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十一五”的巨轮刚刚起航的时候, 迎来了“陕南突破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同时也迎来了乡镇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农村改革二十八年,乡镇企业由异军突起到“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革和小城镇发展, 促进了农村多种资源的优化配置。乡镇企业对我县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止2005年底, 全县乡镇企业总数达1.32万个, 拥有资产总计 13.18亿元。2005年全县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23.41亿元, 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69%; 完成增加值6.12亿元, 占全县GDP的27%; 实缴税金0.85亿元, 占财政总收入23.61%。全县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支付职工的工资总数2.09亿元, 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540元;安排农村劳动力2.3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5%。2006年全县乡镇企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着平稳协调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县广大农村的社会和经济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与全县乡镇企业发展更是分不开的,全县乡镇企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经营领域不断拓展,发展现状明显改善,企业素质进一步提高,可以说因为有了乡镇企业,才有农村希望的田野。纵观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别、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别,主要差距在农村,主要原因是乡镇企业欠发达,“十五”期间乡镇企业的发展表明,哪里乡镇企业发达哪里的农民就富裕;什么时候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减慢,什么时候农民收入增长就减缓。我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山区县,农业基础条件差,农村人口整体素质低,劳动就业面窄,生产率水平低,高度依赖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净收益少,积累十分有限。虽然多年的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仍然很单一,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859元,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出路在哪里?出路在发展乡镇企业上!要充分认识发展是硬道理的深刻内涵,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实现新突破这个目标,要坚持县委确定的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战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紧迫感,抓好乡镇企业发展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力促我县乡镇企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农村经济实现质的飞跃。
一、坚持发展,努力形成乡镇企业经济优势
一是要进一步坚定发展乡镇企业的信心和决心,充分认识发展乡镇企业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没有乡镇企业实现工业强县就是“空话”;不发展乡镇企业县域经济取得新突破只能是“空谈”;离开乡镇企业,经济强县的建设也就是“空想”。二是要强化机遇意识,积极行动付诸实施。思路决定出路,要实现乡镇企业突破性发展必须紧紧抓住陕南突破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离不开农村和谐,而农村的和谐又离不开乡镇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抓住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以壮大县域经济为目标,以做强主导产业培育优势骨干龙头企业为重点,依托资源优势,围绕烟、桑、畜、矿、姜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县域特色产业,努力实现乡镇企业总量扩张和质量提高双突破。三是要强化项目意识,彻底改变乡镇企业发展的无序性。由乡镇企业局牵头聘请有关技术人员组成项目咨询团,负责乡镇企业项目信息的收集、观察、论证、评估、储备、咨询等服务,以降低投资风险,减少投资失误,提高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四是广开门路,多渠道、多元化,争取对乡镇企业的投入。没有投资就形不成资本存量,没有资本存量就谈不上经济发展,因此,对乡镇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建设性投资就显的尤为重要。除充分调动群众投资的积极性,采取个人投资,合伙出资股份合作,风险低押,以劳带资等各种方式筹集社会闲散资金外,要抓住国家投资重点西移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对乡镇企业重点工程的投入;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通过外引内联等方式吸引县外客商投资,要积极与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贸”企业嫁结联姻,争取配套项目,加工配套产品,融得周转资金;在财政仍然困难的情况下要下定决心,咬紧牙关,挤出一定量的资金作为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予以储备,给重点企业,科技环保效益型企业,与主导产业建设相配套的“龙头”企业以必要的资助;组建担保公司,对于企业有潜力,项目有前途,产品有市场,运转有效益并且有偿还能力的企业因资金严重短缺运转不灵,给予提供有偿担保服务,帮助企业融资;拓宽银企合作渠道,适时召开金融座谈会,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制度,要为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获的贷款建立信用基础。
