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首 页>中共安康市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工作>2006年安康工作>2006年第十二期 > 正文内容

旬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节选)

2007-01-05 10:55 来源:
字体大小:【

    指导思想
    我县“十一五”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立足县域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县情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两大战略,努力加快交通、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三大建设,继续提升烟草、黄姜、蚕桑、畜牧四大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烟草食品、矿产加工、水电能源、水泥建材、生物制品五大支柱工业,经过五年努力把旬阳建成全省重要的烤烟生产加工基地、黄姜皂素生产基地、水电能源基地、有色金属加工基地,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陕南经济强县。
    预期目标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保持年均12%增速,到2010年全县GDP超过40亿元,力争人均GDP达到1万元;财政总收入保持年均10%的增速,总量达到5亿元以上。到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人均GDP达到2万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保持年均18%以上增速,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0%以上。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到17:45:38。                                                                                                        

    发展重点
    烟草食品工业:续建30万担打叶复烤线,扩建15万大箱卷烟生产,发展烟叶副产品深加工茄尼醇项目,不断提升烟草食品工业的质量及效益。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重点抓好肉产品加工、魔芋加工、黄姜淀粉加工、薯芋淀粉加工、竹笋食品加工项目。
    水电能源工业:以加快汉江蜀河、旬阳电站建设进程,加速旬河梯级开发为重点,带动公馆河、神河流域水能资源成片开发,力争全县“十一五”期间建成汉江蜀河电站,开工建设汉江旬阳电站,基本完成旬河6级梯级开发和公馆河、神河水能片区开发,建成坝河电站,力争“十一五”末全县水电装机45万千瓦,水电产业产值4亿元,形成汉江、旬河4万亩绿色水面,为后续水产养殖和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矿产加工业:以铅锌、白云石(镁)、重晶石、毒重石、汞锑和铁矿六大优势资源开发为主,以现有企业为载体,延伸加工产业链,鼓励企业联合,促进产业整合,鼓励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扶持建设矿业集团。坚持依法治矿,控制开采规模,主攻深度加工,注重环境保护,实现持续发展。重点加快建设湿法电解锌、铅冶炼、金属镁、纳米氧化锌、硅铁、钡盐、锌焙砂和硫酸技改、金寨铁矿等重点矿产工业项目,形成3万吨电解锌、1万吨铅锭、1万吨镁锭、1万吨纳米氧化锌、3万吨硅铁、3万吨钡盐、3万吨锌焙砂、6万吨硫酸、2万吨铁精粉产品生产能力,到2010年矿产业产值突破20亿元,把旬阳建成陕南有色金属基地。
    水泥建材工业:以秦岭集团合作建设日产2500吨干法熟料生产项目为龙头,以镇安工贸公司甘溪季坪年产40万吨粉磨站建设、陶粒生产开发项目为重点,不断提升节能砖、页岩砖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加速旬阳永兴水泥厂技术改造,抢抓“十一五”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机遇,在全县形成年产100万吨水泥、3亿块建筑用砖、20万M2板石的能力,并加快建设与之相配套的尾矿利用、包装运输、水泥制品等辅助产业链,使水泥建材产业产值达到4亿元。
    生物制品工业:以黄姜、油桐、青竹、青蒿等产品加工为重点,稳定黄姜面积10万亩,推广普及安姜3号优良品种和标准化种植,加速推广黄姜综合利用清洁技术,延伸初加工产业链条,组建黄姜产业集团,做大做优做深黄姜医药原料加工业,把旬阳建成全国黄姜原料药物基地;抢抓国家生态环境建设政策机遇,扩大油桐种植面积,推广优良品种和适用技术,扩大初加工,引进开发电子板、高档油漆等深加工技术,把旬阳油桐建成生态、经济效益兼得的生态环保产业。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县黄姜、油桐为主导的生物制品工业产值超过5亿元。
    工业布局

    按照循环经济、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的要求,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积极推进生态工业体系建设。按照初加工以资源地为主,深加工向工业园区集中为主,产业链条向商贸集中的原则,“十一五”期间全县工业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北区沿旬河、东区沿汉江双河、南区沿神河的带状布局,县城轻工业园、白柳建材制造业工业园、小河有色金属工业园、吕河汉坝川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建设初具雏型。鼓励企业重组兼并,发展企业集团,提升企业规模,“十一五”期间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个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2个,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到50个。

作者: