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步启动的形势下,发挥、整合好社会各方力量,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建设格局,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举措。旬阳县50家民营企业积极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对口帮扶全县45个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一、形成了“五大模式”
全县首批50家民营企业以实际行动投身到了新农村建设主战场,为对口帮扶村提供资金援助达200多万元。形成了五大模式:一是公益事业帮建型。鑫源矿业公司累计投资49万元,硬化构元构羊公路、城关宋家河公路、关口火烧沟公路、构元泗人沟公路等四条计43公里;五联矿业有限公司和五联东盛公司分别出资5万元硬化甘溪镇河沿村公路1公里;陕西华林电力有限公司出资3万元,修建小河镇龙王潭便民桥1座;关子沟铅锌矿等26家企业为硬化关口关大公路捐资78万元;金鑫矿业公司为公馆张良小学捐款3万元,为西沟村公路拓宽拉运沙石料1000立方米;陕西汞锑科技公司旬阳分公司为红军乡庙湾村28户居民拉上了自来水;天健生化公司在硬化赵湾社区至白杨坪公路中捐资1万元;金城矿业公司投资11万元,新修赤岩水磨河村到组公路3.4公里;实发铅锌矿、构元车队、净源饮料公司在构羊公路硬化中分别投资4万元、6万、0.8万元。这些投资为解决当地建设资金不足、改善当地群众基础生活条件和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是产业发展带动型。各参建企业坚持从联系村群众最盼最急的事入手,结合实际进行对口帮扶,恒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针对当前黄姜市场波动的实际,企业自主创新,研制开发了黄姜淀粉粉条、黄姜纤维炭及黄姜色素等新项目,在全县范围内走联手开发之路,用新型工艺振兴老牌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秀山龙水泥厂是新建不久的企业,但他们主动吸纳当地劳力14人到企业上班,每人月薪达1500元左右;企业建到那里,那里的饮食服务第三产业就蓬勃兴起,仅关口镇个体私营运输协会在册个体运输户就达120家之多,全县数以万计的农民不用出门,就地务工,实现了家庭生产和打工挣钱两不误。三是回报桑梓故里型。关口工贸公司老总肖德平老家在关口镇原青桥村,听说家乡拓宽改造村组公路,捐赠资金回报家乡;亨通铅锌矿老板胡平看到家乡小学过河难,援赠资金3万元,帮助建设大庙小学跨河桥,并为家乡修建村组公路无偿提供挖掘机。四是慈善事业捐赠型。金鑫矿业公司帮扶贫困家庭11户;关口镇洞儿沟选厂张力军为当地敬老院捐款1万元,还出任敬老院名誉院长,并隔三叉五地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们。五是乡风文明建设型。参建企业到了那里就把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传到那里,他们坚持走加大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之路,教育和引导当地群众树立良好的守法致富观念和文明健康的道德观念,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进程。
二 、实现了“四个促进”
企业参与建设新农村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对企业自身作了宣传,同时拉近了企业与市场距离,实现了四个促进:一是促进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企联一村或多村”、“多企联一村”,为解决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困难、资金短缺问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二是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在所联村就地招兵,农民就地打工,就地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了稳固来源,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三是促进了文明乡风的形成,营造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互助协作、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四是加快了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的共同繁。
三、促进了“三个转变”
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踊跃参与新农村建设,为全县其他组行业和单位带了好头。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了观念的转变。鑫源矿业有限公司、五联东胜公司和五联矿业有限公司等50家民营企业,就地参与、离乡不离土,采取“一加一、结对子”的形式,对口帮扶关口镇宋坪村、甘溪镇河沿村等45个行政村,企业主动介入,帮助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拿出资金帮助联建村开展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改变了过去企业不参与或很少参与社会其他活动的观念。二是实现了关系的转变。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帮助农民解决了多年想办而未办的事业,企业自己在用工上,照顾联系村,解决了所联村剩余劳动力的务工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从心里感激企业,从而拉近了企业与农民间的关系。三是实现了收入分配的转变。企业在自己的利润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是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一种转变,是响应党的号召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具体行动,是奉献社会、报效家乡的真情回报。
四、几点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社会工程,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也是一种新生事物,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调研认为,全县民营企业参建新农村的措施得力,成效明显,帮助农民办了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但从其深度和广度上进行理性思考,存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需解决:一是全面调动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现在全县大部分企业能够主动参与,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取得了实在效果,但仍有少数企业思想认识尚未完全统一,参与的主动性不够,有被动应付的,有等待观望的,还需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企业积极参建。二是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正确处理好依托与依赖的关系。企业参与新农村是农村发展的一种机遇,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依托,更是一股外援,可依托而不可依靠,可借助而不可依赖,企业是外因,建设还要靠自身,任何外因都代替不了内因,因此,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特别重要。三是建立机制,保护企业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民营企业作为社会力量的一部分,有积极参与建设的义务,有反哺农村的责任和回报社会的决心,把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保护好是各级组织的职责所在,要制定相关政策,结合思想引导、检查通报、签约承诺和推荐表彰等机制,为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压担子、分任务、鼓与呼,切实发挥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真正探索出一条具有更高水平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