坚持“突破发展”这个指导思想抓乡镇企业工作,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巩固提高,既要追求乡镇企业发展的数量、速度,规模和产值的扩大,又要依靠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来实现经济增长,最终实现粗放增长与集约增长的辩证统一,使农村劳动力50%能够转移到乡镇企业,农民收入80%来源于乡镇企业,财政收入70%来自乡镇企业。
二、优化环境,努力构建乡镇企业发展平台
首先要优化企业内部环境。我县乡镇企业科技含量较低,人才馈乏,管理粗放,直接制约乡镇企业快速健康发展,要加强企业管理,正确引导企业由家族式、粗放式管理向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转变,逐步规范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正确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组织企业深入科研院所,寻求技术指导和新产品开发的研制,加快企业产品更新和技术升级步伐。同时鼓励企业加快以环保节能降耗为主的技术改造,依托循环经济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多培养和选聘科技人才,依靠人才管理企业,改变家族式管理,提高企业运行素质,改善企业自身环境。
其次要优化企业外部环境。一是加强理论研究,把对乡镇企业的认识统一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党和国家的一系列发展方针政策上来,形成支持乡镇企业,尊重乡镇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形成关注乡镇企业全力推进乡镇企业的良好环境。二是认真落实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严禁政府部门向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滩派,乱罚款、乱评比。严禁部门权利个人化,向企业“吃、拿、卡、要”,同时严查“三乱”行为,严肃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切实维护企业权益,要从就业优先战略,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等方面寻找政策空间。三是完善政务大厅建设,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强化职能部门服务意识,全面推行马上就办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简化审批手续和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转变政府服务职能,完善对乡镇企业的社会服务,把优质服务做为铸造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头等措施,进一步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土地使用,税费征管,手续办理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要求有关部门真心实意为企业服务,为乡镇企业提供信息、技术、产品开发等服务,帮助解决办照、登记、场地、水电、道路等问题。
三、实出重点,努力实现乡镇企业项目建设的新突破
发展县域经济重点在乡镇企业,抓乡镇企业重点突出在项目。项目就是支撑,项目就是启动,项目就是抓手。一是强化领导,聚集合力抓项目。要做到思想发动、安排部署到位,严格实行“五个一”(即: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挂联,一个部门包抓,一个工作方案,一套考核办法)项目包抓责任制。并按照“十个一”要求夯实项目帮扶措施,营造抓项目建设的氛围;二是加大项目研究储备力度,重点突破一批项目。经考察筛选论证,初步确定乡镇企业系统下一步新上项目有:年产50万吨球团铁、庙岭家具厂、面粉加工等项目。续建项目有:新农机械厂、空心砖项目扩建,吕河水泥厂技改等,同时做好解困项目如:万吨金属镁改年产5000吨金属钙项目,黄姜加工企业整合重组和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在此基础上还要研究储备一批小项目,为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打好基础;三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夯实项目建设工作。加大项目建设进度检查力度,通报力度,奖惩力度,激发各级各部门和项目业主抓落实,促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选能人,配硬人,将那些对项目研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准的人才选配到项目部门,让其在项目研究上充分发挥作用。抓项目离不开部门相互街接,系统配套,要强化政府的效能建设,以创新机制和完善制度为突破保证重点项目深入、全面、科学地推进。
县域经济实现突破发展乡镇企业是主力军,实现乡镇企业突破发展,我们乡镇企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下定决心,真抓实干促乡镇企业加快发展,为县域经济突破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坚持发展,努力形成乡镇企业经济优势
一是要进一步坚定发展乡镇企业的信心和决心,充分认识发展乡镇企业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没有乡镇企业实现工业强县就是“空话”;不发展乡镇企业县域经济取得新突破只能是“空谈”;离开乡镇企业,经济强县的建设也就是“空想”。二是要强化机遇意识,积极行动付诸实施。思路决定出路,要实现乡镇企业突破性发展必须紧紧抓住陕南突破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离不开农村和谐,而农村的和谐又离不开乡镇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抓住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以壮大县域经济为目标,以做强主导产业培育优势骨干龙头企业为重点,依托资源优势,围绕烟、桑、畜、矿、姜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县域特色产业,努力实现乡镇企业总量扩张和质量提高双突破。三是要强化项目意识,彻底改变乡镇企业发展的无序性。由乡镇企业局牵头聘请有关技术人员组成项目咨询团,负责乡镇企业项目信息的收集、观察、论证、评估、储备、咨询等服务,以降低投资风险,减少投资失误,提高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四是广开门路,多渠道、多元化,争取对乡镇企业的投入。