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06年安康工作>2006年第十二期 > 正文内容

旬阳烟草——成功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2007-01-04 16:04 来源:
字体大小:【

    旬阳烟叶的发展历经20余年,通过各级各相关部门的紧密协作、广大烟农的大力支持以及全体技术人员的辛勤耕耘,已培育成为富民强县的“龙头”产业。烟草为旬阳人民带来了丰裕和希望,也给旬阳县域经济的繁荣开劈了一条捷径和通道。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我省“北烟南移”战略的实施,作为一个正向烟叶强县进军的烟叶大县,旬阳面临的不仅仅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还有极其严峻的挑战。为此,县委、县政府迅速调整工作思路,在充分分析烟叶生产的优势和机遇的同时,认真总结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积极落实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坚持把烟草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从技术、管理、服务、扶持等各个方面,不断地探索研究,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标准化、规范化、适于旬阳烟叶产业化发展的方法措施和运行模式,不失时机地提出并实施“强烟战略”,为旬阳烟叶的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灵活的布局模式
    旬阳烤烟历经了引进试种阶段、规模扩张阶段和质量攻坚阶段的漫长发展历程,部分区域种烟连续达十多年,土壤出现贫瘠,病虫危害较为严重,为了切实做好轮作倒茬,加强病虫害防治,进一步改良土壤营养,确保烟叶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新区开发、下移种植地域、严格合同种植等方面狠抓落实,逐步实现烟叶种植布局的合理化。
    一是稳定老区,合理开发新区。九十年代末,全县28个乡镇,发展烤烟仅23个。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全县上下迅速调整发展思路,在稳定老区种植的前提下,对自然条较好的仁河口、段家河乡及部分大乡镇的个别村组进行全面开发,并取得可喜的成果。目前,已开发的两个乡镇种植规模均在千亩以上。
    二是稳定中山,适度下移海拔。由于旬阳气候的特点,在烟叶进入旺长或烘烤季节,正逢梅雨来临,中高山区域常因持续的阴雨导致大田烟叶贪青晚熟和烘烤质量的下降。为了规避天气与区域造成的不应有损失,确保烤烟产业健康发展,近年来,在科学指导的基础上将种植海拔向800米以下区域适度下移。
    三是严肃合同,有计划地种植。随着烟叶市场管理的进一步规范,烟叶合同种植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乡镇和烟草部门严格执行合同种植制度,对每一种烟农户计划种烟的面积、种烟地块、人力状况、技术实力等,均在包村干部和技术人员实地考察同意后,现场签订种植合同,对不符合条件的认真向烟农做好解释工作,严格予以控制,使烟叶种植达到国家局“控得住、稳得住”的要求。
    二、成功的生产模式
    一是走规范化技术之路。通过烟叶生产的长期发展,栽培技术不断更新,旬阳各级政府和烟草行业逐步总结出了一套适于旬阳烟叶生产及长期发展的先进生产技术。地膜化栽培、配方施肥、下部烟叶早采、适时早栽、科学烘烤等技术潜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和有效的发挥,通过抓宣传,抓示范,以效益对比调动广大烟农自觉更新原始技术及应用新技术的信心和决心,从而不断地提高了旬阳烟叶的整体水平。
    二是走专业化生产之路。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致富门路的增多,特别是劳务经济的拓展使烟叶产业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人力资源不足问题。烟农队伍老龄化加剧,后续烟农贫乏,种植规模难以稳定或扩大。为此,各乡镇不失时机地实施 “强村大户”战略,将闲置的耕地集中到部分有经验、有技术、有劳力、会管理的大户手中发展烤烟,并不断向园区化推进。2006年种植烤烟千亩以上的大村32个,500亩经上的村53个,10亩以上种植大户3606户,占总务烟农户的28.9%;50亩以上种植大户25户,实现了以强村大户为支撑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三是走科学化烘烤之路。为了解决烤烟生产大户的烘烤和烘烤技术差的烟农烘烤问题,大力推进烟炉的改造与建设。2005年陕南第一座试验型密集式烤房落户旬阳关口镇大庙村并获得成功。今年在全县推广密集式烤房32座,新建小改密烤房1482座,新型烤房建设促进了生产向规模化发展,促进了烤烟生产与烘烤专业化分工协作机制的产生,生产者可将鲜烟叶售给专门从事烘烤的经营大户,使双方从生产和初加工(烘烤)中获益。
    四是走市场化经营之路。旬阳烟叶以独有的特色,在烟叶市场中迎得许多厂家的青睐。通过多方努力,2000年初,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在旬阳第一个建立了烟叶原料生产基地,为旬阳烟叶稳定性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随后,龙岩烟厂、山东将军集团、宝鸡烟厂等多个厂家陆续在旬阳赵湾镇、棕溪镇、金寨乡建立了烟叶生产基地,“订单烟叶”逐步形成,面对市场的变化和能持久地发展烤烟,从2004年起全县发展完善烤烟协会20个,以提升生产水平、完善生产服务功能、培养诚信意识、建立和谐收购秩序为主要内容,极大地方便了烟农,促进了发展,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塑造了旬阳品牌形象,。
    三、细化的服务模式
