,签订合同,及时提供优质农副产品,力促一户带多户。2006年至2008年,新发展农家乐38户,累计达到60户,日接待能力由1000人提高到5000人,年经营收入由50万元提高到400万元。
    2、林果园建设。新建优质枇杷园200亩,其中:2006年在陈家坡建园120亩,2007年在毛坝建园80亩,达效后年产枇杷200吨。吸引游客在休闲中采摘鲜果,品尝丰收的果实。

     3、花卉园建设。2006年在毛坝田园集中建成10亩 花卉园。把握市场需求态势,适时引进培育特色花卉品种,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吸引游客观花赏景,促销购买,为农民增收搭建致富平台。
    4、蔬菜园建设。2006年至2008年,新发展大棚蔬菜园100亩,其中毛坝60亩、洄水湾40亩,年产值达到230万元。既为农家乐提供新鲜无公害蔬菜,又让游客在观赏中亲自实践操作,体验农家生活情趣。同时,新发展畜禽、特养大户30户,力争到2008年年产值达到200万元。
    (二)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建设。2006年硬化毛坝田园黄洋河两岸旅游道路3.8公里,同时新修毛坝田园至龙潭河步行路2公里、新铺苗木花卉中心周边石板路0.5公里。2007年新修4组沙石道路5公里。2006年至2007年,新修铁索桥三座,分别解决毛坝田园与河北、一二两组县河北岸和七组群众的通行问题。建成一个睛雨通达、通路到户率90%以上的道路网络。
2、人饮工程。2006年至2007年,完成人饮工程3处,其中:在毛坝田园中打机井一口保证周围群众饮水和园林浇灌用水;在田沟水库自流引水,解决七组群众饮水困难;用自流引水解决居住在山上的四组群众的饮水困难。实现安全卫生自来水通户率达90%以上。
3、特色民居。按照微派建筑风格的要求,完成毛坝田园70户房屋的改造,累计达到122户。继续实施五改三建,其中改厕圈126户,改厨85户,新修沼气池50个,新建垃圾池10个。移民搬迁30户,其中毛坝田园安置17户,2组安置13户。力争使每户有一个功能完善、人畜分离、相互配套的圈厕沼厨设施。
4、农电改造。2006年至2008年,三年改造农电线路15杆公里。2006年,在毛坝田园完成排水工程,处理生活废水和雨水;新修停车场1处3500平方米,方
便游客停车。通盘考虑旅游产业发展需要,适时新建一处商贸购物中心,力争成为区域性特色旅游商品集散.
(三)社会事业发展
    1、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改造村支部、村委会活动室,建成集村两委活动室、村文化室和农民素质培训学校于一体的多功能阵地。完善提高村级小学。
    2、新建1所村医疗室,并以此为载体,建立村级合作医疗体系,逐步实行医疗保险和大病统筹。
    3、在毛坝田园中的休闲场所,安置一批适用性、大众化的体育器材,提高农民群众健康水平,满足外来游客健身活动需要。
    4、制定村风文明公约,购置文化娱乐设施两套、图书500册。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村风文明健康、邻里团结互助、家庭和睦友爱的新风尚。评选“十星级文明户”100户,创建市级文明村。
    (四)基层民主管理
    1、按照“六好”标准建好村班子,提高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2、完善村务公开和 “一事一议”制度,制作村务公开栏1个。探索创新公共设施管理机制,确保建成一项,巩固一项,受益一项,永续利用一项。
    3、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农民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制作民主法制宣传牌1个、宣传栏1个。建立村级治保调解组织。
    四、主要措施
    (一)发挥主体作用。利用黑板报、广播、标语和召开村组院落会议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强化主体意识,克服“等、靠、要”思想,真正使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唱主角,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按照本规划总体要求,指导农户制定“建设生态旅游村到户规划”,将产业发展、家园建设、民风民俗等主要内容,落实到户,张贴上墙。
    (二)抢抓政策机遇.超前搞好新农村建设各个项目的规划设计,牢牢抓住政策机遇,最大限度地争取项目资金扶持,推动新农村又快又好的建设。同时,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通过招商引资,重点开发建设“一河两堤”。
    (三)依靠科技进步。以农家乐合作社、果品专业合作社、大棚蔬菜合作社、畜牧养殖合作社为依托,组织开展适用科学技术培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四)创造良好环境。不断开发旅游项目,全面提高服务水平;重点搞好环境卫生整治,建立中、小型沼气网络,回收粪便、污水和部分垃圾;加强旅游经营秩序管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良好的环境、优质的服务、浓厚的文化形成特色,依靠特色聚集人气,吸引游客,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附:1、“一河两岸”开发建设整治详规;
    2、“三园”建设详规;
    3、路网建设详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