没有投资就形不成资本存量,没有资本存量就谈不上经济发展,因此,对乡镇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建设性投资就显的尤为重要。除充分调动群众投资的积极性,采取个人投资,合伙出资股份合作,风险低押,以劳带资等各种方式筹集社会闲散资金外,要抓住国家投资重点西移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对乡镇企业重点工程的投入;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通过外引内联等方式吸引县外客商投资,要积极与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贸”企业嫁结联姻,争取配套项目,加工配套产品,融得周转资金;在财政仍然困难的情况下要下定决心,咬紧牙关,挤出一定量的资金作为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予以储备,给重点企业,科技环保效益型企业,与主导产业建设相配套的“龙头”企业以必要的资助;组建担保公司,对于企业有潜力,项目有前途,产品有市场,运转有效益并且有偿还能力的企业因资金严重短缺运转不灵,给予提供有偿担保服务,帮助企业融资;拓宽银企合作渠道,适时召开金融座谈会,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制度,要为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获的贷款建立信用基础。
坚持“突破发展”这个指导思想抓乡镇企业工作,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巩固提高,既要追求乡镇企业发展的数量、速度,规模和产值的扩大,又要依靠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来实现经济增长,最终实现粗放增长与集约增长的辩证统一,使农村劳动力50%能够转移到乡镇企业,农民收入80%来源于乡镇企业,财政收入70%来自乡镇企业。
二、优化环境,努力构建乡镇企业发展平台
首先要优化企业内部环境。我县乡镇企业科技含量较低,人才馈乏,管理粗放,直接制约乡镇企业快速健康发展,要加强企业管理,正确引导企业由家族式、粗放式管理向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转变,逐步规范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正确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组织企业深入科研院所,寻求技术指导和新产品开发的研制,加快企业产品更新和技术升级步伐。同时鼓励企业加快以环保节能降耗为主的技术改造,依托循环经济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多培养和选聘科技人才,依靠人才管理企业,改变家族式管理,提高企业运行素质,改善企业自身环境。
其次要优化企业外部环境。一是加强理论研究,把对乡镇企业的认识统一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党和国家的一系列发展方针政策上来,形成支持乡镇企业,尊重乡镇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形成关注乡镇企业全力推进乡镇企业的良好环境。二是认真落实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严禁政府部门向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滩派,乱罚款、乱评比。严禁部门权利个人化,向企业“吃、拿、卡、要”,同时严查“三乱”行为,严肃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切实维护企业权益,要从就业优先战略,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等方面寻找政策空间。三是完善政务大厅建设,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强化职能部门服务意识,全面推行马上就办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简化审批手续和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转变政府服务职能,完善对乡镇企业的社会服务,把优质服务做为铸造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头等措施,进一步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土地使用,税费征管,手续办理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要求有关部门真心实意为企业服务,为乡镇企业提供信息、技术、产品开发等服务,帮助解决办照、登记、场地、水电、道路等问题。
三、实出重点,努力实现乡镇企业项目建设的新突破
发展县域经济重点在乡镇企业,抓乡镇企业重点突出在项目。项目就是支撑,项目就是启动,项目就是抓手。一是强化领导,聚集合力抓项目。要做到思想发动、安排部署到位,严格实行“五个一”(即: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挂联,一个部门包抓,一个工作方案,一套考核办法)项目包抓责任制。并按照“十个一”要求夯实项目帮扶措施,营造抓项目建设的氛围;二是加大项目研究储备力度,重点突破一批项目。经考察筛选论证,初步确定乡镇企业系统下一步新上项目有:年产50万吨球团铁、庙岭家具厂、面粉加工等项目。续建项目有:新农机械厂、空心砖项目扩建,吕河水泥厂技改等,同时做好解困项目如:万吨金属镁改年产5000吨金属钙项目,黄姜加工企业整合重组和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在此基础上还要研究储备一批小项目,为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打好基础;三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夯实项目建设工作。加大项目建设进度检查力度,通报力度,奖惩力度,激发各级各部门和项目业主抓落实,促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选能人,配硬人,将那些对项目研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准的人才选配到项目部门,让其在项目研究上充分发挥作用。抓项目离不开部门相互街接,系统配套,要强化政府的效能建设,以创新机制和完善制度为突破保证重点项目深入、全面、科学地推进。
县域经济实现突破发展乡镇企业是主力军,实现乡镇企业突破发展,我们乡镇企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下定决心,真抓实干促乡镇企业加快发展,为县域经济突破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