    在认真抓好生产技术普及推广的同时,突出烟叶生产及收购的服务工作,不断探索和挖掘烟叶抵御自然风险能力的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服务平台,大幅度降低烟叶生产成本,为烟叶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一是建立广泛性宣传平台。乡镇干部和烟草技术员在烟叶生产过程中,随时将新技术、新政策采取召开群众会议、有线广播、办黑板报、刷写标语等办法进行大规模宣传,使烟叶相关的新技术、新政策让广大农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是建立长期性咨询平台。为了解决山大人稀、服务不便的烟农生产技术问题,除烟草技术员定期上门指导外,烟草部门向烟农印制了《便民服务卡》,卡上有技术员及烟草门的联系电话,烟农有什么问题可随时联系。同时各烟站安排有专人值班,负责到站烟农的生产技术及相关业务的咨询。
    三是建立周期性培训平台。为了确保烟叶生产技术的全面推广与应用,按照从公司→管理员→站(点)长→主检→生产技术员→乡(镇)干部→烟农的培训模式,结合烤烟育苗、移栽、田管、烘烤、分级各阶段各环节重点工作采取现场培训会,观摩会,同时进行,随“站长例会” 每月开展一次,逐级培训到位。为了相互交流、提高技术,自2005年起,每年举办一届烟叶生产技术大比武活动,2006年的比武活动,首次开设烟农组,使烟农与技术员走进了同一个技术比武赛场。
    四是充分发挥扶持效益。随着烟叶生产的发展,烟叶生产的产前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06年每亩产前扶持已达到140元左右,扶持资金达1500多万元。以烟水配套、烟炉配套、烟路配套工程为主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投资3100多万元,还在实施的4600万元,随着投资的加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产业发展。
    五是探索抵御风险措施。旬阳烟区是典型靠天吃饭的山区农业,烟叶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十分严重。于是,在认真落实先进栽培技术的同时,狠抓烟水配套、烟炉配套等基础工程建设,修建水窖4733座并在关口镇关坪村集中连片浇灌,逐步解决干旱浇灌的需要。同时在每年底制定下年度工作方案时,与气象部门联系,依据气象资料共同研究分析来年气候状况,并告知广大烟农及早做好应对不利天气的准备。在气象部门的协助下多次对冰雹、干旱等天气进行人工影响。
    六是完善收购便民设施。在每年烟叶收购当中,竭尽全力为烟农提供售烟接待服务,为烟农提供休息场地、饮水设施等,使烟农能够轻松卖烟,愉快回家。为解决烟农卖烟难问题,在预检工作中合理安排当日收购预检量和轮流交售次序,确保了烟叶随到随收。同时在调拨中成立了烟叶运输车队,统一调控及时调运,确保散烟及成包烟叶“零库存”,为正常收购和烟农正常交售解决了根本问题。
    七是组建科技示范园区。在一年一度的烟叶生产中,由烟草部门负责坚持不懈地在重点烤烟乡镇开辟科技试验示范点(或园区),不仅承担国家、省、市下达的试验示范项目,而且同时要完成本县自定的各类科技研究项目,为旬阳烟叶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批又批宝贵的科研资料。
    四、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对于一个拥有10万亩种植规模、300余名技术队伍和13000多个种烟农户的烤烟大县,切实加强烟叶生产、收购、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无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近年来,在不断总结以往烟叶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管理层次,更加地细化管理的内容,充分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了探索,县政府对各乡镇和烟草部门制定了考评管理办法和烟税分成奖励办法,确定实现基数,超额完成任务1:9分成,大头归乡镇,极大调动了各乡镇抓烟积极性,乡镇采取抓烤烟大村大户建设,每年拿出一定资金重奖大村大户,制定乡镇干部与烤烟生产挂勾管理机制。烟草部门在技术员和烟农管理上推行了五化。
    一是意见民主化。在各类规章制度的研究制定上,不断扩大民主议事范围,充分听取大多数人的意见和建议,力求各项措施的可行性。目前,县烟草部门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员聘用、管理及考核办法,以及烟叶工作的长远规划。
    二是工作痕迹化。在技术员的工作中,不仅有每月、每旬、每周的工作计划和行程路线,而且每月有考勤、有考评、有工作日志,其中工作日志有所到村组烟农的签字,为严格的考核工作提供基础性依据。
三是考核精细化。通过多年考核总结,目前实施了一项较为完善的考核办法,即“三挂钩”考核办法。就是将技术员的过程考核与月基本工资挂钩,将生产指标完成情况与年效益工资挂钩,年终综合考核与奖励工资挂钩。充分调动了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业务透明化。从加强员工廉政建设的高度,对烟站各类帐务、资金收支、物资进出、扶持兑现、售烟情况等各类项目,除向外界公示外,分别设立帐目详细登记,健全各项领用手续,随时接受上级检查和社会监督。
    五是烟农管理户籍化。为了进一步加强烟叶市场管理,切实维护烟农利益,对于签订烟叶种植合同户的所有生产信息全部采集录入,一户一卡建立户籍档案,明确各户生产薄弱环节,分类进行循环指导。收购期间一律采取微机联网收购,采用“三证齐全”售烟机制,有效地杜绝了烟叶收购中违规违纪行为,为烟叶收购工作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总之,社会在进步,科技在更新,烟叶产业在发展,国际市场在变化,旬阳烟草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各种困难和问题,还需要不断弘扬“三创”精神,探索新的管理经营模式,推进旬阳烟草产业向更高的目标冲刺。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